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欺凌应对方式调查研究

2015-12-16 02:11江文吴思仪叶丽怡周寿明东莞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广东东莞53808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广东东莞53808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青少年差异大学生

江文吴思仪叶丽怡周寿明(.东莞理工学院 师范学院,广东东莞 53808;.东莞理工学院 文学院,广东东莞 53808)

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欺凌应对方式调查研究

江文1吴思仪1叶丽怡2周寿明1
(1.东莞理工学院 师范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2.东莞理工学院 文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网络,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网络特点衍生的网络欺凌问题,成为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人生难题。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发展,大学生网络欺凌应对的研究愈发迫切。本研究立足地方高校,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大学生网络欺凌应对方式现状。研究结果显示,遭遇网络欺凌的大学生并不少见,男生受到网络欺凌的比率显著高于女生。遭遇网络欺凌时,近四成的大学生选择不向外求助,同时,认为自己懂得处理的大学生不到四成。

网络欺凌;大学生;地方高校;应对方式

迄今为止,关于网络欺凌(cyber bullying)还未有统一的概念。祝玉红等对国外网络欺凌研究进行梳理,提出网络欺凌是欺凌的新形式,是欺凌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常见的发生渠道包括短信、手机、电子邮件、聊天室、网站等[1]。张乐综合国外的研究,提出青少年网络欺凌作为一种新近被学术界和司法界发现的网络现象,其定义是从其发生环境、行为的发出者和受害对象以及这些行为所造成的各类危害等方面进行界定的[2]。

国内对于青少年网络欺凌现状的调查研究逐年增加。2010年,香港基督教协基会社会服务部关于 “青少年遇到 ‘网络欺凌'的求助模式”的调查显示,有逾一成的受访中小学生曾被网络欺凌,超过四成的学生采用 “鸵鸟政策”[3]。2013年,香港家庭福利会与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合作研究青少年网络欺凌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逾三成受访学生曾遭受网络欺凌[4]。相隔两年的研究结果显示,香港青少年遭遇网络欺凌现象有增加趋势。有学者针对澳门青少年网络欺凌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澳门中小学网络欺凌问题较为严重[5]。而2013年由香港游乐场协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以及广州市青年文化宫负责的穗港澳三地青少年网络欺凌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4%的穗港澳受访青少年曾受到网络欺凌[6]。有学者基于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修订的研究提出,大学生网络欺凌包括网络言语欺凌、隐藏身份、网络伪造欺诈等,结果显示男性受网络欺凌行为显著高于女性[7]。有学者研究大学生网络欺凌应对方式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网络欺凌应对的方式不积极[8]。

总的来看,国内对高校大学生网络欺凌的调查研究不多。本研究立足地方高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在遇到被网络欺凌时应对方式的现状。

一、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主要参考了 “青少年遇到 ‘网络欺凌'的求助模式”的题目,修改了部分题目的表述,比如在实时通讯工具使用方面,增加了国内常用的通讯工具,删除了国内不常用的通讯工具。整理后的问卷由9个题目组成。问卷第5题要求调查对象回答 “在遭遇网络欺凌时是否会求助”,选择不会求助的调查对象只需回答最后一道问题即结束答卷,而选择求助的调查对象需要回答接下来的相关题目。为了便于进行差异分析,题目均设置为单选题。

以东莞理工学院和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8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82份。其中男生370人,女生412人;大一学生198人,大二学生225人,大三学生195人,大四学生164人;理工科学生397人,文科学生385人。在遭遇网络欺凌时,选择求助应对方式(下文简称 “选择求助”)481人,选择不求助应对方式 (下文简称 “选择不求助”)301人。

运用SPSS11.5软件处理数据,运用了描述统计和卡方检验等方法。研究结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总体网络欺凌应对的调查结果,二是调查对象是选择求助的大学生的调查结果。

