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员流动视角的两岸农业技术合作探析

2016-02-12 12:25苏硕军庄佩芬
台湾农业探索 2016年1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流动大陆

苏硕军,薛 勇,庄佩芬



基于人员流动视角的两岸农业技术合作探析

苏硕军,薛勇,庄佩芬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从人员流动的视角,阐述了人员流动对两岸农业技术合作的影响,分析了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人员流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两岸农业人才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对两岸农业人才的科学引导与合理配置、优化台湾农业人才来大陆创业的环境等对策建议。

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人员流动

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主要体现在两岸农业项目之间的合作,以及两岸农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大陆和台湾都制定了一些政策以实现两岸农业资源和技术的整合,但在实现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阻碍,如台湾当局对当地技术制定的一些保护政策、两岸人才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等,导致了两岸人员在交流与合作中出现盲目性和低效性。本文从人员流动的视角,剖析大陆与台湾的农业在技术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两岸农业技术发展提供新思路。

1 两岸农业技术合作的模式和意义

1.1两岸农业技术合作的模式

现如今,台湾农民创业园在大陆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一方面,创业园作为一种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为两岸农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另一方面,创业园综合了科技、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对市场有着很大的带动力。大陆通过参考台湾地区所制定的有关农业合作方面的政策,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以促进两岸的农业技术合作和产业对接。目前,大陆和台湾在农业技术方面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制度合作、组织合作及人员合作。

1.1.1制度合作大陆不断学习当前台湾较为先进的农业推广体系,以促使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制度合作能尽早地作用于农业技术合作。现在,大陆的农业技术一般是通过大陆各市县的政府主导推广,同时还有专门的一些机构来传播农业知识和政策。此外,一些农业研究所和院校也在积极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1.2组织合作由于缺乏一些相应的政策、法律条款等的支持,大陆的农业民间组织还无法良好地发展起来。不过当大陆与台湾开展农业合作以后,双方在共享资源要素禀赋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大陆和台湾的合作不单单是从某一方面来进行,而是呈现出多元性:一是在垂直方向上,大陆与台湾生产、销售同一种或同一类型农产品的农户和企业通过组成养产销班等形式,在销售过程中共同享有双方的销售品牌和销售渠道,同时在制定决策时也共同商定,充分诠释了双方相互平等的战略方针;二是在水平方向上,有差异的协会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开发国际市场,促使两岸共同进步。

1.1.3人员合作一是依靠两岸的交流机构,建立能够使大陆和台湾的资源要素被双方科研人员共同使用的分享机制,以便于双方的交流。福建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在两岸科技协会的带领以及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人员的参与下,成为第一个举办有关大陆和台湾精准农业方面研讨会的省份。二是依靠现有两岸合作相关的措施和人员流动的一些方法,促进拥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两岸农业人员互通互访、交流学习等,依靠人员交流促进农业技术合作。

1.2两岸农业技术合作的意义

近年来,技术的进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推动作用越发明显。当前,大陆的农业经济正处于转轨阶段,其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将对转轨的顺利实现提供巨大的推动力,同时也会减少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碍。就技术领域而言,由于台湾拥有比较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推广技术,两岸的农业技术合作一方面可以增强大陆的农业技术水平,增强大陆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双方要素的合理利用也可以持续提高台湾农业的技术,以保证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大陆和台湾的农业虽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两岸农业的经济地位都处于末端。尤其是成为WTO成员以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两岸所面临的压力也开始逐渐增长。为了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努力提升自身的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其农产品在各个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大力推进大陆和台湾在农业合作是两岸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2 两岸农业人员流动的形式和影响

2.1两岸农业人员流动的形式

随着两岸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岸之间的人员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其中最主要的是两岸间的农业技术人员或高等院校农业知识型人才的流动,一般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

2.1.1委派或调遣大陆的许多涉农企业与台湾涉农企业存在着一些合作关系,如台商投资大陆涉农企业、台商来大陆自主创办公司等。台湾的农商与大陆涉农企业间的合资或合作使得它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台湾涉农企业为了提高效益,会委派或调遣台湾的农业技术人员及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农业院校的知识型人才前往大陆对相关企业进行农业指导和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以提高其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产品的竞争力。这是目前农业技术人员在大陆和台湾两地之间流动的一种最主要的方式。

