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及政府作用探析

2015-12-16 02:11陈松洲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设备处广东汕头515078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创新型集群政府

陈松洲(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设备处,广东汕头 515078)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及政府作用探析

陈松洲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设备处,广东汕头 515078)

本文介绍了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借鉴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互动关系理论,探讨了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剖析了政府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在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中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若干策略与措施:强化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理念;制定科学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建设创新型文化;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的建设;建立多元投融资体制以及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引进等。

创新型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机制;形成机理;政府;策略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提出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选择[1]。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于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OECD,2001)。产业集群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得到事实的证明。特别是在人口较为密集、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的广东、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份,经济的发展速度往往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成正相关。我国的产业集群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了集群低端产业和产业链低端的 “双重锁定”、低成本竞争优势的路径依赖、低水平增长陷阱等问题。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深入研究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等问题。因此,研究传统产业集群如何通过自主创新升级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拟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借鉴国内学者刘会武(2012)关于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互动的理论,探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及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提出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若干策略与措施,以求抛砖引玉。

一、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内涵

目前学界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尚没有统一的界定,笔者比较认同的是: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以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商业模式和创新文化为依托的产业集群[2]。其核心是创新主体通过集群密切相互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和技术在集群创新系统内部充分扩散,进而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集群的竞争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应变速度将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也以有利于技术、知识的创新和扩散等动态的聚集经济效益取代过去共享基础设施、节约成本、规模效应等静态的聚集经济效益。因此,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主要来源于知识溢出效应、创新资源的可得性和共享性、“追赶效应”、“拉拨效应”、聚集效应、扩散效应以及植根性等方面[3]。

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1.集群内拥有大批致力于创新、持续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企业家和人才。这些企业由于长期的竞争与合作而形成的高效运行机制以及不断完善的创新环境,可以不断吸引集群所在区域以外的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

2.集群内的主要产业是知识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知识交流和创新互动的功能凸显。集群内的产业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或技术密集的其他产业,这些企业、机构和各种资源之间建立多样化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渠道,形成密集的交流网络,便利了知识在集群内部的传播和积累。因此,知识流动是创新主体之间交互作用的实现方式,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实现创新的前提条件[4]。

3.创新型产业集群内的人力、物资、资本、信息和情感等形成了网络状态。集群内企业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能够获得大量的合作机会。在这一机制下,集群内的企业联系紧密,既有正式的交流网络基础,又有非正式的关系交流网络,有时候非正式网络所起的作用还比正式网络强[4]。

4.集群内具有鼓励企业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以及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和致力于创业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等。

5.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了以价值链为导向、以产业链为组织形式的企业协作网络,促进了以知识链为主导的协同创新网络的发展[5]。

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一)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互动促使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在市场竞争环境中通过自主创新而实现升级的结果,是产业集群与自主创新互相促进、互相演进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群体形态。自主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主创新包括技术及工艺创新、组织与市场创新、制度与文化创新等三个方面;而狭义的自主创新特指技术及工艺创新,它具体又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6]。

考察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产业集群的升级与企业的自主创新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其互动关系具体表现在产业集群向自主创新的拉动循环和自主创新向产业集群的推动循环等两个循环之中如图所示第一个循环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有赖于引进和培养更多的企业创业,创业的基础来自于自主创新取得的成果——技术或工艺创新,而技术或工艺创新则靠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人才、技术积累和创新环境)的支撑;这种创新是全球优势资源协同创新的开放式创新,需要通过产业与知识关联、知识与知识关联、产业与产业关联,快速推进产业集群组织自身的提升和发展。第二个循环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依靠自主创新形成的庞大创业群体,运用先进的商业模式推动国内企业快速成长为世界级企业 (诸如百度、华为),它们带动形成的产业集群必将成为全球市场的引领并将在竞争中持续获利[6]。然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非常重要,因此,要实现上述两个循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并与市场形成合力,并有先进的文化制度作保障。

图1 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互动机理[6]

(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一般形成机理

创新型产业集群可以理解为以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人才为主体的同一产业或相近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通过地理位置的集中或靠近,实现组织网络、商业模式和文化的创新。其一般形成机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7]:

1.利用区位优势吸引相关企业集聚。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上具有比较优势是形成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是因为,生产要素聚散、重组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任何生产要素都有流向高收益的区域的倾向。这就要求该区域具有比较优势,区域内的企业较区域外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

2.创新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校互惠共生,共同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创新型企业往往是由高校、科研院所孵化或者衍生出来的,它们之间形成了互惠共生的关系。虽然它们分离后双方或者一方都能够独立生存下来但它们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实现功能互补、互惠共赢,从而双方的生存发展空间将更广阔,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

3.集群企业协同竞争、共同提高,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在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是以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与协作,竞争普遍存在而且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因为市场经济的竞争能使企业个体始终保持充足的动力、高度的警惕性和充分的灵敏性,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在通常情况下,集群中的竞争是协作关系下的竞争,竞争对手是集群中的伙伴企业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企业。因此,集群企业协同竞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关联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制约集群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创新资源不足。而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聚集在一起,可以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分享共同的信息资源,吸引共同的风险基金,拥有共同的人才市场,从而能克服和弥补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缺陷,进而相互利用对方的创新特长,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一)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发挥作用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按照经济学理论,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又反过来调节供求,供求的变化引起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的配置。在市场中,竞争的普遍存在迫使经济主体运用先进技术,不断进行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有赖于其有效地运用资源使生产要素最佳组合在一起。在竞争的市场中,市场价格是通过竞争形成的,各种要素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交易信息是透明的。在这种情况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和厂商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自动实现供求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着垄断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会对市场机制形成扭曲,不能有效调节供求,达不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因此,为了使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能够有效地调控资源配置过程,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秩序、规则和相应的市场监管机构。

对区域产业集群而言,当某一区域内聚集的企业数量超过了最佳规模后,该区域的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将供不应求,导致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这样将产生外部不经济,其结果将危及集群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在区域内的空间集聚在带来聚集利益的同时,可能也相应增加了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给集群整体带来损失,从而给该区域带来负的外部性。市场对这些问题的调节往往是失灵的,需要政府的干预,通过控制集聚的负外部性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8]。与此同时,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等成正相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基础设施越完善、公共服务质量越高,就会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涌入这一集群区域。总之,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虽然以市场自发为主,但政府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

(二)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

1.构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或者市场机制仍不完善的条件下,单纯依靠市场作用来推动产业创新效率会很低,而且可能要付出极大的市场成本和承担很大的风险。为克服市场失灵的缺陷,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规划和必要的宏观调控功能,例如,政府出台规范产业发展的发展规划,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集群企业竞争力所需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出台维护产业集群协调发展或转型升级的制度,通过制度创新来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营造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等。

2.转变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政策导向。政府在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时,应改变片面追求“规模”的发展观念,以 “创新能力”的强弱作为衡量产业集群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以提升“创新能力”作为制定各项产业集群政策的核心价值。政府作为公共管理部门,其职能主要在于调控社会资源的配置,对其发挥好导向和杠杆作用无论是出台新增项目投资还是出台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或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都要以提升集群 “创新能力”为导向,向 “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项目”倾斜;同时,以 “创新的产出”作为政策激励的重点。

3.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使集群企业的各种要素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从而实现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政府在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一个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集群企业高效优质地配置它们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具体可以从公共技术服务、公共人才服务、公共融资服务和公共管理服务等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建设[9]。

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中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策略与措施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涉及项目选择、产业布局和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关系等多方面的因素。集群创新属于一种市场行为,它必然引起各创新型企业行为的目的性、计划性与集群整体行为的盲目性、局限性相矛盾,这种矛盾需要政府的支持、调控、引导和推动,才能使集群健康协调发展。

