关于推进大东北地区无口蹄疫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5-11-02 07:48李长友陈国胜范钦磊康京丽
中国动物检疫 2015年11期
关键词:疫区口蹄疫东北地区

李长友,陈国胜,范钦磊,康京丽

(1.农业部兽医局,北京 100026;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

关于推进大东北地区无口蹄疫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李长友1,陈国胜1,范钦磊2,康京丽2

(1.农业部兽医局,北京100026;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266032)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分区域、分病种逐步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国际社会推荐的保障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安全的疫病控制模式。研究表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巨大;自然屏障优越,兽医队伍总体健全,防疫设施总体较好,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趋于精细化;同时在辽宁省和吉林永吉无口蹄疫区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建设大东北无口蹄疫区可行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进一步分析表明,大东北地区地域宽广、载畜量大、养殖模式多样;外疫传入风险高、野生动物分布广;高频次流通难以避免、市场准入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疫苗免疫仍是当地控制消灭口蹄疫的最主要手段。实现大东北地区无口蹄疫目标,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市场准入机制以及农超对接、以奖代补等相关激励机制同样十分重要。

大东北地区;无口蹄疫区;机制建设

编者按: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ІE)制定了全球口蹄疫控制消灭路线图,力争在全球逐步控制消灭口蹄疫。我国已加入了中国-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计划,并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提出东北三省要在2020年前率先实现口蹄疫免疫无疫目标。为此,农业部兽医局副局长李长友带领工作组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治区开展了深入调研,提出了建设大东北地区无口蹄疫区的新思路。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分区域、分病种,逐步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国际社会推荐的保障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安全的疫病控制模式。《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要求,口蹄疫作为优先防治病种,要依不同血清型陆续达到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标准,东北三省要在2020年之前率先实现口蹄疫免疫无疫目标。为充分研究论证在东北地区实现免疫无疫的可行性、现存制约因素,以及下一步努力方向,我工作组赴黑、吉、辽、蒙4省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推进大东北地区无口蹄疫区建设的有利因素

1.1区位优势明显,建设条件优越

图1 东北大平原地形图

从自然条件看,东三省全部行政区域外加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等东部地区5个盟市,恰恰与东北大平原(见图1)一致。因此,应打破东三省的行政界限,建设东三省加内蒙古东部五个盟市的大东北地区无疫区。该地区自然条件好,相对封闭隔离,高山、河流、沙漠环抱。南濒渤海和黄海,与其他内陆省份隔开;东南部接鸭绿江,与朝鲜隔江相望;东部及北部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蒙古相隔。北部大、小兴安岭山脉、东部的长白山山脉、西部的浑善达克沙漠又构筑了双重天然屏障。此外,在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相邻的陆路边境还设有边防隔离设施(铁丝网),可在某种程度上阻断野生动物进入。这种天然的地理屏障和人工屏障,无疑可为无口蹄疫区建设提供有利的自然条件,建设大东北无疫区是可行的。

1.2畜牧产业基础好,且发展潜力大

大东北地区地域广袤、土地肥沃,是我国饲草饲料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对口蹄疫易感的牛、羊、猪等偶蹄动物养殖情况看,当地养殖业呈以下特点:一是养殖总量大。当地畜牧业承载能力强,业已形成我国著名的肉牛、奶牛、肉羊、生猪养殖优势产业带。分析表明,该地区牛、羊、猪饲养量分别为3359.4万头、11947.5万只、12278.6万头,分别占全国总养殖量的22.1%、21.1%、10.9%,三者折合7009.8万个大动物单位,占全国总量的15.7%。二是产业链条全。从调查看,大东北地区共有牛、羊、猪屠宰场2992个,占全国总量(14190个)的21.1%,较之15.7%的饲养量而言,该地区屠宰场分布较为密集,可有效减少活动物的跨区域调运。三是养殖成本低。由于粮草资源丰富,当地养殖成本相对较低。以2014年3月份为例,全国牛肉、羊肉、猪肉每公斤均价分别为63.32元、66.22元、21.49元,但同期内蒙古牛肉、羊肉每公斤价格只有56.83元、59.12元,黑龙江猪肉每公斤价格为17.84元,分别低于全国均价6.49元、7.1元、3.65元。养殖成本和销售价格低,表明当地畜牧业具有外向型优势。四是发展潜力大。大东北地区总面积约146.4万平方公里,粮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24.1%,但偶蹄动物饲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5.7%,再考虑当地优厚的草料资源,尚有很大发展空间,充分显示了建设大东北无疫区的战略意义。

1.3动物防疫基础较好,监督监管工作扎实有力

由于畜牧产业占比重,较全国其他省份而言,这四个省区比较重视兽医工作,且动物防疫基础相对较好。一是兽医队伍总体健全。历次兽医机构改革中,黑、吉、蒙三省区兽医队伍一直较为稳定,辽宁省兽医机构在2005年黑山禽流感大疫情后也得到全面加强。二是防疫设施总体较好。农业部自1998年启动一期动物保护工程以来,先后两次对东北三省特别是辽东半岛、松辽平原进行了重点投资,当地防疫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三是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趋于精细化。调研发现,辽宁、吉林两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很有特色,如吉林省建成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705个,检疫证明机打出证率达到100%,“动检e通”可对调入调出该省及地县境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实施随时随地查询;辽宁省建立了全省动物卫生监管信息追溯平台,各市县设有信息监管平台,养殖场、屠宰场及道路口都设有监控设施,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车辆配备GPS装置,并实行电子出证,在流通监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无疫区,设施是基础,监管是关键,队伍是保障。这些方面,增强了建成大东北无疫区的可能性。

