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

2015-12-19 05:08张正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硬膜引流术开颅

张正勇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0060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以老年人居多。CSDH的治疗难度不高,通常颅骨钻孔外引流术可取得良好疗效,而术后复发率较高[1]。本文对我院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SDH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01-2012-12在我院手术治疗的CSDH患者104例,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诊断标准:(1)均存在颅脑部轻伤或忽略的外伤,临床症状出现在受伤后3周以后;(2)临床症状以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包括恶心呕吐、头痛、视神经乳头状水肿等,临床晚期可能诱发脑疝,部分患者存在精神系统症状或局灶性脑组织受压症状。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男42例,女10例;年龄62~78岁,平均(65.4±4.3)岁;术前平均血肿量(104.8±33.6)mL;入院行Markwalder神经功能评分,平均(1.58±0.32)分。对照组男41例,女11例;年龄61~77岁;平均(64.5±5.1)岁;术前平均血肿量(101.1±39.2)mL;入院行Markwalder神经功能评分,平均(1.46±0.28)分。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麻醉方式均选择局部麻醉。对照组行双骨孔引流术,在颅内血肿位置前后各钻开一骨孔,直径约1cm,血肿腔以0.9%氯化钠溶液冲洗,术后保留血肿腔引流管行持续闭式引流。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引流术,在颅内血肿最厚的位置钻开一骨孔,将直径扩大至2~3cm的小骨窗,血肿腔以0.9%氯化钠溶液冲洗,术后保留血肿腔引流管行持续闭式引流。2组均在术后保留引流管2~3d,拔管前以颅脑CT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以Mrakwalder神经功能评分系统(MGS)对2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2],详细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后7 d颅内血肿量、住院时间以及出院时Mrakwalder神经功能评分,同时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时进行随访,统计术后并发症与CSDH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评价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而术后7d颅内血肿量与出院时MGS神经功能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时间、术后血肿、住院时间及MGS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手术时间、术后血肿、住院时间及MGS评分比较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后7d血肿量(mL)住院时间(d)出院后MGS评分(分)观察组52 87.4±21.3 46.2±14.3 11.2±1.8 0.36±0.21对照组52 78.2±22.6 47.1±16.7 10.2±1.3 0.33±0.51 t 值3.338 -1.073 1.236 0.248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 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癫痫发作3例,切口感染5例,轻微肺部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19.23%;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3.85%;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χ2=4.663,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复发4例,复发率7.69%,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3.85%,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χ2=1.592,P<0.05)。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绝大多数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尤以额前或枕后着力时,脑组织在颅腔内的移动度较大,最易撕破自大脑表面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其次静脉窦、蛛网膜粒或硬脑膜下水瘤受损出血[3]。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发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早期头部受伤时,CT常出现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这可能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关。非损伤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十分少见,可能与动脉瘤、血管畸形或其他脑血管病有关[4]。3个月内有头部外伤史者,应高度警惕该病的存在,切勿因外伤不可靠或头部伤势轻微而忽视。由于CT及磁共振的应用,确诊并不困难[5]。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因大部分病人有脑萎缩,经冲洗引流后,脑膨起困难,术后采用头低位、患侧卧位,多饮水,不用脱水降颅内压药物,必要时适量多补充液体等,促使脑膨起,减少术后血肿复发。

目前,CSDH的主要治疗方法仍是手术治疗。临床研究证明[6],钻孔冲洗引流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故不少临床医生仍采用双孔钻孔冲洗引流术。而小骨窗手术能够避免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与钻孔引流手术的弊端,结合两者的优点。钻孔引流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创伤较小,但同时术野较差,置管位置不够明确,易造成蛛网膜损伤而进入脑室内,引发脑挫伤、脑脊液漏出、颅内血肿等,同时血肿部位的凝血块与絮状物冲洗较为困难,术后易复发[7]。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较大,老年患者的耐受性较低,难以承受。

本次研究中显示,小骨窗手术组手术时间较双骨孔手术组明显缩短,在实际操作中小骨窗组所需冲洗时间较双孔组短。术后小骨窗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双骨孔组患者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较少。本文术后7d血肿量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出院时的MGS评分亦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与复发情况调查,小骨窗手术组具有明显的优势,充分证明了小骨窗手术较传统手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综上所述,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创伤较小、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较低,是CSDH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

[1]张勇,刘和龙,郝万江,等.额颞部小骨窗治疗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24例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7):850.

[2]Taussky P,Fandino J,Landolt H.Number of burr holes as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in 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J].Br J Neurosurg,2008,22(2):279-282.

[3]刘俊,唐尤佳,吴维蒲,等.小骨窗引流颞肌贴敷治疗40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1):88;103.

[4]曲延才.慢性硬膜下血肿小骨窗开颅引流术48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7):66-67.

[5]容耔耘.双骨孔与小骨窗技术外科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对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24):53-54.

[6]付秀全,陈纯.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10,31(10):1 501-1 503.

[7]张小强,俞学斌.小骨窗开颅治疗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32例[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6):643-644.

猜你喜欢
硬膜引流术开颅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危险因素分析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