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应对分析

2015-12-23 09:30韩广洲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成因学困生小学数学

韩广洲

摘要:素质教育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作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点。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学困生,这些学生已经成为制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关键因素。本文就小学低段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成因 对策

在教学工作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和兴趣,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心理,这一部分学生通常称他们为学困生。笔者认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回自信。

1、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1学生原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和对错误的纠正,容易形成较差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感到学习数学没有意义,甚至对于复杂繁琐的数学问题产生抵触情绪,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学习心态,这些都是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因素。

1.2教师原因

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学期初制定的教学任务,采取了“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忽略了个体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少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节奏。教师教法不当,也是形成学困生的直接原因。

1.3家庭原因

“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是家长”。家庭环境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影响,改变其一生轨迹的并不罕见,因此对于少部分学生来讲,家庭的影响堪居首位。有些学生父母离异,得不到温暖和关爱;许多家长忙于生计,忽视了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还有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不正常的家庭环境也是重要因素。

2、小学生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2.1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为了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教师要以课堂为教学核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地学习,快乐地接受数学知识,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并在这个基础上,注意讲练结合、问答结合、互动交流,充分给予学困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检验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

2.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数学知识不感兴趣导致的。知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比如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或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他们感兴趣的悬念,再或者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等等。笔者认为,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和所教内容的特点,适时选择合适的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获取所学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实现正迁移。尤其学困生在这个数学启蒙阶段,不了解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更不了解数学的神奇,所以,在面对一堆干巴巴的数字、简单的加、减、乘、除的符号时,觉得很枯燥,没有兴趣,更没有想学的欲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动脑子、想法子,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困生的天性、特点结合起来,设计精练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的教学内容,让学困生能在学习中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如,在学习“多边形的性质”时,笔者拿出准备好的两个一大一小的正五边形,问学生这两个五边形的相同处和不同处,学生的注意力纷纷集中到这两个图形上,他们积极思考探究,但并未寻找到答案。此时笔者提议学生,把不相邻的两个点连起来,看能构成什么样的图形?很多学生回答说五角星。笔者又抛出一个问题:“两个五角星有什么共同处和不同处?”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实践证明,这样通过积极引导学困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等方式,加深了对多边形性质的理解。

2.3采用因材施教的学习方法

要想帮助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对、智力不佳的学困生摆脱困境,数学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引导,使他们都能转变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明白: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好成绩。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将自己认为“很难”的內容标出来,并在课堂上重点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律及做题时的易错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质量,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4联系实际生活,提高数学魅力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身边熟识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应用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促使小学生运用平常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小学生行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5合理制定课后作业

繁重的课后作业会使小学生感到负担,尤其是数学作业,大量的计算题需要小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状况,防止“题海战术”带来的弊端,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不重复布置已经会的基础题,不布置超出小学生解决能力的问题,一步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杜绝学困生。

2.6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同配合是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最近的学习状况,家长同时也要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身心的共同教育,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结语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甚至有的难以在短期内见效。但是,只要每个教师有恒心、有决心、有信心,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耐心做好转化工作,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洲海,谈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1,3(24):256.

[2]叶阳阳,浅析山区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2(11):60

[3]杨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3(5).

猜你喜欢
成因学困生小学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