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性分析

2015-11-27 03:01徐健腾柏庆国
华东经济管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山东半岛日照潍坊

徐健腾,柏庆国,曹 峥

(1.曲阜师范大学 a.管理学院;b.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2.华中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一、引 言

自2009年首次提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是否按照计划进度进行,蓝色经济区的经济水平增长情况如何,是否能达“到2015年蓝色经济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的发展目标?这些都是在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并解答的问题。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使蓝色经济区内各城市协调统一发展”[1],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逐渐减少城市经济的差异性。而造成城市经济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无法消除的因素之一就是空间位置。很多情况下,地理位置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性,找出蓝色经济区内各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蓝色经济区的发展,但是从蓝色经济区内部的角度对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及各城市发展的均衡性研究还很少,尤其缺乏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研究成果。目前关于蓝色经济区的文献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研究蓝色经济区的整体发展。如郭先登(2011)认为要想提升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水平,需要在符合蓝色经济区的原创理论的基础上,实施科学发展战略[2];薛喜春(2012)定性分析了蓝色经济和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指出发展蓝色经济的优势和发展建议[3];陈明宝和韩立民(2010)研究了蓝色经济区在建设过程中的运行机制[4];李军(2010)通过对比国内外海陆资源的开发战略,分析了蓝色经济区海陆资源开发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思路[5];谭业庭和刘会新(2012)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对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态势进行了研究[6];张建伟和马莹(2013)利用GDP、产业产值比等指标对蓝色经济区的经济、科研创新能力和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7]。第二类是研究蓝色经济区中某一城市的发展。崔建国(2010)对滨州蓝色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8];李之等(2011)分析了蓝色经济区为威海市提供的发展机遇,并为相应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议[9];韩立民等(2009)从优势和挑战两方面对潍坊市的建设进行了战略定位[10];任振刚(2011)对青岛市的建设进行了优势分析,并提出了战略构想[11];刘静(2013)分析了烟台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12];王森勋(2012)分析了在蓝色经济区的大背景下,日照市发展的优势所在,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提升策略[13]。第三类是研究蓝色经济区与其他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朱英华(2010)研究了蓝色经济区对聊城的影响[14];张学鹏(2011)给出了淄博融入蓝色经济区发展的路径[15];聂炳华(201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分析,为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建议[16]。

本文利用空间统计的方法,对2000-2012年间蓝色经济区六大城市(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找出了自2009年着手建设蓝色经济区后,经济区内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给出今后的发展建议。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为了避免由于评价方法的选择造成的认识上的偏差,本文从绝对和相对两个角度对蓝色经济区的城市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在进行绝对差异分析时,使用的指标有极差、标准差;在进行相对差异分析时,使用的指标有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Gini系数、Moran’sI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全局自相关性和局部自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

在研究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差异时,主要利用地区生产总值(简记为城市GDP)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简记为城市人均GDP)两组数据进行研究。因为两者分属于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在反映经济水平时,使用单一的总量指标或平均指标都较为片面,必须将两种指标结合起来。

(二)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平均指标数据来源于2000-2012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各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指标来源于2000-2012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各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口总数的乘积,其中人口总数来源于相应年份各城市统计数据,并按户籍统计数字为准。

三、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差异分析

原始数据在反映经济的总体水平上往往最直接,也是非常重要的。从2000-2012年蓝色经济区各城市的GDP总值折线图(图1)可以看出,六城市对蓝色经济区GDP的贡献从大到小一直是青岛、烟台、潍坊、东营、威海和日照。而2000-2008年六城市人均GDP从大到小依次是东营、威海、青岛、烟台、潍坊和日照,且潍坊和日照的贡献率差别不大(图2)。2009-2012年间,潍坊和威海的人均GDP贡献率开始下降,并有低于日照和青岛的趋势,青岛和烟台在2000-2012年的人均GDP及增长速度基本一致。