二、研究结果

(一)总体网络欺凌应对情况

1.大学生网络欺凌经历情况。

大学生是否试过被别人网络欺凌情况:“没有”占81.20%,“有”占18.80%。

表1 大学生被别人网络欺凌情况

进一步分析可得不同性别大学生是否试过被别人网络欺凌情况差异显著,男生相对女生,被别人网络欺凌的比率更高。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是否试过被别人网络欺凌情况差异不显著。

2.大学生上网时遇到有人被网络欺凌的应对。

表2 当上网时遇到有人被网络欺凌,如何应对

当大学生上网时遇到有人被网络欺凌时,选择 “留意事件发展但不做回应”占33.50%;选择 “建议被欺凌者去求助”占28.60%;选择“不作理会”占19.70%;选择 “举报和帮助被欺凌者反击”占16.50%;选择 “帮助欺凌者继续欺凌”占1.70%。

进一步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当上网时遇到有人被网络欺凌,不同性别大学生应对的选择差异显著。女生相对男生,更倾向于帮助被欺凌者。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当上网时遇到有人被网络欺凌,选择行动情况差异不显著。

3.假如大学生被网络欺凌,认为自己懂得去处理情况。

表3 假如大学生被网络欺凌,认为自己懂得去处理情况

假如大学生被网络欺凌认为自己懂得去处理情况:“一般”占43.60%,“比较懂得”占27.00%,“不懂得”占20.50%,“非常懂得”占5.50%,“非常不懂得”占3.50%。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假如被网络欺凌,认为自己懂得去处理情况差异显著。男生相对女生,更倾向于懂得处理网络欺凌;而女生相对男生,更倾向于不懂得处理网络欺凌。在年级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懂得处理网络欺凌的比率增高。

不同专业学生处理情况差异不显著。

4.大学生认为学校是否需要在课堂中加入如何处理网络欺凌的内容。

表4 大学生认为学校是否需要在课堂中加入如何处理网络欺凌的内容

大学生认为学校是否需要在课堂中加入如何处理网络欺凌的内容:“比较需要”占47.60%,“不需要”占28.60%,“非常需要”占17.60%,“非常不需要”占6.10%。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认为学校是否需要在课堂中加入如何处理网络欺凌的内容差异显著。女生相对男生,更倾向认为需要在课堂中加入如何处理网络欺凌的内容。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认为学校是否需要在课堂中加入如何处理网络欺凌的内容差异不显著。

5.假设大学生遇上被人网络欺凌,会否向外求助情况。

表5 假设大学生遇上被人网络欺凌,会否向外求助情况

假设大学生遇上被人网络欺凌,选择向外求助的大学生占61.50%,选择不向外求助的大学生占38.50%。

进一步分析可得,女生相对男生,更倾向于向外求助。理工科类学生相对文科类学生,更倾向于向外求助。不同年级大学生会否向外求助情况差异不显著。

6.对大学生不选择求助的归因。

表6 大学生不选择求助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大学生不选择求助的原因,选择 “求助是无用的”占54.90%,选择 “自己可以处理”占10.70%,选择 “不知道哪里可以求助”占9.30%,选择 “大事化小”占8.10%,选择 “见怪不怪”占5.40%,选择 “没有适合求助对象”占4.90%,选择 “怕事件会被公开”占4.50%,选择怕遭到报复占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之间、不同年级之间、不同专业之间、不同求助方式大学生之间,选择不求助的原因差异显著。

男生相对女生,更倾向于认为 “大事化小”“自己可以处理”;而女生相对男生,更倾向认为“求助是无用的”。

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逐渐倾向于认为“不知道哪里可以求助”。

理工科学生倾向于认为 “不知道哪里可以求助”“见怪不怪”,而文科生倾向于认为 “怕事件会被公开”“怕遭到报复”。

选择求助的大学生,无论从总体来看还是相对不求助大学生来看更倾向于认为大学生不选择求助的原因是 “求助是无用的”;而选择不求助的大学生,从总体来看较多地认为大学生不选择求助的原因是 “求助是无用的”,同时相对于选择求助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认为是 “大事化小”“怕遭到报复”“自己可以处理”“见怪不怪”。选择不求助大学生相对选择求助大学生,对大学生不选择求助的归因趋于离散和多样。这也提示我们,在解决大学生遭遇网络欺凌不求助的问题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选择求助应对方式的大学生的情况

