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2016-01-11 02:11香淑媚,刘小琼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自然分娩产后出血影响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香淑媚刘小琼

(东莞市常平医院 妇产科广东 东莞523570)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3 016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1 508例)行常规临床护理干预,预见组(1 508例)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预见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24 h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自然分娩;预见性护理干预;产后出血;影响

【中图分类号】R 473.71

收稿日期:(2015-06-13)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若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极易发生休克,甚至导致产妇死亡。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成了产科临床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探讨了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东莞市常平医院收治的3 016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1 839例为初次怀孕,1 177例有过生育史;年龄22~38岁,平均(27.9±3.8)岁;孕周为35~43周,平均(40.2±0.7)周。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预见组,各1 508例。两组产妇平均年龄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自然分娩护理。

1.2.2预见组预见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入院后,按《高危妊娠产前评分表》对孕妇进行评分,有高危因素者,专册登记,重点管理。科室成立专门的抢救小组,制定并演练熟悉抢救预案,人员随时待命。

1.2.2.1产前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高危产妇进行耐心、详细的产前宣教工作,使其全面了解自然分娩的具体过程及注意事项等[1]。结合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性格等进行产前综合性评估,了解产妇的不同心理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其对分娩过程中疼痛、意外等的恐惧心理及负性情绪,使其能以平静、放松的心态迎接分娩;指导、教会产妇运用各种方法在宫缩时分散注意力,练习深慢呼吸等。结合产妇日常饮食特点,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以提高营养成分的摄入,防止产时疲劳和产程延长。

1.2.2.2产时预见性护理干预进入第一产程后,除产科常规护理以外,还要做好各项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2],产后出血抢救小组人员随时待命。密切观察胎心、宫缩情况,定时肛查了解宫口开大和胎先露情况,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如发现产程延缓或停滞,应积极处理。同时要分散产妇注意力、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减轻产妇不良情绪,帮助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第二产程要继续观察子宫收缩及胎心变化,注意保护会阴,指导产妇正确应用腹压,避免胎儿娩出过速,防止产道裂伤。胎儿娩出后应立即监测出血情况。积极处理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3]。若有出血,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预防性应用宫缩剂,减少产后出血。对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应积极治疗。

1.2.2.3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对于重点管理的高危产妇,抢救小组就位待命,一旦出现产后大出血,立刻按照抢救预案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如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以便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各种检查和抽血交叉配血的相关准备;行子宫底部按摩,刺激子宫收缩,以利于尽快止血。熟练准确地执行医生的其他抢救医嘱[4]。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 h、24 h平均出血量。

1.4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定性资料行χ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预见组、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3%(23/1 508)、2.58%(39/1 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产后出血产妇产后2 h、24 h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2h和24h平均出血量比较( ± s,ml)

表1 两组产妇产后2h和24h平均出血量比较( ± s,ml)

组别n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预见组23650±53760±59对照组39745±61858±72t6.2095.520P<0.05<0.05

3讨论

产后出血属临床常见的分娩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是降低产妇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产妇体质因素及其他并发疾病等,其中主要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和软产道损伤,以上原因可以共存或互相影响。

本文采用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是在产妇入院时,就根据引起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筛查出产后出血高危孕妇,专册登记、重点管理,将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管理贯穿于产前、产时、产后全过程。产前就对高危产妇进行详细的产前宣教,使其全面了解自然分娩的具体过程及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加强营养,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防止产时疲劳和产程延长;进入第一产程后,要密切观察,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如发现产程延缓或停滞,应积极处理,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帮助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指导产妇正确应用腹压,保护会阴,防止产道裂伤。产后2 h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期,要警惕是否存有内出血现象,由于产妇产后身体疲劳、嗜睡,容易掩盖内出血引起的休克早期症状。因此,必须注意对产后睡眠时的血压、脉搏、阴道血流量等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患者面色苍白、烦躁、淡漠,血压、脉搏等异常时,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并给予必要的检查及处理。在预防产后出血的同时,制订产后出血抢救预案,成立产后出血抢救小组,对不能避免的产后出血,迅速启动抢救预案,尽快止血,减少出血量。重视高危产妇,预防为主、团队协作,是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的重要特征。

本研究结果表明,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使护理工作变得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春华.探讨护理工作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3):118-119.

[2]刘嘉,周静,安菊芳.预测评分联合护理干预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66-67.

[3]尚恒杰.预见性护理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8):151-153.

[4]肖美霞.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6):822.

猜你喜欢
自然分娩产后出血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藏西结合自然分娩模式初探
产前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的影响剖析
气囊仿生助产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应用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