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金融业深度结合探讨

2015-11-08 08:13刘景林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信息技术

刘 阳,刘景林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哈尔滨150001)

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基本标志的信息技术与处于现代经济核心地位的金融业的结合互动,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各国经济技术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重要特征。国外的经济技术发展实践表明,中国的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应该由一般结合向深度结合推进。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一、对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结合的理论分析

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现代金融业是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总称。有关文献表明,信息技术与金融产业的结合于20世纪60年代始于美国。中国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过程,也有很多人称为“金融信息化”。

1.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结合的阶段分析。从进程考察,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机替人工阶段,即应用计算机替代一部分人工业务。在此阶段,一些机构的会计计算和记账不再运用一般计算器具,而是采用计算机,经终端进行会计计算、记账和信息收集整理汇总,之后将处理的数据按时、成批地输到计算机中心进行处理。其目的和效果是节省时间和节省人工。

第二阶段:联机联网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处理业务。每家金融机构建立各自的联机网络,实现了金融企业内部的网络联机处理业务。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ATM的产生。

第三阶段:国内联网阶段。伴随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同类和不同类金融机构纷纷建立起银行间联机联网的汇兑系统、清算系统和信用卡授权系统。

第四阶段:国际联网阶段。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国际金融合作的需要,各国金融机构之间建立了联机联网技术业务系统,并开展了国际金融系统的汇兑、清算和信用卡业务。以CHIPS和SWIFT系统(环球银行间电讯协会)为例,它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金融通,也可以最快的速度调拨、划拨资金,从而加快了资金流动速度。

2.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结合的特点分析。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使金融业呈现出某些新的特点。

(1)技术的先进性。作为当代高新技术重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装备和应用,极大提升了金融业的高新技术水平和含量。尽管各国、各地区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尽相同,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各国、各地区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和可承受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装备和提升金融业的信息技术水平,使金融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具有比较先进的水平,也由此提升了金融业的整体水平。

(2)服务的便捷性。由于金融业大多建立起金融业内部、金融业之间、金融业与用户之间的三个层面的信息系统,在金融机构内部业务处理、银行机构之间资金清算、银行与客户的联系功能比较齐全,服务比较完善。

(3)工作的高效性。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装备和应用,使办公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金融机构内部、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金融业务办理速度和服务速度加快,交易成本降低。

(4)风险的变异性。信息技术在金融机构的应用使传统的安全保密性增强,这是一个重要的正向效应。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安全问题和风险问题,例如,利用网络和信用卡等工具进行诈骗等。

3.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结合的效应分析。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产生了多方面效应。

一是提高了金融业的服务效率,信息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使金融服务信息能够快速和准确传递、记录和反馈,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二是扩大了金融业服务时空,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使更多的金融产品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使金融交易、支付、结算更快速、更便捷;三是提升了金融业的经营效益,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金融企业节省了营业、人员和时间等方面的成本,也降低了金融企业的运营成本[1],并提高了其经营效益;四是促进了金融业管理效率的提升[2],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提升了金融业的工作效率,也需要决策和管理部门能够迅速反应并快速决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金融业管理效率的加快提升;五是推动了金融业产品的创新,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可以产生许多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4.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结合的影响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可以产生深远影响。

(1)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提供了技术基础。从近年来银行业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实践可以看出,其大部分创新内容都与采用相关信息技术密切相连[3]。也就是说,相关的信息技术与用户相结合创新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见下表)。

表 银行科技创新的历史及依赖的核心技术

(2)使货币形态和货币职能发生了根本变化:货币趋于数字化。作为商品交换中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其形态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由实物到贵金属、纸币,再到现在的数字化形态。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一种全新的货币形态,即数字货币应运而生。数字货币分为电子货币和网络货币[4],其中,电子货币是浅层次上的数字货币,带有传统货币的特征;网络货币是深层次的数字货币,使货币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使得货币职能更为抽象化。网络货币与传统货币在职能上有很大不同:一是使用更加便捷,不受时空限制,不受传统货币自身价值和金额限制,不受银行等中介机构限制;二是携带和储存方便;三是作为支持手段,网络货币可以与商业信用结合使用,网络货币的大量使用和流动也使得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减少。

(3)使金融市场产生了重要变化。一是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规模,相关专家学者推算,世界金融市场的规模超过了288万亿美元,金融市场如此庞大,是因为信息技术与金融技术相互结合[5];二是促进了世界金融市场格局的一体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金融信息网络的发展,各国金融市场日益结为一个统一体;三是加快了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扩展了国际资本流动空间。

