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福安白云山景区开发探讨

2016-02-12 12:25刘松涛王俊帆吴冰彬林丽琼
台湾农业探索 2016年1期
关键词:白云山旅客景区

刘松涛,王俊帆,徐 枭,吴冰彬,林丽琼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福安白云山景区开发探讨

刘松涛1,王俊帆1,徐枭1,吴冰彬2,林丽琼1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州理工学院管理工程系,福建福州350506)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并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基于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该文指出福安白云山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足、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等问题,并提出注重旅游资源保护、优化旅游资源开发等建议。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旅游资源开发;福安白云山景区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产业呈现出了日益繁荣的态势。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1]显示,2015年全国各景区旅游接待总人数有望突破历史高点——迈入40亿人次大关,并能够创造旅游总收入近4万亿元;同时指出现阶段我国“旅游经济运行先行指数”值为128.7,处于“较为景气”阶段,国内居民出游意愿更是高达81.85%。可以说,旅游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潜力、活力和影响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着餐饮、交通、住宿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更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是未来我国经济继续增长和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推动力。而旅游资源则是旅游产业发展之基,旅游资源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不仅直接关系到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关乎游客的旅游体验。然而,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出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的不合理利用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旅游资源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屡屡出现,这给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如果能够在开发旅游资源、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有利于惠及社会各方并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1 旅游资源相关概念的界定

1.1旅游资源

当前学术界对于旅游资源概念的具体界定还存在一定分歧。本文选择其中较为被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世界及人类社会中能够被人类所开发和为旅游产业所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社会效益且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和人文资源[2]。

旅游资源属于一种独特的资源种类,其在拥有资源的整体性、可开发性等共性之外更独具特色[2]。首先,地域色彩显著[2]。虽然旅游资源呈现出广泛分布的态势,但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往往存在着较大差异,因而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地域性色彩。其次,时间特征明显[2]。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易受时间和季节影响,同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在不同时间节点上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特征。最后,文化气息浓厚[2]。旅游资源往往由自然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共同组成,而这就赋予了其浓厚的文化气息。游客在感受魅力多姿的旅游景色时,往往也能够一并获得文化气息的熏陶。

1.2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指的是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旅游景区生态效益为前提、以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自然环境为核心、以追求适度经济效益为保障、以注重拓宽社会效益为关键,通过科学合理、整体全面的规划布局来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最终谋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多方共赢[2]。

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第一,保护性开发原则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2]。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将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相对立,而是应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求得二者间的最大公约数。第二,多效益开发原则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键[2]。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通过科学合理、整体全面的规划来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始终坚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和相互统一。第三,特色开发原则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点[2]。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优先选择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以此来增强对旅客的吸引力,并避免由于盲目模仿而造成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等问题。第四,综合开发原则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保障[2]。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坚持多类型、多方位、多渠道地利用旅游资源,尽量避免出现片面、单一开发的局面,同时也应该做好景区配套建设,以推动景区整体发展、提高对游客吸引力。

2 福安白云山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白云山旅游风景区坐落于福建东北部古都、闽东交通枢纽——福安市,景区主峰缪仙峰海拔近1500 m,位列闽东地区两大高峰之一[3]。2004年,白云山景区获评福建省风景名胜区[4];2008年,白云山景区通过审批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4];2009年,白云山景区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推荐名单,同年9月获得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风景名胜区称号[4];2010年,白云山景区与福鼎太姥山、屏南白水洋共同组建“宁德地质公园”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并获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名录[4];2014年,福安白云山获评4A级景区[5]。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白云山景区共接待游客6.51万人,同比增幅达225.5%;景区门票和车票共收入125.27万元,同比增长6%[6]。近年来,伴随着名声日渐远扬,白云山景区对海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景区旅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为福安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2.1景区内部各类珍稀资源较为丰富