2.1.2跳槽或寻找就业机会相比于台湾地区,大陆农业在生产技术方面还比较落后,因此,大陆对拥有高新技术的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是求贤若渴。台湾企业中拥有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往往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而大陆涉农企业的优厚待遇便吸引了众多的台湾农业技术人员跳槽。与此同时,台湾企业对大陆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可塑性较强的高等农业院校的农业技术人才也有一定的需求。这些人员在台湾获得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个学习台湾先进农业技术的机会,他们通过在台湾涉农企业或高等农业院校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拥有台湾先进技术的农业人才。而随着追求的改变,这些人才也会带着台湾的先进农业技术来大陆就业与创业。

2.1.3学术交流与活动在两岸机构的重视和努力之下,两岸的农业技术人员之间会不定期地举办农业技术交流会,或组织台湾专家顾问团前来大陆举行农业技术知识讲座。同时,两岸还通过举办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和两岸农产品博览会等[1]来促进两岸人员的交流。

2.2人员流动对两岸农业技术合作的影响

两岸农业技术人员的流动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人员流动,由于两岸农业技术人员是来自于各种正规的农业企业和农业高等院校,本身具备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在原本所待企业所习得的管理知识和企业文化等,因此,他们的流动是一种带有隐形知识资产和文化的流动。

对个人而言,个体从事农业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不断学习更为先进的农业技术。而台湾农业技术人员的引入,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其所掌握的技术,这就为大陆从事农业的个体学习台湾先进农业技术和知识提供了机会,也意味着个体从事农业可以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对农业科研机构而言,两岸农业技术人员的流动能够促进两岸农业科研院所的改革。科研人员是两岸农业科研机构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也是大陆农业科研机构改革的核心。农业科研人员的结构调整、人员安排和工作制度的改变是农业科研院所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内容。首先,两岸农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有助于其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合理安排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虽然大陆的农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并不少,但存在机构经费短缺、人才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因而,两岸农业技术人员的流动可以使大陆的科技人力资源保持流动性,促进大陆吸收创新的科技力量,改善科技资源的分配格局,减少科技资源的浪费等。其次,拥有台湾高新农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的到来,不但能够给大陆科研院所带来隐形知识,包括台湾的先进生产技术、企业文化和自我管理、他人管理、任务管理等知识,还可以与大陆技术人员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双方科技人员的共同发展和进步[2]。

对企业而言,当拥有先进农业技术的台湾人员流入大陆涉农企业时,他们能够为企业带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企业文化和农业管理方法等,从而提高大陆涉农企业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同时也会使该企业的农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具有更高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当大陆农业技术人员流入台湾涉农企业时,他们也能够为台湾带来大陆在农业方面所拥有的优势(如先进的农业生物技术等),而这正是台湾农业突破目前发展瓶颈期所必需的因素,大陆先进的生物技术结合台湾自身的高新农业技术和健全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将能够使台湾农业在原有基础上向前发展。

3 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人员流动存在的问题

3.1两岸人才信息供给错位导致人才流动出现偏离

黄威[3]调查研究显示,对大陆引进人才的政策非常了解的约占15.40%,对其比较了解的约占23.10%。可见,对台商信息获取的不到位导致大陆从台湾引进人才策略的低效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信息供给的缺位,创业园是吸引台商的重要窗口,但其宣传网站存在版面设置太简单、信息更新不及时且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陆发布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媒体,而台商获取大陆对人才需求信息的渠道则主要是通过民间组织(调查显示,通过民间组织获取信息的比例约占40%,而通过媒体的只约占20%[3]),这就导致了两岸人才需求信息供给的错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岸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导致人才的流动不能准确和及时地流向大陆和台湾。

3.2台湾当局的一些限制政策阻碍了两岸农业技术人员的流动

台湾主管部门对两岸农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所制定的一些限制政策成了两岸农业技术人员流动的障碍。黄威[3]的问卷调查发现,约占57.10%的台商觉得台湾主管部门对两岸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支持力度较小。而且,有些台湾企业中的部门所制定的一些限制性政策也阻碍着两岸农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往纵深方向发展。

