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同体构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2-15 05:14陈茜
职教通讯 2016年31期
关键词:共同体校企主体

陈茜

校企合作共同体构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陈茜

校企合作共同体是促使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的新模式平台,逐渐得到校企的重视和尝试。结合苏州LC五年制高职校的旅游专业的校企合作实例,分析目前校企合作共同体在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各主体本身存在管理缺陷,作为外部保障的规章制度尚未建立,没有真正形成共同愿景,主体之间的情感与价值观没有契合。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即要深挖各主体的诉求,勾画出共识的共同愿景,养成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发挥各主体的作用。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共同体;构建;问题与对策

校企合作共同体打破传统校企合作活动局限于校企之间、学校主导、企业主体性地位被忽视、无法协调双方利益的矛盾、校热企冷的尴尬局面,是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平台。本研究选取苏州LC五年制高职校的旅游专业的校企合作为例,找寻出校企合作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一、校企合作共同体内涵

校企合作共同体是以包括学校、企业、政府等在内的各主体的利益诉求为基础,通过交流协商,勾画出共同培育高素质适用型技能人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稳步健康发展的共同愿景,并以对此认同的情感为纽带,依托政府制订的政策、法律法规所提供的外部保障和助推引导,共同建设管理,通过资源优势互补、文化共融、科研开发等途径来实现共赢互惠的深层次合作模式。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校企合作共同体这个模式下,各主体被划分为三个类别:(1)首要主体,包括政府、学校与企业,其中,又以学校师生和企业部门经理、一线岗位员工最为核心;(2)重要主体,包括行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3)边缘主体,如:市民。各主体之间关系平等紧密,相互开放依存,企业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重视,各自发挥着优势和作用,朝着共同的目标不断交互合作。

二、校企合作共同体构建的问题

目前,虽然大部分职业院校已经发现传统校企合作的各种弊端,企业也因为市场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清楚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而彼此想要协调联合其他相关主体,努力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但校企合作本身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对校企合作共同体的认识也尚且不够深入,所以还停留在初步的设想与尝试阶段,必然存在着一些减缓和阻碍校企合作共同体构建发展的问题。

(一)政府

由于政府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各行政部门有着各自的追求目标和任务重心,在围绕校企合作展开工作时存在着明显的、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和博弈过程。教育管理部门支持职业学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来实现教育价值和自我价值,推进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因此主张提供给学校和企业经费或政策优惠,但其他部门出于自身工作计划与利益的考量就未必会给予配合。其次,体制限制,地方政府的倾斜优惠政策若不符合上位法规与文件,则无法或难以得到实行。再加上,一些政府领导本身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对校企合作的研究也不够扎实深入,缺少实际调研,思想上也不重视,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及政府在其中所处的角色定位认识不足,或是不愿将财力、人力、物力投入在校企合作的推动和管理上,或是决策力不强,缺乏可行性。

于是,在没有专门行政职能部门和专门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协调、统筹、规划、监督的情况下,政府的引导角色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目前出台的许多政策并不完善,缺少可行性细则,停留在宏观指导的层面上,同时也缺少足够的法律法规支持,在利益的分配与保障、利益矛盾的协调上不能真正做到有据可依,不能形成校企合作活动的开展、校企合作共同体的构建所需要的外部助推力与保障环境。如苏州LC五年制高职校的旅游专业在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开办旅行社实体时,学校是出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实训实践机会,不是以经营营利为目的,而企业始终是以利益为追求的,因没有政府提供的任何优惠政策的支持,校企双方从第一年依托人情关系牵手合作,到第二年开始每年都要凭着学校出资一笔数目不小的挂靠费来勉强维系这种共建关系,最终也是大概8年不到的时间就彻底终止了。至于政府法律的缺位现象,业已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在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中就有以《宪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为例分析出了现行法律法规中校企合作各主体的责、权、利划分不明晰的大问题。[1]

