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张家口经济繁荣的原因探析

2016-03-14 17:55
关键词:互市张家口

张 懿 德

(内蒙古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清末民初张家口经济繁荣的原因探析

张 懿 德

(内蒙古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明清到民国初年的张家口是重要的贸易口岸和经济中心。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929年中俄断交期间,张家口商品贸易活跃,金融业异常发达。清末民初张家口经济的繁荣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张家口民族交往的渊源和国际间贸易往来的历史积淀,也包括不平等条约的刺激、京张铁路与张库公路的通车、国际局势的影响和张家口政治地位提升等现实问题的推动。

张家口;清末民初;经济繁荣;原因

网络出版时间:2016-10-09 16:54

清末民初,张家口经济呈现出异常繁荣的景象,与当时列强侵略和政局动荡造成的经济凋敝的大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繁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清末民初张家口经济繁荣原因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厘清这座北方重镇的发展轨迹,深刻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冲击下边境互市贸易的发展概况,同时也能真切体会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对于挖掘张家口的旅游资源,促进张家口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悠久的开发历史和深厚的融合底蕴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张家口农业开发的历史悠久。坝上高原地带历史上就是天然牧场和游牧民族的栖息之地,清中期应移民垦边之需,这一地区逐渐放开禁垦政策,农业得到一定发展。坝下的中原农耕文明区群山坏绕,洋河、清水河和柳川河流经坝下广阔的谷地,土壤肥沃且有灌溉之利,利于农业生产。

(一)农业开发历史悠久

《史记》记载,炎帝曾在涿鹿从事“艺五谷”和“焚林垦荒”的活动。“艺五谷”是教人们播种五谷和使用“耒耜”,即现在犁的前身。“焚林垦荒”是把森林和荒草烧成灰作为肥料,开垦荒地,刀耕火种。这是关于张家口地区农业开垦的最早记载。之后,历代均对这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和开发。

张家口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始于明代。明政府为了加强对残元势力的防御,创立了特有的卫所兵制。军人列入军籍,世代沿袭;儿孙屯田分地,代代当兵,耕战结合,同时还从各地移民到边塞开荒种地。洪武与永乐年间,朝廷从山西和山东等地大量移民,这样既可增加兵源,又可增加田赋。张家口一带也就成了兵民结合,官、兵、民一体的典范。清代,流民自发出边垦荒,加之朝廷开禁招民垦种以及允许八旗携带家属及游牧者来关内定居等,都促使张家口一带的人口有了迅速的增加,耕地得以大面积开垦[1]。

经过近千年的开发,张家口的生产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二)深厚的汉蒙互市商业底蕴

张家口地处京、冀、晋、蒙四地交界,位于北京与大西北和内蒙的交通要冲,是连接冀、晋、蒙的交通枢纽,为商品往来和互市的设立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处于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势,张家口又成为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通道。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互市口岸和民族交流中心源于明朝中后期。在筑堡前这里一片荒凉,《明经世文编》称:“张家口堡,设在绝徼,极目荒凉,诸物不产。”[2]以1429年开始筑堡为契机,张家口的互市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明隆庆五年(1571年)“隆庆和议”的订立,促使张家口实现了由军事城堡到经济贸易中心的重大转变。“隆庆和议”暂时结束了明政府与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是蒙古各部长达200多年的敌对关系,进入相对和平稳定的时代。再加上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粮食和手工业品的依赖,使得边境贸易和蒙汉交流异常活跃。据《明穆宗实录》记载,在双方和议后的第一次互市中,张家口堡易马1 993匹,贸易额15 277两[3]1 492-1 493,其互市贸易的繁盛可见一斑。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宣府巡抚汪道亨主持修筑了来远堡(即张家口上堡,原张家口堡则被称为下堡,又称堡子里),成为商贸互市的主要场所。入清以后,张家口更是成为清政府指定的贸易互市场所。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为方便互市贸易,在来远堡附近的长城豁开一口,建大境门。作为长城四大雄关之一的大境门由此诞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张家口堡作为蒙汉贸易互市中心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巩固,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张家口的管辖,雍正二年(1724年)在张家口设理事同知,管理蒙汉钱粮及户口等地方事务[4]355。

