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16-02-13 05:36蒋莉莉
职教通讯 2016年31期
关键词:常态职业院校校企

蒋莉莉

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蒋莉莉

在经济新常态阶段,社会各行业、产业、企业的发展内核为了创新都要发生转变。这就要求校企合作积极响应经济新常态的需求,为企业在经营模式、管理手段、营销方式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具经济效益的高素质人才和智力支撑。而如何借助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职业院校面临的头等大事,机遇和挑战并存。在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正逢其时,要抓住机遇,建立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让双方都能享受合作红利,融科研、创新、创业、就业于一体,深化校企合作关系。

校企合作;核心竞争力;利益共同体;挑战与对策;经济新常态

专题探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校企合作

本期学术主持人:赵蒙成

主持人按语: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时期,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的压力骤然增大。经济形态的变化必然会传导到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校企合作作为职业院校与产业、行业、企业之间的直接关联环节,对经济变化的影响更敏感。经济新常态对校企合作会带来哪些新问题、新机遇,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抓住变革的机遇,是值得认真研究的紧迫课题。对此,本期专题组织三篇文章进行探讨。“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从学生综合素质、师资队伍素质、校企合作的方式等维度剖析了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遭遇到的新问题,据此提出了有关的策略建议;“校企合作共同体构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从共同体的角度探索校企合作,以政府、学校、企业三个维度为逻辑出发点,分析校企合作共同体构建中存在的困难,并进一步提出了改善共同体的可能路径;“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叙事分析”则聚焦于企业员工,深入探究企业员工的学习动机,为校企合作提供一个侧面的理论养分。三篇文章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力图把握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中具体问题。尤其是对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研究,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研究学习动机的方法,在方法论方面是一个新的尝试。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当前经济进入了新常态阶段,我们要顺应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改革进程,进一步升级发展动力。在经济新常态阶段,我们应注意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经济发展速度逐步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二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人均收入稳步上升,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更多人群享受发展成果;三是驱动力由要素、投资转向创新。这些特点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发展方式由大规模、高速度、粗放型转变为优质量、高效率、集约型,经济结构升级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专业分工细化,推动经济腾飞的动力不再是依靠丰富的资源和大量低成本的人工,而是产业升级和先进的科技水平。在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应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重要目标,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撑。

一、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

为了更好的了解校企双方在经济新常态下遇到的问题,我们针对昆山市两所中等专业学校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和相关实习企业进行了调查,对校企合作的普及率、认可率、满意率等做了比较充分的调研,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学校,我们选取了210名教职工,其中,专职教师150名,文化课教师40名,行政管理人员20名,回收调查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95.2%;在20个专业中选取了560名学生,回收调查问卷550份,有效回收率98.2%;在25家企业中选取了50名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回收调查问卷46份,有效回收率92%。

(一)经济新常态下学校面临的挑战

1.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与企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要求不匹配。经济新常态要求我国经济走上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的道路,从而提升产业的高科技含量,使中国制造由低端加工真正成长为高端精品制造,获取更多的收益反哺全社会。产业的升级需要一线人才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能够将先进的科研技术应用于生产当中。因此,人才的培养目标就需要向综合性、复合型、应用型看齐。而事实是,当前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根本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这是因为我国职业教育近些年发展速度与内涵建设不匹配造成的。职业院校看重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忽视了学生入学素质的考核和检验,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在职业学校不仅没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偏弱,就业后不能适应企业工作。下面以笔者对昆山市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李经理的访谈记录举例说明。

笔者:请你谈一下贵单位何时开展校企合作?

李经理:在2010年左右,有职业院校与我们单位接洽,商谈校企合作事宜。开始阶段,说实话,我们单位不太看重校企合作。但是随着近几年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单位也遇到了一些转型上的问题,比如利润下滑、科研开发资金短缺、技术人才流失等。我们逐渐意识到进行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借助学校的智力支持,而且可以缓解技术人才来源紧张,等等。

笔者:到贵单位进行实习或者工作的毕业生,能达到要求吗?

李经理:毕业生到我们单位后,肯定是需要经过一段适应期,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身份转变,再有就是能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其实经过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工作能力上都还可以,关键是职业素养的欠缺,比如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技能达不到可以培训,职业素养达不到就会对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通过访谈记录,我们可以发现,企业负责人比较看重职业学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甚至职业道德还排在职业技能之前。这也说明,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上有更高的要求。

在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时,我们也发现,缺乏职业道德培训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后不能尽快接受企业文化,对工作的适应比较困难。相当比例的学生更希望从事管理工作,完全不考虑自身素质是否满足工作需求,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如被问及“你更倾向于毕业后从事何种工作”时,有41.3%的学生选择管理岗位,35.7%的学生选择综合岗位,19.6%的学生选择技术岗位,选择无所谓的有3.4%。职业院校的学生选择管理岗位比例很高,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的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比较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同时,也说明,在技能培养方面,我们的职业学校没能让学生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对自己的技能水平能否适应企业的需求信心不足。在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职业学校即便已经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是,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却很少邀请企业共同参与。这就导致学校所教授的知识有些已经陈旧落后,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环节时常无所适从,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实践中,也就谈不上培养灵活的技能应用能力。对于在企业期间的总体感受之问,有55%的学生认为,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40%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冲突;30%的学生认为,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工作;11%的学生认为,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努力,学生们是可以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难度。职业学校应该在校企合作中提高企业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学到符合市场需求,满足企业用工要求的理论知识,并需要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