(二)企业

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设置是围绕生产经营的需要,一般不会专门存在校企合作管理部门,相关合作的工作事宜多是安排给人事部门来兼带着处理,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没有监督和评价机制,具体运行时,涉及的各部门就很可能各自为政,以己方利益为先。比如:很多传统的旅行社以承包式经营为主,即总社负责收取固定的承包费用,而分社自负盈亏,自行经营管理。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是总社,但是分社具体实行时就容易推诿扯皮,采用两面派手法,违规进行。笔者所观察研究的苏州LC五年制高职校旅游专业在与合作单位开展学生带团实景化实践活动时就多次遭遇了旅行社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他们为了解决春秋游旺季自己的用人需求,擅自跳过原本固定的与系部校企合作负责人接洽安排的规定和方式,私底下以所谓略高的报酬诱使学生替他们带团,甚至歪曲事实,编造系部克扣学生劳务费的谎言,使学生不满于系部的安排,对实景教学活动产生错误认识,将其只是看作是一种赚钱的兼职打工,而不是作为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方式,既将学生置于不安全的境地,又妨碍系部的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而且,作为盈利性机构组织,它所采取的行为是受利益所驱动的,通常短期内立竿见影的效益项目更能获得他们的青睐和关注,而校企合作是一个长期性项目,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研开发、理论与技术支持,都不是一朝一夕见效的事。在传统的人才观念的支配下,企业作为人才使用的选择者和评价者,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这一优势使得企业长期以来就对共同培养人才保持着不愿意为之的态度,加之没有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优惠倾斜和保障,企业就会认为,通过校企合作不但所得到的利益不能满足需求,反而付出的资源过多,承担的风险过大。故而对共同愿景更是缺乏认同,对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意识和主动性不强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由此会产生较多问题。常见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为了减少成本,一些企业把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差使,或给发的实习津贴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同工却福利不同,克扣学生的加班费用;或缩短、取消实习生的岗前培训,不安排指导老师,也不给予实习生轮岗学习的机会,就把实习生分配在单一固定甚至技术含量低、缺乏学习锻炼的工作岗位上。[2]

(三)学校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构成共同体的主体们的利益诉求都是应该作为基础给予一定程度满足的,这样才能对互利互惠的共同目标达成共识,产生愿意为之努力的共同情感,形成共同的价值认识。学校是校企合作共同体中的首要利益相关主体,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更是其中的核心主体,目前,在校企合作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学校所产生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对核心主体师生的需求尚未满足。

1.学生。在校企合作共同体模式下,有时学校过于考虑企业的需求,片面地强调技能,以强化技能培养为先,减小了道德养成的教育力度,或者是德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只是应付教学大纲的要求,没有真正从贴合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出发。首先之前一直在普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都是对职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太清楚的,缺乏角色定位,尤其是对参与校企合作活动的意义没有足够的思想认知,加上现在的学生大多在家里备受大人的宠爱,社会上存在的投机取巧、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的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侵蚀影响着年轻而懵懂的学生们,非常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他们容易表现出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娇气,耐挫能力差,好享受,集体意识不强,做事半途而废等。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学校的德育课程还是仅仅停留在宏观理论之上,德育教师、班主任等又不能立足共同愿景中的人才培养要求巧妙地引导教育,结合专业以实例说话而帮助学生走出误区的话,学生就无法制定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做事没有积极主动性,缺乏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服从合作意识淡薄。如苏州LC五年制高职校旅游专业的一些学生在面对实习时不是以自身能力条件、发展目标和企业背景、用人需求等结合着考虑来选择实习单位的,而是单纯地以实习津贴的多少、单位的远近、同去同学的寡众来挑选;也有一些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个人原因而不肯服从单位的加班或出差安排等,甚至还联合家长一起找借口,结果或被企业投诉,或被企业给退回。除了德育教育上存有欠缺之外,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比较单一,一些课程的开设或教学内容、教材的选定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养成的需要。校企合作的开展以讲座、顶岗实习、“实景化”教学活动等常规形式为主,学生真正进入职场的体验并不多,而传统的授课模式,缺乏实例,缺乏专业针对性,无法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提升,不能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也许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一定的实践锻炼能够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企业所需求的是能够将所学转化为实际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即还要具备足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等。苏州LC五年制高职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大范围较长时间接触到校企合作活动要从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整体锻炼时间偏短,受众面也不大,实践经验不足。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会交流沟通,和领导同事的关系十分僵化,也不会主动向其他人请教学习,在工作的适应和提升都很慢。而且因为知之甚少,在导游岗的一些同学经常夸夸其谈,言之无物,表达不够生动吸引。

