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世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经验

2015-12-09 20:18朱秀芳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狼疮红斑狼疮阴虚

朱秀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廖世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经验

朱秀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以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者,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狼疮肾病)。廖世煌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的治疗要重视辨证要点,根据辨证结果灵活选方,可以一方单用或数方全用,现通过具体病案介绍廖教授的治疗经验。

狼疮肾病;廖世煌;经验

狼疮性肾病病情常迁延反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酞胺等) 是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但常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廖世煌教授擅长运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经方运用得心应手。现通过病案介绍廖世煌教授治疗狼疮肾病的主要临证经验。

1 病案举例

病案一:许某,女,52岁,病史:红斑狼疮十余年。2014年4月因四肢面目浮肿,反复发作半年,病情加重并出现腹部肿大入院。入院症见腹部有大量腹水,胸膈有中等量胸水,左甚于右,但尚能平卧。辅助检查:B超检查提示胸腹部有大量积水,检查提示肾功能不全,尿蛋白和低蛋白血症,符合狼疮肾病的诊断标准。用激素、甲氨碟呤、利尿药、抗菌素、白蛋白等治疗20天,效果欠佳。5月10日廖世煌教授会诊,患者症见,四肢面目浮肿,胸腹部肿大,尤其下腹部肿大如球,小便短少,1 000~1 300mL/天,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少气懒言,五天来大便量少,下腹胀满,口干舌燥,但饮水不多,嗳气,睡眠质量差,多梦。舌体淡胖大,舌尖红,舌边有齿印,苔白腻微黄,脉滑微弦。

诊断:水气病,证属脾虚痰湿内盛,湿郁气滞化热。治疗:补气健脾,清热利湿,行气逐饮。处方:防己黄芪汤与已椒历黄丸加减。黄芪30g、白术15g、茯苓30g、木防己15g、甘草6g、枳实15g、大黄5g、葶苈子15g、麦芽30g、薏苡仁30g、丹参20g、夜叉藤30g、桂枝10g,4剂,水煎服,复煎。二诊:服药后患者大便通畅,小便增多,2 000~2 300mL/日,胃纳增多,体力增加,睡眠好转,下腹胀满消退大半,效不更方,守上方再服3剂。三诊:下腹胀满已消失,四肢浮肿大减,胃纳大增,体力精神好转,大便1日1~2次,短气乏力症状好转,睡眠尚可,易醒,舌淡胖苔白腻,脉沉滑无力。诊断:水气病,证属脾虚湿盛,中气不足。治则:健脾利湿,补气养心。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30g、白术15g、枳壳15g、茯苓30g、苡仁30g、木防己10g、扁豆30g、黄芪30g、川萆薢20g、砂仁10g(后下)川萆薢20g,丹参20g,夜交藤30g,4剂。四诊:腹水,胸水基本消退,小便每日2 500~3 000mL,精神可,胃纳可,惟睡眠欠佳,多梦心烦,舌尖红苔白,脉数稍滑,心肝阴虚之证暂露,以陈夏六君子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党参、白术、陈皮、苡仁、丹参、酸枣仁、夜交藤、知母、川萆薢、柏子仁、赤芍、连翘、炙甘草。6剂后,睡眠等好转,带药出院。

病案二:陈某,女,53岁,2014年6月19日初诊。病史:红斑狼疮病多年。主诉:腹胀尿频尿急三周。患者常服糖皮质激素,近三周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短少而赤,经常尿频尿急,腹胀,中下腹为甚,四肢凹陷性浮肿,体倦,纳呆,大便软而不爽,1~2日一行。口淡,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心悸。脸上有轻微红疹,口唇红干。舌边尖红苔薄白微黄,脉弦细滑数。辅助检查示有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符合狼疮性肾病诊断。

