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影响探究

2015-12-16 02:11罗品超郑晓纯秦琴陈友珂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1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罗品超郑晓纯秦琴陈友珂(1.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2.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31)

社会支持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影响探究

罗品超1,2郑晓纯1,2秦琴1,2陈友珂1,2
(1.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2.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3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为全面了解当前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状况,课题组对广东省12所高校的一线专职辅导员开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客观社会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健康影响大。为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应在强化组织支持、夯实家庭后盾、善用学生干部,尊重、理解、支持辅导员等方面开展工作。

社会支持;心理健康;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特殊的高校教师群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1]。为全面了解当前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状况,课题组于2014年3月1日至6月30日对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广东省12所高校的一线专职辅导员开展调研,注重文科类、理工类、艺术类与综合类院校的均衡。本次调查共派发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11份,回收有效问卷342份,有效回收率为83.2%。运用社会支持量表 (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研究工具,采用Excel 2010、SPSS 1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主要探讨社会支持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原因,以此提出对策建议,帮助辅导员改善心理状况。

一、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界说

(一)概念释析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最早研究来自于19世纪的社会学。大部分研究者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定义社会支持,认为社会支持是 “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2]。课题组所定义的社会支持是:个体所经历的一切社会关系对个体所提供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以及个体对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的利用度。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最早由美国的比尔斯在1908年提出。由于国内外学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立场不同,学术界关于心理健康并没有统一的定义。课题组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能够合理利用周围环境资源较快适应社会,充分有效发挥自身潜能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动态协调过程,即无心理疾病和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较为直接的,社会支持水平低的人主观幸福度低,心理症状多,心理健康水平低;反之,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人主观幸福度高,心理症状少,心理健康水平高。而在相同的社会压力情境下,那些得到来自伴侣、朋友或家人较多心理或物理支持的人,比得到较少支持的人身心更为健康。

社会支持能缓冲个体心理应激,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3]。一方面社会支持在压力事件下发挥作用。在压力条件下,社会支持与个体身心健康发生联系,它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和提高个体身心健康水平。另一方面,社会支持在平时的个体活动中发挥作用。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在常态下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身心状况,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社会支持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现状

1.社会支持状况。广东省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良好,特别是在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方面较好。为了解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现状,研究采用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编制。该量表共分10个项目,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其理论中值分别为11.50、18.00、7.50。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的社会支持总分平均为40.52,其中,客观支持平均分为9.34,主观支持为22.54,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分为8.65。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均高于理论中值,社会支持状况较好。

2.心理健康状况。为了解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现状,研究采用了目前国内心理健康研究中选用频率较高的测量工具SCL-90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量表一共有90个项目 (症状),以各因子得分来评定有无症状及严重程度,分数越低,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且得分低于2分者即为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广东高校辅导员在人际交往和思维情感等方面都表现得更为健康。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总均分为1.41,各因子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恐怖因子 (1.22)、精神病性因子 (1.30)、偏执因子 (1.35)、躯体化因子(1.39)、焦虑因子 (1.40)、人际关系敏感因子(1.41)、敌对因子 (1.42)、抑郁因子 (1.48)和强迫症状因子 (1.62)。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低于2,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二)社会支持的影响

在科技配置方面,锐骐6也毫不含糊。一键启动、无钥匙进入、倒车影像、倒车雷达、胎压监测等诸多乘用车配置均出现在锐骐6车上。高清倒车影像,附带彩色动态辅助线,便于驾驶员判断车辆与障碍物的距离,引导驾驶员安全倒车。胎压监测系统,则能时刻监测胎压情况,保障用车安全。

1.社会支持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力,社会支持好的高校辅导员,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社会支持的总分及其3个维度对心理健康有预测力,且是负向预测,这与迄今为止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验证了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作用的 “主效果”模型。即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它不仅在心理应激的情况下发生作用,而且对于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身心健康有益。

2.客观社会支持及利用度作用明显。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取决于社会对其提供的各项实实在在的支持以及辅导员们对这些支持的利用情况。以SCL-90总分为效果变量,以社会支持各因子为预测变量,确定显著性水平位0.05。对全体辅导员的结果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1显示,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2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这说明,在影响整体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因子中,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作用显著,其中客观支持的作用是最明显的,其次是对支持的利用度。

表1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总分的回归分析

三、具体原因及其分析

广东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究其原因,广东高校辅导员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较好。

