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15-12-19 05:08姜亦伦蔡冬梅居敏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急性期脑血管磁共振

姜亦伦 蔡冬梅 居敏昊

江苏锡山人民医院影像科 无锡 214011

脑卒中是指突然出现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脑出血和脑梗死,而发生在6h内的脑出血和脑梗死称为超急性脑出血和超急性脑梗死[1-2]。临床上多认为脑血管事件在发病3~6h内治疗效果最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越小,所以对疾病尽早作出诊断是治疗的基础[3]。常规CT及磁共振检查对发病6h内的超急性脑血管事件的诊断率较低,我院对60例发生脑血管事件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对其诊断准确率及DWI病变部位的形态分布、信号特征等情况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10—2013-05收治的疑为超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及超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30例脑出血患者均在入院后行颅脑CT证实,男21例,女9例,年龄46~75岁,平均(58.3±10.3)岁。3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经复查CT证实,男23例,女7例,年龄48~76岁,平均(57.4±10.3)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采取GE Optima MR360 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光纤传输,对怀疑超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及超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行矢状位T2WI和冠状位T1WI、T2WI、FLAIR检测,矢状面扫描层厚为6mm,冠状面为4mm,距阵为256×192,显示野(FOV)为230mm×230mm,T1加权成像(T1WI)序列:TR/TE=440ms/30ms,T2加权成像(T2WIF)序列:TR/TE=2 800ms/95ms,并行增强T1WI扫描,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为单次激发序列:TR/TE=6 000ms/100ms,b值分别为0s/mm2,1 000s/mm2。

1.3 评价指标 对超急性脑出血患者及超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常规MRI检查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比较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及病变部位的形态分布、信号特征等情况。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以敏感性的高低为标准。敏感性,即真阳性率,指得出阳性检测的样本占病人总数的百分比,反映了待评价的诊断试验正确检出某病患者的能力,其值越高,漏诊机会越少。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MRI-DWI检查准确率比较 2组患者中,6h内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与最终CT诊断结果相符者58例,准确性达96.7%,而超急性脑出血相符29例(96.7%),超急性脑梗死相符28例(93.3%),与常规MRI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疾病MRI-DWI检查准确率比较 [n(%)]

2.2 2组MRI-DWI检查病变部位信号特征比较 超急性脑出血病灶本身DWI多为混杂信号且周边有低信号带,超急性脑梗死DWI多为均匀高信号,DWI显示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T1WI、T2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MRI-DWI检查病变部位的信号特征比较 [n(%)]

2.3 2组MRI-DWI检查病变部位比较 对超急性脑出血及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DWI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脑出血好发于基底节区,而脑梗死多发生于小脑和大脑皮质区,见表3。

表3 2组MRI-DWI检查病变部位比较 [n(%)]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急症之一,对其作出及时诊断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前提。临床上多以CT作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首选,但在实际救治工作中CT对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缺乏敏感性,极易导致误诊、漏诊。随着现代影像学的发展,磁共振加权成像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4]。

加权即为“突出重点“的意思,指的是重点突出某个特性。磁共振成像加权成像(DWI)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功能成像技术,与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相比,可在发生肉眼改变前获得更具有价值的病变特征[5]。DWI基本成像原理为主要运用细胞内外及跨膜水分子的布朗运动,从分子水平上反映出人体组织内水分子的功能变化,可检测出与组织的含水量改变的生理学变化[6-7]。T1WI是为了突出组织纵向弛豫差异,T2WI突出了组织横向弛豫差异,而质子密度图像则反映了组织质子含量,章宏等[8]指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有很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对早期脑缺血改变非常敏感,尤其是细胞毒性脑水肿期的超急性期脑梗死,其信号呈现出高信号特征。脑梗死患者在数分钟内即可出现组织细胞形态上的改变,细胞内水分子含量增加,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受到阻碍,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技术可很快发现异常,DWI图像上的信号可因细胞破裂显示出高信号。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缺血在MRI常规序列的鉴别价值敏感性较低,为提高两种疾病鉴别诊断能力,需对病灶处的DWI信号特征作出具体分析,必要时可结合脑出血及脑缺血病变处位置[9]。

本次研究表明,DWI序列成为检查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序列。其DWI的信号特征表现为超急性脑出血病灶为混杂信号且周边有低信号带,而超急性脑梗死DWI多为均匀高信号。有研究报道指出高信号结果与血凝块收缩而导致扩散下降,脑血管血液内脱氧产生过多导致DWI出现低信号,所以脑出血在超急性期其含氧血红蛋白向脱氧血红蛋白转化的过程,73.3%患者出现混杂信号,23.3%活动患者表现为低信号,此时的患者血液内含氧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已完全转化为脱氧血红蛋白;超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脑组织缺血后,Na+-K+-ATP酶的活性下降,水钠潴留在组织细胞内,水分子弥散能力减弱,数分钟内即可出现DWI高信号,此次结果中96.7%表现为高信号,所以在完全低信号时,可排除超急性脑梗死[10]。

综上所述,MRI-DWI序列对超急性脑出血及超急性脑梗死患者明显优于常规T1WI、T2WI序列,可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在两种脑血管意外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1]马寿民.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14-15.

[2]姚群立,张洪英,方芳,等.超急性期脑缺血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网络信号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3):885-889.

[3]高晓,张雪宁,张云亭,等.应用DWI早期评价脑肿瘤伽马刀治疗效果[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5):627.

[4]王朝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定位氢质子波谱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2):3 387-3 388.

[5]雷立章,王会轩,张德华,等.低场磁共振DWI序列在脑干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方面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0):32-33.

[6]张升华,秦东京,姜兴岳,等.脑梗死DTI分型及其与临床分期相关性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4):467.

[7]苏阳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2):29-30.

[8]章宏,鲁国卫,程平章,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急性期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777-779.

[9]李福,王远星,刘士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94-97.

[10]蒋伟,陈德.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3):383-386.

猜你喜欢
急性期脑血管磁共振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