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视角

2015-11-22 11:21教授肖阳阳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410079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高级化合理化基尼系数

■ 郭 平 教授 肖阳阳(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长沙 41007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受惠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然而在人均收入迅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扩大,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国际警戒水平0.4,尽管政府近年来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收效甚微,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已经成为我国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样地,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日益迫切,我国过度依赖出口和房地产,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投资比重过高等问题也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埋下了隐患。新一届政府在稳增长、促就业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就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部分,其顺利与否关系到我国经济是否能够顺利实现“软着陆”。

文献综述

国外在理论方面对于产业结构变动和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而在实证方面较少。克拉克(Colin Clark)在1940年提出配第—克拉克定律:第一产业产值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渐下降;与此同时第二产业产值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产值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1955年,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提出倒U曲线,他认为收入分配在农业社会时十分均等;工业化开始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经济快速增长,人均财富分配会由于劳动力迅速向高收入的生产部门流动的事实变得不平衡;工业化完成之后,收入分配不均开始缩小。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分别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方面对产业结构变迁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系统性理论分析的文献并不多,屈耀辉(2001)认为,收入分配变动通过两个渠道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一是收入分配结构变动导致消费需求结构变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变动;二是收入分配结构变动引起要素供给结构变动进而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罗军(2008)通过理论分析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化会改变社会对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影响到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从而改变收入分配的状况。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内一些学者运用计量方法也做了一些研究,林毅夫,刘培林(2003)运用各省市的数据通过严格的计量分析认为,我国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使得各地的产业与当地的资源要素禀赋结构不相适应,从而使得产业缺乏活力,导致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闫肃(2011)根据改革开放以来32年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数据,产业结构变迁和劳动力分布等时间序列数据,得出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力转移是影响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额变迁的重要因素的结论。

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理

大多数学者都从微观角度出发,认为产业结构变迁会改变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从而影响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状况,所以产业结构变迁到底会扩大还是缩小产业收入差距需要和具体的时期与具体的行业相结合才能得出一定的结果,本文试图从一个宏观角度,把产业结构变迁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理。

第一,产业结构变迁会提高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由于过去三十多年产业结构的变迁导致非农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大于农业,导致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所以产业结构的变迁会扩大农村和城镇的收入差距,从而导致全国的收入差距扩大。

第二,产业结构的变迁导致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更加突出,从而使得从事非农劳动力比例不断上升,这客观上大大转移了农村过剩的劳动力,从而促进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使得农村人口的收入不仅仅来源于农村,还从城市的发展中分得一杯羹,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第三,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尤其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使得人们不再仅仅注重基本的温饱问题,而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注重精神生活的提高,从而改变社会的需求结构,而社会需求结构的改变无疑会导致资金利润在各个行业部门的重新分配,从而改变各不同行业部门的收入情况,其效应既可能是收入分配恶化,也可能是收入差距的缩小。

图1 1978-2012年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

图2 1978-2012年我国居民基尼系数变化图

图3 脉冲响应函数图

图4 方差分解图

第四,产业结构的变迁会引起产业在地区间的转移,使得落后地区有机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所以产业结构的变迁可能导致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变小。2008年后我国沿海地区的很多产业向内陆转移,实现了很多地区的农民工就地就业,从而缩小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实证研究

通过上述对已有研究的认识,本文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从衡量收入分配的指标基尼系数以及衡量产业结构变迁的指标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数出发,利用VAR模型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和收入分配的相互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方法是:先对产业结构变迁和收入分配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走势,然后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解分析,从实证检验中得到结果,并根据得到的结果得出结论。

(一)变量选取

收入分配指标的选取。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收入分配状况的指标有很多,如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所占的份额等,本文仍然以应用最广的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分配衡量的指标,用字母G表示。由于基尼系数是个耳熟能详的指标,这里不再对基尼系数意义进行解释。

产业结构变迁的指标选取。本文借鉴一些研究者的思想,认为产业结构的变迁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设定产业结构变迁的度量指标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两个维度。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学术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内涵的理解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研究者往往因为研究视角不同导致选取的测量方法也不同,国际基准以钱纳里等人倡导的标准产业结构为依据,来判断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一般认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的要求包括产业间的素质协调、各产业间相对地位协调、产业间关联方式协调、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与结构上协调。基于以上思想,干春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度量的指标值得借鉴,公式为:

其中,Y表示产值,L表示就业,i表示失业,n表示产业部门数量,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各产业部门生产率水平相同,所以当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TL为0;TL越大,说明产业结构越不合理;TL越小,说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越高,此公式的缺点是没有考虑正负符号相互抵消的因素,所以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得到如下公式:

此即为本文选取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公式中TL代表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TL越小,说明产业结构越合理。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产业结构高级化实际是产业升级换代的一种描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是首先农业也即第一产业发展,然后慢慢过渡到工业化阶段,之后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再慢慢崛起。这是产业高级化的一般过程。本文选取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值作为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指标,用字母TS表示,TS越大,说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程度越低,TS越小,说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程度越高。