(三)民族交流和国际贸易的历史积淀

张家口历来是多民族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场所。历史发展长河中,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多以阴山与燕山为界,更确切地讲,两种文化大体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外是相对落后的游牧文化,长城以内则是较为发达的农耕文化。而张家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联系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纽带。

1.民族交流融合的重要场所

战争,是民族交流和融合的方式之一。在张家口发生了许多战役,最早有黄帝、炎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后有金元野狐岭大战,忽必烈大举灭亡金国,开辟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完成大一统的创举;后更有明土木堡之变等。

各民族的和平交流是时代主旋律。明朝为抵御蒙古的南下掠夺而修建长城,沿线的许多关口成为蒙汉人民交往贸易的通道和场所,宣府张家口堡成为蒙汉交流贸易的重要集散地,长城则成为蒙汉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融合带。俺答汗封贡是明蒙关系史上划时代的事件,自此明蒙开始以封贡互市的形式友好往来,开创了明蒙之间以和平交往为主流的新局面。清代初年,民族交流更加频繁,张家口成为蒙古各部与中原互通有无并进行民族融合的主要地区。

2.中俄官方贸易的发端

张家口有着悠久的国际贸易历史,素有“旱码头”的美誉,扮演着中国与俄罗斯通商枢纽的重要角色。俄罗斯与中国通商的愿望由来已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清政府批准经由伊尔库次克—库伦—张家口的商道作为俄国商队往返的官道[5]。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清政府允许俄商在两国交界处进行零星贸易。“恰克图互市”根据《恰克图条约》的规定应运而生,伴随中俄贸易的兴盛,张家口成为通往恰克图的中转站。

二、不平等条约的刺激和国际局势的影响

近代社会,张家口作为清朝重要的商贸中心和军事重镇,也难逃侵略者的觊觎。1860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表面以调停自居,实则趁火打劫,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不平等条约的阴云开始笼罩张家口。

(一)不平等条约促进了张家口的虚假繁荣

俄国通过与清政府签订《陆路通商章程》与《中俄伊犁条约》(即《中俄改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免除关税的权利,清政府允许俄商直接进入张家口销售货物,或经张家口销往内地;允许俄商在张家口建造铺房和行栈。俄商的这些特权也纷纷被英美日等国的商人根据“一体均沾”进行援引,他们凭借所掠夺的免税及其他特权开设货栈、倾销商品及设立洋行,进行商品和资本的双重侵略。因此,张家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仍旧保持着一派繁荣的景象,各国商人云集,市场内商品众多,既有中国传统的茶、陶瓷和皮毛,又有来自西方的洋布和砂糖。

在不平等条约的刺激下,张家口的金融业也异常繁荣。俄国商人拥有免税特权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因此,以茶叶为主要商品进行对俄贸易的晋商迅速衰落,他们转而将大量资金投向经营票号,票号数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外资洋行如英国的“德隆”和“仁记”,德国的“礼和”和“迪亚士”,美国的“茂盛”,日本的“三菱”、法、俄及荷兰等国的商行也在张家口大量开设。张家口的金融业呈现出繁荣之景,城内票号与洋行林立,堡内的棋盘街、鼓楼东街和兴隆街成了金融业的聚集区,张家口俨然成为北方重要的金融城市。

但是,这种繁荣本质上是一种虚假的繁荣,在繁荣的背后是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与贸易及金融的繁荣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家口关税的连年缺额。乾隆朝,张家口榷关年均税收尚可以达到46 234.5两;嘉庆和道光年间张家口年税收达到了6万两以上;而光绪中叶,张家口每年关税不过4万两上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张家口实征关税仅30 078两,远不如100多年前的乾隆时期[6]。西方列强全方位的侵略使国内经济凋敝,各行各业举步维艰。

(二)俄国对外蒙古政策的转变为张家口的繁荣创造了外部条件

张家口经济的繁荣与对外交流是分不开的,国际局势是左右张家口兴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张家口与俄国和蒙古一直保持着经贸往来,张库商路实质上就是与外蒙和俄国商贸往来的通道。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不仅攫取中国150多万km2的土地,还通过对清政府的威逼利诱夺取了对外蒙古的控制,并于1911年趁中国辛亥革命爆发政权更迭之际,鼓吹外蒙古独立,破坏了外蒙古与中国内地特别是张家口的经贸往来。尽管这一时期张家口经济依旧繁荣,但只能归因于不平等条约的刺激,而张家口与外蒙古的商贸联系在此后的4年时间内实际上已经断绝。张库商路人烟稀少,日趋衰落。

