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决策采购(PDA)在期刊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探析

2015-12-05 12:13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馆藏馆员期刊

吴 昊

(沈阳体育学院,110102)

引言

读者决策采购(PDA)是近几年来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界悄然兴起的一种新的资源建设模式,自胡小菁女士2010年底首次在国内引入PDA概念以来,PDA在业内,尤其是图书馆采编馆员中引发了对PDA理论与实践的大讨论,截至2014年5月,CNKI中可以检索到的有关PDA的文章共计56篇,其中27篇发表在图情专业的核心期刊上。PDA这一“舶来品”到底是未来馆藏建设的风向标,还是缓解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供需矛盾的润滑剂,其本土化进程尚待时间的检验与实践的证明。

1 读者决策采购概述

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读者决策采购,又称DDA(Demand-Driven Acquisitions)即需求驱动采购,是一种新兴的图书采访模式,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由图书馆确定购入。PDA参照传统的纲目购书或阅选购书方式设定购书范围,即首先由图书馆与书商确定符合藏书发展政策的预设文档,书商提供符合预设文档要求的图书MARC记录,图书馆把MARC记录导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读者通过OPAC查到书目记录后,或者点击链接直接阅读电子书,或者要求提供印刷本,由图书馆统一付费购买[1]。

PDA倡导的“读者需求至上”理念并不鲜见。图书馆采访馆员的采购依据是对读者合理需求的一种预测,为了使这种预测更贴近读者的实际需求,采访馆员一般会采取以下几种办法:第一,认真研究服务对象,将读者群按诸多标准进行划分,比如学科、年龄、职业、身份等,分析他们对资源的不同需求;第二,让专家帮助采访馆员进行采购,比如邀请学科带头人、教师代表等参与采购活动;第三,赋予部分读者采购特权,比如为教师购买某数据库的资源卡,用于自由下载资源,或为教师自采的图书报销经费、收做馆藏等;第四,广泛征集读者意见,比如读者荐购。以上四种方法中,前两种受采购人员的主观影响很大,第三种只能保障少部分读者的需求,而第四种形式虽然能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平等的发表意见的平台,但是其效率低下,采购周期长,效果不甚理想。

而PDA的亮点在于“决策”二字,所有读者都能在图书馆搭建的平台上,对资源进行选择,并直接参与购买行为,将读者需求与图书馆的采购进行无缝链接。以用为前提,以需求为驱动而触发的购买行为,让资源的需求者成为采购的主体,真正体现了“读者至上”“人人平等”的服务理念。

2 美国大学图书馆PDA案例研究

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的《2010年大学图书馆十大发展趋势》中,“读者需求驱动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增长”被列为十大趋势之一[2];该协会发布的《2012年大学图书馆十大发展趋势》中,“电子图书的读者需求采购”这一发展趋势同样位列其中[3]。这种趋势的预测源于美国在诸多大学图书馆中实施的PDA项目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Publishers Communication Group 2010年对全美250家图书馆的调查,32家已经采用,42家计划一年内采用,另有90家计划在三年内采用[4]。本文列举了比较有代表性的6所大学PDA项目的主要数据(见表1):

表1 美国部分大学PDA项目主要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大学已经实施的PDA项目,是以图书(包括纸本书和电子书)为采购目标,而非报刊,其原因可能与图书价格更昂贵,而且传递成本更高有关。除了密西西比大学和普渡大学图书馆将馆际互借书目确定为PDA书目之外,大部分图书馆实施PDA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书商,其采购平台的搭建需要书商提供与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相匹配的 MARC记录,最终实现与图书馆的OPAC进行无缝链接,这是PDA实施的前提。从以上几个案例还可以看出,图书馆对于采购范围、价格、点击次数等相关参数的预先设定及严格执行,是对PDA实施效果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从采购结果中可以看出,目前美国大学的PDA项目还处在小范围的试运行阶段,图书馆只是拿出少量资金,对个别数据库进行试验性运作,PDA作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种补充形式而普遍存在。