白云山景区内部拥有众多珍稀旅游资源,如有名贵野生动物猕猴、娃娃鱼等,有珍稀植物奇观——午时莲、红豆杉、黑松林、杉木林等。此外,景区还散落分布有众多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对于景区内部的这些珍贵野生动植物,白云山景区管委会主要采用划片区阻隔的方式将其与旅游开发区域进行隔离以达到保护目的,并通过重点开发景区独有的古建筑群,将其打造成为复古观光景点,来渲染景区文化内涵和吸引旅客。

2.2观光旅游成为景区主要游览形式

观光是当前旅客游览白云山景区的普遍方式。景观有:(1)气象景观,如佛光、日出、云海、蟾溪暮色等景区内部所特有的自然气象景色;(2)地质景观,如九龙涧、游龙涧、龙亭峡谷石臼群和古冰川遗迹冰臼群等景区内部所存有的特殊地貌;(3)水中景观,如水草潭、黄兰湖、九龙湖等大型天然湖泊;(4)人文景观,如古建筑群等独具历史和人文韵味的保护文物。当前,景区管委会围绕这些著名景观,辅之以导游讲解,重点面向游客推广自然观光旅游。

2.3景区内部旅游资源管理工作量大

白云山景区旅游资源在近年来得到了逐步开发,景区整体占地面积显著扩大,且内部景观资源众多,尤其以独特的地质景观、多姿的山岳奇观、深邃的峡谷风光、古老的生物种群和悠久的文化渊源著称。当前白云山景区被细分为五大游览观光区,它们分别是白云山景区、金钟山景区、九龙洞景区、龙亭峡谷景区和黄兰峡谷景区,拥有冰臼群、锁泉寺等众多知名景点。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入、整体面积的扩张、内部景点的细分等因素都直接导致了景区内部旅游资源管理工作量的明显增加。

2.4景区旅游资源破坏问题时有发生

白云山景区属国家和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区,其景区内部存有大量珍贵野生动植物和古代文物建筑等旅游资源。例如景区中的猕猴、娃娃鱼等皆属国家珍稀野生动物,而莲峰寺、缪仙宫、仙翁宫、观音阁、太阳宫、金钟寺、神农庄等多所古建筑也皆为珍贵人文旅游资源,因而旅客在景区进行游览观光时必须注意对景区内部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但受制于景区管理缺位和旅客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景区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3 福安白云山景区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足

3.1.1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缺失近年来,白云山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旅游资源破坏现象,例如对某些特殊自然地貌的不合理开发。究其原因是,管理部门,对旅游资源保护认识不够,,加之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从而存在由于过分强调经济利益和开发速度而导致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

3.1.2资源保护工作不够细致白云山景区存有较多名贵野生动植物,但管理部门尚未对这些珍稀野生动植物进行整体、详尽的调查和分类,因而无法及时有效掌握其数量和种群变动情况。此外,在对景区内部存有的古建筑保护上,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人力,管理部门往往只能对这些建筑进行简单修缮维护,无法做到深入、细致、全面的保养和开发。

3.2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

3.2.1景区游览样式过于单一伴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旅客需求的多样化,单一的旅游资源开发定位已明显缺乏吸引力[7]。而当前白云山景区仍然以提供单一的观光旅游作为旅客游览的主要形式,缺少可供旅客进行多样化选择的游览形式和项目,且可供旅客参与和体验的旅游产品也较少,这不仅会造成景区与游客间无法形成有效互动,也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景区对旅客的吸引力的下降。此外,由于景区内部不同景点间距离较远且缺少相互连接的交通工具,这不仅会增加旅客的滞留时间和行程量,而且也会给旅客留下景区内部景点零散分布、缺乏整体规划的不良印象。

3.2.2景区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白云山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从开发现状可以看出,景区内部的旅游资源挖掘还存在不足。具体而言,当前已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古建筑群等主要是通过导游简单介绍和旅客外部参观的方式来向旅客展示,并无法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如景区核心自然景观冰臼群则主要采取认知度较低的外观观赏,并无法将其地质构造和历史内涵进行深入讲解。单一的游览形式和粗浅的讲解内容导致旅客只能片面感受景点外观的别致而无法深入了解和体会景点的独特魅力,最终形成“走马观花”、“随手拍照”式的游览形式。