2.教师。现在很多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队伍都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大多数在职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背景,自己本身也是很稚嫩,为了能够适应激烈的竞争,不断提升自己,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他们是十分乐意去近距离接触行业的最前沿,愿意了解和熟悉企业的运作、岗位工作、文化背景等等。但是由于师资紧张,教师岗位工作的特殊性,教学工作的限制等,教师下企业锻炼在时间上不能灵活顺应企业、行业的需要进行安排。而且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特性,像旅游业根据时间、旅游产品等会有淡旺季的区别,这也是会影响到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收获和实效的。再加上学校对于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像苏州LC五年制高职校一般主要在绩效考核里对于教师是否完成下企业锻炼进行加分或扣分,对于完成表现优秀的教师没有特别的倾斜制度和奖励政策,不利于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和干劲。基于这些情况,专业教师的专业成长较为缓慢,在进行专业教学和实习跑点时,能给予学生的专业指导和帮助相对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实现共同愿景的需要。整体来说,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教育类机构,而企业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类机构,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双方在价值取向、管理理念与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分歧,而现今校企合作的统一的组织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全面监督评价与长效运行机制也还没有形成完善,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合作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各主体的利益诉求,也不能体现校企合作共同体模式平台下核心主体共同组织建设管理的特性,造成了校企合作共同体构建的各种问题。再进一步看,严格的规章制度为校企合作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一个保障环境,使核心主体学校和企业在开展校企合作活动时可以有章可循,有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校企合作共同体、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关系的维系和发展最主要还是依赖于主体之间的默契和对共同体的归属感。所以,一切更关键的问题还是核心主体学校和企业之间没有真正达成共识而形成彼此认同的共同愿景,彼此之间的情感与价值观没有契合,各方权利与义务没有协调好。

三、校企合作共同体构建的建议

(一)深挖基础利益,立足共通,真正形成共同愿景,契合情感与价值观

要深度挖掘和分析各主体的利益需求,充分发挥主体资源,以个体愿景为基础,以合作、发展、互惠、共赢为基点,通过磋商交流和研究考量,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建立结合点,明确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核心,而不应简单地定论为培育人才。即使是同一行业,不同的企业也会因为自身规模大小、经营侧重、竞争优势等的差别,有着不同的人才需求,如何真正满足他们的人才需求标准才是他们是否愿意付出自己资源,提供合作参与的前提,所以必须切实地将培养适应企业、行业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作为共同愿景中的核心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将各主体的其他发展诉求针对性地一一融合,以资源的互补、共同的参与、合作努力实现共享利益,从而真正形成共同愿景,建立平等紧密的情感,确立实现途径。

(二)政府方面

1.切实立法、制定规章,为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构建保障、提供助推力。政府应该组织和协调好各职能部门,集合教育界与法律界的专家、行业组织、企业代表等,借鉴国外,针对国情和职业教育发展特色,共同商榷校企合作教育法的起草事宜,并经由人大立法通过予以实行。条文的内容要明确行业、企业必须尽到社会职责,参与校企合作,与职业院校共同育人;规定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列明以校企为核心的校企合作主体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各自的责权利,以及履行与否的对应奖惩措施,包括各项优惠政策、安全保障政策等。另外,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还应找寻契合点,共同制定规章来加强校企合作机制体系的建立,统筹协调校企合作规划、专项经费投入保障、资源整合配置、监督评价等工作。立法、制定规章与共同体依靠共同愿景、情感、价值观来维系的特点并不相悖,而是要为校企合作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完善的依据与保障,规范激励各主体的行为,保护各主体的利益,有利于利益均衡分配,形成平等互信的氛围,从而使共同愿景的确立和实现成为可能。

2.各级政府部门联合行会建立校企合作专管机构。各级政府部门应联合行会成立校企合作专管机构,这个机构前期负责宣传、引导,搭建信息平台,逐步改善校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期负责宏观调控,协调帮助校企自主建立合作关系,确立共同目标和合作内容形式,共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后期负责验收和评估,提供第三方的公正评价支持,及时提出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并公平地给予咨询、指导和帮助,定期将校企合作的有关情况数据通过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面向社会表彰校企合作的优秀典范,凭借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区域内其他学校、企业投入到校企合作活动的开展和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建设中来,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资源网,从而使政府给予的外部压力和介入可以不断减少,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不断促进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实现政府的利益诉求。

(三)校企方面

1.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校企文化熏陶,共同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精心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品性修养和服务奉献的意识。将现代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要求以标牌或横幅等形式展示在校园之中,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小报等宣传阵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言行;企业积极选派优秀员工进校宣讲企业文化,共同将优秀文化渗透于日常教育和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忠诚踏实、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同时,企业也要主动担负起对参与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和企业归属感。