3 PDA在国内图书馆应用的试金石——中文期刊采购

3.1 可行性分析

纵观国外开展的PDA项目,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特点:PDA的采购目标均为电子书或纸本书,期刊在采购中鲜有涉猎。而笔者认为,PDA在我国的实践,可以将中文期刊采购作为突破口。其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1)内因:①从数量上来说,中文期刊的种类有限,而且每年变化不大。根据中国邮政报刊发行目录统计,2014年,我国通过邮政发行的期刊共9317种。因此,将符合本馆馆藏建设原则的期刊目录筛选出来,导入图书馆的自动化集成系统,可操作性较强。由于期刊出版的连续性、稳定性,每年期刊发行品种变化有限,系统维护者只需做小部分数据的调整就可保证PDA平台的常年稳定运行。②从内容上来说,图书是一家之言,而期刊是众家之言,通常是众多作者精神产品的汇合,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连续出版的期刊,所刊载的大量文献,客观上历史地、系统地记录着某些领域或研究对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学术期刊,作为一种传统的学术信息载体,在科学研究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期刊与图书相比,出版周期短,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发行与影响面广,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因此,读者对于某一期刊的需求,往往反映着和读者背景相似的一类读者的需求,这种需求的宽辐射性使PDA在期刊采购中的运用更容易产生显见的效益。

(2)外因:①从采购渠道来说,中文期刊采购主要通过邮局采购(以邮发刊物为主)、期刊代理商采购(以非邮发刊物为主)、出版社直接采购(少数自办发行刊物)三种途径。无论哪种途径,采购人员均可通过订阅系统或订单来筛选订购目标,无需到现场采购。可见期刊采购渠道比较固定,而且完全可以在网上操作,读者参与采购无需身临其境。②从采购时间来说,中文期刊采购时间相对集中且固定,一般为每年9-12月份采购第二年的期刊,当然全年中也可以随时进行少量期刊的增补和停订。期刊采购时间的集中性和规律性有利于图书馆对期刊PDA的集中策划和宣传,并培养读者形成主动采选习惯,有利于PDA项目的长期开展。

综上所述,在国内的书商对PDA还没有兴趣或没有能力的时候,图书馆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在中文期刊采购中实施PDA。一方面图书馆可以自建期刊采购的PDA平台,另一方面期刊出版的稳定性和数量的有限性使图书馆不必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实施PDA的可行性。

3.2 PDA嵌入中文期刊采购流程设计

PDA在中文期刊采购中的应用可以设计为几个阶段(见图1):

第一阶段,平台的设计与搭建。首先对期刊订购目录的电子文本进行分析,把符合本馆资源建设原则的期刊目录整理出来,导入图书馆的自动化集成系统,可以在“期刊资源”下设置“读者可选购期刊目录”专题,每条期刊记录要提供完备的信息,如刊名、刊频、ISSN、出版社、价格、学科、是否核心及内容简介等,还要标注本馆是否有馆藏。期刊目录需具备多途径检索功能及期刊导航功能,方便读者查找到感兴趣的期刊。

第二阶段,读者选购。可将期刊名称设置成按钮,对于有馆藏的期刊,点击刊名直接链接到馆藏信息页面;对于尚未购买的期刊,则链接到订购页面,读者实名登陆,说明订购理由。读者还可以留下电话、QQ、Email、微信等联系方式,方便刊物到馆后及时通知读者。在选购阶段,必须要确保读者实名登陆参与订购,防止一人多次重复订购等恶意操作。实名制的优点还包括可以通过订购信息分析不同群体读者的阅读倾向以及后期的回访、收集反馈效果等。

第三阶段,购入及后期调整。在读者申请购买的次数达到预设值(1次或n次)时,即触发购买指令,采访馆员定期整理订购单,订购刊物。对于读者决策采购的期刊,可以打破每年只订购一次的刻板规定,缩短购刊周期,如每个季度增订一次。每次增订后,将新刊目录及刊物简介发布在图书馆主页上,通知申请者预计刊物到馆时间。新订刊必须经历一个试用期,可设为一个季度、半年或一年,采访馆员要密切关注该刊使用率,经常与期刊阅览室管理员沟通,对申请订购者进行回访等,这对于保障馆藏期刊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试用期内使用率较高的期刊将作为正式订购刊物予以续订,并视需求增加复本量,反之则要停订。