3.3相关配套法律政策的缺失使人员流动的行为缺少保障

目前两岸农业技术人员的流动主要是通过民间团体自发进行的,少部分是由政府部门所举办的交流活动,涉及的范围大多仅限于两岸技术人员间的相互探讨和交流,因而在对农业技术的运用和农业技术人员流动所带来的隐形知识的归属上缺乏足够的法律政策保障。同时,因两岸农业技术人员跳槽所带来的原有企业的先进农业技术和企业文化究竟能不能运用到现有企业,也没有明确的政策来对此进行规定[4],这种做法有可能会侵害原有企业的利益,对流动的农业技术人员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此外,对台湾农业技术人员来大陆就业和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法律保护落实不到位,也无法消除台湾技术人员来大陆工作和生活的顾虑。

4 对策建议

目前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的人员流动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需要两岸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促进两岸间的人员流动,以深化两岸的农业技术合作,从而促进两岸的共同发展。

4.1创新两岸农业人才交流合作的平台

创建交流平台,将两岸的农业优势进行整合、取长补短,特别是将两岸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信息进行共享,同时以举行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增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才能够促使两岸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是构筑两岸农业高新技术合作研发中心,邀请两岸具备先进农业技术的专家学者以“新技术”为课题一同研究,维持双方合作的长远关系,使得双方的资源能够彼此分享并以此为检验标准进行改进,促进双方农业向前发展。二是创建两岸人才信息需求网,储存两岸农业人才信息,并为此提供农业技术人才信息咨询平台。两岸农业人才信息需求网的创建不仅避免了民间组织和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不及时的缺点,还能够为两岸的农业技术需求者和供应方创建一个可供咨询求职和招聘信息的平台,从而使大陆和台湾的先进农业技术人才能及时获取双方的人员需求信息,并及时为两岸的农业生产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高等院校提供高新技术人才,人员的流动也因此能够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三是积极开展两岸农业展会与交流会、两岸农业座谈会、两岸农业技术的讲座和论坛等活动,以促进两岸农业技术共同进步,提高两岸农业生产力水平,促使两岸农业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4.2科学引导与合理配置两岸农业人才

为了更好地促进两岸农业发展,必须切实根据两岸农业自身的经济条件、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规划和两岸农业对高新技术人员的供需水平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制定两岸农业技术人才的配置政策,帮助两岸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其技术层次顺利流动到合适的涉农企业,使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消除台湾农业科技人员的心理顾虑,让他们能够放心地来大陆创业与就业。另外,由于目前两岸农业正处于不断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双方对人才的流动均有政策限制,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两岸农业技术人才的流动,以使两岸农业技术人员的流动变得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保障两岸农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

4.3优化台湾农业人才来大陆创业的环境

创业环境包括创业的优惠政策、手续的繁简、合作的利益分配、主管部门给予的资金扶持和为外来科研技术人员提供的保护政策等,因此,要优化台湾农业人员来大陆创业的环境,应给予台湾来大陆创业的农业技术人员与大陆居民一样的对待政策,同时,对其在来大陆创业过程中所需的申请和审核手续给予一定的简化,并建立创业咨询处,为其提供创业咨询和指导服务。此外,对于高新技术人才可以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向其提供创业资金或创业平台。另外,因两岸农业院校的教育交流合作也是两岸农业技术人员流动的一种形式,所以应为接受大陆学历教育的台湾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培训、技术教育、社会实践等综合性服务,积极为台湾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与交流等实际问题,增强大陆农业科研院校对台湾学生的吸引力。

[1]万力.全国科技人员流动态势报告[J].国家科委科技干部局,1987(1):34-36.

[2]陈秀兰.我国科研人员流动初探[J].湖北大学科教所,1999,2(6):45-47.

[3]黄威.两岸农业领域人才交流与合作现状研究——基于福建省的调查[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1):37-41.

[4]张颖宏.科技人员流动中的科技成果归属问题[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4,11(5):17-19.

Analysis on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urnover

SU Shuo-jun,XUE Yong,ZHUANG Pei-fen
(College of Economic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urnover,the impact of turnover on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was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Then,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urnover of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were analyzed.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further put forward including innovating the platform for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talents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promoting the scientific guidance and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talents,optimizing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for Taiwan’s agricultural talents,etc.

cross strait;agricultural technical cooperation;turnover

F327;F323.3

A

1637-5617(2016)01-0012-04

10.16006/j.cnki.twnt.2016.01.003

2016-01-09

苏硕军(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E-mail:urverycool@163.com

庄佩芬(1970-),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两岸农业合作.E-mail:pfzhuang@hotmail.com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流动大陆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流动的光
IQ大陆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冰之大陆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大陆的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