民国四年即1915年以后,俄国国内局势动荡,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俄国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不再控制外蒙古与中国内地的商贸往来,张库商路重新畅通,“旱码头”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特别是1918和1919两年间,新生的苏俄政权忙于同国内反对势力进行内战,无暇东顾。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派遣徐树铮将军出兵西北,于1919年11月17日收复外蒙古及唐努乌梁海地区,更加保障了张库商道的畅通。这无疑是张家口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京张铁路的修筑和张库公路的通车

京张铁路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和宣化至张家口,全长约200 km,它是清末民初张家口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一)京张铁路的修筑

由于张家口重要的战略地位及发达的互市贸易,京张铁路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1905年,清政府任命留学回国的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全权负责修建京张铁路事宜。

京张铁路的修筑是中国近代史维护路权的又一胜利,给清末民初的张家口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京张铁路的通车使张家口成为通往西北的人流和货流的枢纽,为张家口吞吐内地、西北和蒙地物资增强了活力,张家口经济贸易总量逐年增加。到宣统三年(1912年),仅蒙地输入总额为白银7 577 000两,较宣统元年(1909年)增长了40.99%。”[7]铁路还带来了一大批民族工业企业,如附设于京张铁路的机械修理厂、各种金属铸造企业、机械加工业、面粉业、服饰业以及电话局与电报局等现代通讯业都在蓬勃发展。这条铁路不仅使张家口作为全国重要边境商贸城市的地位得以巩固,还使这里成为华北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京张铁路的通车还极大拓展了张家口的城市空间,今天的张家口市桥东区正是借着京张铁路而逐渐形成的。张家口在清末时已形成了老市区与新市区两大城市区域,城市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功能区的分布趋于合理,这一系列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张家口这一时期经济繁荣与京张铁路密切相关。

(二)张库公路的通车

张库公路早在清代以前就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官马北路”的3大干线之一。清康熙年间整修为驿道,在沿途设立台站,选派台官专治驿务。此后沿长城各关隘不再设重兵把守,张库公路商贾行旅逐渐增多。1917年,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段祺瑞采纳“参战处因军事需要应发展中俄交通”的建议,拟修筑西北汽车路,决定先开办张库一段。1918年,张家口至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全长965公里的公路开通,这不仅是中国北方通行汽车最早的公路,而且是长途汽车客货运输最早的公路。

张库公路修通后,驻张家口的外国商人和洋行立即开始购买汽车准备旅蒙经商,驻库华商也有买汽车来张家口做生意之举。1918年7月,北洋政府正式批准开通张家口至库伦长途运输业务。其后,张家口民间公司纷纷效尤,争相购进汽车到库伦经商。当时张家口归万全县管辖,据《万全县志》载,“复经边防军筹建张库汽车路,运输愈便,商务尤盛,贸易额达15 000万两白银,计进口8 000万两,出口7 000万辆,是为张垣商务鼎盛时期”[8]221-222。张库公路运输兴盛于1918年,1929年因中俄断绝通商,俄国操纵外蒙古禁止中国汽车入境而衰落。张库公路在此期间为张家口经济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清末民初张家口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

四、政治地位的提升促进经济的繁荣

随着张家口军事地位的提升和商业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央政府对张家口的管理不断加强,张家口的政治地位也因此不断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张家口经济的繁荣。

