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分割对职业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

2016-02-15 05:14李娜娜闫志利
职教通讯 2016年31期
关键词:劳动力职业教育

李娜娜,闫志利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职业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

李娜娜,闫志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日渐成熟,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多元分割现象日益严重,具体表现为部门分割、区域分割、城乡分割、内生分割等形式,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合作办学和发展规划。弱化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需要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调控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努力提升投入水平。

劳动力市场分割;职业教育发展;影响;策略

劳动力市场具有维护、反映和调节经济利益的属性,表现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等特征,是链接劳动力“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桥梁”,与职业教育发展具有互动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日渐成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律规制建设滞后,劳动力市场多元分割现象日益严重,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反向效应。在劳动力“需求侧”方面,发达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技工荒”现象;而在劳动力“供给侧”方面,职业院校毕业生出现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下降的态势。研究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对兴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内涵及其形成

一般认为,依据市场规则为社会配置劳动力资源并协调就业决策的市场称为劳动力市场。[1]劳动力市场的功效在于以工资报酬、福利待遇、职业前景为杠杆,将某一劳动力配置于某一工作岗位上,且这种配置不仅符合个人意愿,也适应雇佣单位要求。社会劳动力资源通过劳动力市场,被分配到不同的企业、行业、职业和地区。

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调节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于到每一位劳动者从求职、就业、培训、失业和再就业,直至退休的全过程,也与雇佣单位的招聘方式、报酬给付、劳动安全条件提供以及社会福利待遇等有关,涉及到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或称雇佣关系)的确立、调整和终止以及市场中介服务、信息交流等多方面内容。

关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形成,最早的研究可追溯到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理论,确立了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属性。此后,约翰·穆勒(John StuartMill,1806-1873)、约翰·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等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受非经济因素干扰最多的市场,也具有非竞争性属性(Mill,1885;Keynes,1874)。[2]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的力量可“被软化、限制、甚至被社会及其他非经济性因素所替代”,制度性因素(如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工会)以及社会性因素(如社会阶层和歧视)会分割劳动力市场,阻止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功效。

20世纪60年代末,Doeringer等正式提出了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Dual LaborMarkets Theory,DLM)[3],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一级(或称主要)劳动力市场(PrimaryMarket)和二级(或称次要)劳动力市场(Secondary Market)。一级劳动力市场具有工资福利待遇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晋升机会多等特点;二级劳动力市场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工作条件差,晋升机会少,缺乏竞争机制。一级劳动力市场以内部劳动力为主,完全存在于某一个组织体系内部,市场力量难以发挥作用;二级劳动力市场与传统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一致,依据边际方法决定雇佣者和劳动报酬。由于社会制度、分配机制、教育体制和社会歧视等现象的客观存在,二级劳动力市场不会威胁一级劳动力市场,两个市场的劳动力收益差异很大。劳动者一旦进入二级劳动力市场就很难向一级劳动力市场流动,而一级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宁可自愿失业,也不愿意在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状及其类型分析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起步较晚。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使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显现。但是,从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综合评价指标看,我国劳动力市场制度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4],客观上表现为制度性多元分割状态。

(一)部门分割

尽管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但一级劳动力市场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色彩,需求者多为政府公共部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雇佣人员既有严格的编制限制,也有学历、职称等资格要求,需要通过政府(或企业自身)统一组织的招聘考试才能进入。如果需要一些低学历者,也只能给予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等身份。低学历雇佣人员难以享受正式员工的薪酬福利,实际上也处于二级劳动力市场之中。非国有部门对应二级劳动力市场,其雇主多为自私营业主,虽然对被雇佣者学历、资历等要求没有一级劳动力市场那么苛刻,但薪酬待遇、社会保障、晋升机会等与一级劳动力市场存在较大差异。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教育,在目前体制环境下,所培养的人才只能在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严重影响了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

(二)区域分割

区域分割主要指行政区域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提出了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政策,一大批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素质较好的劳动力流向了沿海地区,有效地支撑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此后,沿海地区地方政府基于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地方保护性就业措施,限制区域外低端劳动力向区域内的流动。特别是那些地方政府管理的公共部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雇佣行为,很少向其他行政区域开放。在实施招聘活动时,地方政府多规定限于本行政区域户籍人员。这样,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形成了制度性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严重阻碍了不同区域间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影响了市场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功能的发挥。

(三)城乡分割

事实上,城乡分割也是区域分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指由于户籍制度及其衍生制度的存在,使本应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两个不同特征的劳动力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小城镇户籍制度全面放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户籍制度对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但是,一些大中城市为了限制城市发展规模,均设置了户籍准入条件。而实际上,这些城市仍然雇佣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根本没有达到限制城市规模的目的。这些劳动力由于没有正式户籍,无论技术技能水平如何,在薪酬待遇、社会福利等方面与当地居民不可比较,形成了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农村劳动力虽可以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但却很难融入其中,产生了明显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四)内生分割

