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 能作为 敢担当 善创新

2016-02-01 23:41谭长存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长特色学校

谭长存

通过长期在教学一线听到的声音以及个人感受,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校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必须树立良好的形象,奏响校长的四部曲:做有思想的智者、做能作为的行者、做敢担当的仁者、做善创新的强者。

一、超前的理念,独到的见解,明确的目标——做有思想的智者

“校长是一校之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可见,校长的思想和决策决定着学校的命运和前途,指引着学校教师和学生前进的方向和最终目标。因此,校长要做智者。

智者是指有智慧,这种智慧主要体现为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一个真正有作为的校长和平庸的校长,他们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细节,而在于看问题的视角、角度以及看问题站的高度。怎样才算有智慧呢?我认为,就是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个善于感悟的人。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就是对教育有超前的理念,是教育的“名家”;对教学有独到的见解,是教学的“专家”;对管理有明确的目标,是管理的“行家”。

(一)做教育的“名家”

面对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浪潮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教育发展形势,作为一名校长,必须去思考:学校何去何从?学校如何定位?如何推进学校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只有厘清这三个问题,才能把握正确方向,科学规划并绘制学校发展的蓝图。

首先,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自己独到的、系统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论,并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贯穿于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因为,思想是旗帜,是方向,是指路明灯,只有凝练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才能在“百家争鸣”的教育洪流中“任凭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

其次,在办学过程中,坚信每个学生都能被教育好,想方设法设计出多姿多彩的教育方案,力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当然让所有的校长,都成为国外的亚里士多德和夸美纽斯,中国的陶行知和蔡元培,那是不现实的。可是校长,从事着关乎国家和家庭未来的大事情,是学校教育思想的领导者,因此,必须要有一种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念,要有一个自己的办学思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把“人本、民主、和谐”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和制度建设,渗透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心里,把学校建成一个心灵安全、个性开放、敢于尝试、乐于奉献的精神家园。

(二)做教学的“专家”

作为校长,一定要是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精英人物。记得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懂业务的校长一定不是一位好校长。可见,精一通多是成为一位好校长的前提。作为校长,不仅要掌握现代的教育理念,而且还要掌握现代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深入到教师、班级和学生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做管理的“行家”

面对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和教育工作的双边特性,校长应正确地解决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的不同年龄的心理需求的不同特征出发,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劳动,善于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地组合教师,减少教师之间的内耗,使学校形成一种合力,发挥它最大的教育功效。

当然制度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实行科学有效管理,否则,“邯郸学步”反而会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矛盾。

二、清晰的思路,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做能作为的行者

校长的工作范畴无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三是学校的管。作为校长,只有做能作为的行者,才能使以上三个方面在教育发展的快车道上正常运行。

(一)管好教师的教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也在于教师。因此,校长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管理教师。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每一位校长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对教师的管理,我认为重点应是抓实以下三个方面:

1.抓关键——打造师资队伍

教师素质是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提高教师素质不仅是新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稳中求发展的需要。作为校长,要全力打造各具特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倾力打造三支队伍,提升执行力。一是建设团结而务实廉政的班子队伍。二是培养身正而信念坚定的班主任队伍。三是打造优秀而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落实形象提升工程,塑造竞争力。一是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二是扎实推进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重视教师发展,增强战斗力。高度关注教师职业生命与职业生活,高度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高度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幸福指数,积极铸造一支敬业爱岗、勤学善教、德艺双馨的具有教学“感召力”、“影响力”和谐发展的教师队伍,让每位教师皆成为学校一张流动的名片。

2.抓阵地——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方法纵有千千万,但依靠教育教学研究,即走“高效课堂”道路,才是最佳路径。

一方面,追求“教”的有效性。要实现“教”的有效,就必须抓实“六个关键环节”(备课的环节、上课的环节、作业布置与批改的环节、辅导的环节、学生测试环节、测试后的分析反馈环节),达到“七项具体指标”(目标设计的合理性、课堂提问的启发性、板书设计的网络性、应用信息技术的适时性、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课堂教师的指导性)。

另一方面,追求“学”的有效性。我们应该知道,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教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习效果又取决于学生课堂上的思维动态。因此,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潜能得以发挥。

3.抓先导——开展课题研究

在工作中,校长应始终坚守着“科研导向,开辟德育新思路;科研领路,教学再上新台阶;科研搭桥,全面提高教育素质”的工作宗旨,坚持着“教研教管一起抓,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工作原则,把“培育‘大写学生,成就‘大器教师”视为工作目标,在如何丰富学校涵养、丰实教师素养、丰润学生教养上下苦功夫。具体做法是:

(1)抓理论学习,营造科研氛围。重点开展“三结合”学习活动:一是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结合学校现状,推出校本培训主题“菜单”,优化培训内容。二是精细阅读与粗略泛读相结合。立足学校实际,推出教师读书“个十百千工程”,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三读”活动(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和文学名著、每月读一本教育期刊、每周读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和散文随笔)。三是教学实践与总结反思相结合。鼓励教师写好教育随笔,养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习惯。

(2)抓队伍建设,促进内涵发展。本着“年轻教师进步大,骨干教师出特色”的思想,坚持重点培养、普遍提高的原则,对全体教师进行分层培养。结合教师自身素质及工作年限,组建帮扶对子(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的“对子”;平行班级老教师与新教师结成的“对子”),明确其培养层次。开展“同备同上一节课”“教学热点、疑点大讨论”“中青年教师说课竞赛”“网络教研”等教学研讨活动,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技能,让教师站得稳、走得实。以骨干教师教育沙龙为基础,以学校中心课题为核心,组建重点课题研究团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交流研讨活动,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与疑难,提高学校课题研究的整体水平。扎实引领教师做好三件事:读书(厚底蕴)、实践(积财富)、反思(增素养),推进课题研究进程。

