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泡沫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
——来自1992—2013年的证据

2015-12-16 02:11刘孝斌中共湖州市委党校经管教研室浙江湖州313000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格兰杰社会保障差距

刘孝斌(中共湖州市委党校 经管教研室,浙江湖州 313000)

经济泡沫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
——来自1992—2013年的证据

刘孝斌
(中共湖州市委党校 经管教研室,浙江湖州 313000)

选取中国1992—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经济泡沫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泡沫对收入差距产生了负向的影响,但是不显著;收入分配差距是经济泡沫的格兰杰原因,但是经济泡沫不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格兰杰原因。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简要的启示。

经济泡沫;收入分配差距;协整分析

自中国股市2014年下半年持续大幅度攀升以来,关于经济泡沫的危险预期急剧发酵。股市是经济泡沫的重要衡量指标,当股市以超预期的姿态在短时间内大幅度走强时,经济泡沫的危险预期自然而然生成。中国受经济泡沫之害不浅,历经几次经济泡沫破灭的惨痛经历后,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政府决策者都对经济泡沫讳莫如深。然而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适度的通货膨胀、适度的经济泡沫可以刺激有效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因此不必闻经济泡沫色变,适度的泡沫是经济运行的有效调节工具。毋庸置疑,经济泡沫作为一种货币行为,在短期和长期会给宏观经济走势及微观经济结构带来诸多影响。在这些影响中一个足以吸引社会各阶层关注的关键词是——收入分配差距。伴随着股市一路上涨,经济泡沫不断放大,此时经济泡沫的财富分配效应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剑随时有可能落下。以收入分配差距为观察点,对经济泡沫的财富分配效应进行解剖,显然切合当下大多数投资者及决策者的现实需要。

目前对经济泡沫的研究分成两个方向:一是理论视角,主要探讨经济泡沫的形成机理;二是实践视角,主要关注经济泡沫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陈高翔 (2005)研究了虚拟资本形成经济泡沫的过程,其认为虚拟资本通过两条路径形成经济泡沫,一条是微观路径 (主要是 “吉芬现象”的传导),另一条是宏观路径 (金融创新、金融深化、货币供给的传导)[1]。薛伟贤等 (2004)对网络经济泡沫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其认为网络经济泡沫的形成有四个方面的原因:过剩资金的推动、网络理论的形成、网络公司短视、媒体炒作[2]。扈文秀等 (2001)对经济泡沫的效应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解读:财富支出效应、资金成本效应、财富转移效应、债券债务结构的变化效应[3]。李秀辉 (2012)从现代性的视角对经济泡沫进行了深度剖析,其认为经济泡沫存在多重幻象:最具欺骗性的价格幻象、最具鼓动力的增长幻象,与此同时应从三个向度出发破解现代性经济泡沫:市场向度、大众向度、欲望向度[4]。杨东亮 (2015)通过研究日本经济泡沫对中国经济提出一个重要启示: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新兴产业,以阻止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拉大[5]。

目前对收入差距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从上游出发研究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二是从下游出发研究收入差距对其他领域的影响。邵全权 (2015)通过非线性动力系统分析保险业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寿险业的发展会对城乡收入差距起到推动作用而财险业的发展则会产生抑制作用[6]。薛宝贵等 (2015)研究了要素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过程,其认为生产要素集聚通过生产效率、交易成本的差异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7]。郭亮等 (2015)研究了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财政分权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张[8]。魏华林等(2015)研究了收入差距对保险业的影响,其认为收入差距过大将阻碍保险业发展[9]。张向达等(2015)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率的影响,其得出的结论为城乡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率产生了非线性效应,并且这种非线性效应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不同[10]。

从以上的文献看出,目前对经济泡沫和收入差距的研究大多呈单线前行,少有交集。然而来自于理论和现实中的疑惑是:经济泡沫的财富分配效应会落脚在收入分配差距上吗?从这一疑惑出发,本文用1993—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期可以发现些许答案。

一、模型、变量、数据

参考钞小静等(2014)[11]、张学勇等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建立如下的模型以检验经济泡沫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上述模型中变量的符号、衡量指标、含义等详细说明见表1。

表1 变量说明

本文选取中国1992—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样本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实证检验

(一)ADF检验

ADF检验在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目的在于规避伪回归问题。ADF检验形式一般为 (c,t,r),c表示存在截距,t表示存在时间趋势,r表示滞后的阶数。例如 (0,t,3)表示无截距、有时间趋势、滞后阶数为3;(c,0,4)表示有截距、无时间趋势、滞后阶数为4,依此类推。检验结果显示Ln(SRC)、Ln(JJP)、Ln(CPI)、Ln(EDU)、Ln(TEC)、Ln(SHE)非平稳。对以上变量进行一阶差分,△Ln(SRC)、△Ln(JJP)、△Ln(CPI)、△Ln(EDU)、△Ln (TEC)、△Ln(SHE)即为相应变量的一阶差分值,△Ln(SRC)、△Ln(JJP)、△Ln(CPI)、△Ln(EDU)、△Ln(TEC)、△Ln(SHE)皆在10%的临界值下平稳。因此ADF检验的结论为:△Ln(SRC)、△Ln(JJP)、△Ln(CPI)、△Ln (EDU)、△Ln(TEC)、△Ln(SHE)都是单整的,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表3 ADF检验

