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6-01-09 02:39郑荣辉左建军龚俊勇
饲料工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脂肪酶消化率表观

■郑荣辉 左建军 龚俊勇

(1.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642;2.深圳绿微康动物营养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55)

脂类是畜禽动物和水产鱼类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饲料中添加脂类具有营养性和非营养性作用,能够提高饲料能量浓度、提供必需脂肪酸,发挥营养效应(张克英,2011)。研究表明,在生理条件下脂类含能是碳水化合物的2.25倍,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功能贮能物质;同时,脂类参与动物多种重要体组织的构成,在动物营养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饲料生产中,为了满足动物快速生长对高能量的需求,往往通过额外添加油脂提高饲料能值。然而实践表明,幼龄畜禽利用脂肪的效果并不明显,成年畜禽饲粮中添加大量的脂肪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分析可能的原因在于幼龄动物本身消化机能还未完善,体内脂肪酶分泌量不足;而成年动物,其正常分泌的脂肪酶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不能有效分解吸收饲料中过量添加的能量营养脂肪,造成养分消化率下降;同时动物还可能因为脂肪过剩而导致腹泻、生长缓慢等现象的发生(刘桂武等,2011)。因此可考虑在饲粮中添加外源脂肪酶,以补充幼龄动物内源脂肪酶分泌的不足,提高动物对高能量饲粮的需求,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加和改进饲料的香味和风味,使原料的能量利用率最大化,满足动物对高能饲粮的需求,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动物因脂肪消化不良而造成的营养性腹泻,促进动物生长。在养猪生产中,有研究显示适量添加的脂肪酶,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减少仔猪的腹泻发生;但另有研究表明,除改善养分消化率之外,对仔猪腹泻率没有影响(时本利等,2010;周详等,2012;Dierick等,2002)。苏继影(2006)研究添加0.02%脂肪酶和0.4%卵磷脂到脂肪源为豆油、椰子油、棕榈油的基础饲粮中,结果显示:添加脂肪酶组与对照组和0.4%卵磷脂组相比,日增重分别提高47.27%和30.08%,采食量分别提高36.35%和24.77%。目前,针对脂肪酶在乳猪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而结论也有所不一致。本试验通过在乳猪基础饲粮中添加脂肪酶,探讨其对乳猪生长性能、饲料养分利用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脂肪酶在乳猪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酶活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温度36℃和pH值9.4),水解甘油三酯每分钟生成1 μmol脂肪酸的酶量,即为一个活力单位,以U/g或者U/ml表示。

脂肪酶由深圳绿微康动物营养有限公司提供,酶活为85 000 U/g。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在广州花都区花东镇莘田养猪场进行。

1.3 试验设计

试验选取120头健康、体况相近的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平均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第2、3组为试验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各重复间差异不显著。试验2、3组为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150 g/t脂肪酶。试验期共28 d。猪舍为半封闭式,高床漏缝地板。试验期仔猪自由采食,免疫和其他管理按照猪场正常生产管理程序进行操作。

1.4 饲粮配方及营养水平

试验日粮配方参照美国NRC(2012)猪营养需要量设计,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见表1)。

表1 基础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1 生长性能

试验期间详细记录每组试验猪的初始重、末重、日采食量(ADFI),计算日增重(ADG)、料重比(FCR)、腹泻率(DR)等指标。

1.5.2 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日粮和粪样中干物质(DM)参照GB/T 6435—2006的方法测定;粗蛋白(CP)参照GB/T 6432—1994的方法进行前处理,然后使用FOSS Kjeltec-2300全自动凯氏定氮仪进行测定;粗脂肪(EE)参照GB/T 6433—2006,使用上海纤检SZC-C型脂肪测定仪进行测定;总能(GE)使用IKAC2000热量仪进行测定。

1.5.3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血清样采集在消化试验结束后进行。消化试验结束后的第1 d开始继续提供每个处理组的试验料,自由采食。在第4 d早上8:00喂料前,对每头猪进行前腔静脉采血20 ml,室温阴凉处倾斜静置,待有血清析出时,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分装,置冰盒预冷后放-80℃保存待测。采用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NEFA),并计算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比。

1.6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整理,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邓肯式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试验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误(M±S.E.)”表示,置信区间95%。

2 结果与分析

2.1 脂肪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

表2 饲粮中添加脂肪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与对照组比较,试验2组末重增加5.80%,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方面,试验2组比对照组增加10.40%,差异显著(P<0.05);与试验1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日采食量试验1、2组分别增加7.15%、11.21%,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料重比和腹泻率3个组无显著差异(P>0.05)。

2.2 脂肪酶对断奶仔猪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见表3)

表3 饲粮中添加脂肪酶对断奶仔猪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与对照组比较,试验1、2组干物质、蛋白质、粗脂肪、总能和表观消化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与对照组比较,试验1、2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0.95%、1.48%;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0.36%、2.90%;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2.20%、1.33%;总能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0.84%、1.73%;表观消化能分别提高0.82%、1.64%。

2.3 脂肪酶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4)

由表4可知,游离脂肪酸试验1、2组与对照组比较,分别降低12.90%、25.81%,差异不显著(P>0.05);高密度脂蛋白试验1组与2组比较,增加30.26%,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低密度脂蛋白和HDL/LDL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4 饲粮中添加脂肪酶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脂肪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对脂肪酶研究的持续深入和对其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推进,饲料业对脂肪酶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添加脂肪酶可作为内源脂肪酶不足时的补充,用以促进油脂消化,提高动物机体生长性能。幼龄畜禽的消化机能发育还不完善,本身分泌的内源酶就不足,加之生产上难以避免的应激——如仔猪断奶,会造成内源酶分泌的突然减少;而成年畜禽同样难免处于病理、应激状态时内源酶的分泌发生障碍或减少(Choct等,1992)。