2.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共建实训场所,落实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征询行业、企业建议的基础上,针对在校学生的具体综合情况,编写校本教材,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交际等各种基础能力。校企依托资源优势共同建设实训场所,模拟企业工作环境,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为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共同目标的实现。

3.构建基于校企合作共同体模式平台的教学管理体系。(1)建立并完善教学管理中各方面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和细节,如《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细则》等。以苏州LC五年制高职校为例,在学生顶岗实习方面于2011年已经制定并实行着《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内容包括指导思想、顶岗实习目的、组织管理、工作要求和具体措施,并附有两个子文件《顶岗实习管理条例》与《顶岗学生实习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进行补充,内容比较详尽,实施性较强,对学校各主体的规定细致。但是像旅游行业一样,很多行业存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学生参与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视,必须进一步添加完善安全管理细则,最好要涉及实习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学生安全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安全要求,更要具备紧急情况预案。此外,还要完善企业方的任务细则,如:企业要为顶岗实习生安排好实习指导教师,和学校共同做好实习指导教师的相关培训;企业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校企双方缔结的合作细则,按时给予实习生实习薪酬,不得拖欠或以任何形式替代、克扣,等等。(2)建立学习成绩考核和学籍管理制度,实行多元考核评价体制,并由校企双方共同依据学生参加实训实习的项目内容,将学生参加的实习实训任务、学习培训活动和职业素质表现等折算成具体的学分;根据校企双方在教学与培训中所承担的实际任务与开展情况,逐步建立与实行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的双学籍共同管理制度,逐渐形成积极的、多层次立体架构、资源互补、共建共管与整体联动的校企合作新局面。[3]

4.校企合力,形成专兼职教师互兼互聘制度,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力量。建立健全教师到企实践与挂职机制,在不影响教学与生产经营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定期组织和接纳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的针对性岗位参加有计划有安排的培训与实践,学习企业的管理和运作等,加强教师理论实践与问题解决的实际能力。同时,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高职称专业教师可以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员工培训等工作。同时,引聘校外专业人士,尤其是对口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和技术骨干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等方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1)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各职业院校应根据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和师资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搭建利益协调平台,制订双师型教师的评定、管理和激励政策,在同等条件下适当将教学资源、评先评优奖励、职称评定等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优待,引导和激励专业教师往双师型教师发展,充分满足教师自我成长发展的需求。(2)校企双方应该协力扩大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做好兼职教师管理工作。要对兼职教师进行一定的教学岗前培训,严格管理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做好教学考核,同时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保证并提高兼职教师的待遇。建立专业兼职教师的共享资源库,储存为个人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专业类别、专业技术职务、技能等级、工作经历与表现、兼职授课的课程门类、教学考核情况等。[4](3)学校应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作用。安排具有丰富教科研经验、副高级职称的资深专业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以传帮带指导青年教师的专业教学工作。同时,由他们组织优秀教学团队,建立名师工作室,带引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企业、本地区专业建设的各种科研开发项目,切实提高专业科研能力,做出更多科研成绩,提升为企业、社会、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4)校企应共同建立科学合理、多元化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校督导处、科研处、系教务科、教研室、教师、学生和企业等共同参与对教师的考评工作,考评指标要科学细化,内容要全面,采用多方监督互补机制,采取民意测评、座谈等相结合的多样方式,最大限度地公正反映出教师真实的工作表现。相关结果记入教师绩效考核中,并及时对被考评教师进行信息反馈,在反馈时做到透明公开化。此外,还应该配套设计对应的鼓励与改进措施。

总之,要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必须勾画好各主体愿意主动付出交互资源、进行紧密合作的共同愿景,养成共同情感和价值观,立足政府引导、学校主导、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和作用。

[1]臧其林.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缺失及补救措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8):60-61.

[2]沈文英.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生在企业实践中的问题分析——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为例[J].职业教育,2014(11):241.

[3]陶友华.中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年度报告[EB/OL]. [2015-12-30].http://www.stfi.cn[/news/1451441260042903 65.htm l.

[4]陶友华.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2013年度报告[EB/OL].[2015-12-30].http://www.stfi.cn/news/1451440642 39683099.html.

[责任编辑金莲顺]

陈茜,女,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G710

A

1674-7747(2016)31-0044-05

猜你喜欢
共同体校企主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