(二)协整检验

1.根据unrestricted VAR模型确定最佳滞后阶数。

确定unrestricted VAR模型最佳滞后阶数需要从较大的滞后阶数开始,并结合FPE、LR、SC、 AIC、HQ值等衡量标准进行选择。考虑到本文选取的样本数量大小,将最大滞后阶数定为5,从5开始,FPE、LR、SC、AIC、HQ确定的最佳滞后阶数为2,见表4。

表4 unrestricted VAR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①*indicates lag order selected by the criterion.LR:sequentialmodified LR test statistic(each testat5%level);FPE:Final prediction error;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SC:Schwarz information criterion;HQ:Hannan-Quinn information criterion

2.协整向量个数的确定。

通过Johansen的迹统计量协整检验得出的结果见表5。检验结果表明变量之间有1个协整方程,即协整向量个数为1。

表5 Unrestricted Cointegration Rank Test(Trace)②Trace test indicates 1 cointegrating eqn(s)at the 0.05 level;*denotes rejection of the hypothesis at the 0.05 level;**MacKinnon-Haug-Michelis(1999)p-values

(三)协整方程

采用VAR模型估计出来的协整方程表达式如下,估计结果的可信度检验见表6。

Ln(SRC)=-0.0245967220556899-0.002007293904660651*ln(JJP)-0.0691933791292953*ln(CPI)

(0.82767) (0.00758) (0.16288)

[-0.02972][-0.26486][-0.42481]

+0.230896368992978*ln(EDU)-0.148510995729595*ln(TEC)+0.06567549822586744*ln(SHE)

(0.06139)(0.06994)(0.06907)

[3.76125][-2.12334][0.95079]

+0.7783091250246001*ln(SRC)(-1)-0.5080497534652178*ln(SRC)(-2)

(0.20493) (0.10471)

[3.79801] [-4.85188]

表6 协整方程估计结果的可信度检验

表6中的检验结果表明:方程的拟合优度很好(可决系数达到0.992156,调整的可决系数也达到了0.987164),与此同时,方程总体的显著性非常理想(F-statistic为198.7587,Log likelihood为62.46531),因此可以认为协整方程的估计结果较为可靠。

(四)脉冲响应函数

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泡沫、通货膨胀、教育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的脉冲响应如图1~图5所示。

图1 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泡沫的脉冲响应

图2 收入分配差距对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

图3 收入分配差距对教育水平的脉冲响应

图4 收入分配差距对科技发展水平的脉冲响应

图5 收入分配差距对社会保障水平的脉冲响应

五格兰杰因果检验

变量之间的两两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Pairw i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六)实证检验的结论

从以上实证检验过程得出的结论如下。

经济泡沫对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负向影响,但是不显著,影响系数为-0.002007293904660651,t值为-0.26486。此结果意味着经济泡沫对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轻微的抑制作用。适度的经济泡沫会刺激有效需求的扩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就业率与居民收入因此得到提升。并且在经济泡沫刺激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穷人阶层受惠更多,就业率的提升也更多地来自于穷人阶层的贡献。但是,这种抑制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并不显著。

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负向影响,同样不显著,影响系数为-0.0691933791292953,t值为-0.42481。于是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差距也产生了轻微的抑制作用。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会起到拉动作用,就业率和居民收入得到提升,穷人阶层受惠更多。

教育水平对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影响系数为 0.230896368992978,t值为3.76125。这表明教育水平的提升成为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推动力。并不难以理解这一结果,教育水平的提升伴随着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拉大,因此在现有的教育资源分配体制下,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成为一种必然。

科技发展对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影响系数为-0.148510995729595,t值为-2.12334。科技发展的扩散速度及溢出效应超越了城乡之间的藩篱,因此在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担当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社会保障水平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正向影响,但是不显著,影响系数为0.06567549822586744,t值为0.95079。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拉大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这一结果并不意外。农村的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城市,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的社会保障几近于零。因此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反映了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教育水平的弹性系数最大,达到0.230896368992978,这意味着教育水平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最为强烈。但是很遗憾教育水平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

从脉冲响应函数看,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泡沫的脉冲响应在1~10期内都为正,但是并且呈现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

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原假设JJ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SRC的F检验值为3.999123514337592,P值为0.04054841980083184,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因此得出的结论是:经济泡沫不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格兰杰原因。原假设SRC does not Granger Cause JJP的F检验值为0.407243390106994,P值为 0.6726221639705642,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因此得出的结论是:收入分配差距是经济泡沫的格兰杰原因。在经济泡沫与收入分配差距之间只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三、简要的结论及启示

