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精神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思考

2016-01-24 22:32蒲月英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患方医患医务人员

文/蒲月英 黄 薇 陈 麴



医学人文精神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思考

文/蒲月英 黄 薇 陈 麴

2015年11月1日,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值得欣慰的日子,“医闹”入刑正式实施,最高可判有期徒刑7年,因此不难看出当今医患关系是多么的紧张,迫切需要缓和医患矛盾。在有效的医患沟通中,掌握沟通技巧是缓解医患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医师人文关怀是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重要措施。

当今医患关系的现状

据统计某市一家三级综合医院医患沟通办公室2015年1-9月底,共接待患方投诉61起。其中患方以服务不满意为由投诉的有33起,以技术水平差为由投诉的有28起。然而,经过医院自我分析或第三方介入解决,发现服务类投诉实为56起,高达投诉总量的91.8%,而技术类投诉仅5起。这可以看出投诉与医务人员的服务有关,而服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医患沟通互动的过程。良好的医患沟通,正如特鲁多医生所说那样: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具备医学人文关怀精神。

缺少医学人文素养的医疗纠纷案例分析

张某,女,56岁,因“胸痛”入院,住院2天后因“动脉夹层瘤破裂”死亡。事发后家属对患者突然死亡不解,拒绝移尸,抢夺患者的原始病历。经医院调查,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是医师与患方沟通不足:一是对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可能的突发性及预后,没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足够的耐心向家属沟通,导致患方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二是患者突然死亡后,对家属的心情缺少同理心,人文关怀不到位。

王某,女,38岁,因“停经”在门诊治疗,后因“宫外孕”做手术治疗。患者认为是医师前期治疗有问题导致后期手术治疗,而当事医务人员认为这是常识问题,患者是有意找茬,故以教训者的语气,态度生硬,缺乏耐心,造成了患者及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导致了患方采取过激行为,在网络上大肆传播,对当事医生进行妖魔化,在医院大门广发传单等,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

陈某,3个月大的婴儿,因“重症肺炎”死亡。家属对患儿死亡不能接受,拒绝移尸,患者父母爬到医院天台,以死相逼,在医院门口广发传单,拉横幅,喊口号,在病房焚烧纸钱,对其当事医生进行打骂严重扰乱该科室病房的秩序。经第三方调查分析,该治疗诊断明确,治疗方案无误,患者死亡原因是自身免疫缺陷,导致重症肺炎死亡。但在患儿病情发生变化和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时,未及时告知患方,没有体现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精神。

医患矛盾产生的现实背景

首先,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健康期望值提升,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医保政策的改变,新农合报销政策的出台,广大人民对医院的服务水平与医疗质量要求也不断地增高。

其次,由于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患者自身又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较高,一旦治疗效果低于患者的期望值时,患者就将不满、愤怒转嫁到医务人员身上。

再次,医改政策已惠及群众井喷式的就诊需求,但医务人员培养周期长,短期内数量难以增加,使医务人员本已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无暇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交流成为常态。长时期的繁琐工作,医务人员没有多余时间、精力学习人文专业的知识,使其沟通能力存在不足。

最后,医患双方就治疗患者疾病而言,应该站在统一战线上,互相配合,共同面对病魔。但目前一些媒体片面、不实、夸大报道医患纠纷,也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不信任感加深,无形中放大了医患矛盾,医患纠纷越演越烈。

医患沟通的目的

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为了治疗患者的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进行的一种交流。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同于一般的人际沟通,病人就诊时,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更为关注、更加敏感。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以心换心,以情换真,站在病患的立场上思考和处理问题1。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获取患者与疾病有关的准确信息,对医师的诊断、治疗提供帮助,达到医患共同战胜疾病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获得患方的理解与信任,减少医患纠纷,对医务人员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同时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医学人文及其意义

医学人文精神分为工具和价值层面,工具层面包括人们最关注的医患沟通、医学法规和伦理准则。单纯运用沟通技巧堪称“伪善”,真正的人文精神是心与心的交流,因此,倡导医学人文精神不只是在沟通技巧的工具层面,应提升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的价值层面。一名高素质医生,不但要有高超的医术,也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要善良正直,富于爱心。更进一步来说,医学人文的意义,就是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医学的内涵、思想和观念,看到现代医学面临的挑战,更深入的理解医学人文精神,并彻底改变单纯“治病”的观念。

医患沟通中的人文思考

一视同仁 善于倾听

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不能因为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素质、身份地位、财富等而区别对待,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学会倾听。

熟练掌握语言运用

一是有声语言的运用,医务人员在对待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时,语气尽量平稳、亲切,避免生硬,语调要沉稳,保持中立,语速要不慢不急,要确保对方能听清楚交谈的内容。在询问病情时,多使用开放式提问,以便能了解患者的具体、详尽的情况,收集到患者全面的信息。

二是无声语言的运用,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要平视对方,眼光落在对方眉宇之间,目光尽量放柔和,表情自然,当病人痛苦时,或者在告知患者严重病情时,表情要沉重,千万不能给人无所谓,冷漠、和绝望的表情。肢体动作运用得恰当,能在患者心中留下好的印象,对待年老的患者可以适当的接触对方的肩部和双手,让患者体会到关爱。

尊重 融入同理心

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要充分运用谈话艺术、语言技巧,要善解人意,关爱生命,尊重患者隐私,同情患者境遇。多用生活中丰富的、生动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疾病中相关的问题,提高沟通的质量,达到沟通的目的。

注重情感交流。在医患沟通中不能忽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感情需求,要耐心地接待患者及家属,倾听患者的解释。同时要有同理心,投入自己的情感去对待每一位患者,将人文情感的沟通融入常规的诊疗中,真正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使患者感到温暖、舒心2。

注重患者的隐私保护及风俗习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疾病的理解受其所处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不同文化特色的患者,对医疗的需求与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在医患沟通中要注重隐私保护及风俗习惯,结合患者的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才能使医患沟通达到最佳效果,才能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总之,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家属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交流,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也是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3。但这种最终的沟通结果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在诊疗中一旦与患者形成正确的沟通,拟定的治疗方案等要严格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注意治疗的作用及效果,如需调整,要尽快地与患者或家属再次沟通,否则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也损害医务人员的信誉,更易引发医疗纠纷4。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用自己的爱心,耐心换取患者的放心,才能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Kurtz S,Silverman J,Benson J. Calgary Cambridge guides [J]. Academic Medicine,2003,78(08).

2.丁香,李秋香.浅谈医患沟通障碍的原因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0):963.

3.濯高峰,仇永贵.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1):726-727.

4.姜学林,赵世鸿.医患沟通艺术[M].西安: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5.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患方医患医务人员
患方就医素养的定性研究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黑龙江医疗纠纷索赔超过一万元不得“私了”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患方私自录音录像能作为证据吗?
患方私自录音录像能作为证据吗?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