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腰无力临床观察

2015-12-09 20:18刘会杰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漯河市脑瘫腰部

刘会杰,宋 晓

(1.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 漯河 462000;2.漯河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腰无力临床观察

刘会杰1,宋 晓2

(1.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 漯河 462000;2.漯河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脑瘫患儿腰部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诊断为脑瘫伴腰部无力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推拿、功能训练、经络导平、肌兴奋理疗等基本综合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儿治愈率为11.54%,总有效率为61.54%;治疗组患儿治愈率为42.31%,总有效率为8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脑瘫患儿腰部无力具有明显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脑瘫;腰部;穴位注射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 ,CP),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是小儿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运动残疾,严重影响儿童的一生[1]。近20年产科和新生儿医疗保健虽有极大发展,但脑瘫的发病率却无明显的变化。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脑瘫的发病率为1.8‰~4.9‰,我国为1.8‰~6.0‰,0~4岁肢体残疾儿童约62万,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产生极大的影响。近年来笔者应用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腰无力取得较好疗效,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漯河市儿童医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瘫患儿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患儿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5个月至2.3年;痉挛型13例,弛缓型10例,混合型3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13例,女性13例;年龄4个月至2.5年;痉挛型11例,弛缓型14例,混合型1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分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依据文献[2]制定,所有患儿入院时均有腰部肌力低下突出表现,坐位呈前倾或全前倾。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患儿年龄在3岁以下者;患儿父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正在进行其他治疗的患儿;不符合诊断标准者;对受试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推拿、功能训练、经络导平、肌兴奋理疗等基本综合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腰部穴位注射:采用二丁酰环磷酰苷钙针(力素)(国药准字H31022649)、复方丹参针、维生素B12针(国药准字H37021054)、生理盐水混合液,对腰部穴位(腰眼、肾俞、命门、腰阳关、长强、志室、华佗夹脊穴)进行封闭。操作方法:取4号半注射器,抽取4种药物混匀,根据肌肉厚薄进针约1~1.5cm回抽无血液回流,每个穴位给药0.5mL,隔天注射1次, 15次为1个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10天再开始第2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依据文献[3-4]制定,临床治愈:肌力正常,Vojta俯卧位悬垂反射腰部呈正常反射,可直腰坐,自由玩,坐位平衡反射(+),体轴回旋自如;好转:肌力明显提高,Vojta俯卧位悬垂反射腰部原下垂角度较前为小,能独坐,稍拱背,坐位平衡反射(±),体轴回旋好转;有效:肌力稍有提高,Vojta俯卧位悬垂反射腰部较前稍有力,坐位拱背,坐位平衡反射(±),体轴回旋稍好转;无效:Vojta俯卧位悬垂反射及坐位症状均改善不明显。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治愈11例,患儿腰部肌力正常,会翻身,直腰坐,自由玩,会腹爬,能四爬支撑,扶站、迈步可;好转7例,患儿腰部肌力较治疗前增加,能翻半身,稍拱背坐,有腹爬意识,扶站、迈步较前有力;有效5例,患儿辅助下翻半身,拱背坐,能扶站,会迈步;无效3例,患儿腰部肌力无明显改善。治疗组治愈率为42.31%,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5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治愈率为11.54%,总有效率为6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脑瘫[5]是临床常见综合征,因致病因素不同、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不同,临床分型及表现各异。但大多数脑瘫患儿中腰部肌力低下最为常见,而且腰部力量不足会严重影响腰腹部及躯干核心力量的形成,不能促使以后坐、站、行的早日形成,因此,腰部力量的提升,在整个脑瘫肢体康复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穴位注射疗法[6-7]是在腧穴、压痛点或皮下阳性反应物上注射适量液体药物以防治各类疾病的方法,又称“水针疗法”,因用药量较小,故又可称之为“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疗法”。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为阳经之汇、督脉之别、脏腑气血之所注;在现代医学中腰部的腰丛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腰部分出的神经支配着下肢的运动。故而巧取腰部的穴位,配合药物注射的治疗方法能疏筋活血、益气养血、益精填髓、通利三焦,从而促进腰部力量的提升。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通脉、调和气血、改善血运供给、充养肌肉筋骨之功效。力素(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为蛋白激酶激活剂[8],可催化人体内最基本的生物化学代谢,即一氧化磷酸化和三羧酸循环,使大多数蛋白质和酶类产生活性,激活人体各种反应,同时产生大量ATP,改善细胞和能量代谢,从而实现其促进神经细胞再生、转化异常细胞、正性肌力作用,促进脑组织代谢,减少脑缺氧、脑缺血。维生素B12注射液,维持中枢及周围有髓鞘神经的正常代谢,营养神经。穴位注射此几种药物,以达到治病求本、强壮腰肌、改善坐姿、调整平衡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腰部穴位注射疗法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上卷)[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903-1906.

[2]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3] 窦祖林.痉挛——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55.

[4] 汤健,张跃,傅大林,等.Vojta疗法在小儿脑瘫早期康复中的运用[J].中国厂矿医学,2008,21(5):579-580.

[5] 陈秀洁.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与康复医学杂志,2007,29(5):309.

[6] 谭晓如.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病的临床应用[J].中医儿科杂志,2007,3(1):40.

[7] 王志如.局部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肌力低下56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6):66.

[8] 侯艳君,力素穴位封闭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3):2912.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1-17

刘会杰(1982-),女,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小儿脑瘫的诊断与治疗。

R245.9+3

A

1673-2197(2015)05-0089-01

10.11954/ytctyy.201505044

猜你喜欢
漯河市脑瘫腰部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漯河市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
漯河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