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仔鹅腹水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2016-03-04 02:33许英民秦永彪
水禽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腹水综合征饲料

许英民 秦永彪

中图分类号:S858.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6-0020-03

鹅腹水综合征即肝淀粉样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病的特征是腹部膨大、下坠和腹腔积液。多呈慢性经过。肝脏出现淀粉样变,肝实质变硬。

1 发病原因

1.1 营养因素 肉仔鹅育雏期为了更好地促进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充分发育,往往大量采用颗粒料,使采食量加大,提高生长速度。有些鹅场采用两周自由采食,24h光照。再加上饲料中能量、蛋白等的营养偏高,使肉仔鹅基础代谢旺盛,高能量的日粮使肉仔鹅生长速度过快,对氧的需求量增加,造成缺氧,促使细胞生成素增加,红细胞数量也增加,血液粘稠度过高,肺血管收缩,从而使肺动脉压上升,右心负荷加重,造成右心肥大、衰竭,致使后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浆液渗出造成腹水增加。

1.2 环境因素 育雏时温度都比较高,既要保温又要通风,尤其是寒冷季节,此时为了保温而把门、窗、通风口等封闭很严,舍内通风往往不畅,湿度大,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超标,不仅使舍内慢慢缺氧,还会刺激肺组织,使其发炎、水肿和充血,降低肺的换气功能。此外,如果舍内温度过低,通风不良时,舍内灰尘往往较多,鹅呼入肺内,使肺局部功能丧失,也会降低肺的换气功能,从而诱发腹水综合征。

1.3 毒素因素 在饲料中霉菌毒素、毒性油脂、劣质鱼粉、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莫能霉素长期使用或用量过大,使用马杜拉霉素等某些抗球虫药物中毒,垫料发生霉变产生大量毒素,均可造成机体肝、肾的损伤,从而诱发腹水综合征。

1.4 疾病因素 一般肉仔鹅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疾病和气囊炎性大肠杆菌病等,可导致肺脏气体交换功能障碍,机体缺氧,心力衰竭而发生腹水综合征。一般认为肺部疾病是腹水综合征病变的起始原因之一。

1.5 遗传因素 肉仔鹅生长速度快,对能量和氧气需求量也高,尤其是3~5周龄之间,体重增长非常快,机体代谢率极高,对氧的需求量就会比一般家禽高。所以,机体调节心脏输往肺部的血液增多,以换回更多的氧气,这时如果氧气不足,收缩血管的功能加强,血液通过肺血管时阻力增大,从而引起肺动脉压升高,使右心扩张、肥大甚至衰竭,最后导致腹水综合征的发生。

1.6 缺乏某些营养物质 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时,细胞膜和微细血管壁容易受脂肪过氧化物的损害,使腹膜和腹腔器官的细胞膜和微细血管壁疏松,体液渗出增多,从而形成腹水。饲料中钠盐含量过高,日粮中谷物饲料发霉、肉骨粉或鱼粉的霉变,而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也可形成腹水。

2 临床症状

发病肉仔鹅,无任何前驱症状,突然死亡,随着病程的延长,鹅群精神委顿,羽毛松乱无光泽,食欲减退或拒食,发育不良,生长迟缓。不愿活动,呼吸困难,个别有下痢。常腹部拖地,蹲伏嗜睡,腹围明显增大,腹部膨胀下垂,呈水袋状,触压有波动感,腹部皮肤变薄发亮。腹腔穿刺流出透明、清亮的淡黄色液体。急促驱赶或免疫注射捕捉时,由于缺氧而突然抽搐倒地死亡。

3 剖检变化

病死鹅胸部皮下有黄色透明液体,腹腔内有大量清亮、透明的淡黄色或淡红色腹水,一般在50~500ml,多的可达1500ml,内有淡黄色的纤维样半凝固胶冻状絮状物。肝脏充血肿大,严重者萎缩,变厚、变硬,表面凹凸不平,被膜上常覆盖一层灰白色或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肺脏淤血、充血,支气管充血。心脏体积增大,心包有积液,右心室肥大、扩张、柔软,心肌变薄、松弛。肠道变细,肠黏膜呈弥漫性瘀血。肾脏肿大、充血,呈紫红色,输尿管内有白色尿酸盐沉淀。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应激反应,调整饲养密度,在育雏料中,饲料的能量不要太高,含盐量不应超标,钙、磷比例要平衡,及时分群使鹅保持合理密度,一般取暖火炉应放在鹅舍外边,以免炉子在燃烧时,消耗舍内大量氧气和加大灰尘的排放。