张勇等(1999)研究表明,在32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1%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组合成的酶制剂可促进断奶仔猪生长。Kpoxuha等(1998)研究指出:复合酶制剂中添加蛋白酶和脂肪酶对仔猪的增重和它们对配合饲料的利用带来有益的影响。Tan等(1994)研究结果显示:在含高油玉米、全脂米糠、干苜蓿粉、饼粕等的基础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可以补充幼龄动物内源脂肪酶的分泌不足,同时可提高饲料表观消化能5%~11%,提高畜禽增长速度4%~10%,提高饲料利用率2%~7%。时本利等(2010)选择28日龄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在日粮中添加200 g/t脂肪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饲料中添加200 g/t脂肪酶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且脂肪酶添加对仔猪腹泻没有影响。蓝海恩等(2011)选择健康、体重相近[(13.50±0.50)kg]大约克去势公猪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添加250 g/t脂肪酶,可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13.95%)、降低料重比(15.48%),且均差异显著(P<0.05)。周详等(2012)选择体况相近、体重7.00 kg左右的三元杂交(杜长大)保育仔猪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0 g/t和400 g/t脂肪酶处理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7.68%(P>0.05)和12.19%(P<0.05);日均采食量分别提高了3.45%和6.89%,差异均不显著(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3.75%(P>0.05)、5.63%(P<0.05)。这些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可提高乳仔猪生产性能的作用。此外,Dierick等(2002)研究表明,适量添加脂肪酶能对一些消化道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起到类似抗生素的作用,并由此推测脂肪酶的部分分解产物可起到抑制有害微生物、杀灭病毒,同时降低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

本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2组末重增加5.80%,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方面,试验2组比对照组增加10.40%,差异显著(P<0.05),且与试验1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日采食量试验1、2组分别比对照组增加7.15%、11.21%,差异极显著(P<0.01),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上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添加脂肪酶对断奶仔猪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有一定提高,可达到提高生长性能的效果。

3.2 脂肪酶对断奶仔猪饲料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乳仔猪对饲料的消化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猪只的品种、性别、健康状况、生长阶段、饲粮营养水平、添加剂等。近年来,养殖业的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饲料的消化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养猪的经济效益。大量研究证实,日粮中适量添加脂肪酶可提高畜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从而使动物的生长性能得到提高。Dierick等(2004)研究结果显示,在猪动物油脂源日粮中添加0.05%的脂肪酶,能显著提高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灰分和消化能的表观消化率(P<0.05)。Polin等(1980)将0.1%的脂肪酶添加到含4%动物油的玉米型白莱航公鸡基础日粮中,结果显示:脂肪酶能明显改善脂肪的吸收(P<0.05),提高干物质的消化率。杨新文(2010)研究表明,添加100、300 g/t脂肪酶可显著提高南方鲇的粗脂肪消化率(P<0.05),对蛋白质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随着脂肪酶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何前等(2010)研究表明,脂肪酶可显著提高岭南黄公鸡的粗脂肪表观利用率(P<0.05),粗蛋白质消化率也随着脂肪酶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5)。谷金皇(2010)研究发现,脂肪酶能显著提高瓦氏黄颡鱼的粗脂肪消化率(P<0.05),高浓度脂肪酶对粗蛋白质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低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

本试验结果显示:仔猪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对断奶仔猪的各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有提高的趋势。表明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可提高断奶仔猪对饲料表观利用率,促进各营养物质的吸收。

3.3 脂肪酶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仔猪的血液与机体的代谢、营养状况和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仔猪受到外界因子的影响而产生生理变化时,会迅速的反映在血液指标中(陈琨飞,2012)。仔猪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是反映脂类代谢变化的重要指标(张冬梅等,2009),这三者来源均为机体合成和肠道消化吸收。其变化反映了仔猪对体内脂类代谢能力和对饲料中脂类消化吸收能力的大小。目前,关于脂肪酶对血脂指标影响的文献报道,在乳仔猪的研究中还不多,散见于对家禽的研究中。雷建平(2012)研究发现,添加脂肪酶能够改善家禽脂肪吸收,且降低总胆固醇,提高血脂转运和减少脂质在血管壁沉积。高峰等(2003)研究指出,在小麦基础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同时仔猪血清中血糖浓度也呈上升趋势。龚俊勇等(2015)研究结果显示:在白羽肉鸡日粮中添加100 g/t脂肪酶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同时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达到改善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结果。

本试验结果显示:游离脂肪酸试验1、2组与对照组比较,分别降低12.90%、25.81%,差异不显著(P>0.05);高密度脂蛋白试验1与2组比较,增加30.26%,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此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相似,添加脂肪酶可降低仔猪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即表明脂肪酶在提高饲粮中脂类养分的消化率的同时,促进了脂类水解产物游离脂肪酸在仔猪体内的沉积。

4 结论

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可达到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同时可提高断奶仔猪对饲料中粗脂肪、粗蛋白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猜你喜欢
脂肪酶消化率表观
绿盲蝽为害与赤霞珠葡萄防御互作中的表观响应
钢结构表观裂纹监测技术对比与展望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纤维素酶及其与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复配在洗涤剂中的应用研究
脂肪酶Novozyme435手性拆分(R,S)-扁桃酸
脂肪酶N435对PBSA与PBSH的酶催化降解和分子模拟
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半胱胺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
日粮补充甘油和卵磷脂对褐壳蛋鸡产蛋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