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36例

2016-03-10 08:56姜义彬伊川县中医院471300河南伊川县豫港大道1号
广西中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痤疮

姜义彬 伊川县中医院 471300 河南伊川县豫港大道1号

·治验集锦·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36例

姜义彬伊川县中医院471300河南伊川县豫港大道1号

摘要目的:观察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疗效。方法:36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口服加味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10 g,杏仁10 g,甘草10 g,石膏30 g,黄芩10 g,丹参10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5天。结果:所治36例,治愈11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疗效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痤疮;肺经风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痤疮为常见病,好发于青年人,本病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有皮脂溢出,在面胸部发生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皮肤损害。中医称之为粉刺。因颜面、胸、背等处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故名粉刺。中医认为肺热炽盛,外受风邪所致。笔者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6例痤疮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的门诊病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31岁,最小16岁,平均23.5岁;病程最短21天,最长1年,平均79天。丘疹分布在前额、鼻部、两颧部以及背部,呈散在型分布;丘疹的颜色呈红色,深红色或紫红色。分型[1]:丘疹型17例,丘疹如米粒样大;结节型19例,丘疹如绿豆大,形成结节或者囊肿,并在丘疹上能挤出淡白色和淡黄色的分泌物。

1.2中医辨证标准肺经风热型[2]:颜面潮红,丘疹色红,伴有疼痛,或有脓疱,多分布于面鼻部,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1.3治疗方法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治疗。基本方:麻黄10g,杏仁10 g,甘草10 g,石膏30 g,黄芩10 g,丹参10 g。丘疹型以基本方治疗。结节型以基本方加夏枯草10 g,海藻10 g,牡蛎30 g。每日1剂,加水1000ml,浸泡2h,煎30min,取汁600 ml,分2次服,每次300ml。疗程为15d。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内服以及外用药物。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及肥甘厚味之品。

1.4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治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无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皮损消退不足30%。

2 治疗结果

所治36例,治愈11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

3 讨论

痤疮多见于青壮年,与雄性激素分泌过旺、毛囊皮脂导管角化异常、微生物感染有关[4],是由内分泌、感染、饮食、药物等原因引起的毛囊皮脂腺的炎症。特别是在青春期,由于性激素水平的增高,皮脂腺的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细菌感染后,可以发生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实际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根据王德进对5 972名浙江中学生的调查,男性患病率为45.6%,而女性患病率为38.5%[5]。而临床接诊患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可能与女性爱美,比男性更注重仪表,更急于就医诊治有关。中医学认为,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内经》把汗孔称作“气门”,汗孔不仅排泄汗液,也是随着肺气的宣发肃降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部位[6]。皮毛的红润光泽,有赖于肺的宣发输精,故痤疮可以从肺经论治。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曰:“面生疮者,肺经火也。”痤疮常见证型有肺经风热、肠胃湿热、脾失健运等,临床所见,以肺经风热和肠胃湿热较为多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出自《伤寒论》,原方主治因邪热壅肺而致的发热、汗出而喘。本方以麻黄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热,是“火郁发之”之义。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且杏仁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肺与大肠相表里,通便也可清泄肺经湿热。麻黄与杏仁一升一降,促进肺气的宣发肃降。但麻黄与杏仁均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而且用量最大,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甘寒生津,润泽皮肤。黄芩清上焦湿热,张介宾《本草正》言黄芩“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7]108。丹参清热凉血祛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麻黄、杏仁、石膏、黄芩、丹参均有抗病毒、抗菌作用。且丹参活血化瘀,能改善微循环,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7]376-377,促进毛囊根部血液循环。诸药合用,可以清肺热,润肌肤,祛丘疹。经过治疗痤疮消退后,嘱患者饮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腻性食物,不用油腻性化妆品。

参考文献

[1]王光超.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03-204.

[2]顾伯康.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5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82.

[4]张新莲,张春霞.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年痤疮 108例[J].河南中医,2007,27(9):15.

[5]王德进.5 972名中学生痤疮患病调查[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7(1):63.

[6]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2.

[7]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016-04-18收稿/编辑汤敏华)

中图分类号:R275.9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719(2016)03-0056-02

猜你喜欢
痤疮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蒙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00例体会
放血疗法治疗陈旧热痤疮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经验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