(一)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转变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既受到市场机制的约束,也有赖于政府的调节。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不仅要放手让其发展,还要加以引导、扶持,促进其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具体来说,各级政府应指定一个部门综合主管 (一般情况下是政府的发展与改革部门),负责做好创新型产业的目标定位、规划引导和项目建设等组织管理工作,定期研究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情况,出台相关促进政策扶持创新产业的发展,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消除它们的发展障碍,及时提供国内外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最新动向,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具体的建设性方案[8]。另一方面,明确创新产业的定位,不能简单认为 “高技术产业”就是创新产业,诸如国内很多为微软、苹果公司做低端的代工企业,它们所从事的并非创新型产业,而相反地,有些传统产业诸如动漫玩具却含有创新成分它们从事创意创新产品的开发,属于创新型产业。因此,政府要明确创新产业的内涵,形成以技术融合和产业协同作为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制定的基本思路,要以 “创新”作为评判依据,结合创新产业的集聚化目标,对传统优势产业用高新技术加以改进和提升,促进新的技术范式的形成[9]。

(二)制定科学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引导创新企业集聚

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影响力表现在:一方面,政府可以召集相关的企业、机构和政府部门举办“创新产业发展”论坛,通过论坛统一认识,了解相关企业的诉求;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通过收集整理与产业集群相关的人才需求信息,引导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应的专业为本地产业集群培养所需的人才。虽然绝大多数的产业集群是自发形成的,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无所作为。事实上,地方政府要研究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地方优势产业的特点,科学选择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据以制定好相应的发展规划。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要从抢占国际市场、突破跨国企业封锁、进入国际竞争前沿、提升人才吸引能力等角度来设计规划任务[6];同时,要建立健全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保障体系以确保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落实。此外,地方政府要通过营造环境、优化服务、加大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力度,集聚科技资源,加速形成产业集群。要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评价和指导,提升其发展水平,尽快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过渡[10]。

(三)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一方面,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政府要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加强交通设施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与培训,积极塑造区域品牌形象等。具体来说,首先,政府要加快产业集聚区联接中心城市、空港、铁路等区域的集疏运通道的建设,建立产业集群内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物流的发展,形成全方位的交通运输体系。其次,政府要加快集群区域内重要电源点的合理布局和建设,积极开发包括太阳能、水能、地热能以及核电等清洁能源,调整和优化产业集群的能源结构和布局。再次,政府要扶持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地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使国内的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走出国门成为区域名牌乃至国际名牌。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中,政府还要加快产业集群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企业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发布需求信息,政府则通过信息平台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技术创新、企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政府要通过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来支持创新网络发展,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整体技术升级。要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R&D的投入,提高企业从事科研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产业基地。要与企业联合开展产品和技术攻关,以增强基地的整体竞争能力。要鼓励在基地内建设起公共技术开发平台、公共检测平台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一批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采取切实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8]。

(四)引导企业建设创新型文化,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企业的创新素质源于企业所拥有的创新型文化,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有赖于企业创新文化氛围的熏陶。产业集群的创新型文化建设需要所有人达成共识并贯彻始终,而尤其重要的是各企业家之间要形成共识,其次,就是要在企业中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创新文化,进行观念的引导。具体而言,一是要发扬我党重视宣传教育的优良传统,利用政府权威宣传创新文化,利用宣传工具,通过各种大众媒体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宣传创新文化,树立创新文化的优秀形象;也可以采用标杆管理,培育集群内的榜样企业,以此为标杆制定创新型企业文化的评定标准,评选创新型企业,确立创新型文化的优势地位。二是政府要在集群内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上设立企业培训中心,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有关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法律咨询、贸易救济和出口服务等各种形式的培训,对培训课程设置、学术报告内容加以干预,通过培训传播创新文化理念。三是政府要推动集群内的企业不断加强创新型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对企业创新型文化的跟踪评估,通过社会指向来带动企业;另一方面,对创新型文化建设比较出色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例如减免税款等和精神奖励 (例如,授予创新型文化建设标兵称号等)[11]。四是引导企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摒弃急功近利、小富即安的文化,倡导互信互助、合作互利的理念。五是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规范市场行为,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文化氛围[9]。

(五)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的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发展成熟的社会中介组织,能够成为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政府之间有效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反之,如果中介组织发育不完全、运作不规范、人员素质低、服务能力差,就不能发挥其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中的积极作用,甚至会妨碍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有效地促进社会中介组织特别是科技类中介组织、经济类中介组织的建设,规范中介组织的行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具体来说,一是通过培育一批国际性或全国性的产品市场中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相关的卫星市场,拓宽集群内企业的销售渠道。按照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加快B2B和B2C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交易平台。二是根据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建设好区域性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大力推进区域内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加快政府行政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化的步伐,提高海关、检验检疫和港务等口岸系统与物流配送系统的工作效率,增强货物集散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服务于集群内企业的法律服务机构,创设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法律环境。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四是建立金融、仲裁、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自组织体系[8]。