青岛和烟台都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其人均GDP及增长速度持平的原因,可以从城市的地理位置上进行分析。从蓝色经济区城市的空间位置可以看出,青岛和烟台都拥有700多公里海岸线,且城市的共同边界较长,这使得两个城市具有相似的产业结构和较为紧密的联系,加上城市的面积和人口数量相差不大,使得两个城市的人均GDP及增长速度基本相同。潍坊和日照虽然也是相邻的两个城市,但两个城市的海岸线长度相差较大,城市的面积和人口数也相差甚远,因此潍坊和日照的人均GDP及增长速度在2000-2008年基本一致的原因牵扯到很多方面,无法从地理位置上获得,应该从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及人口数量上进行深入分析。从图1和图2均可以看出,在2008-2009年间各城市的GDP总值和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应该跟2008的经济危机有关。东营的人均GDP自2000年以来,一直走在蓝色经济区的前面,主要原因是其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及相对较少的人口数造成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原始数据提供了各城市对蓝色经济区经济贡献的基本信息,为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蓝色经济区经济的城市差异,本文选用一些传统统计指标和一些空间统计指标,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图1 2000-2012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GDP总值曲线

图2 2000-2012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曲线

(一)绝对差异分析

在进行绝对差异分析时,采用的指标为极差和标准差,分别考察城市经济的变化范围和程度及变量值与均值的平均偏离程度。

从图3和表1可以看出,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的绝对差异要高于城市GDP的绝对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极差和标准差容易受到极值的影响。在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中,东营与其他城市的人均GDP差距逐渐加大,从而导致蓝色经济区的城市人均GDP绝对差异较城市GDP绝对差异大。图3还反映出蓝色经济区城市GDP和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均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而且后者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前者。

图3 2000-2012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绝对差异

表1 2000-2012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绝对差异

(二)相对差距分析

认识和了解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相对差异情况就必须选取一些相对指标。这些指标有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Gini系数和Moran’sI系数。

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加权变异系数考虑到实际问题中数据重要程度的差异,取加权后的标准差和均值的比值。考虑到城市人均GDP与城市人口数有很大关系,在计算加权变异系数时,选择城市的人口比重作为各城市人均GDP数据的权重。其计算公式为其中,n=6表示城市总数;yi表示第i个城市的人均GDP;pi表示第i个城市的人口数,p表示n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即表示城市人均GDP的加权平均值,即2000-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加权)变异系数计算结果见表2和图4。

表2 2000-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加权)变异系数

图4 2000-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加权)变异系数曲线

从表2和图4可以看出,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在反映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差异时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自2000年以来,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变异系数(变化幅度为0.08)比城市GDP变异系数(变化幅度为0.06)变化程度略微显著,城市人均GDP加权变异系数(变化幅度为0.17)比城市人均GDP变异系数的变化程度(变化幅度为0.08)显著。尤其在2009-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变异系数基本保持不变,而城市人均GDP加权变异系数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这说明在考察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非均衡性上,加权变异系数要优于变异系数。2009-2012年城市经济加权变异系数的走势还说明,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指导下,蓝色经济区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正朝着均衡性发展。

Gini系数最早是用来研究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的一种评价指标,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Gini系数越接近数值1,表示收入分配不均等的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后来Gini系数被应用到包括区域经济等其他领域,还有很多学者为Gini系数设计了新的估算方法[17-19]。相比这些估算法而言,Gini系数的原始算法(又被称为直接法)因其在计算过程中不会产生误差而备受推崇。考虑到以上因素,本文采用直接法计算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Gini系数,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Gini平均差,表示均值。为了能更全面地了解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空间差异,分别根据城市GDP和城市人均GDP的数据计算了Gini系数,公式中的xi表示各城市GDP数值(或城市人均GDP数值)在蓝色经济区GDP总值(或人均GDP总值)中所占百分比。计算结果见表3和图5。

从表3和图5可看出,2000-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GDP的Gini系数在0.295~0.327之间,而城市人均GDP的Gini系数在0.259~0.322之间。说明2000-2012年间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的差异程度较城市GDP的差异程度略微显著,但城市人均GDP及城市GDP Gini系数的浮动范围均不超过0.063,说明蓝色经济区各城市经济水平的总体差距较小,将其化为一个经济区进行总体规划是正确的决策。另外,从图5还可以看出,2000-2007年蓝色经济区各城市GDP及城市人均GDP-Gini系数的差距时而增大,时而减少;而2008-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Gini系数的差异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1-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GDP-Gini系数的差距也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在国家和政府的总体规划下,蓝色经济区各城市的经济正朝着均衡一体化的方向稳步前进。