本文选取中国1992—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经济泡沫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以收入分配差距为被解释变量,经济泡沫为解释变量,同时引入通货膨胀、教育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为控制变量,构建了计量模型。通过一系列的实证检验步骤,本文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

经济泡沫对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负向影响,但是不显著。因此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急剧膨胀的经济泡沫并不会对当前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这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经济泡沫不是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因素,以拉大收入差距为由对股市、楼市抱以危险预期实属不必,况且在实证检验结论中经济泡沫对收入差距还产生着轻微的抑制作用。

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同样不显著。通货膨胀的财富分配效应更多地发生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而非穷人和富人之间。并且从实证检验结果中获知: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差距也产生着轻微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得出的启示是:经济泡沫、通货膨胀等货币行为无法成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措施,但是也不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教育水平对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在收入分配差距的所有影响因素中弹性系数最大。因此在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张的过程中,主要的推动力即为教育水平。关于这一点已经得到许多事实验证,例如近年引发热议的 “寒门再难出贵子”。教育水平的总体提升与教育资源城乡分配不均衡的同时并存成为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加速器。这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为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

科技发展对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因此科技发展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抑制作用非常有效。科技的扩散速度与溢出效应可以很好地弥补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就业机会、金融深化等领域的差距,从而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张。因此这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以及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将产生巨大的动力。

社会保障水平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正向影响,但是不显著。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推动作用并不让人意外,因为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建立在城乡社会保障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因此社会保障不但没有发挥减震器的作用,反而扮演了润滑剂的作用。这给我们的启示在于:通过养老保险并轨、新农合等措施持续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以此对城乡收入差距起到抑制作用。

在格兰杰因果检验中,经济泡沫不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格兰杰原因,但是收入分配差距是经济泡沫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在经济泡沫和收入分配差距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收入分配差距会反作用于经济泡沫,探索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泡沫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方向将是本文的研究展望。

[1] 陈高翔.虚拟资本对经济泡沫的形成及其影响[J].财政研究,2005(10):54-56.

[2] 薛伟贤,冯宗宪.网络经济泡沫解析[J].财经研究,2004,30(1):137-145.

[3] 扈文秀,席酉民.经济泡沫向泡沫经济的演变机理[J].经济学家,2001(4):107-112.

[4] 李秀辉.经济泡沫迷局的现代性求解[J].现代经济探讨,2012(11):24-28.

[5] 杨东亮.经济泡沫破灭后的日本区域经济差距演变[J].现代日本经济,2015(1):75-85.

[6] 邵全权.保险业对“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影响[J].当代经济科学,2015,37(2):37-47.

[7] 薛宝贵,何炼成.要素集聚、产权完整性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6(2):11-17.

[8] 郭亮,陈乐一.财政分权、房价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5(4):28-36.

[9] 魏华林,宋平凡,郭静艳.保险需求的非线性收入效应与收入差距:基于PSTR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5(2):78-87.

[10] 张向达,张家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率的非线性效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1):96-103.

[11] 钞小静,沈坤荣.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4(6):30-43.

[12] 张学勇,陶醉.收入差距与股市波动率[J].经济研究,2014(10):152-164.

[13] 刘孝斌.收入差距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理论与实证:来自全国30个省份城镇居民的经验证据[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4):109-115.

[14] BUFFETTW.巴菲特推荐的泡沫指标:股市总市值与GDP比率[EB/OL].(2014-02-25)[2015-05-08].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402/0031307.shtml.

[15] 周文,赵果庆.中国GDP增长与CPI:关系、均衡与“十二五”预期目标调控[J].经济研究,2012(5):4-17.

[16] 吴景松.我国区域教育供给水平差异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6-11.

[17] 刘孝斌.法治水平的区域比较及空间溢出效应[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17(2):81-88.

[18] 李倩.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中国区域创新集聚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3(6):56-64.

[19] 刘孝斌.选择性迁移、创新集聚与经济转型升级[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2):81-91.

[20] 刘孝斌.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研究:基于我国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分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1):84-89.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conomic Bubbleon In come Gap: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92 to 2013 in China

LIU Xiao-b i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Party School of CPC Huzhou Municipal Committee,Huzhou 313000,China)

Taking time-series data from 1992 to 2013 year in China as sample,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bubble on income gap.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actofeconomic bubble on income gap is negative,but it is not significant;income gap is granger cause of economic bubble,but economic bubble is not granger cause of income gap.On the basis,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velation.

economic bubble;income gap;co-integration analysis

F202

A

1009-0312(2015)06-0039-07

2015-06-17

科技部软科学研究课题 “湖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路径研究”的子课题 “湖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与战略目标研究——关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研究”(2015CXR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互动机制研究”(13YJC790160)。

刘孝斌 (1986—),男,湖南常宁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金融市场和产业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格兰杰社会保障差距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及缺陷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榜单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复杂网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