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的认知现状

2016-01-14 07:42丁荆妮彭静玲杨艳丽
护理研究 2015年30期
关键词:护患关系认知护士

丁荆妮,彭静玲,杨艳丽

Status quo of cognition of nurses and patients on

nurses patients relationship

Ding Jingni,Peng Jingling,Yang Yanli

(Jingme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Hubei 448000 China)

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的认知现状

丁荆妮,彭静玲,杨艳丽

Status quo of cognition of nurses and patients on

nurses patients relationship

Ding Jingni,Peng Jingling,Yang Yanli

(Jingme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Hubei 448000 China)

摘要:[目的]调查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现状的认知,探索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患关系评价表对330例病人和54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和病人对护患和谐程度、护患信任程度、护患关系平等与否的认知具有差异(P<0.05);护士遭受语言伤害和躯体冲突的发生率分别为63.28%和7.20%。[结论]病人对护患关系的认知明显好于护士,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的评价较以往的研究好,护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有所改善。

关键词:护士;病人;护患关系;认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30.026

文章编号:号:1009-6493(2015)10C-3782-03

基金项目2011年度荆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1S35。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丁荆妮,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448000,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彭静玲()、杨艳丽单位:448000,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4-11-21;修回日期:2015-10-10)

护患关系是护患双方在相互尊重并接受彼此民族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护士与服务对象之间在特定环境和时间段内互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1],当今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与日俱增,病人的价值观念、健康意识、维权意识也日益加强,也因此对护理的质量期望更高,护患矛盾则日趋严重,护患纠纷的发生呈逐步上升的趋势[2]。为了解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现状的认知差异,缓和护患矛盾,增进护患和谐,本研究对330例病人和542名护士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病人选择在我院住院的病人330例,其中男176例,女154例;年龄18岁~87岁(48.9岁±14.7岁);初中及以下158例,高中或中专116例,专科及以上56例;工人77例,农民和农民工128例,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55例,军人1例,商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 25例,其他(含自由职业者、离退休人员、学生等)44例。付费方式:职工医保117例,居民医保47例,农合135例,商业保险4例,特困救助3例,自费24例。

1.1.2护士选择我院临床在职护士542名,其中女538人,男4人;年龄20岁~52岁(29.1岁±6.7岁);中专9人,专科182人,本科及以上351人;护士260人,护师162人,主管护师102人,副主任护师18人;内科191人,外科161人,妇产科29人,儿科49人,急诊科14人,手术室42人,门诊及其他科室56人。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和咨询临床护理管理专家意见后,自行设计护患关系评价表2份(护士用表和病人用表)。调查表经专家审核修改而成,包括2部分:①一般情况,护士用表包括护士所在的科室、学历、职称等;病人用表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②对护患关系的评价,护士用表包括病人是否尊重信任护士、护患关系是否平等和谐、在工作场所是否遭受语言伤害和躯体冲突等内容。病人用表包括护患关系的类型及护患关系是否平等、和谐等内容。在本研究正式调查前对两份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经检验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69和0.815。

1.2.2资料收集方法调查者为课题组3名主要成员,调查前由课题负责人统一培训,介绍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表事先征得医院护理部同意,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在护士长的协助下向调查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获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向所有在岗的临床护理人员发放问卷577份,回收有效问卷542份。向当日在院住院3 d以上的病人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30份。

1.2.3统计学方法全部资料由专人汇总复核后逐一进行逻辑检查,并制成Excel文件,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总体状况的认知比较(见表1~表3)

表1 护患双方对护患和谐程度的认知比较 例(%)

表2 护患双方认为病人对护士信任的认知比较 例(%)

表3 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平等与否的认知比较 例(%)

2.2护士在工作期间遭受暴力情况本调查542名护士中遭受过语言伤害有343人(63.28%),其中遭受过1次语言伤害有115人(21.22%),2次60人(11.07%),3次及以上168人(30.99%);遭受过躯体冲突39人(7.20%),其中遭受过1次躯体冲突27人(4.98%),2次6人(1.11%),3次及以上6人(1.11%)。