3.2.3景区整体品牌效应缺失白云山景区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受到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其整体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尽管近年来福安当地政府已经加强了对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重视和发展力度,但当地仍然存在着“重工业、轻旅游业”的意识,对于景区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也有待提高。此外,当前全国范围内世界级地质公园已有十余个,而白云山景区整体发展起步较迟,这就导致景区无论是从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或是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上看都存在劣势,加之宣传方式的单一、品牌意识的淡薄,白云山景区因而难以形成整体的品牌效应和联动优势。

3.3旅游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3.3.1景区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由于白云山景区占地面积较大、内部各类旅游资源丰富,因而其开发、管理和保护是一项较为庞大的工程,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林业、环保、水土等多部门的交叉工作,因而需要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但从景区旅游资源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当前景区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协调这些部门的工作,因而难以从整体上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

3.3.2景区管理人员配置错位白云山景区下辖五大游览观光区,不同观光区间的管理虽呈现连接状态,但由于不同观光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进度不一,因而在管理上就会出现人员配备不均的问题。具体而言,部分开发较早、发展程度较好的景区,例如白云山景区和金钟山景区,其管理配套设施较为先进,人员较为完善,能够对旅游资源实现有效管理;但部分开发程度较迟、开发进度较慢的景区,例如黄兰峡谷景区,其在管理方面就出现了机构设置简单、部门功能分散、管理人员不足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无法满足该景区的管理和进一步的发展需要,也会对游客的旅游体验造成不良影响。

3.4旅游资源保护法规缺失

3.4.1景区配套法规不够完善白云山景区属国家和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区,其景区内部存有大量珍贵野生动植物和古代文物建筑,因而旅客在游览时必须十分注意对景区内部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某些游客蓄意破坏旅游资源的现象仍然无法完全杜绝,因而这就需要景区配备有相关法规对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进行处罚。但目前福安当地立法机构并没有针对白云山景区的旅游资源保护工作出台专门的法律规章,因而景区对于游客蓄意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只能采用全国性的旅游法律规章或景区内部管理规章进行处罚。众所周知,由于全国性的旅游法律规章并无法完全囊括各地不同景区旅游资源管理保护的具体情况[7],因而实施效力存在明显不足;而景区内部的管理规章大都缺乏法律效力,且系统性、操作性和细节性也存在缺失,这就导致其处罚力度存在不足,无法起到有效警示和制止各类旅游资源破坏行为的作用。

3.4.2景区执法力量存在缺位白云山景区占地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崇山峻岭,也有幽深峡谷,还散落分布有各类古建筑,这必然在客观上造成景区旅游资源管理和执法条件较为复杂和艰苦,因而这也就要求景区必须配备一支高效、强大的执法队伍来对景区内部各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但当前白云山景区内部的旅游资源执法队伍建设尚不健全,其尚未配备专业执法队伍来对旅游资源进行专业化管理,这不仅容易导致景区管委会难以及时有效地制止某些恶意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更容易出现违法难究、执法困难、处罚无力的尴尬局面。

4 福安白云山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4.1注重旅游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相关旅游产业管委会应该加强对景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帮助其树立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便其在对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中能够坚持资源保护和科学开发,并做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景区的上级主管单位也可以通过派驻工作人员现场指导或定期检查的形式来对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工作进行考察评价,以便及时发觉和纠正景区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第二,针对白云山景区内部各类珍稀野生动植物群落丰富但却缺失对其进行具体的人工普查、分类和重点保护的客观事实,相关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并联合白云山景区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性、全面性的旅游资源保护普查工作。如此就能够在明确掌握景区内部各类珍稀旅游资源具体分布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工作。第三,由于白云山景区内部散落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往往较为专业和特殊,由于当前景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因而往往无法对其进行科学开发和有效保护,而时间的推移又容易导致这部分珍贵旅游资源的损坏。因此,福安当地政府可以考虑划拨专项财政资金并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进入景区实地考察,联合探讨保护工作,以便能够对这些古建筑展开专项保护和科学开发工作,进而丰富景区人文内涵,为景区发展增添动力。