2.缺乏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学与实践脱节。表1给出的是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和学生人数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

从表1可以看到,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与在校学生数量比例悬殊,无力承担将学生培养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从而会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离不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支撑。如果双师型力量匮乏,将无法保证培养出的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能力,也就无法符合企业的用工需求,还会影响学校在应用型项目上的科学研究,无法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校企合作自然就无法进行下去。而在当前在政策下,还不能激发企业派遣高级技术工程师或骨干员工长期到学校承担教学任务的积极性,而职业院校的教师也没有可能长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培训。另外,在人才引进领域,职业院校也无法和普通本科院校相媲美,处于天然弱势。

表1 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和学生人数 人

3.校企合作方式传统,无法满足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当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开展大多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度不够。一些订单班看起来发展的不错,但是,落后的教学内容与企业高速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符,使企业认为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期过长,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而在对企业进行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方式几乎仍只是提供实习岗位,而愿意提供实践场地、高精尖设备和高级技师的企业则廖廖无几。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当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方式不够深入,一方面,这是因为职业院校缺乏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没有及时改善管理教学机制,学生定位和人才市场需求不一致,导致校企矛盾分歧巨大;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自身也还没意识到在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在未来能够给予的人力、智力支持,只看到眼前利益,不能进行有效的持续投入。

(二)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的挑战

经济新常态将成为我国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主旋律,企业通过低廉的劳动力和引进国外技术来获取丰厚利润的日子已经不再有,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都要求企业积极做出改变。

1.企业发展动力要求创新。在经济新常态阶段,我国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经济的增速和驱动方式都会有所改变,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经济驱动力也要转变为以创新为主。在新常态下,企业一定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引入人力、智力支持。

2.企业产能释放要求变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虽然使得我国的经济总量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在新常态阶段,这反而变成了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以往粗放式的经营和大量初级的工业化进程使得我国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随着经济新常态阶段的到来,产能过剩的局面越来越严峻,范围也逐渐扩大,甚至囊括了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当前,唯有抓住新时期的发展势头,借助校企合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释放产能,推动我国经济再次腾飞。

3.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精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决定了财富能否增长以及增长的速度。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依靠垄断、财政输血等,即使采用了粗放式的经营管理仍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人民群众的消费越来越理性、丰富,政府购买力也逐渐规范化,企业无法再次通过垄断来获取丰厚的收益。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企业收益,企业要顺应新常态的需求,完善管理机制,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了顺利完成转型升级,职业院校的帮助必不可少。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收获稳定的人力、智力输血。

二、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的对策

在经济新常态阶段,国家鼓励创新创业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契机,而创新的压力又能激发企业的校企合作意愿,从而使职校拥有更大的变革创新空间。在此过程中,政府、学校和企业都要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献策献力,达到双赢甚至三赢的目的。

(一)政府做好校企合作的保障服务

1.完善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目前,政府尚未出台专门推进校企合作发展的法律法规。在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担负着输送高素质人才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任,政府应尽快通过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引领、规范、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可以考虑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1)修订《职业教育法》,为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建立提供法律依据,明确企业具有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及义务。(2)制定《校企合作推动办法》,通过相关机构的督导评估,让企业将参与校企合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从制度上解决企业高级技师无法长期到学校进行教学和学校职工无法长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培训的问题,通过保证薪资、职位等手段让参与培养计划的人才没有后顾之忧。(3)通过税收减免等手段,让企业主动承担人才培养、高级技师输送等任务。切实保证企业能够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创新能力,获得稳定的高素质人才输送,不仅让企业愿意参与校企合作,而且,乐于投入资源发展校企合作。

2.推进职校—企业利益共同体建设。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诸多不同,校企合作的推动不能光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强行捏合在一起,还是要通过政策引导、服务保障等来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通过政策的引导,可以为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搭建平台;通过服务保障,可以为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解除后顾之忧。可以考虑组建一个由政府部门、职业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协调部门,专门负责统筹协调。该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站在校企合作双方的角度考虑,建议政府如何落实、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打造推动校企合作运行的机制,明确各方责任、权力、义务,使校企合作的实施合法、合规。该部门还可以成为各方之间的沟通桥梁,互通有无,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各方收益,切实促进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3.多方支持推动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保障,而且,需要资金支持。我国历来重视在教育领域的投资,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校企合作给以人力和智力支持,所以,更要加大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和投入。这不仅关系着我国是否能够顺利完成由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中高级阶段,而且,关系着我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飞速发展,提高在全球经济领域的地位。政府可以成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对基地建设进行补偿,资助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奖励对校企合作大力支持的企事业单位等。校企合作表面上看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的事情,但是,要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人力、智力支撑,需要切实发挥好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各方的联动作用。

