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塑 父 职——男性气质理论视角

2016-03-14 17:55
关键词:支配重塑气质

颜 扬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重 塑 父 职
——男性气质理论视角

颜 扬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父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父职是指社会构建的父亲实践,包括父亲如何做、父亲的权利和义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以支配性男性气质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重塑父职过程中转变支配性男性气质的重要意义,从社会、政府和个人3方面提出具体的方略。

父职;男性气质;支配性男性气质

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3 9:38

早期社会化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具有深远意义。以往研究大多聚焦母亲在儿童早期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默认母亲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主导孩子的发展。但是,自近代以来,随着越来越多工薪母亲的出现,父职也开始发生变化。父亲开始从传统的养家者角色向孩子的玩伴和导师等多重角色转变,其在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也被凸显出来,且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这只是一个趋势。就整体社会而言,旧有的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存在使得现有父职角色与社会发展难以适应。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重塑男性气质,特别是重塑支配性男性气质。

一、重塑男性气质的必要性

对男性气质的研究早已有之。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男性气质研究才作为一个清晰的社会性别视角的学科而出现。如今,男性气质研究在整个社会性别研究中已占据一席之地。支配性男性气质的概念由凯斯勒等人在1982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首先提出,男性气质是由多层次因素决定的,包括性别、阶级与种族等,它们共同建构了男性气质。所以,被多种因素决定的男性气质也是多元的。此前,学界所定义的男性气质是指“支配性男性气质”。实际上除“支配性男性气质”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男性气质。当时在欧美盛行的划分男性气质依据是:白种人、中年、中产阶级和异性恋。而支配性男性气质概念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再用这种狭隘的观点来看问题。主流的男性气质仅是支配性的,但不是“对”的。有色人种、同性恋者以及异教的男人构成对支配性男性气质的挑战,不同的男人建构了不同的男性气质。社会建构的机制与过程进入了男性气质研究的视野[1]。因而,男性气质的重塑成为可能。

讲男性气质的重塑对于父职革新是必要的。依据康奈尔的理论,支配性男性气质被认为是男性气质的“理想类型”,一个集团可以凭借支配性男性气质来拥有在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支配性与整个社会的主导文化息息相关,以这种支配性为框架,不同的男性群体之间逐渐形成支配——从属关系。虽然不是所有男性都能够在各方面确实践行支配性男性气质,但大部分男性都以支配性男性气质为标杆来指导其行为。具体而言,父亲首先是承担家庭经济来源的人。这一角色的界定不仅对许多研究概念有支配性的影响,而且对日常理解父亲的身份也有同样的影响。长期以来,这个概念甚至可能制造了一个相应的公式,影响着父亲实际的所作所为,也影响着他们对自己在家庭收人和家庭成员安康方面所做贡献的估价[2]。因此,要让男性更多地参与到父亲这一角色中来,就必须变革男性气质,使其在照顾子女与男性气质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联系。

二、重塑男性气质的方法

重塑男性气质需要社会、政府和个人3方的共同努力。社会方面,需要营造一种适合新型男性气质形成发展的文化氛围;政府方面,需要相应的行政措施或是立法来促进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的进一步参与和男性气质的重塑;在社会与政府创造条件的前提下,个人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照新的要求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切忌留恋旧的支配性男性气质所带来的“红利”。

(一)社会需要着力营造一种适合男性气质重塑的氛围

众所周知,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男主外,女主内”是全社会的共识,是否做家务与抚育孩子并不是衡量男性价值的重要指标。社会文化对于男性的要求是一个好的food provider。在这一基础上,做家务或是照顾孩子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反之,若不能承担家庭的经济来源,即使把家务与照顾孩子做得再好,都会被斥为对家庭不负责。实际上,如今提倡的父亲对孩子抚育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处于一种污名化的位置。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去除这种污名对于男性气质的转变至关重要。为此,需要做到以下3点:

1.全社会要加大宣传力度,破除旧的性别分工,要让人们真正意识到既然女性已经开始承担经济责任或成为养家者,那么照顾孩子就不应再被认为是单纯的女性责任。

2.要向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男性成员宣传父亲参与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和意义。传统上,照顾与教育孩子的责任主要被分配给母亲。然而,这种分工导致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席,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往众多父亲将自己置于孩子的抚育之外,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缺席对孩子成长的不利,而是认为只要为孩子创造足够的物质条件就好。所以,需要向这部分父亲指出,父亲参与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父亲们都应努力调整自己的角色,积极参与到子女抚育中来,从而促进父职的重塑。

3.社会应当在一些具体方面对父亲们给予指导。父亲们成长的环境只教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养家者,却没有教他们成为一个好的抚育者。从这个角度来讲,对父亲们进行抚育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再教育十分重要且必要。

