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自我修炼 加快专业成长

2016-02-01 05:13熊建峰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1期
关键词:智慧专业教育

熊建峰

教师肩负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高素养的教师既需要接受他人教育,更需要自我学习修炼。他人教育是外因,自我学习修炼是内因,一切转变源于自我觉醒。自我觉醒与自我修炼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要强化自我学习修炼,把自己修炼成教育领域的仁者、学者、思者、智者和行者。教师该怎样强化自我学习修炼呢?

一、仁者:陶冶高尚的品格情操

孔子曰:“仁者爱人,仁者无敌。”只要对别人讲仁爱,关心体贴,没有什么事办不成,没有谁不被感化。周济说过:“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教师的第一智慧。”教师要做一名“仁者”,爱心满怀,品德高尚,志存高远。

1.爱心满怀,奉献真情。心理学专家林崇德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师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却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师爱,能点亮一盏心灯,架起一座心桥,开启一把心锁,融化一种心境。师爱中有呵护,师爱中有扶持,师爱中有鼓励,师爱中有引导。教师既要博爱,也要疼爱,甚至偏爱。教师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教师要有仁爱之心,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教师的仁爱之心以师生相互信赖为基础,这种信赖就是尊重、理解和关怀。教师要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名学生,促成学生的成长进步;以仁爱之心开启每一名学生的心灵之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仁爱之心施展教育的魅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2.修身立德,为人师表。教育的实质就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树人者必先立德,教书者必先强己,为师者必先自律。唯有教师品德高尚,人格伟大,心胸宽广,学生才可能心灵纯洁,思想健康,心地善良。教师既要注重教学,更要注重育人;既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树人、自尊自爱、自律自省,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熏陶学生。

3.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教师就是要教书育人,努力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优秀的人才。因此,教师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诚教育事业,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培养能力当成自己最大的追求,以培养优秀学生为己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关爱学生,唤醒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要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经得住挫折,受得住委屈,将全部心血投入到教书育人的活动之中。这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师要“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二、学者:拓展广阔的课程视野

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当今世界飞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瞬息万变。教师要做一名“学者”,坚持终身学习,让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时刻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成长清泉。

1.拓展视野。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所任教的学科,乃至跳出教育才能看清教育的真面目。看见高峻的群山,才能感受到沙石的伟大;看见滔滔的江水,才能体会到滴水的力量。教师要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把握教育方向;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教育实践;学习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完善知识体系,优化课堂教学;学习教育科研知识,掌握科研的方法与路径,开展课题研究,破解教育难题;学习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做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教师视野开阔了,才能体验到云卷云舒的知识之美,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所教学科和所传授的知识,才能举重若轻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2.更新知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知识爆炸和传播迅疾的当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多元化,教师不可能对什么都一清二楚。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知识,靠“吃老本”是难以胜任教书育人这一重任的。身处不断变革的社会,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3.更新方式。随着科技进步和学习媒介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学习的方式,以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益。博览群书是学习,谈天说地是学习,观摩课堂是学习,网络互动是学习,研究课题是学习。

4.处处学习。深入课堂是学习,游走校园是学习,参观考察是学习,旅游观光也是学习。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不断感知生命的美好,并将自己的学识融进与学生的交往之中,将自己的生命本身塑造成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使自己散发出教育的智慧与芬芳。

5.深度阅读。教师的成长始于阅读,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阅读是练内功,这个内功必须靠自己潜心修炼。教师要养成慢阅读、深度阅读的习惯。读当下社会,把握时代脉搏,与发展同步;读教育形势,抢占新鲜资讯,与信息同行;读专业书籍,提升职业素养,与教学相长;读班级学生,了解学情学力,与智慧并肩。

学习不能增加人生的长度,但能增加人生的宽度;学习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善于学习的教师,一定会给予学生不一样的精彩,给予学生更多有益的启迪。

三、思者:追求敏锐的学科眼光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教师要做一名“思者”,思考是成长之魂,是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让思考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让思考与教育同行,与学习同行,与研究同行。当今,大凡有成就的教师,无不高速转动着思想的轮子,思考蓬勃发展的社会,思考变幻莫测的未来,思考多姿多彩的人生,思考教育事业、思想教育、课堂教学、课堂管理。

教师要思考教育全局,跳出学科局部与自我;要思考学科现状,抽样解剖,定性分析,管中窥豹;要学会反思性的思考,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失败的教训;要学会前瞻性的思考,预测未来的发展变化;要学会换位性的思考,转变角色,换位体悟;要学会批判性的思考,基于肯定,善于质疑,及时改进。备课时,教师要全面思考;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思考;教学后,教师要深入反思。反思知得失,反思后改进,反思获进步。