1.4 政府部门对无疫区认可度高,且闯出了成功路子

2013年,四省区畜牧业总产值占当地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达到38.4%,较全国均值(29.3%)高出9.1个百分点,吉林、内蒙两省区畜牧业总产值占当地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甚至达到45%,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中举足轻重。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认为要实现畜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必须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并最终建成若干重大动物疫病无疫区。早在1998年,我国东北三省就开展了无疫区建设的探索。2001年,辽东半岛和松嫩平原按照国家部署开始建设无疫区示范区。近期,在农业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当地总结既往建设经验,聚焦无口蹄疫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如辽宁省2009年启动全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2012年已经通过了国家无疫评估。吉林省在2012年建成永吉无口蹄疫区后,2013年又启动了全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延边州以及丰满、梅河口、桦甸等县市区以“赶帮超”的作风,相继打造出“放心肉”工程和“无疫区”建设两大特色牧业名片,工作进展较为迅速。黑龙江省已研究起草《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规划(2011-2020年),哈尔滨市方正县等地已经开始行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当地政府和部门的重视,为建设大东北无疫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辽宁省无疫区、吉林永吉无疫区的建成,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为建成大东北无疫区增强了信心,提供了样板,指明了方向。

2 推进大东北地区无口蹄疫区建设的制约因素

2.1境外疫情传入、野生动物传播疫病的双重风险

从外部风险看,大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蒙古和朝鲜接壤,边境线长达数千公里,上述三国口蹄疫疫情从未间断,虽有山地、河流等天然屏障,但口蹄疫病毒可随风传播数十公里,疫情传入风险持续存在。从内部风险看,虽然该地区疫情并不严重,但当地林地资源丰富,驼鹿、马鹿、梅花鹿、黄羊、青羊、野猪等偶蹄动物分布较广,野生动物带毒情况难以掌握,向家畜传播疫情的风险将长期存在。双重风险下,彻底根除口蹄疫的难度极大。

2.2区域面积大、载畜量大的双重困难

从地域面积看,如将这四个省区设定的地域建成一片无疫区(146.4万平方公里),将远远超过欧洲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6个口蹄疫非免疫无疫国(106.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在如此之大的地域内建设一体化的无疫区,难度可想而知。从载畜量看,当地动物饲养量为7009.8万个大动物单位,饲养密度为27.2个大动物单位/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7个大动物单位/平方公里)。疫病流行规律研究表明,养殖密度越高的地区,疫病传播流行风险越大。如此大的载畜量,必将加大防控难度。

2.3动物养殖模式多样、内部流通频繁的双重压力

从动物养殖情况看,当地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并存,庭院养殖、中小规模养殖、集约化养殖并存,特别是牧区养殖数量大、混群放牧现象普遍,农区庭院和中小规模养殖依然占据主体,使防疫工作面临巨大压力。从内部流通情况看,各地在打造肉牛、奶牛、肉羊、生猪养殖优势产业带的过程中,导致了区域内特定动物品种分布的不均衡性,从而使不同品种动物在区域内外的大范围、高频次流通不可避免。此外,这四个省区目前均未取缔活畜交易市场,加剧了疫病跨区域传播风险。2014年初小反刍兽疫从境外传入后,辽宁、吉林、内蒙古均有疫情发生,也说明了这一点。

2.4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技术支撑能力较弱的双重不足

这方面问题十分突出。一是当地尚未形成科学的活畜入市标准,在活畜特别是继续饲养家畜大批量、多批次、长距离调运广泛存在的情况下,产地检疫与实验室检测不能有效衔接,基于实验室检测的检疫出证制度尚未全面推行,无疫区建设目标很难实现。即使在控制能力最好的辽宁省,基于实验室检测的种畜检疫制度目前仍未形成。二是各地实验室检测能力仍显不足。从调研情况看,突出问题包括:人员较少;检测能力不足,部分县级实验室尚不具备血清学检测能力;分析能力严重不足,调研所到之处,只有吉林永吉县技术人员能够综合分析各类检测结果。同时,绝大多数市县实验室认为难以完成无疫评估所需的监测量。

3 推进大东北地区无口蹄疫区建设的有关考虑

3.1关于必要性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目前又面临新的挑战,这些困难和问题也集中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方面。为巩固扩大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成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2014年中央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提出了中长期战略。其中,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推动大东北无疫区建设,是完善东北四省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探索部门与地方协同推进合作的有效渠道,也是农业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战略的有效抓手和重要平台之一。