4 PDA对期刊资源建设的影响

4.1 对馆藏期刊资源建设“叫好”还是“叫座”的再思考

如果有大学生想订购创业经营的期刊,如果有老师想订购家庭装饰装修的期刊,如果有退休老干部想订购养生保健的期刊……作为大学图书馆,这些需求与馆藏建设原则相符还是相悖呢?这恐怕会引起一番关于馆藏应该更具学术价值或能产生更高使用率的争鸣。以笔者所在的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为例,作为东北体育信息文献中心,我馆的中文期刊采购必须首先保证所有体育类期刊采全,且体育类学术期刊都保持着三个复本的装订量;虽然有些学术期刊的利用率非常低,但还是要保证订购和装订。笔者认为对于馆藏期刊数据库中可以查找全文的学术期刊,可以适当减少复本量,节约出更多的资金,满足读者对于新闻时政类、时尚类、生活类(如家具、旅游、健康等)、文学类、除体育外的其他专业类(如英语、摄影、音乐、电影等)期刊的需求。让馆藏在“叫好”与“叫座”之间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既能保障图书馆作为体育信息文献中心的作用,又能全方位地满足读者的多种阅读需求。

4.2 深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让图书馆更加亲民

PDA在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方面功不可没,它唤起了读者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读者参与资源建设的意愿,推动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图书馆在推进PDA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实现优化馆藏资源与满足读者需求的双赢,在期刊建设方面,我们既可以从调研满意率的角度出发,在每种已购期刊的信息页面增加打分、留言版等模块;也可以从补充馆藏的角度出发,将未订购期刊链接到其电子版页面;我们还可以从宣传馆藏资源的角度出发,评选出每年馆藏期刊的借阅排行榜和各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期刊……只有深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使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更贴近读者的使用习惯,增加图书馆的亲和力,才能使图书馆永葆活力。

4.3 打破固有传统,在大胆尝试中探索前行

PDA放权给读者,图书馆照单全收负担得起吗?采访馆员的地位会被动摇吗?馆藏会无节制地增加吗?即便在美国,一些图书馆员也质疑这种形式,认为它与传统的读者荐书没有不同。PDA在打破传统资源建设方式的同时,必然会遇到诸多阻力和疑虑,但美国大学图书馆的经验表明,制定严格的标准和参数是PDA成功的关键因素。事实也同样证明,采访馆员的职能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对他们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PDA不仅能增加馆藏,还能提供如何削减馆藏的信息,对于从未被检索的期刊应及时减少复本量或干脆剔除,维持馆藏的合理增长。可见,对于PDA利弊的分析,如果不能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并完善,最终也只能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

4.4 优化与重组业务流程,实现部门功能的升级再造

美国普渡大学图书馆的PDA采购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该馆为了更好地开展读者决策采购工作,进行业务部门的重组,将馆际互借部并入采访部,使PDA工作流程更加细化和顺畅。同时,为了从技术层面保证PDA的正常运转,图书馆必须不断完善现代化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有效整合采访、编目、流通等模块;加强相关业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使之围绕读者需求这个中心紧密配合,这都对图书馆传统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结语

读者决策采购在图书馆界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的困难,但不能放弃在该领域的探索和实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经过不断摸索和完善,读者决策采购将以燎原之势为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胡小菁.PDA——读者决策采购[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192.

[2]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2010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 ,2010,(6):286-292.

[3]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2012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2012,(6):311-320.

[4] Deborah L.Give the people what they want[EB/OL].http://www.Pcgplus.com/pdfs/pdasurvey.pdf,2012-05-18.

[5]Wiley L Two 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 Case Studies:Local to Consortium & Print to E and Pilots to Programs.http://www.niso.org/apps/group-public/download.php/5927/NISOpdawebinar9mar2011PRINT.pdf,2011-05-12.

[6] Michael Levine-Clark.Developing a multi-format demand- driven acquisition model[J].Collection Management,2010,(35):201-207.

[7]G.Patron-Initiated Purchasing:Evaluating Criteria and Workflows. JournalofInterlibrary Loan, Document Delivery&Electronic Reserve,2011,(21):9-24.

[8] Kristine J.Liberal arts books on demand:a decade of patron-driven collection development[J].Collection Management,2010,(35):125-141.

[9]Lenares,D.Give the People What They Want.http://www.stm-assoc.org/2010_04_27_Spring_Conference_Lenares_Patron_Driven_Acquisition.pdf,2012-05-18.

[10]Jonathan N,Andrea I.Let the patron drive:purchase on demand of E—books[J].The Serials Librarian,20l1,(60):193-197.

[11]刘 华.“读者决策采购”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45-50.

猜你喜欢
馆藏馆员期刊
馆藏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