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论胎孕*

2016-03-10 05:41连爱琴王小红
光明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冲脉任脉灵枢

连爱琴 王小红



《黄帝内经》论胎孕*

连爱琴1王小红2△

目的探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女性胎育的论述。方法主要通过对《黄帝内经》条文的解读。结果《黄帝内经》主要在女性胎孕形成的条件、影响胎孕的因素、胎孕形成过程产生的疾病以及用药原则做了相关的阐述。结论《黄帝内经》论胎孕在于男女肾气充盛,天癸成熟,任通冲盛,两神相博,合而成形,便成胎也。同时顺应五运六气,则胎蕴藏在“子处”内逐渐发育成熟。但在妊娠的过程中,可产生母病(子喑)和子病(巅疾)等奇病。妊娠期间的用药原则,应遵循治病与安胎并举,则母及胎可全。

《黄帝内经》;胎孕;中医妇科

1胎孕形成的条件

胎孕即西医学的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是非常复杂,变化极为协调的生理过程[1]。现就《黄帝内经》对胎孕形成的条件做简要的阐述。

1.1肾、天癸、冲任督脉、胞宫在胎孕形成的作用

1.1.1肾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本论述较系统而完整的论述了女子一生生殖生理的功能活动及其演变过程。以七岁为律,指出肾气的盛与衰,天癸的至与竭,主宰着女子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衰老的过程[2]。而在生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肾气。肾气盛则天癸至,任脉和冲脉通盛,气血调和,月经来潮并有生殖能力。肾气虚则冲任脉衰少、天癸竭、气血衰,绝经无子。

1.1.2天癸天癸的概念首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在其论述中指出:肾气充盛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天癸”是直接与生殖及性功能有关的精微物质[3]。在天癸的至与竭中,人体表现为生殖功能的出现与衰退。分别表现为:“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竭”则“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1.1.3冲脉、任脉任通冲盛才有正常的月经与胎育。《灵枢·五音五味》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脉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与咽喉,别而络唇口。” 明确指出冲任二脉与胞宫的经络联系。其中,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灵枢·动输》),为“五脏六腑之海”(《灵枢·逆顺肥瘦》),调节十二经及脏腑的气血。《素问·骨空论》言:“任脉者,起于中级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指出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与足三阴经肝、脾、肾会与曲骨、中级、关元,对人体阴经有调节作用。在天癸的作用下,任脉所司阴经、津液充沛,冲脉广聚脏腑之血而血盛,冲、任二脉相资,作用于胞宫,才能“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1.1.4督脉《素问·骨空论》记载督脉:“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其得肾中命火温养,总督一身之阳。脏腑在督脉所统之阳气鼓动下,与子宫联系的胞脉、胞络才不会发生闭阻,才能维系其正常的生理功能[4]。若督脉为病,则可致与子宫联系的胞脉及胞络发生瘀滞,使之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发为胎孕障碍。诚如《素问·骨空论》所言:“督脉……此生病……其女子不孕。”

1.1.5胞宫胞宫是女性重要的内生殖器官。在《素问·五脏别论》里称之为“女子胞”,在《灵枢·五色》里称之为“子处”,即育胎的场所。同时《素问·五脏别论》称其为“奇恒之府”,言其特殊的生理功能。脏是藏而不泻,腑是泻而不藏,而女子胞是亦藏亦泻,藏泻分明,各依其时,才能有《素问·上古天真论》里所言“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1.2“精”是生命之源新生命是男女生殖之精结合的产物。《灵枢·本神》首先提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决气》继而指出:“两神相搏,和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强调男女生殖之精的结合是诞生新生命的重要条件[3]。孕育之初先有“精”而后有“形”。强调了“精”是生命之源。

1.3五运六气在胎孕的作用《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曰:“岁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何气使然?歧伯曰: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总结了在胎孕期,五运六气对胎儿发育的直接影响抑或是五运六气对母体的影响间接造成的对胎儿发育的影响[5]。通过“同者盛之,异者衰之”的方式决定胎孕的育或停育。

2 胎孕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疾病

胎孕形成过程中可因各种内外因素而致病(母病和子病),现分别举例论述之。

2.1母病《素问·奇病论》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歧伯曰:胞之络脉绝也。帝曰:何以言之?歧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脊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毋治也,当十月复。”由于晚期妊娠之胞胎阻隔胞络,又兼胞络联系于肾,使肾阴不得荣养舌本,以致孕妇声哑不能言。产后即可自然康复。

2.2子病《素问·奇病论》指出:“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巅疾,即癫痫。言因孕妇在妊娠期受到过度的精神刺激,大惊卒恐,以致气机不畅,影响胎儿,发为癫痫。

3 胎孕期用药原则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妇女重身,毒之何如?歧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歧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也就是说妊娠时如确有病邪存在,虽使用峻烈药物,也不会伤害母体,亦不会损伤胎儿。但是在用药过程中必须中病即止,见效即可,不可过量,否则就有可能影响母胎的安全。这段话对后世医家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治疗妊娠病的重要原则是治病与安胎并举,源自于《黄帝内经》。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论述了在生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肾气,肾气充盛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天癸”是直接与生殖及性功能有关的精微物质,在天癸的至与竭中,人体表现为生殖功能的出现与衰退,在天癸的作用下,任脉所司阴经、津液充沛,冲脉广聚脏腑之血而血盛,冲、任二脉相资,作用于胞宫,才能“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同时论述了五运六气通过“同者盛之,异者衰之”的方式影响胎孕的育或停育。而在妊娠的过程中,亦可产生母病(子喑)和子病(巅疾)等奇病。对于胎孕期间的用药原则,应遵循治病与安胎并举,则母及胎可全。

(注:本文所引用《内经》原文均引自:郭霭春编著.黄帝内经灵枢素问校注语译[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

[3]王庆其.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0,66.

[4]肖承悰.中医妇科临床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

[5]李游,尹婷.五运六气与中医体质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1):9-53.

福建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引导性项目(No.2015Y0024)

1.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09级(福州 350108);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科(福州 350004)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12

1003-8914(2016)-03-0328-02

(本文校对:王小红2015-05-15)

猜你喜欢
冲脉任脉灵枢
任脉释名浅析*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中医名言拾粹
中医名言拾粹
由释名探析冲脉之循行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采采卷耳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