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2016-03-14 17:55张连春夏建军付秀芬石国强
关键词:河北河北省办学

张连春,夏建军,付秀芬,石国强

(1.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3.河北北方学院 中医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4.河北北方学院 学生处,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张连春1,夏建军2,付秀芬3,石国强4

(1.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3.河北北方学院 中医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4.河北北方学院 学生处,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及战略性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立足于河北高等教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要求,结合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尊重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客观准确地分析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河北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战略对策,以期为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河北省;高等教育;问题;对策

网络出版时间:2016-10-09 17:07

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强势推进,多项与河北省息息相关的国家级战略举措相继推出,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河北省应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携手承办冬奥会以及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等契机,客观准确地分析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立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开创教育强省的新局面。

一、河北省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20世纪末以来,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河北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持续壮大,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高校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发展层次显著提升,办学资源大幅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显著增强,这些辉煌成就为河北省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河北高等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更新观念,改革创新。

(一)教育观念相对落后,育人理念创新不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北省高等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放眼全国,河北省高教事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发展不够快和不够好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观念陈旧与思想保守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化意识不足;在创新创造的社会大背景下,创新观念不强;在人才培养上,重专业培养,轻人格养成;在管理上,突出政府职能,而轻学校、教师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功能上,重高校的教学功能,而轻科学研究、知识创造与社会服务的能力;在管理方法上,重行政手段,而轻科学决策和民主参与;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灌输,而轻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在教育目的上,重社会本位,而轻个人本位和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办学活力不足

河北省高教事业突飞猛进,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依然存在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办学活力不足等诸多与现实不相适应的地方,如多层管理、管得过多过细和统得过多过死等现象依然存在;管理行政化,行政权制约学术权现象依然存在;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管缺位现象依然存在等。这些因素导致高校办学自主权难以落实,办学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办学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受到制约。

2017年以来,有2名教师的3个课堂入选湖北省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名师示范课堂”,3个团队荣获全省高职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比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形势与政策》课程成功立项校级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同时,教师的培训研修和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明显加强,共有17人次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培训研修,4个团队20多人次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调研,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理论业务素质,而且扩大了视野,丰富了教学,加深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院教师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观念大幅度提升。

(三)学科专业结构尚需优化,人才适应性偏低

河北省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能力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失衡,造成高等教育投入效益不理想,使本来并不充裕的高等教育经费更加紧张。高等教育结构中重学历化的倾向比较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相对滞缓;一些高校学科专业大而全,专业设置重复,人才培养目标雷同,趋同化现象严重;就业市场人才供求失衡,结构性矛盾突出;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兴学科与边缘学科发展薄弱,复合型和应用型学科少,创新型产业人才短缺;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偏窄,重人才专业培养,轻人才适应与适用能力的提高;一些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学习,轻技能培养,实践技能课程偏少[1]。总之,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急需提高。

(四)教育质量有待提升,内涵建设需加大力度

扩招以来,河北省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在外延扩张的同时,内涵建设相对滞后。许多学校过分追求大而全,而轻视对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探索。在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模式的转承中,在校生人数激增,生均教育资源下降,尤其是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改革创新动力不足,一些高校的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和时效性;在教学方法上,教学理念和模式滞后,缺乏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创新创业教育不足,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修养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五)国际交流水平不高,开放力度不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趋势。近年来,河北省积极推进高教事业,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发达省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高校国际合作办学主动性差,国际化和开放性意识不强,对接国际化趋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不足;国外合作办学数量不多,层次不高,国际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尚需提升;国际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机制不完善。对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监管不严,缺乏有效完善的质量保障监管体系;合作办学专业特色不强,缺乏竞争力;优质教育资源数量偏低。优秀师资请进来走出去和优秀生源招进来送出去的国际交流力度不够;在科研、教学、师资、招生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尚缺乏较为开放成熟的顶层设计和引导激励推进机制等。