此外,行业协会在协调、监督和指导集群发展以及在维护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等方面作用重大。在国外,意大利的都灵商会和皮安蒙特商会联合推广实施了 “从概念到汽车”的项目,证明创新型产业集群离不开行业协会及相关组织的支撑。[12]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大力发挥行业协会在推动企业间学习和交流、规范行业标准、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和引导企业诚信经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建立多元投融资体制,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创新对资金有很大的需求,而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往往在资金上有很大的缺口,一是自有资金难以满足集群内企业对创新的投入,二是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较之大企业更为困难。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必须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加大对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资金扶持。具体要做到:一是鼓励集群企业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直接融资方式来扩大创新型企业的资本金。建立产业集群发展基金,为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重大的资金支持。二是建立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完善法规体系,规范操作办法,鼓励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创新投融资体制。三是鼓励创新型企业通过联合和兼并建立大型企业集团,并创造条件上市融资。要发挥中小板市场在创新型企业融资中的作用,积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筹资;运用政策性融资担保、租赁、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多形式、特色化的金融服务[1]。

(七)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引进,为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提供人才支撑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人才队伍,并按照市场规律让人才自由流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13]。一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建设若干所高水平的大学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院校,提高本地人才的培养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支撑政府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投入资金、土地,引导民营资本共同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院校,积极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终身教育体系[1]。二是充分发挥本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推进产业集群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为企业开发与培养技术人才。可以由地方政府提供相关经费,通过组建产业集群管理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为集群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促进企业与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协同创新,实现产学研结合,推行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集群企业急需的专项技术人才。三是政府要特别重视对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的培训,通过组织各种管理培训来帮助企业家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企业家队伍。四是建立健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要充分利用实施 《意见》的契机,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扫清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改进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打破人才身份地域界限,促进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的合理流动。五是实行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要加快对外国人在我国永久居留的管理立法,尽快制定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管理条例;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广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 (来华)从事创新研究[1]。同时,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和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出台优惠的创业政策来吸引外国创新型人才。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5-03-24(1).

[2] 苏长青.创新型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互动发展机制研究[J].中州学刊,2011(6):55-57.

[3] 赵全超,汪波,王举颖.基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型城市政府治理机制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8.

[4] 赵忠华.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网络关系特征与创新绩效关系:知识流动视角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7-86.

[5] 沈小平,李传福.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4):144-147.

[6] 刘会武.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政府作用[J].中国科技产业,2012(12):82-86.

[7] 苟仲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的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6):1-12.

[8] 田卫东,王树恩.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11):103-106.

[9] 刘建国.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中的政府作用与功能定位[J].中外企业家,2011(14):76-77.

[10] 尚钥佟.创新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的作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2(4):64-66.

[11] 葛笑春.从资本外溢看政府在产业集群升级中的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1):86-89.

[12] 陈志平.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理论与实证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84-87.

[13] 吴国玺,李长坡,郑敬刚.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形成的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105-1107.

A Study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nova tiveIndus trial Clusters(IIC)and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IIC's Deve lopment

CHEN Song-zhou
(Research Equipment Department,Shantou Polytechnic,Shantou 515078,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IIC),analyzes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IIC'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eractive relations between self-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the formationmechanism of the latter,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the government to exert its function in IIC's development:to intensify the concept of IIC,to formula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lan for industrial clusters,to establish a perfect social service system and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system,to guide enterprises to build innovative culture,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to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and to value the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tion of human resources.

Innov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IIC);interactive developmentmechanism;formation mechanism;government;strategy

F424.4

A

1009-0312(2015)06-0046-07

2015-11-04

汕头市科技计划2013年度项目 “汕头市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路径与对策研究”(汕市财教 [2013]244号—183)的阶段性成果。

陈松洲 (1968—),男,广东潮阳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高职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创新型集群政府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