(二)职业院校切实担负起服务社会的使命

1.提升服务意识,面向企业,调整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如果只看重一方的收益那肯定合作不会长久,以往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力度不够就是因为职业院校作为主体,更多的是考虑职业院校能够获得的收益,而忽视了企业的收益。在新常态下,职业教育要迅速及时的作出调整,时刻关注市场需求,邀请行业、企业为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把脉抓方,全面分析企业行业特点,推动课程体系改革,使学生从满堂灌向内涵、创新、合作转变。在教学的实施过程当中,让企业深度参与,将实践课堂设置在企业一线,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理论在实际当中的运用,加深学习效果,缩短和工作的对接时间,达到做人与做事并重,技能与素养并重,成人与成才并重的教育目的。职业院校和企业要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在打造重点专业的同时要和当地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相结合,培育出相应的支柱专业、特色专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并提供智力支撑。

2.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强双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的实施需要大量双师型教师的参与,因为这些教师既能向学生传授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培训学生如何熟练的动手操作。因此,职业院校一定要采取多种方法壮大双师型教师的队伍。(1)聘请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邀请行业内的技术专家或者企业的高级技术工程师兼任本校的教师工作,一方面,可增强双师型的师资力量,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取第一手的人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计划。(2)全面提高在校教师的“双师”素质。对于学校原有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打造继续教育平台,有针对性的让教师通过参与再培训补齐短板,提升综合素质,努力成长为双师型教师。职业院校要设置多种奖惩措施,既保证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激发了教师接受再培训的兴趣。(3)引进专业技能人才,全面提高教师水平。职业院校还应结合自身特点,吸引高水平的人才落户学校。这类人才应该具备先进的理论成果,或者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职业院校要全方位的支持相关人才的落地。通过校企合作,积极为理论成果的转化与企业合作,积极为专业技能的传授与企业合作。职业院校还应充分扩大这类人才的影响力,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让更多的教师投入到学习先进的活动中去,打造一批双师型教师。

3.改善管理机制,畅通校企合作交流渠道。职业院校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提高自身对于经济发展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的响应速度,通过和企业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优化双方资源,促进双方互惠互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双向贯通人才交流渠道。鼓励学校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技术高管进行换岗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加深技术高管的理论研究,增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锻炼;(2)打通校企双方数据隔膜。通过共享数据,职业院校可以实时掌握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可以动态了解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改革等是否符合企业用工需求。让双方能够及时进行调整保证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互惠互利;(3)打破传统课堂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分别提供资源建立培训基地。学校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操作环境下提高动手能力,教师也必须按照真实生产流程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引入现场教学、项目开发、案例剖析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企业主动迎合经济发展的潮流

当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程度不够,导致校企合作无法真正发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要借助校企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提高合作意识和前瞻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经济新常态要求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企业应该主动顺应新常态的潮流,思考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校企合作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我国劳动力人口近些年处于逐渐下降趋势,而且,对于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的用工成本也逐年增加。通过参与校企合作,企业不仅可以为自己培养具有针对性的一线高素质人才,而且能够借助职业院校的科研力量进行创新,并且,获得稳定的员工培训基地,这些都能够帮助企业成功转型升级。

2.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落实,加快转型进程。企业应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开展工程项目、科技服务的过程中,让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始终和产业转型升级同步,保证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要求。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推动人才培训、社区培训、企业培训的融合,提高人才的全面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吸引职业院校的科研力量介入,攻克技术屏障,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技术含量。企业要借助职业院校对能够迅速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进行研发并推广,让中国产品从中国制造成为高端制造的代名词。企业在与职业院校共同建立培训基地的过程中,要舍得先进设备、高级技师的投入。企业只有持续参与校企合作,才能为自己带来稳定的人力、智力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主动寻求高职院校的合作,实现管理精细化。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管理方式面临改进的局面。之前企业能够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和引进技术进行初级加工获取丰厚的收益,所以,管理方式的粗放化也不要紧。但是,随着新常态阶段的到来,人力成本逐渐增加,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初级加工要转向中高级制造。粗放式的管理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不能保证企业的收益。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借助职业院校进行管理能力的创新研究,将管理精细化,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结语

现在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阶段,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企业、职业院校切实开展校企合作。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已经开展了十几年的时间,但是高素质毕业生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经济发展受阻,这都说明我国的校企合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抓住新时期的发展潮流,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助推我国经济的发展。

[1]李文.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N].人民日报, 2015-06-02(7).

[2]杨运鑫,罗频频,陈鹏.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4):39-43.

[3]鲁昕.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J].职业技术,2015 (2):9-11.

[4]鄂甜.论“新常态”下我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5(22):8-9.

[5]田晓鸿,基于新常态下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教育时空,2015(12):153.

[责任编辑金莲顺]

蒋莉莉,女,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G710

A

1674-7747(2016)31-0039-05

猜你喜欢
常态职业院校校企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