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图式理论视角探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2016-03-07 11:36郑侠
关键词:图式理论文化背景图式

郑侠

(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从文化图式理论视角探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郑侠

(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文化图式理论;文化图式构建;跨文化意识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词汇教学作为词汇的主要输入来源,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探讨文化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文化图式,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1]。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构成一种语言的三个基本要素。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曾经指出:"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2](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许多东西;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括号内容为笔者翻译)可见,词汇在语言的交流和习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词汇量的大小也是衡量一个外语学习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任何一个学习外语的人主要时间也都花在掌握这门语言的词汇上"[3]。词汇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词汇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如何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及其现状

任何一个二语习得者都知道,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总是从学习其词汇开始的,而且词汇的学习是一个终生认知的过程,因为没有人能够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4]。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外语使用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别在于所掌握的词汇数量的差异[5]。因而,词汇能力会直接影响二语习得者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只有掌握充足的词汇,二语习得者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换言之,词汇是交际得以进行的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6]。

正因如此,词汇教学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词汇量的扩大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前提。尤其在大学阶段,学生的语法知识已经基本学完,词汇开始成为制约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瓶颈。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量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讲解词汇,而是过多注重句型讲解及语篇分析,教师总是将记忆和习得词汇的任务交给学生,从而忽略了词汇教学。此外,教师在讲解词汇的过程中,经常脱离课文内容而孤立地讲解词汇表里单词的词义与搭配,往往忽视了单词在语篇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对于单词所包含的文化背景更是甚少提及。因而,学生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明白了单词的表面含义,却没有真正掌握单词的语境含义及其文化内涵,所以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单词仍旧无法灵活运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语言的习得途径可以分为在自然环境下的语言习得和课堂教学环境下的语言习得[7]。目前在我国,尤其是大陆地区,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和学习英语词汇的主要场所,因此,探索一种在课堂上行之有效的词汇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课题。词汇并非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它存在的语境密切相关。笔者试图将文化图式理论引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为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二、理论背景

文化图式理论是基于图式理论的一个较新理论,它的提出和发展对于人们在理解语言和文本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图式理论的关注焦点是文化,在全球经济和文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文化图式理论的指导作用正日益彰显。

(一)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时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图式进行了探索。图式(Schema)一词最早由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提出,它是人们赖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后来,英国心理学家Frederick Bartlett将图式概念运用到记忆和知识结构的研究中,他于1932年在其著作Remembering一书中提出,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8]。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很多研究者曾对图式给过不同的定义。Widdowson认为,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人脑中的知识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当人们处理新知时,总会把它与已知相连接,从而给新知提供依据[9]。尽管这些定义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图式是经过抽象和概括了的背景知识在人脑记忆中的一种认知结构。

大量图式理论证明,图式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把新的信息同图式表征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因而,图式能促进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20世纪70年代后期,图式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近年来,图式理论被运用到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极大提高了外语教学的质量。常规的教学课堂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常常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的构建,因而能削减因知识难度的增加而带来的认知障碍。

(二)文化图式理论

学习者的图式可分为三种,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用以指文章中句词结构、语法变化等(Cohen 1994,转引自卢植2006:147)[10];内容图式指与话题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形式图式指关于不同类型的文章中修辞结构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背景知识[11]。文化图式(cultural schema)可归属为内容图式,它是指以文化背景知识为基础形成的图式,文化图式在语言理解以及文本解读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文化图式理论的学者都曾对文化图式及其理论给出定义。Rumelhart认为文化图式理论针对如何体现文化知识以及如何让文化体现减少知识运用的难度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认知途径[12]。章放维认为,文化图式是一种有着文化性和民族性的框架,也就是说,同一个事物可能在不同的民族中激活不同的文化图式[13]。

通俗地讲,文化图式理论是指一切与文化背景有关的知识框架,包含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及习俗等。文化图式可以分为:文化图式重合、文化图式缺省和文化图式冲突。

三、文化图式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自20世纪70年代,图式理论被引入到英语教学中,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的教学过程中,但将图式理论引入词汇教学的研究较少。以下,笔者将从文化图式理论视角探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词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文化的影响,因而,许多词汇都会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融入文化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略了词汇与语境、语篇尤其是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而进行孤立地词汇教学。如何利用文化图式理论进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十分必要,也是外语教师们一直探索的问题

(一)激活已有的文化图式

文化图式重合是指形成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图式在相互理解过程中的一一对应关系,换言之,图式重合就是说同一个事物能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之间产生同样的反映。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就存在一些概念意义相同,而且内涵意义相同或大致相近的词汇,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方民族文化之间的共同点。例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天鹅都有高贵典雅的正面形象:"优雅得像一只天鹅"," as grace as a swan";"玫瑰","rose"都代表爱情。文化图式重合还体现在一些习语里,如:"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英语单词peach(桃子)的内涵意义有"美人"或者"极好的事物"。如:The new office girl is a real peach.(办公室新来的女孩真是一个美人。)在汉语中,桃花也是美丽的女性的隐语,因此与桃有关的词语常常在文学作品中用来表现年轻女子的美貌,如:面若桃花。

