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生转类词学习策略调查报告

2015-12-24 06:07何爱晶王雅莉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英语专业词汇

何爱晶 王雅莉

(1.2.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一、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习策略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大影响的国外学者主要有:Krashen(1985),Rubin(1987),Oxford(1989,1990),Schmitt(1997),Cohen(1980,1990)等等。这些研究涵盖词汇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性别差异与词汇学习策略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国内学者这方面的著名代表包括文秋芳(1996a,b,c,2004)、王文宇(1998)、吴霞(1998)、徐盛桓(1981)、周领顺(2001,2005)等。

在对理论进行引进和说明的基础上,关于词汇学习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多,但转类词这种特殊词类的实证研究却并不多见。就笔者目光所及,仅见何爱晶(2011)运用有声思维法建构了名动转类的学习策略体系;许燕和李清娇(2013)则进行了基于转喻思维的转类词策略培训。这些研究对于转类词的应用研究无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转类词的学习过程中究竟还存在哪些问题却是值得进一步深究的。为此,本研究以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大一和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的转类词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以期对这一问题获得统计学意义上的答案。

二、调查方案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随机抽取的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大一、大三各100名学生。之所以选择英语专业本科生大一年级和大三年级为样本进行调查,是因为他们分别代表了英语本科阶段两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群体,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英语专业学生转类词学习策略的整体状况。

2.调查工具

此问卷以洛桑和霍格本(1994)的四大类词汇学习策略(重复策略,词的特征分析,简单阐释和复杂推导)及其附属的十五个子策略为基础进行设计。该问卷采用“总是=5;通常=4;有时=3;很少=2;从不=1”的五级利克特量表,要求学生根据其英语转类词汇学习的实际情况如实选择。

3.数据采集

研究者于2014年3月对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和大三各一百名本科生进行预调查,并据此对问卷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调查问卷新增了转类词的定义以便被试更好的理解转类词。4月初再对未参与预调查的大一及大三各一百三十名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去除无效问卷后各年级随机留取一百份问卷作为用于统计的有效问卷,并应用SPSS17.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平均值(M)、标准差(SD)、频率(F)和百分比(P)对数据进行描述。因为使用了利克特五级量表,所以平均值≧3表明该策略使用较多。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

1.关于转类词学习状况的调查

这部分内容是我们研究的核心。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设计:1)转类词对学习造成的困扰情况;2)学习者主动积累和运用转类词的情况;3)转类词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具体的结果报告如下:

1)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转类词会给你理解句义造成困扰吗?

由图表可知,此题选择一般3~5的占绝大部分,说明大多数被试者认为转类词会给他们理解句意造成困难。

2)你有主动积累不同类型的转类词(如名动转类,动名转类词)吗?

在关于“有无经常积累不同类型的转类词”的调查中,选“从不”与“很少”的几乎占到一半,仅有3.5%的受试者积累过转类词,由此可知转类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并未受重视。

3)你有主动运用转类词吗?

关于转类词使用频率的问题,大约50%的受试“很少主动运用”,33.5%的受试属于“偶尔使用”之列。转类词的重要性还未被英语专业学生所理解从而导致使用率偏低。

4)运用当前的转类词学习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困难吗?

关于目前所用转类词学习策略的问题,仅有13.5%的被试表示很少会遇到困难,另有不少学生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由此可见,英语专业学生目前所使用的一些转类词学习策略急需完善。

5)你有尝试过探索新的转类词学习策略吗?

较多受试称转类词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然而从上表可知仅有少部分学生尝试过探索新的转类词学习策略,说明学生还缺乏主动探索新的转类词学习策略的意识。