(六)优先发展尚未落实,经费投入不足

河北省高校经费投入渠道单一,多元化经费分担和筹措机制尚不键全,经费投入不足依然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近年来,河北省高等教育总投入经费虽然逐年增加,但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使学生人均资源配置没有增加,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图书、教学行政用房、体育活动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及师生比等重要指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投入不足使生均培养资源成本下降,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河北省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渠道是政府拨款、学生收费、银行贷款、市场筹措、社会捐助、校办产业及其他收入,虽然不同高校经费来源渠道的比例不一,但多数高校仍以政府拨款和学生收费为主。近几年河北省虽加大了对高校经费的投入力度,但与京津等地相比差距很大,难以满足扩招后高等教育大发展及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河北省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对策

河北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攻坚阶段,前进道路上遇到了若干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制约,迫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迎接挑战、攻坚克难。

教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富民强国的根本途径。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破除封闭保守思想,树立开放创新意识,以思想大解放促进高教大发展。必须克服畏难的情绪和等靠的思想倾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与和谐发展。

(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破解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关键在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应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形成政府部门主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广大民众积极监督、办学形式多样和办学主体多元的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多元化战略体现在高等教育从办学主体到办学模式,从管理方式到人才培养模式,从管理手段到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多元化,是当今高等教育多元化需求和经济社会对人才多层次与多类型需求的必然结果。高等教育多元化不仅体现在教育机构的多元化,还体现在办学结构和办学模式的多元化、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及专业结构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师资结构和资格评聘的多元化、招生与就业方式的多元化、颁发文凭类型的多元化以及缴费方式和经费来源的多元化等[2]。这种多元化为青年学生接受教育和提高自我提供了机会;为青年结合自己的特点,发展与完善自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满足了经济社会对人才多层次与多类型的需求。

(三)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由学校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

学科专业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实现高校各项功能的基本载体,决定着高校功能的发挥和事业的长远发展,学科专业建设也历来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2015年,国务院启动实施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双一流”战略。河北省应充分利用这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机遇,全面谋划,实现跨越突破。在对标甚至谋求赶超国际先进与世界一流的同时,必须坚持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在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过程中,由学校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把社会需求当作学科专业优化的主要驱动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进交叉融合;瞄准社会需求和国际前沿,加快学科专业转型升级;凝练学科专业方向,优化结构布局,完善生态系统;优化学科专业资源配置,强化持续竞争发展优势;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完善学科专业建设管理机制。

(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关键,更是内涵型发展的核心点与生命线,必须紧紧抓住毫不放松。一是提高认识,创新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突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努力培养用得上、拿得出、靠得住和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二是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的过程。是通过健全教学制度、更新课程内容、优化教学体系和改进教学方法来促进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以及教学与科研的密切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学生人性化的需要。三是完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现高等教育健康、科学有序发展[3]。四是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教师队伍素质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外出培训、出国研修和提高学历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与能力。总之,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办学声誉的载体和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必须强化质量意识,明确办学理念,切实实现从外延型向内涵型的发展转变,把以质量为核心这一根本任务抓实抓好。

(五)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下,河北高等教育无法游离于国际化潮流之外,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主动去适应、迎接、融入和利用。要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解放思想,打破封闭模式,强化改革开放,主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向高水平学习,与高标准对接。通过充分对外开放高等教育市场和资源来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推进招生、培养及就业的国际化。建立有利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采取一系列举措,优化中外合作办学环境,切实推进国际化和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主动联系国外知名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进行教育教学、实训和项目研究的合作;通过科研项目合作、学者互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留学生交流等多种渠道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科技知识及传授知识的手段,学习国外科学高效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国际化不是照搬国外一套或部分国际课程,而是学习国际先进课程体系的理念和特点,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科学,更具全面性、选择性和时代性等特征,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市场,本着“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在大量吸纳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向国外输出省内教育资源,通过教育资源的输入输出,提高河北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制订和完善高等教育法规制度,鼓励高校办学国际化。通过建立符合国际高校认证的资格标准,支持高校“走出去,引进来”[4]。总之,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河北省高等教育必须立足河北,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才能使河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健康发展。