诊断:水肿病,证属心肾肝阴虚,脾虚水湿内留。治疗:滋养肝心,健脾利水。处方:酸枣仁汤与猪苓汤合方加减。生地15g、丹参20g、酸枣仁30g、赤芍15g、丹皮15g、连翘15g、泽泻20g、猪苓20g、茯苓30g、车前子20g、麦芽30g、黄芩15g、枳壳15g、甘草6g,7剂,水煎服,复煎。二诊:服药后,小便量增加,由服药前1 200mL增至2 500mL,腹胀满,四肢浮肿症状大减,口苦,心烦、心悸、失眠等好转,食欲增加,面部红疹依然如前。治疗:效不更方,七剂。三诊:诸症大有好转,小便已增至2 500~3 000mL,胃纳、睡眠大有好转,面部皮疹变淡,上方去枳壳。加紫草20g、红花10g。守此方稍作增减服10剂,浮肿基本消退,诸症好转,BUN与Cr复查有所下降,随诊2个月无复发。

2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50%~80%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病变,即狼疮性肾炎。有的病例以肾脏受累为首发症状,或无明显症状仅有抗核抗体阳性[1-2]。临床上肾受累表现可与肾外器官受累不平行一致, 部分患者肾外表现明显(特别是发热、皮疹、关节炎、心肌炎、血液损坏等), 而肾本身受累症状较轻;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损害却无明显的系统受累。患者最初可出现少量蛋白尿,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大量蛋白尿、血尿、肾性高血压等,终末期发展为尿毒症。尽管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其复杂机制尚未十分清楚,在治疗方面仍然缺乏理想的疗法和药物。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或方药仍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宋绍亮教授认为治疗狼疮肾病需要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用激素和中医中药配合治疗,以减低单纯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的副作用[3]。中医学没有完全相对应的病名。廖教授对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提出以下观点。

(1)红斑狼疮,根据临床的不同表现在中医中具有很多病名:以红疹为主,称湿温斑疹;以肢体痛为主,称痹证;以心悸为主,称惊悸;以水肿为主,称水肿、水气等。本病虽然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但治疗时不可因某种中药能提高或改善人体免疫而固执某方、某药,必须辨证论治,灵活用药。

廖世煌教授认为心肝阴虚,阴虚内热,加湿热毒邪内蕴热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由于病情日久,或治疗不当或其它因素,致阴损及阳,故可出现脾肾阳虚证。狼疮性肾病,出现水肿的原因,多有两种:一是失治或误治,导致脾虚或脾肾两虚,水饮停留;二是脾肾两虚为基础,由外邪引发,肺失宣降,导致肺脾肾三脏同病。

治疗方面:首先辨证有无外感风邪存在,然后辨外邪性质,再决定方药,之后看其内湿情况。湿重热轻,热重湿轻,湿热两盛的判断:热重于湿者,多出现排便不爽,大便难,口干口渴,舌红苔黄,尿黄短等症状;湿重于热者,多见大便溏,肿甚,体倦懒言,纳呆,舌淡胖苔白,脉沉滑,不渴等症状,除以上两者外,为湿热两盛。

(2)本病的本质是肝心阴虚,甚至可能肾阴亦虚的内热证,所以在治疗水肿的同时,要视患者的阴虚脉证情况及时予于纠正,令阴阳趋于平和。临床上多见脾虚湿盛与阴虚同时存在,所以在健脾利水的同时,要注意与养肝心之药同用。或水肿一但减轻即再现阴虚内热现象,如心烦失眠,心悸、心慌,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黄甚至脸上斑疹隐隐,脉细滑数或弦细滑数的脉证,这时必须健脾清热养阴,甚至凉血活血,同时并用,方可取效。

(3)病人纵使有外感发热,在解表的同时也要视其是否出现阴虚或脾虚有湿的情况,如有则需养阴解表或祛湿解表。

(4)要重视《伤寒杂病论》中“视其何部,知患何逆,随证治之”的方法,认真辨证,据证立法处方,不要死守某方治某病的成见,犯形而上学之误。

[1] GLASSACK RJ, COHEN AH, ALDER SG, et al. Secondary glomerular disease. InBrenner BM, Rector FC[J].The kidney,1991,1(4):1280-1298.

[2] 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71-280.

[3] 张艳艳.宋绍亮教授治疗狼疮肾病的经验[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2, 10(2):63-64.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0-22

朱秀芳(1992-),女,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读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学。

R256.5

A

1673-2197(2015)05-0058-02

10.11954/ytctyy.201505027

猜你喜欢
狼疮红斑狼疮阴虚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18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回顾性分析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与狼疮肾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狼疮脑病患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