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2015-12-23 09:30魏震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魏震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自学或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分别从学科特性,教学活动,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探究在进行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培养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培育路径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立德树人成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在了解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对其具有更为明确的认知,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一、抓牢学科特性

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建设过程中,教师必须紧紧抓牢语文学科的核心特质,在语言文字、人文情感、意境审美等方面多下功夫。通过对学科特质的准确把握与利用,使学科核心素养的建设更具目标性。特别是在当前追求能力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应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化、实践化[1]。如使用情境构建、文本仿写、表演朗诵等与实践应用紧密相关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段文本是《红楼梦》中故事进入主体部分的开端,是《红楼梦》行文精华之一。作者巧借黛玉之眼对故事将要发展的环境进行了精妙刻画。无论是从行文技法上,还是从故事情节上,都是值得学生认真体味、学习的。在教学中,针对核心素养培养设计三个环节。一是给学生们播放86版电视剧《红楼梦>“黛玉进贾府”的片段,并向学生朗读了文本中“却不进正门…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一段,配合电视剧画面给学生构建一个鼎盛时期荣国府的情境,为下一步深入理解文本打下基础。二是让学生自由结组,表演文本中的情节片段。如黛玉见贾母、迎春等三个姊妹出场等等,由学生自己选、自己编排,在讲台前表演。帮助他们通过体验理解人物。三是让学生仔细品味王熙凤出场那一段精彩描写,然后依照作者的笔法来仿写一段描写人物的作文。通过这个途径,使学生将对文本的学习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完善教学活动

“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语文活动即以语言为内容、以听说读写为形式的言语实践活动,它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要转变语文教学的模式。新模式应该是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一种活动方式,应该立足“学习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来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活动中学习阅读、学习写作、学习倾听、学习说活。通过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语用实践中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位、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力求避免教师大量讲解分析、技能逐项训练的模式[2]。比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三篇古代记叙散文,过去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讲解“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艺术手法”等知识,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而新的课堂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原有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三、强化学生思维

高中语文知识的教学离不开写作、口语交际、阅读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内容。这些教学环节都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息息相关。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会对文中所表达的含义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构思文章的大纲,设计出写作的大框架,并且整理自己脑海中的写作素材,这样才能做好写作的准备工作,才能使学生顺利地进行文章的写作。并且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也需要逻辑性思维的参与,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的过程中更加顺利。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合理运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3]。例如,在进行《荷塘月色》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对文中的内容与表达的大意进行分析与理解,并且总结出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通过写作与阅读等方面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汉语语言知识,并且应当培养学生汉语评价能力与汉语理解能力。教师应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构建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使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并且不同题材的文章需要运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来表达,所以需要学生通过语言运用能力来展现自己的思维。

四、改进文化传承

其一,应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当对现代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索。教师应当教导学生不能忽略我国数千年来积累的传统文化,并且应当对民族文化具有认同感。其二,应当将民族情感与国际视野相融合,引导学生运用宽广的视野来看待文化的发展过程,理解不同文化的思维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根本,所以必须进行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理念与科学价值观,这样才能为高中语文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与科学性。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之中,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十分有效的促进作用。

五、结束语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的今天,针对语文教学,我们应该树立一种“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并着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秦艳,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助学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2015(11):19-22.

[2]孫正磊,“文化探究”:超越知识的语文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旬刊,2015(11):15-17.

[3]林嵘春,刘仁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建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2):1-4.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