4.2 改善饲养环境 育雏时在保温的前提下,要注意通风换气,在保证舍温的情况下,要尽量加大通风量,使舍内有充足的新鲜空气,减少舍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或灰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可减少慢性呼吸道疾病、气囊炎性大肠杆菌病等肺部感染性疾病。在冬季可选在每天气温较高的中午,11:00~13:00时,在喂食后半个小时,打开门窗、通风口,可根据天气情况,通风40min~1h。对自然通风的鹅舍,风不要直接吹到雏鹅身上,以防受凉发生感冒。

4.3 合理限饲 由于此病发生日期越来越早,采用早期适量限饲可减少以后的腹水。在实际生产中,可在肉仔鹅饲养的3~5周时,即21~35d,减少10%的饲料,以后恢复正常喂料量,采食量增加,可弥补前期的亏重,不影响正常出栏。减料方式可使用晚间熄灯或定时空槽,由此可减少腹水征的发生。

4.4 抑制肠道中氨的水平 抑制肠道中氨的水平可减少腹水征的发生和死亡。在饲料中添加125g/kg脲酶制剂,可大幅度降低死亡率39.3%,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都有改善。其机理是肉仔鹅饲喂脲酶制剂,既抑制了小肠和大肠中的脲酶的活性,又降低了小肠和大肠内氨的含量,从而降低门脉排血器官的黏膜组织周转率与耗氧量,这样就有较多的氧气供机体利用,可消除腹水征与死亡。

4.5 严防中毒 禁止用发霉变质的原料和油脂加工肉仔鹅饲料,不使用超过保质期和劣质的配合饲料。合理使用各种药物,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严禁使用过量的磺胺类、激素类等易损伤肝脏、肾脏、肺脏及影响新陈代谢的药物。

4.6 药物治疗 肉仔鹅腹水综合征的治疗以利尿、排水、排钠、保肝和强心为主。可用双氢克尿噻5~10mg/只·d,拌料喂服,连用2~3d。或在饲料中加入0.2%碳酸氢钠,连喂3d。速尿片内服剂量为15~20mg/kg·w,也可肌肉或静脉注射4~6mg/kg·w,2次/d,连用3~4d。可用中药如:白术、茯苓、泽泻、干姜、桑白皮、大腹皮、木香、厚朴、木瓜、大枣各1份,茵陈、龙胆草各2份,甘草0.5份,混合后粉碎拌料喂服或煎汤后饮服,4~5g/d·只,3d为一个疗程,预防减半量。

4.7 抽出腹水 肉仔鹅在放牧之前,可加入维生素C500mg/kg饲料,维生素E2mg/kg 饲料,亚硝酸钠0.1mg/kg饲料。同时,用消毒注射器或针头抽出腹水或放出腹水,一方面可以减轻内压,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呼吸困难,这样的做法只能对肝脏未硬化的鹅有一定作用。

4.8 大群给药 在大群肉仔鹅里,可口服解肾利尿药,可用中药大黄50g、枳壳10g、莱菔子80g、茯苓60g、猪苓40g、陈皮60g、泽泻50g、木通40g、苍术30g、白术60g、槟榔40g、茵陈60g、车前80g,水煎后供100~150只肉仔鹅饮服,1次/d,连用3~5d。同时,还可以用一些利尿除湿、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如腹水净、腹水消等进行治疗。此外,肉仔鹅发生腹水综合征后,往往会继发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可选用复方阿莫西林饮水,氟苯尼考或替米考星拌料或饮水进行预防。

总之,肉仔鹅腹水综合征是一种代谢性非传染性疾病,多发生在生长速度快的时期,本病应以预防为主,主要是因肉仔鹅采食量过大,基础代谢旺盛,高能量的日粮;对氧的需求量大,舍内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饲料中缺乏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饲料中食盐含量过高;环境条件差;中毒原因和疾病因素等引起的。一定要根除这些不利因素,给肉仔鹅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使其雏鹅阶段生长发育正常,方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腹水综合征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粤海饲料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Chandler综合征1例
肉鸡腹水咋防治
考前综合征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饲料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