4.2优化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利用效率

伴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增加,浅层次的旅游资源开发定位和片面、单一的旅客参观游览形式已明显缺失吸引力。因此,有必要通过深层次、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开发来为旅客提供多样化的游览形式,这不仅能够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也有助于推动景区发展。

4.2.1增强游客参与互动性针对当前白云山景区存在的旅客参与互动性不足问题,景区应以游客为基点,通过多样化开发旅游资源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旅客的互动参与。例如,管理部门可以针对景区内部的溪塔村畲族民俗资源进行特色开发,将畲族民族风情融入到景区游览过程中,并鼓励旅客与畲族原住民间的互动交流,通过邀请旅客参加畲族方言教学、畲族服饰穿着、畲族民舞教学、畲族山歌传唱、畲族纺织教学、畲族习俗欣赏等富有民族特色的项目来满足旅客的互动参与需求,提升其旅游体验。

4.2.2增强景区整体文化氛围针对当前白云山景区存在的文化氛围不足问题,可以通过对景区内部特定旅游资源的开发来增强景区的文化内涵,赋予其浓厚的文化氛围。例如,白云山是世界名茶——坦洋工夫茶的主产地,因而可以针对坦洋工夫茶这一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开发,打造坦洋工夫茶文化旅游精品路线,重点向旅客介绍、展示坦洋工夫茶这一世界名茶的采摘和制作流程,让其切身体会茶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韵味。

4.2.3发展多样化旅游方式针对当前白云山景区存在的旅客游览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拓宽景区资源利用方式、推出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来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例如,针对当前生态采摘游火热的局面,可围绕景区内部的虎头村和溪塔村为核心,依托这两个村落的特色农产品——水蜜桃和刺葡萄来发展观光采摘旅游,邀请和鼓励游客参与农事、参观果园、体验采摘。此外,也可通过与村民签订协议,划出部分地块供旅客进行果树认领和种植等活动[8],以此来改变传统单一的游览方式并丰富景区内涵,最终增加旅客的满足感和粘合度。

4.2.4完善景区整体布局规划针对当前白云山景区存在的景区内部景点零散分布、景区整体品牌效应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可以考虑依照地域就近原则或相同主题景点来进行景点间的整合和串联,并以此为基础推出数条精品旅游线路,以提高旅客的游览效率和质量。此外,也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参与考察论证,寻求景区科学合理的整体开发方案,以便通过全面布局和整体开发来提升景区质量。而针对景区知名度有待提高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考虑举行白云山景区旅游推介会,邀请相关各方参会研讨,借此来增加景区知名度;同时,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微博和微信)、广电传媒等形式积极宣传白云山景区的旅游优势,增加景区曝光度,以此来提高景区知名度。

4.3优化景区管理体制,提高保护力度

由于景区内部的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是一项工作量庞大且涉及多部门的系统性工程,因而需要各部门间的协同配合。但当前景区却缺乏一个专门机构来统一协调部署,且景区旅游资源管理人员数量也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来设立一个专门服务白云山景区旅游资源管理和保护机构,并通过该机构来组织协调景区内部的旅游管理、森林保护、水土监测、生物保护等多项工作[8],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专门针对景区旅游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制度,以确保能够对景区内各类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科学化的开发和保护。同时,相关部门和旅游管理机构,应与景区管委会强化协调配合,依据景区内部不同景点的具体情况,科学调拨和分配保护人员参与保护工作,以便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此外,政府也可考虑划拨专项资金给予景区以便其能够增配专职保护人员,而景区也可向附近村落聘请业余管理人员,通过对这些人员进行基本培训后将其投入景区保护工作中。这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由于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导致的旅游资源保护缺位问题,又能够有效节约资金,避免出现因配备大量专业工作人员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4.4完善景区各类法规,强化法律监管