1.大学生会向什么人求助。

表7 大学生会向什么人求助

大学生会向什么人求助的选择:“朋友”占50.70%,“家人”占17.00%,“网页管理员”占10.80%,“同学”占8.50%,“社工”占4.20%,“网友”占4.00%,“老师”占2.50%,“兄弟姐妹”占2.10%,“医生”占0.20%。

因本题目选项比较多,现有数据不适合做进一步的差异检验分析。

2.大学生期望得到的帮助。

表8 大学生期望他们如何帮助你

大学生期望得到的帮助:“寻求意见”占43.00%,“聆听你的感觉”占17.70%,“抒发你的情绪”占14.10%,“处理你的投诉”占11.00%,“惩罚欺凌你的人”占5.00%,“修复你与欺凌者的关系”占4.20%,“帮助你于网上报复”占2.70%,“帮助你于现实中报复”占2.30%。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大学生期望他们如何帮助自己的情况差异显著。在期望得到 “寻求意见”的帮助方面,女生的选择该比率高于男生;期望 “抒发你的情绪”方面,男生的选择比率高于女生。在期望得到 “寻求意见”的帮助方面,理工科学生的选择该比率高于文科学生;期望 “抒发你的情绪”方面,文科生的选择比率高于理工科学生

3.当大学生向辅导人员求助,认为哪一种方式更合适你

表9 当大学生向辅导人员求助,认为哪一种方式更合适你

当大学生向辅导人员求助,认为哪一种方式更合适自己的情况:“面对面倾诉”占30.80%,“实时通讯工具”占24.70%,“电话热线”占21.20%,“社交网站”占8.50%,“在论坛留言”占7.30%,“电邮”占4.20%,“写信”占3.30%。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向辅导人员求助,认为哪一种方式更合适自己的情况差异显著。总体来看,男生和女生都倾向于实时通讯工具、面对面倾述。同时,男生相对女生,更接受社交网站、电话热线。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向辅导人员求助,认为哪一种方式更合适自己的情况差异不显著。

三、结论

从调查结果,我们归纳如下五点结论:

1.从总体来看,遭遇网络欺凌的大学生并不少见。

大学生中,有被网络欺凌经历的占18.80%。男生被别人网络欺凌的比率26.50%显著高于女生的11.90%。被网络欺凌的性别差异,和已有学者研究提出的 “男性受网络欺凌行为显著高于女性”结果一致[8]。

2.如果遭遇网络欺凌,近四成的大学生选择不向外求助;同时,认为自己懂得处理的大学生不到四成。

假设遇上被人网络欺凌,大学生选择会向外求助的占 61.50%,选择不会向外求助的占38.50%。而假如被网络欺凌,认为自己 “非常懂得处理”和 “比较懂得处理”的占32.50%;认为自己 “不懂得处理”和 “非常不懂得处理”的占24.00%;另有43.60%的学生选择 “一般”。女生相对男生,不懂得处理的比率更高。选择“非常懂得处理”和 “比较懂得处理”的学生比率随年级的增长而增高,而大一学生的选择比率相对其他年级是最低的。

3.当上网时遇到有人被网络欺凌,超过五成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不回应和不理会。

当大学生上网遇到有人被网络欺凌时,选择“留意事件发展但不做回应”占33.50%,选择“不作理会”占19.70%。“不回应”和 “不理会”都是趋于自保的应对方式,合计占53.20%。这种自保应对倾向产生的原因需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学校 “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在课堂中加入如何处理网络欺凌内容的占65.20%,即超过六成的大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应对网络欺凌的引导,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生缺乏网络欺凌的应对知识和经验,是现阶段大学生倾向于选择自保应对方式的原因之一。

