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2015-12-23 09:30孙立仁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指导课外阅读学生

孙立仁

摘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其次通过博览、通读、精选等几步培养阅读能力,再次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最后提醒学生避免走入阅读误区。

关键词:指导 学生 课外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国古代文人读书经验的总结,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也曾经深有感触地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交朋友,既是语文老师应尽的责任,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老师提出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于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激发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是极为迫切和重要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内驱力,主动自觉地大量阅读,语文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因此,如何刨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就成为需要我们思考的首要问题。小学生一般都有崇拜名人的特点。因此我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讲述他们通过大量阅读而学贯古今、博学多才的事例,如杜甫的“破万卷”;韩愈的“口不绝吟”;白居易的“苦节读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同时,我设立好班级图书架,每个星期开一节读书课,让学生自由阅读或者交流读书收获,从学生中列举一些爱读书的榜样,经常予以表扬。在班级内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还针对教材实际,有时在课前,让学生以收集资料为目的,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有时在课后,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变苦读为爱读。

此外,我在每个学期还举行两次阅读考级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由选出的小评委给予评定,登记在期末的素质报告册上。通过阅读考级,有效地使学生明确了阅读的目的,激发了其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进行必要引导,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的课外阅读阅读如果不加指导,往往会事倍功半,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第一步:博览,即大量地读,读各种各样的书,可用略读法快速翻阅,甚至只看内容说明和目录,从中选出适合我们读的好书; 第二步:通读,指对选出的好书从头到尾地读,了解大概内容和文章的质量,进行比比较。也可以读完一部分再读另一部分第三步:精选,即在了解内容和质量的基础上选出急需或最有价值文章。可从通读的一本书中选,也可从通读的一部分篇目中选。。二要深入理解读书的目的一般说来有两种,一是获取信息,二是开始我们讲的获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可采取以上说的略读即速读的方法。如读报纸上的消息、报道、小故事等,知识大概知道写了一件什么是就行了。通读实际上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回旋读书法的粗读也差不多。不过我们这里强调的是第二种情况,即为了获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所以则正好要避免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对精选出来的好文章,光知道写了什么还远远不够。还要进一步细读理解,即不但知道文章写了什么,(知道大概内容);还要深入了解怎么写;(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掌握中心思想);弄懂作者为什么写这么好,(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现中心思想的方法,解决我们怎样写的问题,最好用回旋读书法。三要消化吸收因为要学习作者观察、思维、表达的方法,如:叙述和描写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技巧值得我们学习等等。所以我们要细心地想,認真地记;就要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弄明白文章的写作特点,即按什么顺序写的,结构上有什么好处有哪些表现力强的好词好句需要我们学习记忆,我们要抓紧背,或记在读书笔记本上,积攒起来,建立起自己的写作材料仓库。四要灵活运用学习人家的写作方法和好词好句,光记在脑子里或笔记上还不行,还要把它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所谓灵活,就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运用恰当,不要忘记:“优美词语并不是它本身美,而是要看用得恰当不恰当。

开学初,我把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在第一天就要求学生准备好读书笔记本,要求学生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喜欢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记下来,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收获的成果和体会写下来,通过阅读交流课与大家分享、讨论,并给予积极肯定。

其次,我们还应当向学生及时地、有目的地推荐优秀课外读物,使学生多读,有效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3、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学生的课外时间绝大部分都在家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今天,在中考、高考的双重压力下,让家长全力支持学生读课外书其实是很难的,有不少学生向语文老师抱怨,课外一读课本以外的书,家长就极力反对,说什么又在看闲书了,将来考试又不考,白浪费时间。有些粗暴的家长甚至把课外书撕掉或烧掉。这种极端的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我们就要与家长多沟通,要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明白老师的课内点拨指导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学生课外阅读则是课内所学的加深运用、总结和提高。以此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多读读报纸、时文,背诵一些古诗文;在双休日和寒暑假中多读些名著。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家庭也最先深刻影响着孩子的阅读行为。

4、必须谨防学生走入阅读误区。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读书的意义不在于为了什么,只是闻道罢了。让无知变得有知起来,然后越有知,就越无知。如此反复。读书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或鼓励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时,切不可过分强调课外阅读是为了学生在考试时写作文,否则,学生课外阅读的可能就只是一堆各种版本的、无用的作文书了,家长也会把作文书奉为圣书。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失去了意义。与此相比,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就更显得重要,由于出版商追求赢利,所以要读到一本好书不甚容易,特别要读到一本适合小学生的好书就更不容易。冰心在《忆读书》里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九个字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读书需要有所选择的道理。菲尔丁说过“一本不好的书,能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将你戕害。”凡文字表达粗劣,既无思想性,又无艺术性的作品不要读,否则,会造成时间浪费;凡内容荒诞的作品或低级趣味的各种书刊,应坚决弃之。我们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选择有价值、有益处、有启发的好书。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课程改革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我们必须要做好,我们一定会做好。

猜你喜欢
指导课外阅读学生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