内生分割指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基于对劳动力知识、技术、能力需求存在的差别,对劳动力市场形成的一种自然性分割。若这种分割由市场通过学历、职称、资历等信号客观评价劳动力,必然会有效地提高单位绩效水平。但是,在求职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初期,由于雇主无法在短期内预测求职者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水平等,只能依据应聘者的学历、职称、资历等信号确定雇佣行为,学历越高薪酬待遇越高,学历越低薪酬待遇越低。目前的问题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内生性分割过细,在过去本、专科学历区别的基础上,现又分为211院校、985院校、一批本、二批本、三批本等多种类型。本应适合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却招聘了本科生、研究生等,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价格扭曲以及“过度教育”和“文凭膨胀”现象的产生。为获得理想职业,更多地人们会去追求更高的学历,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劳动力市场分割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职业教育通过输出人才、借助劳动力市场平台来发挥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而劳动力市场直接对职业教育的“输出产品”——人才进行分流,因此,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不能抛开劳动力市场及其结构动态变化。劳动力市场分割作为劳动力市场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一)影响职业教育发展规模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技术技能型人才供应紧缺的状况,据预测,到2020年,技能劳动者需求将比2009年增加近3 2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增加约990万人。为满足人才供需,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制定了鼓励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系列措施,以期扩大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但职业教育发展明显呈现“心有余而力不足”。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生产服务一线劳动技术人员的教育,其人才输出主要对应劳动力市场中的二级劳动力市场,而不同级别市场劳动力就业待遇的差别以及一级、二级劳动力市场相互融通的制度性阻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及其选择。职业教育相对普通教育也自然被归为二流教育。在当前的体制下,职业教育无形中被贴上了“地位低”待遇差“体力劳动”等标签,这种潜意识的认同对职业教育最大的冲击表现在招生上。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01.25万人,而同期全国普通高中招生796.6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量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3.00%,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普职比1∶1目标相差甚远。

(二)影响职业教育办学层次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大的“人才接收缓冲区”,囊括了各种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将职业教育分为初、中和高等职业教育三个层次,旨在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层次需求,使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适应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

在劳动力市场中,同一技能水平的劳动力产生内部分层,属正常现象,但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使这个巨大的“人才接收缓冲区”一分为二,互不流通。从进入劳动力市场来看,其设置的高学历进入门槛从某种程度上阻断了职业教育毕业生进入的可能,而普通教育的毕业生则可以“高能低就”的方式通畅进入劳动力市场,并借助于社会的“学历偏好”,获得好的工作或者高的薪酬;从退出劳动力市场考虑,一级、二级劳动力市场的社会保障条件不对等,二级劳动力市场更表现为参差不齐,许多状况极差,有的甚至基本没有享受社会保障。由此,普通教育对职业教育形成的“挤兑”效应,使得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呈现出就业和升学“双向裂变”态势[5],实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越来越少,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虽表现出扩大趋势,但增幅逐年降低。2014年,全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仅分别为1 416.31万人和1 006.63万人,预计难以达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确定的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分别达到2 250万人和1 390万人的目标。

(三)影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劳动力市场是链接职业教育“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桥梁,当存在制度性障碍时,劳动力市场就会弱化其应有的配置资源效能。这也是近年来一部分地区出现“技工荒”,而另一部分地区出现“毕业即失业”现象的根本原因。

劳动力市场区域分割、城乡分割效应的存在,使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难以从更大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实施准确的分析和预测,导致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均衡,同质化现象严重。以2010年重庆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为例,排在前十名的专业中,有4个属于计算机类专业,且学校布点多,高重复率,是当时市教委相关职能部门建议严控招生规模的专业。相反,相关部门经过数据统计分析预测,未来5年需求量最大的旅游管理类、电气类、机械类等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却只有一个专业进入前十位,造成的结果是2013-2015年大量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学生面临失业,而劳动力市场中旅游管理、电气机械类人才紧缺,相关专业毕业生却寥寥无几,既浪费了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也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样,以重庆市为例,其五大支柱产业中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已设置的支撑专业数为4个,而设置该专业的学校数仅有3所,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明显呈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布局不合理的弊端。

(四)影响职业教育合作办学

近年来,国家鼓励企业进校、课堂延伸至车间以及实行“订单”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通过有效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进而扩大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无论是“订单式”培养还是校企共建,其目的是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贯彻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达成目标“双赢”。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创新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工作机制。鼓励各地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劳动力市场区域分割现象的存在,一方面,阻碍、限制了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跨区域与职业教育机构联合,造成校企合作办学迟缓;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造成毕业生难以实现跨区域就业给企业带来后顾之忧,企业看不到潜在的“双赢”,对合作办学自然处于消极状态。要改善这种局面,打破障碍,必须弱化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发挥劳动力市场调节作用,使一级、二级劳动力市场实现有效融通、人才互相流动,为企业注资学校、校企共建开辟通道。