当上网遇到有人被网络欺凌时选择 “建议被欺凌者去求助”占28.60%,选择 “举报帮助被欺凌者反击”占16.50%。结果显示,女生相对男生,更愿意帮助被欺凌者。

4.选择求助的大学生,其求助方式趋于积极、正面。

选择求助的大学生,在选择求助对象时,首先是 “朋友”,占50.70%,其次是 “家人”,占17.00%,再次是 “网页管理员”,占10.80%。选择求助的大学生应对方式趋于积极、正面。有九成选择求助的大学生期望得到 “寻求意见”“聆听”“抒发情绪”“处理投诉”“修复与欺凌者的关系”等积极和正面的帮助;只有不到一成选择求助的大学生期望得到 “帮助自己在网上报复”和 “帮助在现实中报复”等消极和负面的帮助。选择求助的大学生更倾向于 “面对面倾诉”实时通讯工具电话热线等能够与辅导人员直接进行沟通的辅导方式,合计占76.70%。

5.在解决大学生遭遇网络欺凌不求助的问题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整体来看,对大学生遇到网络欺凌选择不求助的归因,超过五成的学生认为 “求助是无用的”。女生相对男生,更倾向于认为 “求助是无用的”。有七成选择求助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不选择求助的原因是 “求助是无用的”,而有三成选择不求助的大学生持此观点。相对选择不求助的大学生,选择求助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认为不求助的原因是 “求助是无用的”。同时,相对于选择求助的大学生,选择不求助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认为是 “大事化小”“怕遭到报复”“自己可以处理”“见怪不怪”。相对选择求助的大学生,选择不求助的大学生对不求助的归因趋于离散和多样。所以,在面对不求助的大学生遭遇网络欺凌的问题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建议

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注重大学生的网络欺凌相关知识的教育,尤其是对大一年级新生的网络欺凌应对知识的教育。可以开设专门的网络欺凌应对课程、讲座,或者将相关内容融入大一年级的其它通识教育课程。

(2)针对选择求助的大学生的求助倾向,建立“面谈”“实时通讯工具”“电话热线”等多渠道的直接沟通方式。

(3)鼓励选择求助的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态度。同时,根据选择不求助的大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1] 祝玉红,陈群,周华珍.国外网络欺凌研究的回顾与最新进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80-85.

[2] 张乐.青少年网络欺凌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0(12):9-14.

[3] 遇网上欺凌,四成中小生“做鸵鸟”[EB/OL].(2010-06-07)[2015-10-20].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6/07/ED1006070003.htm.

[4] 31%学生曾遭受网络欺凌年级高更严重[EB/OL].(2013-02-28)[2015-10-20].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2/28/HK1302280078.htm.

[5] 陈桂敏.澳门青少年网络欺凌状况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6] “网络欺凌”伤害大,约64%穗港澳青少年曾遭遇[J].互联网天地,2013(11):93-94.

[7] 尤阳.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的修订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8] 刘艳.大学生网络欺凌应对方式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

Counter Measurement to the Cyber Bullying of the Local College Students

JIANG Wen1WU Si-yi1YE Li-yi2ZHOU Shou-m ing1
(1.Normal College,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808,China;
2.College of Literature,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808,China)

Internet,as an important partof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and life,brings about the cyber bullying which is an inevitable problem for college students.As the development ofmodern internet technology,research on the college students'cyber bullying becomesmore andmore urgent.Based o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the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cyber bullying,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cyber bullying is not uncommon,and the ratio of the boy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Meanwhile,facing the bullying,nearly 40%of students choose not to turn to help,and only less than 40%of students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cyber bullying;college students;college and universities;countermeasurement

G641

A

1009-0312(2015)06-0082-06

2015-10-21

2014年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 “大学生暴力网络游戏成瘾与防御方式的回归分析研究”(pdjh2015a0520)的阶段性成果。

江文 (1970—),女,广东梅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青少年差异大学生
相似与差异
青少年发明家
找句子差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大学生之歌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