(一)客观社会支持

1.物质上的支援。在遇到急难情况时,辅导员曾得到的经济支持和解决实际问题帮助的来源主要有配偶、其他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工作单位、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等。研究结果显示,高校辅导员在遇到急难情况时,得到经济支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来源越多,则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2.社会关系网络的帮助。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社会关系网络的支持状况有关,长期和关系亲密的人居住在一起,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调查结果显示,处于心理健康行列的辅导员更多地选择和同学、同事或朋友住在一起或者和家人住在一起,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的辅导员更多地选择远离他人,独居一室或住处经常变动,多数时间和陌生人住在一起。研究表明,社会客观支持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社会客观支持状况越好,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从物质上援助来讲,由于部分辅导员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待遇无法满足其心理预期,而给予他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能够缓解其生活压力,减轻生活负担。从社会关系网络的帮助来讲,人具有社会化的特性,一个涵盖家人、朋友、同事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的良好关系网络能够帮助辅导员获取支持和帮助,这对于辅导员保持自身良好的情绪体验和有效应对各种心理压力至关重要。

(二)主观社会支持

1.朋友关系。健全的朋友关系有利于个人形成稳固的主观社会支持,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个数越多,则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选择3~5个或6个或6个以上的朋友的高校辅导员总体上处于心理健康行列,而选择一个朋友也没有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常差,得分高达3.28分。

2.邻里、同事关系。辅导员与邻居和同事的关系越亲密,则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邻居和同事的态度,选择 “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尤其是同事对其心理状况影响更大。而选择 “有些邻居很关心您”或 “大多数邻居都很关心您”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3.家人关系。辅导员从家庭成员得到的支持与心理健康成正比,支持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反之,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关系中,辅导员得到夫妻、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及其他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支持对其心理健康影响大。家是子女永远的精神港湾,无论身处何方,子女们都能从家庭中得到强大的精神动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难题。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主观社会支持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辅导员面临诸多压力,甚至超出辅导员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些压力将持续威胁辅导员的心理健康。而朋友、邻里、同事和家人对辅导员的主观支持,能够让辅导员产生归属感。当辅导员遇到挫折时,也能欣然接受他们的支持,从而更好地缓解心理压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问题和困惑。

(三)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1.倾诉方式。辅导员遇到烦恼时的倾诉方式反映其心理健康状况,处于心理健康行列的辅导员通常乐意倾诉自己的烦恼。调查结果显示,遇到烦恼时的倾诉方式为 “如果朋友主动询问您会说出来”或 “主动诉述自己的烦恼,以获得支持和理解”的幸福感得分水平相当且较为健康,但相比之下,“从不向任何人诉述”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2.求助方式。辅导员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反映其心理健康状况,处于心理健康行列的辅导员通常会向家人、亲友、组织和他人求援。调查结果显示,当辅导员遇到烦恼时,越是愿意向他人寻求援助的,则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3.团体组织活动参与情况。辅导员参与团体组织活动的情况反映其心理健康状况,处于心理健康行列的辅导员通常会积极参加党团组织、宗教组织、工会、学生会的活动。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群体中,经常参加团体组织活动者与主动参加并积极活动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当,得分均为1.35。而对于从不参加团体活动者,则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得分为1.54分。

从上调查分析据可看出,处于心理健康行列的辅导员擅长利用周围人提供的社会支持。一般而言,辅导员个体所获得的支持多寡很大程度上与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有关。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广,单靠自身的努力无法解决所有问题,而从前面的研究中得知,辅导员面临的压力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关系,善于寻求周围人援助,敞开心扉主动向别人倾诉和求助的辅导员往往心理更健康。因此,充分利用家人、朋友、同事和组织等周围人提供的社会支持,对于辅导员解决心理问题和恢复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四、讨论与建议

辅导员善于利用社会支持有益于自身心理健康。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应给予高校辅导员足够的社会支持和关注,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提升辅导员的客观支持水平

高校应注重对辅导员提供各项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从而提升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强化组织支持。心理状况良好的辅导员善于从社会中获取支持,高校学生工作的各级组织应对辅导员给予更多的组织指导和具体支持,帮助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关注和关心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和日常生活,切实解决辅导员学习、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第二,夯实家庭后盾。家庭的支持能让辅导员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一个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也能帮助辅导员从容应对挫折,帮助辅导员尤其是新入职辅导员尽快适应本职工作进入职业的稳定和发展阶段。第三,善用学生干部。辅导员集众多角色于一身,繁琐的工作要顺利开展,离不开学生干部提供的实实在在的协助与支持。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善于引导学生干部协助完成各项工作。第四,落实物质支持。首先,规定辅导员薪资标准,量化辅导员工作,使辅导员的工作量与其收入成正比,多劳多得,并对考核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给予物质奖励及评优鼓励。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将辅导员明确纳入教师编制,从职称、工资待遇、住房补贴等各方面予以保护。其次,建立专项津贴,根据量化标准与实际情况,对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无形支出予以适当补偿[4]。此外,实行辅导员职级制,抵消辅导员缺乏身份认同感的尴尬,使辅导员工作不再只是一种过渡性工作,也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使辅导员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做,能够大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二)提升辅导员的主观支持水平