(二)数据来源和描述

本文关于产业方面的数据主要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取或者计算而得,样本数据涵盖1978-2012年时间跨度。而各机构对于中国基尼系数的估计由于计算方法和数据采集来源不同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如世界银行、西南大学、国家统计局对于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认识存在差异,本文1978-2008年基尼系数来源采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常兴华,李伟(2010)研究成果中所得出的数据,2008-2012年基尼系数根据其研究方法采用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加权平均获得。

从图1可以看出,自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总趋势是越来越高的,表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体来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有所倒退,之后数值迅速变小,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大部分情况处于改善的状态;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基尼系数总体趋势是越来越大,显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总体有拉大的趋势,具体看八十年代的前期有所缩小,之后迅速扩大,2008年达到最高位后近几年又开始缩小,从图2中反映的情况可以认为代表产业结构变迁和收入分配的指标间存在某种关联。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2 最大特征根检验结果

表3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三)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变量平稳性检验。由于时间序列可能存在虚假回归问题,所以先必须检验各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变量原序列是非平稳的,但一阶差分后变为平整,能够用于下一步的实证分析。

变量协整检验。对变量G、TL和TS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变量之间存在1个协整关系,说明产业结构变迁和收入分配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平稳关系,通过进一步的检验可以得出基尼系数G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TS之间存在协整方程关系。

Granger因果检验。为考察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和收入分配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本文对VAR(2)中的三个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在滞后2期,5%的显著性水平下,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第一,产业结构合理化与收入分配存在单向的强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三,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脉冲响应分析。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它无需对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而是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这种方法称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如图3所示。

图3的三个脉冲响应函数都处于收敛状态,表明其是有效的。从基尼系数变化响应函数图可以看出,第一,基尼系数(G)的响应函数图显示,对于来自自身的冲击,基尼系数具有正面反映,这说明,基尼系数具有“马太效应”,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收入高者由于具有先发优势会导致富者越富,贫者越贫,从而使得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第二,基尼系数变动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的冲击在开始具有正面反应,在第8期后处于负面反应,说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在一定时期内会缩小基尼系数,但从一个更长的时间看会导致基尼系数的扩大,增大贫富差距。第三,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冲击对于基尼系数变动具有负面反应,在第6期达到最大后逐渐减少,可见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也会扩大基尼系数,从而加大贫富差距,只是在长期看其对基尼系数的影响较少。总的来看,这个结果和库兹涅茨的倒U模型是相符合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在国际上还处于比较低端水平,才刚刚达到库兹涅茨倒U模型的拐点,我国的基尼系数在2008年处于最高位后开始逐渐下降即是最好的佐证。

方差分解分析。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通过已建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基尼系数G,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TL,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TS进行方差分解,结果见图4。

从图4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初期对收入分配指标变化最大的是其自身,之后其贡献率依次递减,到第10期时稳定在15%左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基尼系数的波动贡献率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之后一直维持在17%左右。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则随着滞后期的增加逐渐增加,以上结果和之前的脉冲响应分析基本相一致。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结合1978-2012年我国产业结构变迁,收入分配差距等数据,选取居民基尼系数,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三项指标构建了VAR模型,并依次进行了各项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是收入分配的格兰杰原因,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增强会扩大基尼系数,加大收入差距的不平等性,这和我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经验是相一致的,也与库兹涅茨关于收入分配的倒U模型相符合的,这种情况在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后才开始改变。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尽快使我国彻底跨过库兹涅茨倒U拐点,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做大蛋糕”,也有利于我国“分蛋糕”。第二,在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既要注重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调整,也要重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转变,我国第三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也是解决就业的关键,所以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重视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稳步全面推进。第三,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尤其要打破国有企业垄断局面,释放民营经济活力,促进各产业在行业层面上的均衡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改革既释放了第一产业的活力,也缩小了收入分配差距,这种情况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改革中再次得到证明。第四,采取多重办法缩小收入差距,国家可以从调节税收,农村补贴,建立全民医疗保险等方面出发合理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这既是和我国的经济发展跨入第二个阶段相对应,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1.克拉克.财富的分配[M].商务印书馆,1983

2.库兹涅茨.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均等[J].美国经济评论,1955(3)

3.屈耀辉.浅析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等对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J].经济师,2001(2)

4.罗军.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综述[J].郑州大学学报,2008(3)

5.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3)

6.胡荣才,颜涵.中国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的互动关系[J].武陵学刊,2012(2)

7.常兴华,李伟.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测算分析及调节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0(20)

8.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

9.冯素洁.论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状况的关系[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8)

猜你喜欢
高级化合理化基尼系数
蒙住眼,因为剁手难——为什么清代不能建立合理化的央地财政分权
关于推动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动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编制说明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测度及效应分析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
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10年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