(五)影响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量”,规划中预计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分别达到2 350万人和1 480万人,而职业院校职业教育集团参与率要接近90%;二是“质”,通过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根据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理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客观上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匹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人力资本效应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劳动生产率才会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劳动力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等级”“标签”效应给职业教育发展罩上了一层“阴霾”,民众是否认可选择职业教育都处于“望远镜”状态,而这个焦点就落在劳动力市场上。很显然,首先入眼的是一级劳动力市场和二级劳动力市场在诸如工资、福利、晋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不是客观造成的,来自市场调控、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既然非客观,就不能为大众欣然接受,而这种差异也将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量”和“质”等规划目标的实现,影响到我国区域劳动力的市场供给,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弱化劳动力市场分割对职业教育影响的策略

世界各国经验表明,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基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主要特征以及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的需要,改进政府治理方式,充分利用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手段,可有效弱化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就业歧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从市场经济学角度出发,劳动力市场出现二元分割现象有其必然性,但两级市场劳动力的流动不应是被隔断的。劳动者最终固定于哪一级劳动力市场,应由其自身素质决定,而不应由地方政府制度体系所决定。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可有效地消除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所带来的社会地位歧视,区域分割所带来的贫富歧视,城乡分割所带来的生长环境歧视,内生分割所带来的教育背景歧视,使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也有机会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强大氛围。作为劳动者,可凭借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自由地在劳动力市场寻求满意的工作,将自身人力资本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也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进而有效增加劳动者或准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

(二)统一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福利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安定社会、改善民生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仍存在着目标缺失、制度分割、权益不公、效率偏低等缺陷。[6]特别是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两级市场劳动力之间形成了较大差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务院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实现基本保障制度全覆盖,让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全面建成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努力提升普通劳动者的社会福利待遇,缩减两级市场劳动力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异,让更多的人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和自由的选择职业权力,弱化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二级市场的劳动者有更多的获得感,以强大的社会保障激发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热情。

(三)调控市场人力资源结构,防止过度教育

过度教育(Over Education)指劳动力实际接受教育水平超过就职岗位所需的就业状态。与之相对应的还有适度教育和教育不足,分别指劳动力实际受教育水平等于或低于就职岗位需求的情况。[7]有研究表明,世界各国普遍存在过度教育现象,并对劳动者薪酬产生了负面影响,降低了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和效率,抑制了经济社会发展。[8]与其他国家一样,我国也存在过度教育问题,出现了高学历人才就业于低学历人才岗位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劳动者薪酬水平和岗位满意度,也造成了知识的贬值和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也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所造成的恶果。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通过行政手段调控市场人力资源结构,对各个教育层次实行严格的“限额招生制度”[9],避免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等现象的发生。同时,面向社会大力宣扬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消除广大民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社会氛围。

(四)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主动适应市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强调“推动教育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强化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开放沟通”。推动制度创新,需要政府改变职业教育管理方式,从“直接管理”逐步转向“依法治理”,让职业院校成为能够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办学主体。通过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行市场化办学模式,改革教师队伍管理等措施,积极构建劳动者终身教育体系。强化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开放沟通,需要职业院校时刻瞄准市场需求,主动调整师资结构、专业结构、投资结构、组织结构和方式结构。同时,要彻底消除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制定的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制度性障碍,尽力弱化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分割与内生分割。

(五)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促进区域平衡

相对于普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职业院校在场地、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方面还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质量,使毕业生素质很难得到劳动力市场的认可。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对于财力不足的行政区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实行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方法等,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发达地区、优势教育群体对教育资源的垄断,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进一步加大农村职业教育、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以此弱化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分割和城乡分割。推动职业教育机构形成市场化融资能力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增强职业教育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1]米靖.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12(8):12-15.

[2]姚先国,黎煦.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个文献综述[J].渤海大学学报,2005(1):78-83.

[3]BeckerGS.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a theoreticalanalysi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63(70):9-49.

[4]王全旺,周志刚.我国职业教育30年历史回顾与发展策略研究——劳动力市场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09 (16):20-24.

[5]闫志利,魏慧敏.中职教育办学导向的“偏离”与“矫正”[J].职业技术教育,2013(28):20-24.

[6]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郑功成:“十三五”将全面建成中国新型社会保障体系[EB/OL].[2016-02-17].http://theory. people.com.cn/n1/2016/0217/c40531-28131298.html.

[7]Freeman R B.The Over educated American[M].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6.

[8]Tsang M C,Rumberger RW,Levin H M.The Impact of Surplus Schooling on Worker Productivity[J].Industrial Relations,1991(2):209-228.

[9]宋晓欣,闫志利.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招生制度特点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73-79.

[责任编辑 曹 稳]

基本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HB15JY059)

李娜娜,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闫志利,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G710

A

1674-7747(2016)31-0006-05

猜你喜欢
劳动力职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