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2015-12-19 05:08吴艳蓉邓胜勇通讯作者梁耀波蒲向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内啡肽纳洛酮脑病

吴艳蓉 邓胜勇(通讯作者) 梁耀波 蒲向阳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重庆 4090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大多数是由于母体和胎儿间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所导致的胎儿血氧浓度降低造成的[1]。HIE常见于足月胎儿,临床表现有肌张力异常、意识障碍、惊厥和原始反射异常等,严重威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2]。因此如何提高HIE患儿预后的生存质量,是近年来围产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自2011-03我们采用纳洛酮对HIE患儿进行干预治疗,随访结果显示患儿的智商显著提高,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03-2014-01我科收诊的HIE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3],经CT扫描确诊为HIE,排除早产儿共纳入13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男36例,女29例;胎龄(39.21±1.13)周;发病时间(1.58±0.81)d;出生体质量(3.32±0.45)kg;中度41例,重度24例。观察组男33例,女32例;胎龄(39.30±1.09)周;发病时间(1.55±0.77)d;出生 体质量(3.37±0.43)kg;中度45例,重度20例。2组患儿性别、胎龄、发病时间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和综合干预。常规治疗方法为“三支持、三对症”,三支持,维持良好的换气功能,维持血糖水平,维持脏器血流灌注;三对症,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消除脑干症状。综合干预:以“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4]”为指导,对患儿进行四肢活动、抬头、视听、感知训练;对确诊脑瘫的患儿,1次/d对其进行按摩和婴儿操训练。观察组在确诊HIE后立即静滴纳洛酮治疗,前3d剂量为0.1mg/kg,第4天改为0.05mg/kg,连用7d。

1.2.2 观察指标:记录所有患儿的意识障碍、肌张力、原始反射等症状恢复时间及呼吸衰竭、胃肠功能紊乱、循环不良等临床体征恢复时间,比较2组间差异。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10天采用神经评分法(NBNA),NBNA评分包括27项行为能力和20项神经反射,37分以上为正常。出院后第3、6、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首都儿研所“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以下简称儿心量表,DQ)”对患儿的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行为和适应能力等5个能区进行检测,得分越高代表患儿发育越好[5]。比较2组患儿间1a内发育商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意识障碍消失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胃肠功能紊乱消失时间和循环不良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d)

2.2 2组治疗前后NBNA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10天观察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第3天 治疗后第10天对照组65 25.56±9.31 30.08±8.16 33.45±8.19观察组65 26.72±9.18*33.97 ±8.34 *37.98 ±6.32 *

2.3 2组儿心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3、6、12个月儿心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儿心量表评分比较 (±s)

表3 2组儿心量表评分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对照组65 78.03±7.82 80.66±8.91 75.68±9.53观察组65 86.76±7.21*95.20 ±7.06 *96.15 ±7.56 *

3 讨论

HIE所引发的新生儿脑损伤,会导致新生儿急性死亡和脑瘫、智力发育不良等慢性神经系统损伤,及时治疗、纠正和改善缺氧缺血,改善患儿的预后对提高围产医学的质量和优生优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基础研究表明,HIE患儿由于长期间缺氧,导致脑血流供应不足,脑细胞能力代谢异常,使神经细胞受损甚至死亡。HIE诱发脑损伤与应激状态下垂体前叶大量释放β-内啡肽密切相关,β-内啡肽作用于吗啡受体,导致呼吸中枢抑制,拮抗儿茶酚胺和前列腺素的心血管效应使得患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减少大脑血流供应,也是导致HIE患儿病情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原因[7-8]。

纳洛酮系阿片受体拮抗剂,具有高脂溶性,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而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拮抗β-内啡肽作用[9-10]。我们研究结果也证实,在早期运用纳洛酮后患儿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和循环不良恢复时间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缩短,说明纳洛酮能减弱β-内啡肽对患儿呼吸中枢和心血管的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等其他症状的改善。另外结果证实,纳洛酮早期干预组患儿治疗后第3、10天观察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6、12个月儿心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该组患儿的发育商优于对照组,预后更佳。我们认为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加用纳洛酮治疗,能有效提高HIE的治愈率,减轻患儿的脑损伤程度,从而促进患儿后期的智力发育,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1]赫羽,赵立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0):158.

[2]郑磊,邵斌,任艳丽,等.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0例[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7):54-55.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584.

[4]鲍秀兰.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M].北京:中国少年出版社,1997:120-140.

[5]曹燕.儿心量表在儿保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优生优育,2008,14(3):140-141.

[6]麦海珊.纳洛酮治疗9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4):444-445.

[7]郑俊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两种治疗方法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9):59-60.

[8]王颖,刘宝琴,郭在晨,等.纳洛酮对窒息新生儿血浆β内啡肽及血管活性肽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6):354-356.

[9]刘红英,刘丽春,周君,等.高压氧联合系统干预训练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737-738.

[10]蹇涵.纳洛酮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1,17(13):83-85.

猜你喜欢
内啡肽纳洛酮脑病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内啡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