(六)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由单渠道向多渠道转变

随着河北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经费投入不足已经成为河北高教发展的主要瓶颈,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势在必行。要顺应高等教育投资综合性与整体性战略,建立办学资金由单渠道向多渠道转变的新机制,以谋求高等教育更大的发展。一是提高办学水平,谋求政府投入最大化。凝心聚力,通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高校的影响力和良好声誉,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以争取政府更大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二是积极寻求联合办学。广泛吸纳多方投资,开放办学模式,探索机制改革,实现办学社会化与民主化,探索建立股份制等模式。三是积极争取国内外信贷资金。探索学校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化。同时,大胆利用国外政府贷款,走中外合作之路。四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通过建立“校企”合作,争取企业投资,共建研发机构、实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园等。五是积极争取社会捐资。借鉴国外高校筹措资金的做法,可以通过成立校友会来争取校友支持捐助等。

(七)强化特色定位,由趋同化向特色化转变

河北省高等教育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特色发展成为关键。不同地域、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应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上结合自身优势,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上彰显特色。各高校要建立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自身办学定位需要,大力扶持高新技术、现代服务及互联网+等相关学科专业,不断扩大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始终坚持在优化专业结构和突出办学特色中强化内涵建设,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建设中争创一流,坚决摒弃那种一味追求大而全的趋同化倾向[5]。

(八)推进有效整合,由各自为政向协作集群转变

《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力争建成2~3所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向高等教育强省迈进。河北省现有高等学校100多所,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省,但没有高水平的国内外知名大学。因此,可借鉴法国建立大学协作集团的做法,实施校校联合,由各自为政向协作集群发展。政府要强化顶层设计,以区域相近为原则,整合若干高校,形成大的联合体。各高校要以做大做强为原则,既有实质上的合并,又可保留相对独立的自主权。以资源共享和力量整合为目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实现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以及社会地位、知名度和影响力上的全面提升。

(九)加强制度建设,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

河北省高等教育依然存在着政府管得过多,高校办学自主权不足;管理模式过于行政化,民主管理不到位,社会参与度不足;人事制度、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等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不适应的方面,必须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改变传统思维和办学模式,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这一改革的主体是学校,但必须有国家和政府层面的主导与支持,有顶层设计、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支撑。要理顺政府、社会和学校3者的关系,使之各自摆正位置,扮好角色,发挥好作用。要建立健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高校内部治理机制。在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落实好大学章程,推进依法治校与民主管理,全面构建决策、执行与监督等方面相互协调和制约的科学管理制度,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抢抓发展机遇,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

目前,河北省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应充分利用京津高等教育溢出效应,与京津两市建立合作共建机制,推动京津高等院校通过整体搬迁、联合办学及设立分校等多种方式进入河北。同时,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干部教师交流培训、教育资源共享、招生及就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建立长效机制,组建京津冀高校联盟,使3方合作共赢,跨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资源的第一结合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责任重大。河北高教战线要立足河北,着眼京津,放眼世界,深刻分析自身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做到围绕市场需求接地气,增强开放思维求突破,推动河北高等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之,河北高等教育事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机遇期,河北省必须乘借东风、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凝心聚力,开创教育强省、经济强省和美丽河北的新局面。

[1] 赵鲁涛,张志刚.“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创新高校课堂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5,(17):36-39.

[2] 贾永堂,杨红旻.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分权模式的问题与治理[J].高等教育研究,2015,(3):14-16.

[3] 赖德胜,王琦,石丹浙.高等教育质量差异与区域创新[J].教育研究,2015,(2):45-47.

[4] 张莞昀,赵志刚,唐杰.我国大学国际化战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5,(17):23-25.

[5] 张连春,付秀芬.法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8-113.

(责任编辑 薛志清)

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Hebei

ZHANG Lian-chun1,XIA Jian-jun2,FU Xiu-fen3,SHI Guo-qiang4

(1.Party Committee,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2.School of Sciences,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3.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4.Student Affairs Office,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n terms of its foundational,comprehensive,precursory and strategic impacts.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are the engine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ebei,based on the re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society of Hebei and the re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 law of higher education,the paper 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the problem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ebei,puts forward som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Hebei,and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ebei.

Hebei;higher education;existing problem;development strategy

2016-09-14

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201501420);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6SH004)

张连春(1963-),男,河北武邑人,河北北方学院教授,哲学、法学双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G 640

A

2095-462X(2016)05-0090-05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1009.1707.022.html

猜你喜欢
河北河北省办学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