白云山景区属于国家和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区,其景区内部存有大量的珍贵野生动植物群落和古建筑,而针对当前客观存在的部分旅客蓄意破坏旅游资源行为,必须通过完善法律手段对其进行遏制,并强化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是针对当前白云山景区存在的旅游资源管理法规配套不健全、景区管委会无法对部分旅客蓄意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惩处等问题,相关立法机构应积极行动,在对景区进行调研后早日制定并出台符合景区旅游资源保护特点且科学、严谨、高效的地方性景区旅游资源保护法律规章,例如《福安白云山景区管理条例》等,以此来强化法律监督和保护力度。此外,白云山景区管委会也可以通过邀请旅游景区管理专家和学者来访考察,通过向其咨询意见并结合景区实际情况,在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规章的前提下制定具有实际操作意义和全面完整性的景区内部管理规章,以此来破解旅游资源频遭破坏的问题。二是针对当前白云山景区地域辽阔、地形多样、旅游资源类别各异导致的执法力量不足,进而在处理某些旅游资源破坏行为时面临有法难依、违法难究、执法困难、处罚无力等尴尬局面,政府和景区管委会应积极互动,通过进一步增配执法力量、向景区各关键景点布局执法人员来实现全面联动,以增强对旅游资源保护力度,遏制旅游资源破坏行为。此外,旅游管理部门和景区管委会也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增强执法人员的专业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并不断更新其业务素养和执法理念,最终将其打造成一支合格、专业、高效的景区执法管理队伍。

[1]人民网.2015年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有望突破41亿人次[EB/OL].(2015-07-09)[2015-07-28].http://travel.people.com.cn/n/2015/0709/c41570-27279775.html.

[2]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闽西日报.畅游世界地质公园福建福安白云山[EB/OL].(2014-08-06)[2015-07-28].http://news.yuanlin.com/detail/201486/191416.htm.

[4]百度百科.世界地质公园福安白云山[EB/OL].(2013-03 -26)[2015-07-28].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GAOt_Gy6y Y1ckL_VMnFKXDWKsiITXV5uCKaW_LUS jCX5DP_6bSFwi84Rg1tw_9HO1u UGp Yxjlwiyb GUKel5j VLoI 26ppPXuiqOnuLeMYkzS.

[5]宁德晚报.福安白云山获评4A级景区[EB/OL].(2014-06 -11)[2015-07-28].http://nd.fjsen.com/2014-06/ 11/content_14257946.htm.

[6]福安市政府网站.一季度福安市白云山景区接待游客6.51万[EB/OL].(2015-04-21)[2015-07-28].http:// www.fa-today.com/Article/hot/zhixun/201504/44650.html.

[7]李长荣.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8]唐善茂,郭雪.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西部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极限效应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Baiyun Mountain Scenic Spot in Fuan Unde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LIU Song-tao1,WANG Jun-fan1,XUXiao,WU Bing-bin2,LIN Li-qiong1
(1.School of Economic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2.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F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Fujian 350506,China)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emphasizes that it is supposed to stick to the principles of protectiv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unification of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Fuan’s Baiyun Mountain Scenic Spot were pointed out,such as insufficient protection on tourism resources,low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resources,etc.Then,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including emphasizing on the tourism resources protection,optim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so on.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Baiyun Mountain Scenic Spot in Fuan

F592.7

A

1637-5617(2016)01-0046-06

10.16006/j.cnki.twnt.2016.01.010

2015-08-06

刘松涛(199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县域经济与产业培育.E-mail:nba136@vip.qq.com

林丽琼(1974-),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金融与民间借贷.E-mail:soccer1799@163.com

福建省财政厅财政专项(K81MLV05A)

猜你喜欢
白云山旅客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非常旅客意见簿
白云山
『摘牌』
“摘牌”
小城故事
某景区留念
我是人
广州·白云山
给小旅客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