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评弹与感情的关系

2015-11-20 14:23凌吉
剧影月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杜十娘流派唱腔

■凌吉

谈谈评弹与感情的关系

■凌吉

外面的世界在下雨,难得有时间静下心来,泡壶茶,写写关于评弹的东西。记得进学校开始培训还在眼前,一批试训三四十人,最后留下了十九个,真是光阴似箭啊,转眼间,在评弹舞台上演出了二十多年了,十九个同学只留下了四个还在演出,大小演出几千场了,自己经常笑谈,活到今天,这半辈子是给了评弹了……常年繁忙的演出,很少有机会坐下来思考一下,总结一下。

评弹是一门说唱艺术,说噱弹唱演,说是根本,唱是灵魂,弹词流派的众多,给了演员很大的选择余地,根据不同的剧情需要,选择不同的唱腔流派,张调的苍劲,蒋调的醇厚,俞调的委婉,徐调的华彩,总能给书情锦上添花,将说书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评弹有很多的知名唱段可谓家喻户晓,一曲蒋调代表作《杜十娘》更是有口皆碑,“窈窕风流杜十娘,自怜身落在平康,她是落花无主随风舞,飞絮飘零泪数行”蒋调创始人蒋月泉老师,一把三弦,配以他醇厚的嗓音,足以唱得让人动容,以至于这一曲成为学评弹人必学之作,更有甚者,把蒋老师的每一个过门都学得一字不差,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我初听此曲,是在学校学习之时,当时只觉得它唱腔如此婉转,难,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真的很难,再加上蒋老师天生嗓音高亢又浑厚,那些高音真的很难达到,所以只注意了那些音符,其他的唱词,内容,情感,根本没有去好好研究和分析。直到后来拜师邢双档门下,有机会听到了邢宴芝老师的女声版《杜十娘》顿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再拿出当年所听蒋月泉老师版本,反复听后,惊叹同样的唱词,竟让人有如此不同的感受,蒋月泉老师是以第三人称来唱,听他娓娓道来,一曲终了,让人唏嘘杜十娘身世之坎坷,心情也会十分的平静,好听,但总感觉缺少了什么,一曲以叙事的方式,几乎以同样的节奏,同样的情感来唱,能入耳未必能走心,更不谈触动灵魂,若非蒋月泉大师浑厚的嗓音,配以蒋调华丽的唱腔,此曲只能算评弹上乘之作,而非巅峰。再听邢宴芝老师版本,开始以第三人称唱,介绍杜十娘的身世,唱至“那十娘是,自赎身躯离火坑,双双月下渡长江”能感受到杜十娘脱离苦海之喜悦之情。但唱到“杜十娘,恨满腔,可恨终身误托薄情郎”突然换以第一人称唱法,唱腔速度也急剧提速,大量的叠句唱法,节奏的不断变化,一气呵成,将杜十娘内心之悲愤,痛恨,展现得淋漓尽致,且不论两位老师唱功的高低,单以此曲的处理,后者似乎更胜一筹,未能感动自我,何以感动观众……

反观现在,有些演员自认某个流派擅长,无论情节需要与否,一律此流派,一副此流派当世传人,舍我其谁的风范,且不说十五天下来的观众审美疲劳,单说唱腔是否符合情节需要,一个流派,也会让人某些时候感觉格格不入。评弹二

十多个流派,各有千秋,虽然有的流派包容度强,适合唱的场景多,但也没有一个流派能唱尽喜怒哀乐,明明不可为而强为之,会让人有哗众取宠,卖弄唱腔的感觉,一曲唱罢,让人感觉演员嗓子是好的,唱腔是华丽的,配合是娴熟的,但是缺少了点什么,让人无法打动内心,其实也许就是这唱腔不符合当时的情感,任何唱腔,好与不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走心了吗。真正好的演员不在意调门的高低,流派的正宗与否,新腔的多少,而应该在于真正情感的投入有多少,能打动观众的点有多少,能打动自我的点有多少。

我把演员的唱分为两类,一类是“音色流”,一类是“感情流”。前者特别注重唱腔设计,流派的正宗度,调门的高低,音色的唯美。而后者只有一个目标,是否符合感情……初看这两者似乎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兼顾,可事实是,演出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冲突,比如,书情到某个阶段,需要有段唱,自己拿手的流派,未必适合这段唱,最适合的流派,不是很擅长,唱完未必有掌声……这时候,两类演员的选择就会截然不同了,所以评弹界又多了句话,“为唱而唱”和“非唱不可”谁是谁非,大家心中也自然有数。

再说说说表方面,评弹是说为主,唱为辅,可见说表在评弹中的份量。我们常听观众评论演员的说表,咬字清楚,书路清晰,角色鲜明,但同样的咬字清楚,有的演员演出时总觉得和他的距离很远,他说的一切都像一个画外音,声音很近,距离很远。但有的演员声音并不响,但你哪怕坐在最后一排,哪怕闭上眼睛,也觉得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如身临其境。

记得学校毕业后,常年演出在各大大小码头,演出过程中也经常会觉得,老是不在状态,虽然自己觉得很卖力了,说得嗓子冒烟了,可下面观众还是无动于衷。老师告诉我,需要提起精神来,评弹术语叫“拎”起来说,可我还是一脸茫然,怎么才算“拎”起来了啊,难道是要声音再大点?语速再快点?还是台上动作再大点?后来经过不断的实践,发现毛病居然出在这“拎”字上面,所谓的“拎”不是声音的高低,而在于此时的说表,是否符合人物感情,台上可以很轻,只需一丝的声音,却足以打入人的内心深处。而有时又要很大声,甚至于歇斯底里的呐喊,来渲染当时的气氛,感动观众。此时的演员,无需过多考虑声音的音色,动作的优美,唯一需要的,就是真情的流露,你融入到角色几分感情,就会有几分打动观众,而且这样的说表,往往会让观众很有亲切感。有这么一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实这句话用在评弹表演上很贴切,不论是说表还是唱腔,需要用感情来打动观众,需要用道理来说服观众。不过前提是,你能打动自己,说服自己,而不是说一些“假,大,空”,流几滴“舞台泪”,唱几句“博彩腔”让观众摇着头为你鼓掌,这才是误入歧途,很可怕的。

匆匆写了这些,也算对自己的一些学习感悟,希望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能够给自己一些自勉,给大家一些帮助。

猜你喜欢
杜十娘流派唱腔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杜十娘看错了李甲,而你看错了她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下)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漫画版(上)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莫以【流派】论得失
专题·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大联展
倪同芳唱腔集首发新闻发布会暨收徒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