(二)导好学生的学

学生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再好,学生学不好等于白忙乎。因此,在学生方面,要注重抓细以下三个方面,导好学生的学。

1.抓规范,养习惯

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因此,校长要高度重视“抓规范,养习惯”这项工作,并把它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学校抓规范教育一定要细致,要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处做起。对小学生而言,应从抓细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开始。

2.抓基础,厚底蕴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小学而言,抓基础就是要抓好以下三件事:一是抓好写字教学,二是抓实读书活动,三是抓牢小课题研究。

3.抓特色,育特长

有位名校长曾经说过:“学校的发展像泡茶,茶水在不断添水中会慢慢变淡,最终成为白开水。”一所学校要保持着应有的浓浓味道,校长就得像守壶的人一样守着学校、保持自己的特色,并一直将自己的思想与学校紧密联系,学校才能散发自己的浓香。因此,作为一名校长,最重要的是发挥创造力,学习新理念,发散新思维,走特色之路,育特长人才,让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三)抓好学校的管

要学会管理。学校管理中要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即以人为本——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精髓。一是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积极听取教师的意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教师,念人之功,容人之过,让教师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张扬个性,发挥潜能。二是努力在教师中建立一种“有威信、没架子”的融洽的人际关系,建立一种彼此尊重、相互信赖的情感关系。只有达到了这样一种和谐的境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三是引导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又一重要因素。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与学生互相信任,和谐共处,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要学会调动。既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还要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坚韧的品格,广阔的胸怀,超群的胆识——做敢担当的仁者

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大量名校长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责任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责任有多重,道路就会走多远;责任有多崇高,人生就会有多精彩。因此,校长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校长要做敢担当的仁者。仁者表现在:

一是热爱学生,有跟学生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学生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有些校长,一见孩子“乱”就动怒,总以为自己是学校的管理者,管的、做的应该是些“大事”,学生的事是他手下老师的事,与他无关,做了一辈子校长,从未和一个学生真正谈过心,从未走进过孩子的世界,甚至有些学生上了好几年学,还不知道校长是什么样。试问,这样的校长能培养出有爱心、有创意的人吗?这样的校长能算得上是好校长吗?这样的校长称得上是敢担当的仁者吗?

二是热爱教师,有跟教师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入到教师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每个教师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有些校长,不能用心感动人,用情温暖人,用举征服人,只会用制度约束人、威严恐吓人、权力强迫人。试问,这样的校长能创造出“奇迹”,“治”出一所好学校吗?

三是热爱学校,对学校的一切情况了如指掌,凡事以学校的发展为重,真正视校如家。在我们的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现象:遇到问题、矛盾,不是也不会从主观上找原因,而往往是怨天尤人,既影响了自己的成长,也因此拉开了学校与名校的差距。

李升勇校长有一句话,我觉得很耐人寻味:“我是牺牲了个人的生活宽度,而成就了学校事业的高度。”校长们管理之路任重道远,祝愿每一位校长都能做一位敢担当(态度)、能担当(能力)、善担当(方法)、会担当(结果)的“仁者”(对生命和社会负责的人),高擎责任之大纛,昂首阔步,一往直前!

四、一流的质量、鲜明的特色、领先的品牌——做善创新的强者

经了解发现,很多校长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往往都是墨守成规,沿袭前人或他人的管理方法,殊不知正在使用的学校管理方法可能并不适合自己。因此,校长要做善创新的强者。

(一)善于创造一流的质量

站在三尺讲台上,经历21年教育教学上的风风雨雨后,我才深刻认识到,教师的荣辱是与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的。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办好一所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第一要素。因为,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发展之需、兴旺之根。因此,作为一名校长,只有把质量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在行动上,才能充分认清当前的教育形式,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转变管理观念,创造一流的教学质量。

(二)善于打造鲜明的特色

学校特色是学校的个性,是学校核心的竞争力。无论何种规模、何种性质的学校,追求特色应该是永恒的话题,是学校生命力的象征。

1.寻求特色点

特色工作之所以具有个性,其主要原因是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因此,衡量自身实际定学校发展方向,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与这所学校的实际是息息相关的。创建特色学校必须充分考虑本校的地理位置、硬件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模式等现实条件和基础,同时还要顾及到社会和当地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这对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打造学校特色时,须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寻求特色点,并不断扩大特色项目,丰富特色教育的内涵,才能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开辟广阔的新天地。

2.谋划特色案

学校要创建特色,必须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创建特色目标的基础上,从措施上给予保证,不同的特色项目,会有各种不同的条件要求,其中特色教师、特色教材、足够的时间保障三要素的落实是必备的基本条件。

学校创建特色要靠教师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实现,特色项目的创建离不开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没有一批富有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师创建特色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打造特色时,要能调动全体教师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创建学校特色出谋划策,以制定出科学的特色创建方案来。

3.执行特色事

创建学校特色,不能只是一句口号,特色一旦选定,方案一旦形成,全体教师必须按照计划认真贯彻落实。

善于塑造领先的品牌。品牌是学校声望的“名片”,是学校形象的“符号”,是学校精神的体现,是学校文化的标志。没有品牌就像一个人没有姓名,像一张白纸没有色彩。没有品牌对一所学校来说是一块致命伤。因此,校长应集中心力,寻求品牌建设的突破口,并持之以恒抓品牌塑造。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校长特色学校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学校推介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