表3 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Gini系数

图5 2000-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Gini系数曲线

Moran’sI系数用来测度某属性值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相关关系,是空间相关性的重要统计指标。本文用Moran’sI系数来测度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空间相关性(包括全局自相关性和局部自相关性),认识和发现城市经济在空间上的依赖关系。Moran’sI系数的取值范围通常在[-1,1],系数越接近-1表示负相关性越大,越接近1表示正相关性越大。在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之前,依据蓝色经济区城市地理位置上的邻接关系构建以下空间权重矩阵。

(1)空间权重矩阵。W=[wij]6×6将蓝色经济区按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的顺序查看两两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当两个城市相邻接时,wij=1,否则wij=0。得到空间权重矩阵为:

(2)全局自相关性分析。根据蓝色经济区各城市人均GDP和城市GDP数据计算全局Moran’sI系数,考察蓝色经济区各城市经济的全局自相关性。此处Moran’sI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n、yi、的含义与(加权)变异系数计算公式中的符号含义相同。在零假设条件下的检验统计量为:,其中,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全局Moran’sI系数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2000-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全局Moran’s I系数

表4显示2000-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和城市GDP的全局Moran’sI系数变化范围均不足0.05,从正态分布的Z值来看,在98%的置信水平下,2000-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一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城市GDP的负相关关系不显著。这表明从整体上来看,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城市人均GDP的空间依赖性较强,呈现较强的聚集性。

(3)局部自相关性分析。为了发掘城市经济在蓝色经济区内部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相互作用关系,利用局部Moran’sI系数对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和城市GDP的局部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第i个城市的Moran’sI系数Ii的计算方法为:

表5 2012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Moran’s I系数

图6 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Moran散点图

图7 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GDP-Moran散点图

表5显示用城市人均GDP和城市GDP得到的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空间差异结果不同。2012年城市人均GDP-Moran’sI系数最高值在东营,最低值在潍坊,表明东营与潍坊的人均GDP存在较大的正相关关系,潍坊与其相邻城市(东营、青岛和日照)的人均GDP存在较大的负相关关系。图6显示了2012年蓝色经济区六城市人均GDP的空间聚集情况,潍坊与其相邻城市的人均GDP呈现低-高集聚性,而日照和烟台与其各自相邻城市的人均GDP之间呈现低-低集聚性,青岛、威海和东营分别与各自相邻城市的人均GDP之间呈现高-低集聚性。

表5中,城市GDP-Moran’sI系数最高值在烟台,最低值在日照,表明烟台与其相邻城市(威海、青岛和潍坊)的GDP存在较大的正相关关系,日照与其相邻城市(青岛和潍坊)的GDP存在较大的负相关关系。从图7可以看出,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GDP的空间集聚情况,烟台和潍坊与其各自相邻城市的GDP呈现高-高集聚性,青岛与其相邻城市的GDP呈现高-低集聚性,东营与其相邻城市的GDP呈现低-低集聚性,日照和威海与各自相邻城市的GDP呈现低-高集聚性。

对比图6和图7可以看出,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的空间集聚情况与城市GDP的空间集聚情况几乎完全不同。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在空间上没有出现高-高集聚性的城市,显示低-低集聚性的城市有日照和烟台。而2012年蓝色经济区城市GDP在空间上显示出高-高集聚性的城市有烟台、潍坊,显示低-低集聚性的城市只有东营。两图中均显示高-低集聚性的城市是青岛。

为了了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以来城市经济空间差异性和集聚性的变化情况,将2009年(图8)与2012年(图9)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LISA积聚图、2009年(图10)与2012年(图11)的城市GDP-LISA积聚图进行比较,发现自从提出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以来,蓝色经济区内各城市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图8 2009年城市人均GDP-LISA

