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三绝”的审美切入与教学融合

2016-03-01 14:58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张颖震
新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两汉画像石徐州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张颖震

“汉代三绝”的审美切入与教学融合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张颖震

徐州古称彭城,具有4000多年的光辉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4000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集中体现了古人的非凡创造力和深邃智慧,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

“汉代三绝”是徐州历史的缩影,两汉文化的积淀,也是家乡的骄傲,更是乡土教材中具有极大潜力和意义的内容。如果利用美术课堂教学给学生介绍“汉代三绝”,就会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家乡徐州,了解家乡的两汉文化,没去过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对它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去过的学生通过它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中学会审美的方法,用审美的眼光从审美的角度去理解它、分析它、欣赏它,以致在内心当中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秦俑讲求写实,要求真实再现,主张写意与抽象、变形与夸张,强调艺术的感染力,从人物的造型和神态的把握上去创造。它们之间的不同,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后人所总结出来的所谓“秦风汉韵”。“秦风”就是体现秦代写实的威严威风,“汉韵”就是体现汉代写意的风格韵味。现在徐州的汉兵马俑已经发现2300多件,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复杂,有博袖长袍的官吏俑、背负弓弩的弓弩俑、身穿铠甲的甲胄俑等。这些陶俑制作小而精彩,汉代审美讲求写意,造型用线极其简练,寥寥几根线条,就可以刻画出汉俑的神韵,而不像秦俑那样面面俱到。

徐州在两汉400多年时间里,共出现过13位楚王,换句话说,应有13座楚王墓葬。目前有些已经断定墓主人身份,有些因为盗掘或史书记载不详等原因,尚未确定墓主人真实身份。从已发掘的王陵来看,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北洞山楚王陵、龟山楚王墓和狮子山楚王陵,它们分别以“精”、“奇”、“雄”称奇一方。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墓葬的形制也在发生着变化。西汉时期徐州地区流行的是崖洞墓,陵墓依山而建,到了东汉,又盛行汉画像石墓。

东汉时期,贵族们生前奢侈享乐,死后幻想来世仍然享受荣华富贵,因此便竭力装饰自己的阴宅,用石刻的形式表现各种内容的图像,用以装饰墓室的石壁,以图营造一种如同天上人间的生活环境。汉画像石的产生与发展,因时间地域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雕刻手法上主要分成阴雕和阳雕两种,阴雕华丽优美细腻传神,阳雕瑰丽醒目形象突出,不同雕刻手法的运用,是决定画像石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艺术匠师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砖石上创作众多优美的图像,为徐州的两汉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学术界人们还将它与南京的六朝石雕、苏州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

为更好地保护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徐州市政府于1987年在风景秀丽的云龙湖东岸,建造了汉画像石博物馆并对外开放,现有藏品1200多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题材内容也是非常丰富,但总的来说,主要分成“写实”和“虚拟”。所谓“写实”,就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形象地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反映贵族们宴饮、出行、娱乐、狩猎等情景,也有表现了墓主人生前钟鸣鼎食、舒适安逸的生活。这类题材的用意显然是希望死者来生继续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总之,徐州的汉画像石从多角度再现了2000多年前汉代生活的衣食住行,从中我们可以形象地了解到古代的社会生活富有浓浓的人情味。所谓“虚拟”,就是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汉代人们的某些思想意识和宗教幻想。这种“虚拟”大多来自远古的神话与传说,如自古以来就有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嫦娥奔月、弈射九日等传说,表现了汉代人对传说中祖先的崇拜。

审视我们的美术教育,我们就会发现美术课程的互融性。一幅画能让人感受音乐的流畅与节奏;一段音乐能让人想象悠远深邃的画面;一副书法就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经典诗作……这就提示我们美术教育应该是各门艺术学科互为渗透的综合艺术教学。高中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鉴赏课程应该日益走向整合,不仅音乐、美术开始交叉融合,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也应进入艺术课堂。在现代美术教育理念中,整合学科资源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使美术教学效果更有效。美术教学应遵循这一艺术规律,为学生营造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学习环境。充分吸收相关科目的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这些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普通教育的目的。“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发展了实践能力,不仅创造了与自己相适应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他所创造的作品相适应的新的自我。”

融合学科优势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在艺术学习中逐步积淀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尤其在现阶段升学压力依然如故的背景下,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与精力,不断提高课堂效果,创新求变,摆脱陈旧落后的观念束缚,始终以学生研究的对象,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素养教育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两汉画像石徐州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鼎盛期|两汉
两汉名碑注译——鲜于璜碑(一)
高句丽与两汉关系研究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