明宣德年间初筑张家口堡的主要目的在于屯军,这是长城九边防线上的一座不起眼的三等小城,但由于其重要的军事地位而成为明朝阻止蒙古军队南下进犯的前沿阵地,被冠以“武城”的威名。明朝灭亡后,张家口堡作为防御蒙古入侵的功能消失,但政治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清初,清政府对蒙古实行严格的经济管理,从顺治初年至康熙三十年(1644-1691年),共限定3个贸易点,分别是张家口、归化城和多伦诺尔,而且3个贸易点派有政府官员章京监督[9]。雍正三年(1724年),在张家口、独石口和多伦诺尔设立3个理事厅,合称为“口北三厅”,专门办理“与蒙古民人交涉之事”[10],从此张家口突破“堡”的界限。这一时期,张家口在行政单位上隶属于直隶省宣府万全县(今张家口市万全县),但实际上张家口已经凭借着清政府的政策成为蒙汉贸易和中俄贸易的“特区”。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尤其是民国初年(1911年),张家口的政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民国三年(1914年),万全县政府迁入张家口,同年北洋政府调整行政区划,新设置察哈尔特别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包括张家口长城以外的张北和独石(后改称沽源)等8县以及内蒙古的察哈尔部左右翼8旗和锡林郭勒盟。察哈尔都统及政府各部门借驻张家口。北洋政府还将张家口辟为通商口岸,张家口的政治地位由此得到极大提升,开始成为察哈尔特别行政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民国十七年(1928年)察哈尔省成立,管辖区域大致包括今张家口市、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大部和乌兰察布市东部,省政府与万全县政府同驻张家口,日、美和苏3国在张家口设立领事馆,张家口成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民族互市和商业贸易有了更为长足的进步。政治地位的提升对于清末明初张家口经济繁荣的巨大促进作用不言而喻。

清末民初张家口经济的繁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地理位置优越,是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中西部与东部的重要纽带,也是民族交流与融合的中心;其次,经济底蕴深厚,开发和通商历史悠久,蒙汉互市和中俄贸易都在此发端。在列强蜂拥而至,中国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大背景,张家口的经济在不平等条约的刺激下仍出现虚假繁荣,商品贸易活跃,金融业发达;再次,张家口经济的繁荣离不开交通事业的强有力推进,京张铁路和张库公路相继通车,为清末民初张家口的经济注入新鲜血液;最后,中央政府的重视和管理对于张家口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作为一个过度依赖进出口贸易的外向型贸易城市,虽然由于俄国鼓吹和谋划外蒙古独立使得张库商路几乎中断,但随着俄国国内革命势力的风起云涌,中国北洋政府趁机收复外蒙古,国际局势更加利于张家口经济的发展,张家口经济繁荣达到顶峰。在严峻动荡的国内和国际形势下,张家口这座以边境贸易发展起来的北方重镇,在清末民初这个相当长的时间段内基本保持了繁荣的经济形势,这在当时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 白云亭.张家口坝上地区百年开发的回顾与反思[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3):66-72.

[2] 梅国祯.梅客生奏疏(卷一)[A].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六)[C].北京:中华书局,1962.4 968-4 969.

[3]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穆宗实录(卷六十一)[M]上海:上海书店,1982.

[4]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二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 李桂仁.明清时代我国北方的国际交通运输线——张库商道[A].政协张家口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张家口文史资料辑刊(第十三辑)[C].1988.110-120.

[6] 许檀.清代后期晋商在张家口的经营活动[J].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3):227-232.

[7] 张轶欣.张家口商业兴衰与近代城市空间的演变[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4):19-21.

[8] 万全县志编纂委员会.万全县志[M].北京:新华社出版社,1992.

[9] 李晨晖.明清时期张家口成为中国北方重要贸易集市的过程及条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4):98-100.

[10] 王洪波,韩光辉.从军事城堡到塞北都会——1429-1929年张家口城市性质的嬗变[J].经济地理,2013,(5):72-76.A Research on the Reasons for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in Zhangjiakou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责任编辑 薛志清)

ZHANG Yi-de

(School of History and Tourist Cultur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70,China)

In history,Zhangjiakou is not only a strategic military town,but also an important economic center in China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Especially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more specifically,during the Second Opium War in the year of 1856 to the break-off of diplomatic rel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in 1929,Zhangjiakou is extremely economically prosperous.In this period,the commodity trade is brisk and the banking business is greatly developed.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including the long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Han and Mongolian,and the long history of foreign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What’s more,the stimulation of unequal treaties,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situation,the function of Jing-Zhang Railway and Zhang-Ku Road and the elevation of political status also contribute to the prosperity of Zhangjiakou.

Zhangjiakou;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economic prosperity;reason

2016-04-14

张懿德(1994-),男,河北张家口人,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中国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

K 29

A

2095-462X(2016)05-0014-05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1009.1654.012.html

猜你喜欢
互市张家口
中国边民互市研究回顾与述评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分行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张四维与“俺答封贡”研究
加快河口县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
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坚持与明朝贸易原因探析
明代蒙汉互市贸易的建立及发展演变——以市口变化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