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优点与质量控制

2016-02-15 11:59于立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病理科组织化学切片

于立伟



免疫组织化优点与质量控制

于立伟

【摘要】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借助组织化学方法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部位和程度显示出来,以期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的效果。免疫组化的操作流程较复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均可能导致结果不理想,尤以组织的固定、脱水、包埋等过程对抗原的保存最为关键。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质量控制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待测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这一特性,制备相关的特异性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检测组织或细胞中有无相应的抗原物质存在。抗体的数量和品种的增加,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发展的标志之一。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能够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的抗体迅速增多[1]。正确合理地选择某种或某组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一门需要不断发展充实的知识领域。了解和跟踪新抗体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探索新抗体的新用途非常必要。

1 免疫组织化学对外科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

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或细胞、组织学类型;激素受体及生长因子受体与患者预后判断;评价肿瘤细胞增生的程度;发现微小转移灶;指导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2 免疫组化的优点

2.1 高度的特异性

抗原抗体反应是特异性很强的反应,免疫组化所用的抗体必须是特异性强的多价或单价单体,并具有高度的识别能力,在抗原识别上可达到单个氨基酸的水平,而其它组织化学方法难以相比。

2.2 高度的敏感性

免疫组化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最大限度保存组织、细胞内待检物质的抗原性,或采用各种增敏方法,使用高度敏感的和高亲和力的抗体,以保证检出的细胞内超微量的抗原成分[2]。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因此,免疫组化是在细胞、分子水平或基因水平的检测技术。

2.3 方法步骤统一

若熟练掌握一种免疫组化技术操作方法步骤,则也基本上掌握了其它的方法和步骤,也可称之一通百通。

2.4 形态、机能和代谢密切结合

免疫组化是一种综合定性、定位和定量密切结合,形态、机能和代谢密切结合为一体的检测技术[3]。在细胞、染色体或亚细胞水平原位检测抗原分子,其它任何生物技术难以达到和代替,它能在细胞、基因和分子水平同时原位显示基因及其表达产物,这一检测系统为生物学、医学和各个领域分子水平的研究与诊断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3 病理科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质控规范

3.1 组织固定和处理

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组织越是新鲜,其抗原成分保存得越完整,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效果就越能反映其真实的情况。因此,组织的固定和固定剂的选用非常重要[1]。要求开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病理科使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手术和活检组织标本。一般主张,组织离体后0.5 h内立即进行充分的固定,固定剂选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时间在12~24 h为优。淋巴造血组织亦可选择更佳的B 5液固定剂。组织常规包埋选择无大片出血和坏死的组织块切片。切片要平整,厚薄均匀,无明显皱折和刀痕[4]。石蜡切片3~5 μm,冷冻切片4~6 μm。冷冻切片完成后置冷丙酮(4℃)中固定5~10 min。使用的玻片应涂被多聚赖氨酸和树脂粘附剂。

3.2 抗体的保存和稀释

短期不能用完的抗体应根据用量分装在高温消毒过的0.5 ml 或1.5 ml的塑料离心管中.每支含量20~100 μl不等,可根据每次实验用量斟定。分装的抗体应保存在-20 ~ -40℃的低温冰箱中,可保存数年有效。小量分装的抗体尽量一次用光,若不能用光可暂保存在4℃环境中,避免反复冻融而使抗体效价降低。抗原和抗体的结合除了它们之间的特异性之外,还与两者之间的分子比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选择适当的抗体稀释度,不仅能节省抗体,而且还可以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绝大多数抗体都有一个推荐的抗体稀释度,按照推荐的稀释度进行操作是可行的。对于即用型抗体,4℃保存可达1年。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抗体染色结果的变化,避免使用失效的抗体。无论是使用已稀释(即用型)还是未稀释的抗体,都要考虑到随后使用的二抗和显色技术,对抗体稀释度的影响。

3.3 抗体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选择抗体时应结合文献报告和抗体所针对的抗原,决定簇是蛋白质的羧基端还是氨基端,力求做到选用的抗体稳定、有效和权威[5]。同时,每年都有新的抗体不断地补充或替代原有的抗体,因此要求病理科结合本单位外检标本种类的特点,选择一批常用的病理诊断需要的抗体,作为必备抗体。除了少数肿瘤表达较特异的抗原以外,如甲状腺癌表达甲状腺球蛋白,多数肿瘤都有不同的抗原表达谱。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判断中,合理选择多种抗体进行联合标记,有助于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肿瘤病理学中的应用价值。

3.4 实验室条件的稳定

开展免疫组化技术应尽量做到人员、试剂配制及采用的技术方法固定。如果操作人员不固定,经常变更,配制试剂的方法和采用的技术会有所变动,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质量和判断[6]。因此,稳定实验室条件是提高病理科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

3.5 染色结果的判断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断并不是简单的阳性和阴性,例如组织处理不佳、试剂质量不佳等均可致背景过高,造成假阳性;组织固定不佳或坏死,也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定位不当的阳性亦不能视为阳性表达,淋巴结的表达更应结合其定位细胞及分布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能否正确判断免疫组化的结果,反映了病理科医技人员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应用能力,并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修正、提高。

参考文献

[1]郭秀芳.免疫组化染色质量控制在乳腺组织切片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32(5):596-597.

[2]王文勇,黄晓峰,王映梅,等.免疫组化技术标准化的探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8):927-929.

[3]张宏桃.免疫组化切片质量控制的几点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7):271.

[4]沈琴.免疫组化染色质量控制在组织切片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5):695-696.

[5]赵丽平,杨莉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标准化质量控制[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1):1143-1144.

[6]齐彬,周平安,徐琼,等.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质量控制的经验和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1):1109.

The I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YU Liwei,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gang City, Hegang 154101, China

[Abstract]Immunohistochemistry by histochemical method to the location and extent of the antigen antibody reaction is displayed.In order to achieve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of tissue or cell antigen in effect.Immunohistochemical procedure is complex, a part of any improper treatment may lead to unsatisfactory results, especially in tissue fixation, dehydration, embedding process to save antigen is the key.

[Key words]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Quality control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6.022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06-033-02

【中图分类号】R364.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154101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猜你喜欢
病理科组织化学切片
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床旁快速现场评价的探索
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层培养教学模式总结及思考
新进展文献介绍在临床病理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
勘误声明
胎儿/围产儿尸检在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