笔者认为,针对这类词汇的教学,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文化图式,调动学生对该词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助于对该词汇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和联系中英文之间的表达方式,加深学生对该词汇的理解,这对于学生记忆词汇有很大的帮助。

(二)建构新的文化图式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存在很多文化图式缺省的词汇。文化图式缺省是指在一种文化背景下常见的现象,却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中不存在,即习得语的文化图式和母语的文化图式没有相同之处。文化图式的缺省,会使语言的习得者无法建立起语言符号所指之间的联想,从而很难进行语言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讲解该类词汇的文化背景知识以期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并扩大新的文化图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关词汇。词汇的空缺体现在文化的各个层面,本文仅举一例说明,Muse在汉语中无对应词汇,英译法翻译成汉语即为缪斯,但该词却隐含着另外一个意思,即文学或创作的灵感。缪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统称,她们以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Once she was a model and Muse to this famous French artist.(她曾是这位法国知名艺术家的模特和灵感女神。)如果学生不了解该文化背景,只能枯燥记忆词汇,而不无法在语言交流中,恰当使用这个词汇。(注:括号内容为笔者翻译)

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词语,对非本民族的人们而言,由于记忆中不存在这样的原型,头脑中就没有相应的文化图式,因此,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障碍。针对这些词汇,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文化讲解,包含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介绍,帮其建立新的文化图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力和交际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除了这种直接教授文化知识的方法,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来加强词汇在文化背景下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引导学生积极与外教交谈的形式来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运用这些词汇,从而使这些新建立的文化图式不断完善和扩大,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识记单词的目的。

(三)调整原有文化图式

文化图式冲突是指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由于已有的图式和交际中的图式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交际者如果按照各自的认知习惯来解读词汇,往往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或误解,从而影响交流的进行。

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中,同时也是特定文化的反映。由于中西方比喻意义,这就形成了不同语言中的词汇,虽然概念意义相同,但所体现的内涵意义却大相劲庭。例如,willow(柳树)是中西方文化中常见的树种,在汉语文化中,柳树常用来指柔美的象征,因此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柳多用来比喻美貌女子,如把女子的秀眉称为"柳叶弯眉",女子的细腰称为"柳腰"。但在西方文化中,willow一词常常引出悲哀或者忧愁的联想,具有失落或是死亡的象征意义。如wear the willow的字面意思是戴着柳枝,但其真正的文化内涵指的是"痛失心爱的人"或是"服丧"。

因此,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化图式冲突的词汇,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并找出词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调整其原有的文化图式,增强学生的词汇敏感度。

总之,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讲授词汇的概念意义,同时更应该讲授词汇概念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因为"语言知识的习得跟社会文化知识的习得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语言知识既隐藏于社会文化知识之内,也是社会文化知识的组成部分"[14]。文化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帮学生激活并且建立新的文化图式,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减少词汇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误读情况,让学生真正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同时,学生也需要利用已有的文化图式,对所输入的新的词汇进行加工,以获取新的知识,这样学生在习得词汇的过程中,不但能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还能减少或消除枯燥地大量记忆单词和短语的挫折感,从而提高学习英语词汇的热情。

四、结论

综上,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授课教师更应该清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是语言的底座。只有将语言和文化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才有意义,学生才能学到有生命的语言。因为,学生运用某种语言的能力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该种语言的掌握情况,还取决于他们对该种语言相关的文化图式。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忽视词汇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语用意义,而要多教授学生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其建立并启动文化图式知识,并引导学生克服文化图式的差异和缺省,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刷馆,2012.

[2]Wilkins,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MA:MIT Press,1972:111.

[3]Bolinger,Dwight&Sears,Donald A.Aspects of Language(3rd ed.)[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1.

[4]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2):139.

[5]Laufer,B.The Development of Passive and Active 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Same or Difference?[J].Applied Linguistics,1998:255.

[6]汪庆华.关于我国大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初步探析[J].外语界,1998(2):23-27.

[7]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85.

[8]Bartlett.F.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201.

[9]Widdowso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0:102.

[10]卢植.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47.

[11]Carrell,P.L.,&Eisterhold.J.C.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17).

[12]Rumelhart.D.E.Schemata: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In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Spiro,R.J.,Bruce,B.C.and Brewer,W.W.,(ed.).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0.

[13]章放维.文化图式视角下的文化空缺及其在翻译中的应对[D].湘潭:湘潭大学,2006.

[14]陈喜贝,刘明东.文化图式理论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6):125-129.

Study on Colleg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from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chema Theory

ZHENG Xia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colleg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cultural schema theory;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schema;awaren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Vocabulary is one of the elements composed of language.As the main input source of vocabulary,vocabulary teaching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cultural schema theory and to help students build logical cultural schem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students'awaren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319.34

A

2095-2708(2016)03-0107-04

2016-03-11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4YY025)。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文化背景图式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巧用图式,添翼背诵——浅谈图式理论在古诗文背诵中的应用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