(二)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行政措施

政府是一个国家行政力量的代表。因此,父职重塑也需要政府的参与。当今中国社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利于男性气质转变的因素,而其中的某些因素单靠社会和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政府的介入十分必要。笔者认为,鉴于国外已有的经验,政府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

1.提高“脆弱父亲”的经济能力[3]

强调父职主要是希望父亲们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抚育中,而实际生活却存在另一种情况。即由于收入的原因,许多父亲无法更多地参与到家庭生活中。这类父亲被称为“脆弱父亲”,主要是指无收入或低收入且离开前伴侣和孩子的父亲。各级政府机构应通过职业培训、有酬实习和提供工作等来增强这些父亲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机会。当这些“脆弱父亲”不再需要为生计而疲于奔波时,他们会更多地参与到家庭生活与孩子的抚育中去。

2.通过立法促进父职的重塑

父职涉及一系列的公民权,如做父亲的权利,为孩子提供经济抚养和日常照顾的权利等。要保障公民这些权益的顺利实现,立法必不可少。如通过立法大力推行男性育儿假政策,促进男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参与度。比较典型的是瑞典的育儿假政策:

在每个孩子满8周岁前,父母双方育儿假总计480天。其中的120天必须由父母双方各自履行义务60天,剩余的360天原则上父母双方各一半,但实际上可以“转让”给另一方。育儿津贴则依据父母双方的收入和休假时间,分为两种计算方式:一是以本人去年收入计算,每天可得到去年平均日收入的约80%,前提是不超过每天津贴的最高限额910克朗。二是对于收入较低或没有收入的父母,在390天内,每天每个父/母可得到180瑞典克朗,相当于2010年瑞典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7%。以此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的经济抚养不需要完全依赖于自己的工作。事实证明,这项政策是成功的。1995年推行该政策之前,瑞典只有4%的男性使用育儿假[4];到1996年仅一年时间,这一比例就达到45%;1998年更是达到了85%。

(三)个人需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父职重塑

父职的重塑需要社会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政府提供立法保障和政策导向。然而,从本质讲,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动物,能够对事物作出独立判断。男性气质的根本转变要依靠自身对于支配性男性气质认识的转变。当照顾孩子和更多地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是一件被社会认可的事时,父职的重塑就有了很大的可能性。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作为男性,应当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认识到在女性和男性共同作为养家者的今天,男女也应共同担任抚育子女的角色。继续利用旧的支配性男性气质对女性整体性压迫是不正确的。

2.作为女性,应该努力帮助自己的爱人掌握并熟练抚育的技能。受旧的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影响,对许多男性而言,他们需要掌握的技能都只是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养家者。因此,重塑父职,帮助男性更多地参与到家庭和抚育子女中,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十分必要。

3.个人需要更新和完善自己对于家庭、孩子和父职的认知。事实证明,父亲的参与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围绕重塑男性气质进而重塑父职展开讨论,详细叙述重塑男性气质的必要性和方法。首先,依据康奈尔的理论:支配性男性气质即通俗所说的男子气概作为男性气质的理想型,一直都是男性权力的象征。因而,实现父职重塑,就必须将参与家庭和照顾孩子纳入支配性男性气质中,即使得“奶爸”也被归为成功男士的一种。从社会、政府与个人3个方面实现上述设想。社会需要为男性气质的转变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主要是通过宣传、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以及社会化的指导;政府需要通过立法及对“脆弱父亲”的经济支持等为男性气质转变,进而重塑父职保驾护航;而个人则需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新观念,促进自身角色的改变。以往研究证明:父职的重塑不仅让孩子受益,而且能促进家庭和谐。总而言之,父职重塑势在必行,这是新的时代对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 方刚.当代西方男性气质理论概述[J].Social Sciences Abroad,2006,(4):69-71.

[2] 费纳克斯·瓦西里沃斯.重新界定父亲的角色及其对教育和家庭政策的含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42-60.

[3] 王向贤.社会政策如何构建父职?——对瑞典、美国和中国的比较[J].Collection of Women’s Studies,2014,(2):50.

[4] 徐安琪.父亲育儿假:国际经验的启示和借鉴[J].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2009,(3):12-16.

(责任编辑 张盛男)

The Remodeling of Fatherhoo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sculinity

YAN Ya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Fatherhood means the practices constructed by society to instruct men to be proper fathers.It not only includes the aspect of how to be a father,but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a father as well.Starting from hegemonic masculinity,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changing hegemonic masculinity in the process of remodeling the fatherhood.Some detailed suggestions are mad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ety,government and individuals.

fatherhood;masculinity;hegemonic masculinity

2016-04-06

颜扬(1990-),男,湖南常德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性别社会学。

K 14

A

2095-462X(2016)05-0082-03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713.0938.036.html

猜你喜欢
支配重塑气质
重塑未来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跟踪导练(四)4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李沧:再造与重塑
基于决策空间变换最近邻方法的Pareto支配性预测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