另外对于“重复策略(1)”,“词的特征分析(2)”,“简单阐释(3)”和“复杂推导(4)”这四大类策略的使用频率我们也做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简单阐释策略平均数最高(M=3.3650),紧接着是复杂推导(M=3.2270),词的特征分析(M=3.1400),重复策略(M=2.8990)。ANONA 分析显示(F[3,999] =30.399,p>0.05)大一和大三均采用简单阐释策略多于其他策略,而且两个年级策略使用上没明显的区别。大一年级与大三年级策略使用相同之处在于:两个年级的学生使用“简单阐释策略”的频率最为频繁,然后依次是“复杂推导”、“词的特征分析”,“重复策略”;不同之处则体现为策略使用的频率上:大三年级学生对四种策略的使用频率均高于大一年级(M1=2.9760>2.8220;M2=3.2180>3.0620;M3=3.416>3.314;M4=3.2500>3.2040)。但个别问题的回答显示大一学生使用某些特定策略的频率更高,如:第12题“你会在参考单词释义之前利用语境对新词词义进行简单的猜测吗?”、第15题“当熟悉的单词的词性或词义发生变化时,你通常是通过联想或猜测理解该词吗?”及第20题“你会利用视觉重复来记忆转类词吗?”。

策略 数量 平均值 排序 标准差(1)2 0 0 2.8 9 9 0 4 .6 3 7 2 0(2)2 0 0 3.1 4 0 0 3 .5 8 8 5 9(3)2 0 0 3.3 6 5 0 1 .6 4 3 9 3(4)2 0 0 3.2 2 7 0 2 .5 6 7 3 5

为了更好地检测两个样本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作者使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在.05的双尾检测中,大一大三年级策略使用没有明显差异(P>.05)。

总体而言,大三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转类词学习策略。在学习策略方面,大一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猜词义、记笔记等学习策略,而大三学生则更愿意将转类词置于语境之中来理解,并进行归纳学习。

四、分析与结论

为了使得调查更加科学可信,笔者问卷最后部分设计了三个开放性问题,分别从学生对转类词的认识、个人学习方法及对于转类词词汇策略的学习态度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经过统计分析,笔者发现77.5%的受试认为词汇学习策略对词汇学习非常重要,14%认为非常重要,只有1.5%的受试完全忽视了词汇学习策略的重要性;而对于个体所采用的学习策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联想记忆策略、查字典法、类比法分别为最受欢迎的词汇学习策略;对于转类词学习策略学习所持的态度而言,81.5%的受试会采用所提供的转类词学习策略,另有7%的受试认为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仅有0.5%的受试对所提供策略持消极态度。

据此,我们认为,对于学习者而言,不仅要认识到转类词的重要性,更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转类词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能否是否适合学习者自身。对于大一学生而言,需要提高转类词学习的意识并借助网上的资源来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大三学生而言,最好是采用多种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来改善转类词的学习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则应尽早引导学生了解转类词,如果能结合转类词词汇学习策略培训与测试,效果会更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转类词,也有助于提高其英语水平。

Cohen,A.D.& E.Aphek(1980).Detention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over time: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mnemonic associations[J].System(8).

Cohn,A.(1990).Language learning:Insights for Learners,Teachers,and Researchers[M].New York:Newbury House/Haper Row.

Hogben,D.& M.J.Lawson(1994).Keyword and multiple elaboration strategies for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

Krashen,S.D.(1985).The din in the head,input,and the language variation[M].New York:Plenum Press.

Oxford,R.(1989).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a synthesis of studi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training[J].System(17).

Oxford,R.(1990).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Rowley,Mass:Newbury House.

Schmitt,N.(1997).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A].In Schmitt,N.& McCarthy,M.(eds.),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 and Pedagogy[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何爱晶(2011).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与词汇学习[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

王文宇(1998).观念、策略与英语词汇记忆[J].外语教学与研究(1)。

文秋芳(1996a).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趋势及其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4)。

文秋芳(1996b).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与策略的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

文秋芳(1996c).传统和非传统学习方法与英语成绩的关系[J].现代外语(1)。

吴霞等(1998).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2)。

徐盛桓(1981).论英语名—动转化[J].山东外语教学(1)。

许燕,李清娇(2013).基于转喻思维的转类词策略培训研究[J].学理论(29)。

周领顺(2001).名转动词再研究[J].外语学刊(2)。

周领顺(2005).透明义名转动词句的语用推理与语义分析[J].天中学刊(6)。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英语专业词汇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