大力推动建设大东北无口蹄疫区,也是适应全球口蹄疫防控工作发展、全面提高我国动物卫生水平的必然要求。从外部看,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ІE)已经制定了全球口蹄疫控制消灭路线图,我国已加入中国-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计划,并向OІE提交了口蹄疫官方控制计划。从内部看,《规划》提出了2020年在东北率先实现无口蹄疫的目标,且与周边国家达成了一系列区域性动物疫病控制合作条约,打造畜产品知名品牌,促进畜产品对外贸易。大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肉品供应基地,建成无口蹄疫区意义重大。同时,连片推进建设大东北无疫区,率先实现口蹄疫无疫,充分发挥对全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示范辐射作用,对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逐步控制和消灭口蹄疫等优先防治病种将产生深远影响,应该加快推进。

3.2关于可行性

首先,从大东北无疫区建设的目标看,通过无疫区建设,促进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大力促进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打造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东北地区“放心肉”菜篮子供给基地、知名品牌创新基地和畜产品对外贸易基地,充分体现了政策的公共价值,为建成免疫无疫区凝聚了共识。其次,大东北地区地理条件相对优越,自然屏障好,畜牧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动物防疫基础较好,无疫区建设实践经验丰富且已建成“示范样板”,较国内其他区域具有诸多优势,只要技术路线正确、政策支持有力,建成免疫无疫区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再次,从建设大东北无疫区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看,当地政府积极性高,区域畜牧业协会和广大养殖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高,广大消费者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需求和期望值高,也为建成免疫无疫区提供了强大动力。

3.3关于空间布局

基于对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屏障体系的调查,依据OІE标准,把东北大平原区域作为核心区是合适的。同时,应考虑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赤峰市的山地、沙漠地区设置隔离保护区(见图2),并在各边境地区设置相应的强化监测区。

图2 无疫区区划示意图

3.4关于实现途径和目标定位

当地地域宽广、载畜量大、养殖模式多样,外疫传入风险高、野生动物分布广,高频次流通短期内难以消除、市场准入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的大背景,决定了疫苗免疫仍是当地控制消灭口蹄疫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到2020年,O型口蹄疫控制目标只能定位为免疫无疫。亚洲І型口蹄疫和A型口蹄疫的免疫退出工作,亦应慎重实施。调研过程中,不少基层兽医人员表达了这种关切。基于风险分析,边境免疫带应长期维持。

3.5关于制度设计

综合分析,当前最为紧迫的是机制建设。一是联防联控机制。大东北无疫区涉及地域广,实现预期目标,必须在免疫和流通监管、边境控制、保护区设置、目标设定等方面,形成统一方案。参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做法,设立由分管部领导牵头、相关省份政府领导参与的委员会或联席会议制度,这有利于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市场准入机制。明确活畜跨区域准入标准,建立基于实验室检测的产地检疫制度,这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最为基本的制度。与之相应的是,应统筹优化屠宰设施布局,坚决取缔活畜交易市场,严格牲畜混群前的隔离检疫制度。三是相关激励机制。建设无疫区必然需要当地利益方加大投入,由此带来养殖成本的升高。调动各方建设无疫区、维持无疫区的积极性,应健全发病动物扑杀补偿制度,建立无疫区动物产品的优惠市场准入制度、农超对接制度,以及有利于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的以奖代补、税费减免等财税激励机制。为此,还要不断完善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3.6关于能力建设能力建设具有基础保障作用。一是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在完善、熟化吉林、辽宁做法的基础上,尽快向黑龙江、内蒙乃至全国推广实施,对阻断疫情传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具有重要价值。二是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最为紧迫的是要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县级检测分析能力,科学制定、实施、利用疫病监测计划。三是强化国际合作能力。强化与FAO、OІE等国际组织的对话交流,完善与周边国家的双边联防联控机制。

(责任编辑:朱迪国)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MD Free Zone in the Northeast Area

Li Changyou1,Chen Guosheng1,Fan Qinlei2,Kang Jingli2

(1.Veterinary Bureau of MOA,Beijing 100026;2.China Animal Health and Epidemiology Center,Qingdao,Shandong 266032)

Regionalization of animal epidemic disease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nimal epidemic diseases. І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and eliminate animal epidemic diseases in different regions one by one. Furthermore,it is a disease control mode recommended by international community,to ensure animal products safe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s researches suggested,there were a strong basis and enormous potential for livestock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Jilin,Liaoning and І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Іn these areas,there were superior natural barriers,sound veterinary teams, good epidemic prevention facilities,and meticulous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management. Valuable experien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MD free zones have been accumulated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Yongji county of Jil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ortheast FMD free zone is feasible and of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ortheast area is broad,animal population is large,farming mode is diverse, risk of spreading disease is high and wild animal distribution is wide. The highly frequent circulation of animals and animal product is unavoidable and market access mechanism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established,and vaccination is still the main means to control andeliminate FMD in these areas. І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market access mechanism,agriculture and super market docking and mechanism of awarding instead of compensation incentive in achieving the goal of FMD free in northeast area.

Northeast area;FMD free zone;mechanism construction

S851.3

B

1005-944X(2015)11-0001-05

猜你喜欢
疫区口蹄疫东北地区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口蹄疫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