哲学家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教师在思考中成长,在成长中思考。只有会思考的教师,才会教出会思考的学生。教师的思考要有广度、有深度、有宽度,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要用理性的态度探求教育的规律,思索教育的真谛,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1.把握教之魂。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把握教育的灵魂,形成与众不同的教育思想,把呆板的知识变成点燃思维的火炬,才不会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的跑马场,才不会照本宣科,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跪着教书。

2.铭记教之本。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活动中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把握教育的真谛,才不会在教育实践中得心应手,不至于盲人摸象。

3.练就教之法。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的学生,教师不是把知识从自己的脑海或书本中复制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学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不但要思考如何用教材教,还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策略,用不同的钥匙打开不同的锁。

4.顿知教之憾。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善于思考,才会发现教学设计的不足,教学细节的遗憾,才会积极改进,扬长避短,不断超越自我。

四、智者:锤炼高超的教育技艺

孔子说过:“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只能让人看见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师,就是引领学生发展的事业,就是让学生获得学习、处世、生活的智慧,教师要努力成为“智者”。智者,必须是终身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体系;必须是终身阅读者,不断吸纳百科书籍中的智慧;必须是终身创新者,不断融会贯通,推陈出新。教育的智者能洞悉学生的心灵、思想与活动,根据学生的新情况敏锐地作出正确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智慧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1.绽放灵动的教育智慧。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通过对话、讨论、争辩、演示、操作等一系列交往过程来加深彼此理解,达成共识,引起心灵的共鸣、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教师具备了灵动的教育智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相长。

2.打造鲜明的教学风格。鲜明的教学风格是一位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高瞻远瞩,纵横驰骋——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横向拓展;对学生,把握知识现状,了解认知水平;对课堂,宏观要了然于胸,微观可随机应变。收放自如,水到渠成——教学内容安排有序,课堂节奏调控有效,积极促进课堂生成。仪表端庄,感情真挚——仪表大方,穿着得体,举止优雅,精神饱满,体现出深厚的素养,真挚的情感,自信的气质。观点鲜明,风格天成——课堂教学技艺日趋娴熟,教学信念更加坚定,观点见解力求深刻,教学风格凸显个性化。

3.体现高明的管理智慧。教师要有包容的胸怀、赏识的意识和阳光的心态。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要有包容的胸怀。包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才会包容他人,教师要宽容学生的顽皮、闪失和过错,教师不要因他人不关注自己而喋喋不休地抱怨。教师要有赏识的意识。渴望赏识是人性中最可爱的弱点。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赏识。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赏识是一种智慧,成人之美;是一种期待,静等花开。教师要让赏识成为习惯。教师要阳光的心态。有了平和的心态,才有冷静的大脑;有了积极的心态,大脑才会焕发活力;有了辩证的心态,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拥有阳光的心态,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缤纷,才会在平凡的教学活动中显露出智慧。

教育呼唤智慧,智慧来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只要怀揣梦想,不懈追求,就能不断提高教育机智,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五、行者:提升远大的专业境界

古人云:“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教师要做一名“行者”,行走着、感悟着、收获着、快乐着、前进着……

1.唤醒专业发展的认同感。教师要唤醒自我意识,唤醒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未来专业发展规划的意识;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经常充电,克服职业倦怠,锲而不舍地追求职业发展。

2.提升专业发展的成就感。教师要强化自我体验,借助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体验教育教学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反思,提升专业效能感和成就感,激活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坚定不移地向前行走。

3.制定专业自我发展规划。教师要积极解剖自我,对自己的思想与人格、知识与能力、兴趣与特长、优势与劣势要一清二楚,确立专业自主发展目标,制定专业自主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科学设计专业自主发展的行动方案,引导自己行走的方向。

4.加强专业自我发展管理。教师要把专业自主发展的措施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加强自我监督,制定自我监督表,使专业自主发展始终保持向前行走的昂扬状态,积极向教学名师、专家靠拢。

做一名“行者”,教师要用行动探寻教育的本质,把握精髓,照亮前进的方向;用行动诠释教育的智慧,哺育幼苗,呵护孩子茁壮成长;用行动表现教师的真情,唤醒沉睡的潜能,鼓舞孩子阔步远航。做一名“行者”,教师要在常态中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做好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在平静中做好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精心呵护每株花草的绽放,倾心培育每个生命健康地成长。教师要自觉行走在思想教育、心理疏导、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的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提升,不断超越,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内心觉醒是发展的内力,自我修炼是成长的良策。只有真心立德,静心求学,用心思索,追求智慧,积极行动,坚持自我修炼,才能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猜你喜欢
智慧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