(4)对宏观货币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是影响了货币需求,根据现代货币数量理论,货币的需求量为M=PT∕V,由于信息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电子货币、网络货币及时出现,货币流通速度比传统货币流通速度大大加快,对现金的需求下降;二是对货币政策产生了影响;三是对货币政策工具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对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结合的实践考察

对中国和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结合的实践进行考察分析,不仅可以了解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结合的实际状况,也可以进行国内外比较分析,由此可以找出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结合的差距和深度结合的方向。

1.世界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结合的主要特点。相关文献表明,世界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脱机处理;第二阶段:联机业务处理;第三阶段:经营决策信息化;第四阶段:业务和决策智能化。20世纪末开始进入金融信息化创新过程,世界发达国家金融信息化发展主要有四个特征。

(1)紧跟技术前沿,广泛运用先进设备。美国等国家是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结合最早的国家,而且每十年左右就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规划进行重构,其中,20世纪90年代每年都有新的内容,1991年:大规模集成应用系统;1992年:家庭银行;1993年:电子数据交换;1994年:互联网应用;1995年:数据挖掘;1996年:银行兼并后应用系统整合。一些大银行积极大胆采用先进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并不断普及,不仅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也利于创新服务产品。

(2)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发达国家在金融系统建设上已形成三个层面:一是形成了金融机构内部的信息系统,该系统以会计业务在银行内部处理为主体,形成了技术先进又相互配合的内部网络服务;二是形成了金融业之间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快速实现银行间的支票、汇票等转账结算业务,也可以使资金及时快速清算,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资金转账系统(FEDWIQE)、美国清算所同业支持系统、环球金融通信网和日本银行金融网络系统(BOJ-NET)等,这些系统的建立为用户提供了各种新的用户业务,也加快了交易速度,并降低了交易成本;三是形成了金融业客户之间的信息系统,大多数银行推出了面向大众的各类自动服务,也建立了自动客户服务系统。

(3)建设法律环境,加强安全保密系统。为迅速大规模兴起的网络信息技术系统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是世界发达国家金融信息化的重要特点。其中,既包括网络经济的标准制定和标准化,也包括在软件方面强化安全保障技术手段和风险防范措施,如对主机系统、通讯系统的安全备份、软件加密等,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

(4)重视人才吸引,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发达国家的IT精英都被列为公司的核心团队,他们的地位、薪酬、任职等都优于同级别的其他人员,对他们实行的也是垂直管理和统一管理,如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士的一些大金融机构都是如此,这为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安全性提供了人才保障。

2.中国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结合的进程。有关文献表明,中国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大体经历了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三个阶段。

(1)金融业电子化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各银行将计算机用于简单的计算工作,其作用只是以电子计算机替代珠算计算器等传统的计算工具,也称为后台电子化。20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中的主机、终端机的概念及技术分工开始出现,计算机可以在终端输入柜台前的各种信息,这可称为前台电子化。

(2)金融业网络化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网络信息技术兴起,催生了金融业网络系统的完善和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也使得金融业发生根本变革,很多金融机构开始使用联网的POS机,上海、深圳交易所的SH运行网、高速单向运行网等连接了全国3 000多个运营部,基本实现了卫星网和地区网的传输。

(3)金融业数字化时段。金融数字化是近些年开始并正在探索和进行的工作。利用已经完成的数字化技术可以开发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是中国金融业的市场商机,也是全球金融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因为未来金融业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业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深度。

中国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也催生了被人们称为“网络银行”“电子银行”的金融、银行机构。这些机构有的是原有金融机构的新称号,有的是新兴的金融机构,其中的网络银行特别引人注目。

3.对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结合实践考察的思考。综观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金融机构结合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历程,并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结合的动力源与契合点。与其他行业相比,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范围比较广、发展速度比较快,这是由金融业自身发展需求和信息技术的技术经济特质所决定的。一是因为金融业发展的需要,促使金融业不断运用新技术装备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此提高竞争力、减轻威胁并寻求新的发展;二是金融业服务的过程适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数字化技术,而金融业正好可以适应和满足信息技术的这一特殊要求;三是信息技术的运行过程具有时效性,而金融业的利率变化、股价变动要求和金融业服务的要求都具有时效性,可以说,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征恰好可以满足金融业服务发展的这一要求。

(2)国内外比较的主要差距。中国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已经取得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消费服务观念和习惯、服务产品与服务质量、信息技术水平、结合的监管治理、风险规避与安全保障、人才的吸引与管理、法律和规制的制定与完善等几个方面。

(3)深度结合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力,更好地为客户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需要金融业多方面的创新发展。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深度结合。

