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提高脑血管患者压缩雾化吸入的正确率

2015-12-19 05:08王晓东刘丹丹崔妙然韩培培蒋秋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正确率

王晓东 刘丹丹 崔妙然 韩培培 陈 笑 蒋秋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郑州 450052

品管圈是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动自发地组织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面品质管理活动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之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地改善自己工作场所的活动,称为品管圈活动[1]。雾化吸入是指用雾化装置将水分或药液吹散成小的雾滴,使其悬浮在吸入的空气中,经口或鼻吸入,以达到湿化呼吸道黏膜、祛痰、解痉、抗炎等目的[2]。雾化吸入是呼吸内科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脑血管病患者无法正确使用雾化吸入装置等原因,以致该种治疗手段不能充分发挥效果,造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同时亦影响了医生的治疗水平。因此,为提高压缩雾化吸入的正确率,我科于2014-05开展了品管圈小组活动,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 2014-05-01日病区护理人员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组圈,成立品管圈小组,共8人,包括护师5名,护士3名;平均年龄25岁,投票选出1名成员担任圈长,辅导员由病区护士长担任。

1.2 主题选定 对品管圈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列出5个主题,8名成员通过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对每个主题进行评估,每项按5、3、1进行评分[3]。最终,“提高压缩雾化吸入的正确率”得分最高,作为本次活动主题,活动时间2014-05-01—2014-10-31。

1.3 现状把握 2014-05-01—2014-06-01对本科室183次医嘱压缩雾化吸入的患者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依从性、护士宣教、护士巡视、患者体位、吸入方法、患者陪护间的交接、患者及家属文化程度等。其中患者依从性差和护士宣教不到位占雾化吸入正确率的76.67%,将以上两项原因定为本次品管圈活动质量改进的主要问题。压缩雾化吸入正确率低的原因为患者依从性差12次(40%),护士宣教不到位11次(36.7%),患者体位不正确2次(6.7%),患者陪护不固定2次(6.7%),护士巡视不到位1次(3.3%),患者吸入方法不正确1次(3.3%),患者及家属文化程度受限1次(3.3%)。

1.4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圈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个成员自我能力的自行评估[4]。圈能力=圈能力平均分/圈能力总分,本次圈能力平均分为4分,以5分为100%计算,本次圈能力为80%,由表1可见该活动主题的改善重点累计百分比是76.7%,本次活动的目标值=16.39%(16.39%×80%×76.7%)=6.34%。

1.5 解析 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对压缩雾化吸入正确率低的改善重点进行归因。经全体圈员讨论,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从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其他三方面说明存在的问题,患者及家属:疾病因素、知识缺乏、经济条件差、雾化过程不适感、健忘、对护士缺乏信任、思想上不重视;医护人员:雾化吸入时间安排不当、无定期进行操作示范、雾化器选用不当、缺乏有效沟通、护理援助不足;其他:无雾化吸入方法健康教育处方、管理者督导不严、设备故障;宣教不到位的原因分析,从人、物、其他三方面进行归因,人,护士责任心不强、知识缺乏、学历及工作经验不足、护士自身学习意识差、工作繁忙;医院相关培训欠缺、无健康教育处方、管理者督导不严;其他,沟通方法不当、宣教形式单一。圈员将所有原因进行评分,按照80/20的原则选定要因,然后进行真因验证[5]。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为,知识缺乏、无定期进行操作示范、家属不配合、雾化时间安排不当4个方面。宣教不到位的原因为护士责任心不强、知识缺乏、护士长监控力度不足、宣教形式单一等方面。

1.6 对策拟定 圈员针对真因,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改进对策,依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等项目进行对策拟定[5]。评价方式:优5分,可3分,差1分,共8人参加评分,总分40分,根据“80/20”原则,得分32分以上为实行对策,共选出5个对策。

1.7 对策实施

1.7.1 加强压缩雾化吸入相关知识宣教:科室组织压缩雾化吸入知识小讲座,护士负责组织,协调各组医生时间制定出讲座课表。责任护士有针对性的加强分管患者雾化吸入宣教。制定压缩雾化吸入健康教育处方。

1.7.2 进行操作示范:每周组织一次压缩雾化吸入为主题的公休会。制定雾化吸入流程图

1.7.3 合理安排雾化时间: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安排雾化时间。根据患者当日检查拟定雾化时间。每次雾化餐前进行,20min为宜。

1.7.4 雾化吸入知识培训与考核:制定雾化吸入健康教育处方,加强对雾化吸入知识的培训,科室统一考核。

1.7.5 宣教方法多样化,贯穿雾化吸入全过程:制定雾化吸入健康教育处方,定期召开公休会,深入病房增加宣教次数,制定雾化吸入流程图。

1.8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全体圈员现场调查2014-08-01—2014-08-31医嘱压缩雾化吸入的总人次为180次,其中不正确总人次12次,不正确率为6.67%,完成目标值,目标达成率为96.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无形成果 通过雷达(图1)可见: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的责任心、积极性、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和谐度、品管圈手法均得到明显提高,又其在团队精神、品管圈手法、积极性方面提高更为明显。

图1 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雷达图

3 讨论

3.1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压缩雾化吸入的正确率 压缩雾化吸入是治疗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因其作用显著,副作用少,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呼吸系统的治疗,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各种原因可造成雾化治疗效果下降[6]。本研究通过制定压缩雾化吸入健康教育处方与操作流程图、定期召开公休会、组织雾化吸入知识小讲座、全科护理人员知识培训等措施,降低了压缩雾化吸入的不正确率,从改善前的16.39%下降至6.67%,达到预期目标。

3.2 开展品管圈活动护士学会了对品管手法的应用及成就感 品管圈活动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出并确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7]。圈员不仅学会了头脑风暴法、查检表、柏拉图、鱼骨图、雷达图等基本的品质管理工具,而且能够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出发,从自己身边发现问题,进行质量改进,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品管圈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每位圈员的特长分工,充分发挥每位圈员的作用,给予圈员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圈员的成就感。

3.3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参与意识、发现问题能力 本次品管圈活动,选题,解析及制定对策等,每名圈员都有表达意见和展示的机会,让每名圈员最大程度的参与,并在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自我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1]钟朝嵩.品管圈实际演练法[M].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08:8.

[2]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7-348.

[3]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践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3-25.

[4]周丽萌,徐建萍.品管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74.

[5]张小红,沈晓琴,夏苑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3B):33-35.

[6]孙海秋,舒美春,洪显钗.品管圈活动提高氧气雾化吸入护理质量的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6):538-540.

[7]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医学,2011,9(4):1 089-1 090.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正确率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生意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