3讨论

3.1对护患关系总体状况的认知本研究显示,护士和病人对护患关系的认知情况中病人明显好于护士,病人对护士表示信任的达到95.45%,但57.01%护士认为病人对自己信任;而认为护患关系不和谐的护士高于病人;另外病人认为护患关系是平等的占92.73%,但27.68%的护士认为护患关系平等,护士认为在护患关系中护士处于劣势占70.30%。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现状认知差异较大,其原因可能与护士的护患纠纷经历有关,大多数护士在发生护患纠纷后表现为负性心态[3],而病人对非本人参与的护患纠纷的发生并不如护士能够感同身受,因此在对护患关系的评价上倾向于好的方面。本调查结果中认为护患和谐的护士和病人比例分别为26.94%和64.55%,而乐虹等[4]研究结果为20.8%和48.1%,冉塬钰等[5]研究结果为25.4%和42.4%,相比而言,本研究结果护患双方的评价,特别是病人的评价更好,表明护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医院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各方积极采取政策和措施进行应对,特别是卫生部自2010年开始,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切实减轻了病人的家庭负担,让病人得到了实惠,使护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改善。

3.2护士在工作期间遭受暴力的情况本调查542名临床护士中有343名(63.28%)护士曾遭受语言伤害,有39名(7.20%)护士遭受躯体冲突。2004年—2005年,于立群等[6]在对河北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20名护理人员所做的调查中发现,1年内55.71%的护士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其中心理暴力为40.24%,身体暴力为15.48%。2009年,谷秉红等[7]对北京市某二级甲等医院的171名护士进行调查的结果为语言伤害、威胁、躯体冲突的发生率分别为95.32%、30.99%、30.99%。王位琼[8]对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37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暴力的发生率达80.2%,其中辱骂、威胁、身体攻击的发生率分别为77.6%、62.0%、22.3%。本次调查护士遭受暴力的时间并非1年内,而是指整个工作期间,因此,就发生率而言,相对上述研究稍低,但仍处于很高水平,特别是语言伤害,遭受3次及以上占30.99%。

4建议与对策

4.1重视护患沟通,营造和谐护患关系由于沟通造成的护患纠纷居护患纠纷原因的首位[9],而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密切护患关系,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10]。因此,重视护患沟通,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医院可将护患沟通技能列为各层级护士的重要培训内容,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营造和谐护患关系。

4.2强化继续教育,提升护士专业技术水平护患纠纷的发生与护士技术有一定关系[9]。护士不能提供规范的专业技术服务,就很难建立和谐、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而仅在学校学习时获得知识与技能远远不能满足护理工作的需求,必须通过继续教育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11]。护理部和科室可按照不同层级护士的需求拟定继续教育培训计划,让不同能级的护士完成不同的护理培训内容,掌握不同的护理理论与技能要求,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以精湛的护理技术赢得病人的信任。

4.3关心护理人员,防范暴力事件由于护士距离病人最近,且和病人直接接触的机会最多,使护士成为最容易受到伤害和攻击的对象[12]。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并防范暴力事件的发生,加强培训,教会护理人员识别和应对暴力的方法。当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事件后,管理者应主动关心,进行心理疏导,释放其负性情感,使其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重新投入工作。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除了需要医院管理者和护理人员的积极努力外,也离不开政府、社会和病人的支持,政府应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减轻病人负担,而病人也应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护士,为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

[2]冷晓红,张静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护患关系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19):1849-1850.

[3]薛朝华,薛峻岭,罗汉萍.护患纠纷后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9):50-51.

[4]乐虹,魏俊丽,向雪瓶,等.医患关系双方认知差异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15-16.

[5]冉塬钰,于静蕊,华影,等.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紧张的认知比较[J].护理研究,2013,27(2C):506-507.

[6]于立群,蒋守芳,庸晓霞,等.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9):19-21.

[7]谷秉红,潘秀芳,孙宏玉,等.不同科室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7):12-13.

[8]王位琼.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0:1.

[9]隋树杰,仰曙芬,王媛.护士对护患沟通与护患纠纷关系认知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22-23.

[10]袁晓玲,赵爱平.临床低年资护士护患沟通技能的培训[J].护理学杂志,2010,25(12):51-52.

[11]侯秀珍,朱智玲.在临床科室设立“教育护士”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62-264.

[12]杨素杰.护患纠纷中暴力对护士的伤害现状调查与研究[J].医学创新研究,2007,26(4):121.

(本文编辑苏琳)

猜你喜欢
护患关系认知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浅谈处理儿科护患关系的技巧教学
护理伦理观念下以人为本的护患关系的建立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