高校应注重辅导员精神和情感上的主观体验,提升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是尊重辅导员。高校在营造 “尊师重教”氛围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对辅导员的敬重,通过评选、宣传等活动,树立优秀辅导员榜样,提升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塑造辅导员服务、育人的良好形象。二是理解辅导员。目前,高校辅导员面临工作得不到理解与支持的现实,这造成辅导员对自身价值的怀疑。高校可开展 “辅导员工作体验日”等活动,让领导、家人、学生进行辅导员角色体验,提升不同群体对辅导员的理解。三是支持辅导员。不同群体对辅导员的支持有不同侧重点,领导要重鼓励,同事要重理解,家人要重关心,学生要重协助。有效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提升主观支持感知水平。四是鼓励辅导员,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首先,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纷繁多杂,加之高校缺乏相关考核制度的支持,往往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不能量化,使得辅导员的实际工作量与所获得的评价失去平衡,让人产生辅导员 “用起来重要,用之后次要,总结起来可以不要”的感觉。其次,如果激励制度不完善,容易造成辅导员工作存在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挫伤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建议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从实际奖励出发提升辅导员的主观支持水平,从而实现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5]。

(三)提升辅导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高校应注重辅导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水平,提升整个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提升团体组织活动的参与度。积极主动参与团体组织的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更良好。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参加团体组织活动,从而提升自身对组织的认同、对辅导员身份的认同,获得更坚实、更广阔的社会支持基础。其次,改善遇到烦恼时的倾诉方式。主动向人倾诉烦恼能缓解心理压力。高校应面向辅导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倾诉技能的相关活动,促使辅导员更加积极主动,善于向朋友、亲人乃至领导、同事、学生 “示弱”,以排解工作带来的郁结情绪和沉重压力。再次,改善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辅导员应该转变观念,寻找分担痛苦、共同克服困难的群体力量。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流手段,依托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网站,建立覆盖全省的信息交流平台,使辅导员们更加高效便捷地了解到全国的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情况,分享各种理论、实践方面的经验,排解工作中的困惑[6]。

(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

荀子曾经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可见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目的。要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向他们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可以通过广播、校报等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简易便行的校内传媒向高校辅导员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使他们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原则和方法,从而产生自我心理保健行为。

此外,现在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室,却几乎没有专门面向教师的心理协助机构。辅导员其实是高校教师中最需要心理支持和帮助的一个群体,一方面工作的压力让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他们在工作中还要担任学生 “心理辅导员”的角色,“能医却不能自医”往往是很多辅导员面临心理问题的尴尬。高校应提供面向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教师的心理咨询服务,让辅导员心理有了问题能找到地方倾诉和帮助,增加辅导员心理宣泄的途径,减轻辅导员压力,以渡过心理危机,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提高社会适应性。同时,要建立辅导员心理干预机制健全心理教育机制以及定期检查心理状况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建立辅导员心理档案为辅导员心理健康提供保障机制

[1] 陈佳薇.试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的学习型组织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57-58.

[2] 马素红.在校硕士生的社会支持度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3):452-453.

[3] 程素萍,张潮,贾建荣.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35-37.

[4] 殷竹钧.和谐校园视角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2):189-193.

[5] 蒋慎之,周贤君.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激励机制的构建[J].学理论,2013(6):244-246.

[6] 周琴,秦自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策略:以四川省为例[J].人民论坛:中旬版,2010(10):146-147.

The Impact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LUO Pin-chao1,2ZHENG Xiao-chun1,2QIN Qin1,2CHEN You-ke1,2
(1.School of Psychology,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2.Center for Studies of Psychological Appli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The university counselors are themain force in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ideolog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our research recruited 450 university counselors in Guangdong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total level of the university counselorswas relatively high in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support,(2)objective social supportand utilization of support influencemental health.To enhance their level ofmental health,the leaders of the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portof organization and family,making good use of student leaders,respecting and supporting their work.

social support;mental health;the university counselors

G443

A

1009-0312(2015)06-0088-05

2015-03-13

2014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经济状况对疼痛共情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2014A030310303);2014年度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 “个体心理危机的实时监测与干预系统的构建”(14ZDB159);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辅导基地亦有资助。

罗品超 (1979—),女,广东梅州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感受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