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深度结合的对策

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深度结合是一个新提法、新论述。这里所说的深度结合,是指在一般结合的基础上,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结合的层次更深、范围更广、联系更紧密、影响更深远,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渐入佳境的进程。

深度结合的总体思路应是:坚持科学结合和科学发展;瞄准三个重点目标;搞好六个关系;采取八项措施,提升金融业的服务力、科技力和竞争力,更好地为用户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深度结合的三个重点目标:一是服务产品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二是风险的防范和安全的保障;三是金融机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1.深度结合需要正确分析和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技术与服务的关系。深入结合的目的是要使结合于金融业的信息技术水平更高些、金融业的服务产品更多些、服务质量更好些。一般来讲,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应该是同步并进的。但也不尽然,也会有特殊情况和反常现象,譬如,服务对象对金融业新的服务工具和服务习惯的不适应、不接受,以及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结合带来的新的风险,即风险变异,可能会使某些特殊群体觉得结合后的服务不及传统服务方式更把握、更安全,对结合后的新的服务方式也会有颇多顾虑和微词。为此,在金融业的某项新技术采用和新产品开发的同时,其服务质量和服务安全也要同步发展和提升。二是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信息技术是高新技术,其应用要有较高的资金投入。国外发达国家银行的发展实践表明,应用信息技术的较高投入是可以逐渐回收并取得一定高收入的。但不同金融机构也会有不同的收益,一些较大银行因客户较多,业务繁忙,资金流量大,先天具有规模效益,因而其对应用信息技术的投入较容易,也能较快得到回款;而一些规模和业务量较少的金融机构,其应用信息技术的投入成本是否有较好的回报则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深入结合中,对成本和效益做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科学分析十分重要。三是城市与乡村的关系。鉴于城市与乡镇、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业资源配置、布局设点上的差距,在深入结合中,要统筹城乡发展,要创造条件,使金融网点布局和资源配置尽力向县、乡、村倾斜。四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在深度结合中,体制环境和调控手段等因素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为此,既要使市场在深度结合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也要很好地发挥政府在规划、计划、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导向作用。

2.深度结合的对策分析。一是创新产品及服务。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提高服务质量是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金融创新也是中国金融业融入世界金融业的关键。为此,应该在原有结合的基础上,从金融体制、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创新入手,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新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这也是转变一些客户对传统金融服务工具依赖的最好办法。有媒体报道,央行和银行业协会计划将20多亿张银行卡转换为IC卡,以实现资源共享,遏制银行卡犯罪。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也有更换成本问题,更换卡加之POS机、ATM等设备至少需付1 000亿,如果由用户摊付,将增加用户负担,如果由金融企业负担;必然增加企业成本。创新服务产品也需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二是采用先进适用技术。采用先进技术是一种理想目标,采用时既要考虑成本问题,也要考虑适用问题。这意味着在深度结合中,为了获得有效、安全的应用信息技术结果,不仅要瞄准世界信息应用方面的先进技术,也要注意选择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尤其是在终端技术、综合化、统一个人金融界面、数据存储服务体系发展方面、客户需要的数据的可用性和安全性方面、信用体系及完善等方面,选择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至关重要。三是加强监管治理。无论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还是防范金融犯罪,不能仅依靠技术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和加强监管治理也非常必要。有专家说“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7],为此,在深度结合中,加强监管治理仍然是重要手段和重要措施。四是加大法律规制建设。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信息技术和金融业的发展及其两者的结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生态环境,有一套好的规制,以制约不良发展,支持良性发展。因此,在深度结合中,健全相关法律、规制亦是一个重要任务。五是注重人才管理。人才是信息技术、金融产业发展及其两者科学结合的关键,特别是那种既懂信息技术,又懂金融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珍贵和短缺。要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在深度结合中,要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管理模式,激发人才创新热情,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六是完善规划与政策。深度结合,搞好顶层设计、作好规划和完善政策至关重要。需要有国家、区域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制定和完善规划,对深入结合的目标、重点、布局、政策、措施做出安排并认真实施。

[1] 李昱,李莹.信息技术与金融创新[J].现代情报,2006,(8):224.

[2] 李想.金融信息化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金融机构效率研究[J].时代金融,2013,(15):26.

[3] 李娴,邱昕,魏建国.试论信息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J].金融市场,2005,(5):94.

[4] 张立州.金融信息化对金融业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11):34

[5] 寺岛.日本专家对谈21世纪资本主义发展[N].参考消息,2014-08-29(10).

[6] 张俊.金融信息化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3,(10):48.

[7] 胡晶.网络经济安全及其管理[J].学术交流,2014,(4):136.

猜你喜欢
金融业金融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PYRAMID PAINS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