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艳: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5-12-23 09:30张立艳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分组合作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张立艳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从传统的专业技术人才转变,更需要技术与学习能力同时具备的人才.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学习能力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时间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追求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探索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本文将从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角度出发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分组合作

1、提高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动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都是采用单向传播模式,教师努力教,学生机械学。在这种被动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教学几率不多,几乎都是被动接受。因此,学生逐渐就丧失了学习数学的激情。因此,采用有效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就要借鉴西方国家在教学课堂上采用的积极讨论、自由开放及小组合作等各种形式,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与学习间的合作与沟通。例如教师按照数学课堂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将相应人物布置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标准自由分组,通过小组讨论后将每个小组讨论结果展示到黑板上,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就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巩固了自身基础知识。比如在人教版数学教材《对称图形》(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按照感知对称、亲身体验、寻找对称、动手实践的线路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从中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感,从而实现教学二者和谐发展。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一些对称图形,然后要求学生在组内自由讨论,并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再如,让学生在小组内谈论怎样怎样能够正确修剪标准对称图形,教师鼓励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思路先示范后动手。通过这种模式,不但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还有利于数学信息的传递与扩散。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除了需要自身主观的因素之外,还需要一定的客观因素作为支持,而客观因素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显然是其中比较关键的一个。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等等,这些思维能力构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依托。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找规律》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规律的找寻需要学生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会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这两种思维能力。笔者在这部分学习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的这两方面的思维能力,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笔者选择了很多规律性的图案、数字组合等,让学生们从中寻找出一定的规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为学生在未来初高中阶段数列知识内容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变得更加的自信,而且也更加乐于去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将会变得更有保证。

3、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程度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注目,因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宝贵学习精神。不仅如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面,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同样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学的生活化,学生能够更好的将课堂内的数学与实际生活之中的数学联系起来,这对于小学生而言会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由于数学是一门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异常紧密联系的学科,很多课程知识内容都在生活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學生在看到生活中的问题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进行课程知识内容的找寻以及解决实际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细致观察生活并主动进行未知知识领域探索的习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更加自主学习数学的冲动,也会有效的进行与课程知识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容的拓展学习以解决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这样渐渐的学生就会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是细致的观察生活,学生就会越想要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和求知,从而让学生能够进入到一个非常良好的循环之中。

4、通过问题教学促进学生思考

在开展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推动小学生主动学生的动力。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将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极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寻找问题结果,这种方式必定会影响学生独立性的培养,更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有益的数学教学,就是教师采用合理措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问题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中收获到强烈的学习成就感。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数的认识》(人教版)教学时,虽然数数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说还是较为简单,但是假如涉及到比较大的数字时,如一万、亿万乃至更大的数字,小学生可能感到比较困难,比较陌生,因此这个内容最好安排到学生学习完百万千万等各种单位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析这些单位之间的联系,寻找其中的规律,最后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够举一反三的使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方面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由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变为主动的探求,让学生产生更为持久也更为强烈的数学学习欲望,从而为学生未来更好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阮征.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8):106 - 108.

[2]黄娟,如何提高潜能生自主学习能力一——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分层教学实践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7):157.

猜你喜欢
分组合作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浅析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