图9 2012年城市人均GDP-LISA

图10 2009年城市GDP-LISA

图11 2012年城市GDP-LISA

四、结论与发展建议

本文利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Gini系数和Moran’sI系数等绝对差异指标和相对差异指标对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性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对蓝色经济区GDP的贡献一直是按青岛、烟台、潍坊、东营、威海和日照的顺序依次递减。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的差距在2000-2008年逐年增大,2009-2012年呈现回落趋势。2000年以来,城市经济的总体差异变化较小,城市人均GDP差异变化幅度较城市GDP差异略微显著。2008年开始,蓝色经济区城市人均GDP的差异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1-2012年期间,蓝色经济区城市GDP的差距也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在国家对蓝色经济区的总体规划下,蓝色经济区各城市经济正朝着均衡一体化的方向稳步前进。

从空间来看,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越来越高,呈现较强的聚集性。与2009年相比,2012年城市人均GDP的高-高聚集性不明显,青岛与其周边城市的人均GDP差距越发明显。2012年东营与潍坊的GDP差距缩小,以烟台和潍坊为中心的城市GDP呈现明显的高-高聚集性,城市GDP发展最快的仍然是青岛。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目前蓝色经济区建设取得的成绩距离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协调统一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促进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本文提出相关建议。

(1)从整体上来看,要继续保持城市人均GDP均衡增长的局面。蓝色经济区城市GDP和城市人均GDP的Gini系数反映出蓝色经济区在国家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各城市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速度相当,使城市人均GDP的差异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在放开“单独二孩”的大环境下,为了继续保持这一发展形势,政府需要广泛调查和动态预测未来各城市人口的增长幅度和GDP增长幅度,综合其他社会因素,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2)要抓住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充分、合理地利用周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提升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2012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GDP的Moran’sI系数、人均GDP的Moran’sI系数反映出日照在蓝色经济区GDP及人均GDP中的贡献都较低,属于“木桶”中较短的那块板。日照应该充分利用周边城市(青岛和潍坊)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扩大招商引资,将周边城市中的优势企业引进到自己的城市中,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3)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时,不能独立进行决策,而是要将周边城市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考虑在内,必要时可以联合周边城市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比如,青岛和烟台两个城市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时,可以适当帮扶潍坊、日照和威海三个城市,形成以强扶弱、以快带慢、共同发展的良好形势。同时,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与经济发展较慢的城市建立合作关系,并给这种合作适当的优惠措施,增加城市间合作的积极性。

(4)应该促进城市间发展策略和经验的交流。政府应该经常举行经验交流会,让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向经济发展较慢的城市传授城市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还可以向经济发展较慢的城市指派技术顾问和管理顾问,帮助经济发展较慢的城市解决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政府应大力支持城市管理层人员外出学习,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并经常举行高新技术发布会,在城市之间传递高新技术和创新理念,在蓝色经济区内形成城市共同开发、互帮互助,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R].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

[2]郭先登.关于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水平思考[J].山东经济,2011,28(1):120-126.

[3]薛喜春.蓝色经济与蓝色经济区发展分析[J].时代金融,2012,33(10):136-137.

[4]陈明宝,韩立民.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运行机制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9.

[5]李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资源开发战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2):153-158.

[6]谭业庭,刘会新.山东蓝色经济区发展态势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28(9):92-95.

[7]张建伟,马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8):64-69.

[8]崔建国.滨州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展望[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7(3):1-4.

[9]李之,李梦璐,都杨菡.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威海战略[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5):118-119.

[10]韩立民,包乌兰托亚,于会娟.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思路[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9-42.

[11]任振刚.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优势分析和战略构想[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2):10-13.

[12]刘静.烟台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3(4):6-8.

[13]王森勋.蓝色经济区视角的日照城市竞争力提升策略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2,26(4):71-73.

[14]朱英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鲁西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特区,2010(6):61-62.

[15]张学鹏.论淄博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研究[J].企业导报,2011(20):138-139.

[16]聂炳华.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及对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启示[J].山东经济,2011,28(1):127-130.

[17]熊俊.基尼系数估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25(1):79-82.

[18]胡祖光.基尼系数理论最佳值及其简易计算公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4(9):60-69.

[19]Russell Davidson.Reliable inference for the Gini index[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9,150(1):30-40.

猜你喜欢
山东半岛日照潍坊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筝”艳潍坊四月天
在日照(节选)
风筝之都潍坊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
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的研究
基于熵权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