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针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2015-12-09 20:18熊芳丽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膝骨性贵阳关节炎

熊芳丽,冯 斌,柴 龙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两步针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熊芳丽1,冯 斌1,柴 龙2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目的:观察两步针刺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两步针刺法。针刺穴取膝关节局部穴位,远端取穴为双侧大杼、肾俞;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临床疗效按JOA膝关节评分表评定。结果:经过治疗,近期临床治愈1例,占3.4%,显效18例,占60.0%;有效9例,占30.0%;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两步针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两步针刺法;取穴;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膝骨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初起多见膝关节隐作痛,肿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起病隐袭,发病缓慢,起病急骤者,膝关节可有肿痛明显,活动时关节有摩擦声,久病者可见肌肉萎缩及关节变形。

针灸学从古至今就有关于针刺顺序、分步针刺法的描述,但和刺灸法的其他研究相比报道较少。观察两步针刺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膝骨性关节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提高针刺临床疗效,让患者有更多的治疗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贵州省中医医院苗医针灸科门诊收治的3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41~80岁,病程6个月至10年。

1.2 诊断和纳入标准

参照中华骨科学会制订的2007版《骨性关节炎的诊疗指南》[1]: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片可见关节间隔变窄、关节内骨赘形成、软骨下硬化或囊性变;③至少2次关节穿刺滑液清亮、黏稠,关节液检查WBC<2 000个/mL;④年龄≥40岁;⑤晨僵≤30min;⑥活动时关节内有摩擦音。满足①+②条者,或①+③+⑤+⑥条者,或①+④+⑤+⑥条者可确诊。

1.3 评分标准

患者就诊时以一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就诊或双膝疼痛,但以一侧膝症状明显者,资料统计按一膝处理。

1.4 治疗方法

治疗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0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患侧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梁丘、内外膝眼、阿是穴治疗,针刺得气后,留针15min,留针期间每5min行针1次,捻转行泻法,取针后再针刺双侧肾俞、大杼,针刺得气后,留针15min,留针期间每5min行针1次,捻转行补法,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治疗完后,休息1~2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3],参考其JOA膝性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进行。

2 结果

经过治疗,所有患者中近期临床治愈1例,占3.4%,显效18例,占60.0%;有效9例,占30.0%;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

3 结论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膝骨关节退化,关节软骨被破坏,以关节疼痛、变形和活动受限为特点的慢性、变形性关节疾病。祖国医学中多属于“痹证”范畴,描述其症状特点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涩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所记载症状与现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相似。两步针刺法以中医理论、针灸学为基础,研究分步针刺顺序为目的,观察临床疗效。

本病在选穴上选取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梁丘、内外膝眼、阿是穴(以最痛点为主),针刺内外膝眼、阳陵泉、梁丘可舒筋通络止痛,针刺血海、阴陵泉可以健脾利湿,针刺大杼、肾俞可补肾益髓以治其本。阿是穴,具有局部止痛作用。整体配伍取穴具有清利湿热、强健腰膝、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针刺顺序的研究在古代和现代都有记载和研究,首见于古代的《黄帝内经》,如《素问·标本病传论篇》曰:“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4]。”《灵枢·周痹》云:“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5]。”《针灸大成·治症总要》在论及阳症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针刺时,给出针刺处方后,标注说:“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6]”。现代医家对针刺顺序也有研究,如隋秋珍等[7]根据疼痛发生的先后部位,决定针刺顺序治疗各种痹症96例,有效率为92%,对照组66例不按针刺顺序针刺,有效率为73%;陈以国[8]总结针刺顺序:偏瘫先刺健侧,后刺患侧;腰痛顺经刺。

本病在治疗上尚无根治性方法。根据针刺疏通经络的原理,两步针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安全、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经济效价比高,患者易于接受,对于改善膝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07, 27(10):28-30.

[2]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

[3] 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3-204.

[4] 刘通.灵台、神道与内关穴不同针刺顺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ST-T影响的临床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5] 李生绍,陈心智.黄帝内经灵枢附:黄帝八十一难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52.

[6] 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271.

[7] 隋秋珍,陈玉华,刘明素,等.痹痛证与腧穴针刺顺序[J].上海针灸杂志,1994,13(2):73.

[8] 陈以国.论穴位的针灸先后顺序与临床实践[J].针灸临床杂志,1994,10(2):1-3.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1-17

熊芳丽(1958-),女,贵阳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苗医药临床。

R245.3;R274

A

1673-2197(2015)05-0082-01

10.11954/ytctyy.201505040

猜你喜欢
膝骨性贵阳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荣宝斋贵阳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蒙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42例临床研究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未病预防及护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