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课外英语实践现状及对策

2016-03-14 17:55黄泽云梁昌明芦建顺
关键词:受试者课外环境

黄泽云,梁昌明,芦建顺

(河北北方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高校学生课外英语实践现状及对策

黄泽云,梁昌明,芦建顺

(河北北方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式,基于国内20多所高校学生的反馈,分析了学生课外英语实践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学校相关部门资助英语环境建设,英语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两者联合创造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求的英语实践环境;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提高英语应用水平。

高校学生;课外英语实践;策略

网络出版时间:2016-10-09 17:16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强调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要“能熟练地运用英语”[1]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为“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2],这都突出体现了高校英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英语环境中进行大量的实践,英语环境建设对于学生是否能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尤为重要。因此,应该积极创设利于学生实践的英语环境,使学生能在英语环境中自主快乐地学习英语,以适应社会发展与国际交流对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英语人才的客观需求。

一、高校学生课外英语实践调查设计与问卷发放

课题组于2015年7月开始对高校学生进行访谈,完善调查问卷;注册并登录网上的专业调查平台—问卷星,发布面向全国普通高校学生的设计问卷,调查题目为:高校英语实践活动调研与环境建设策略研究。问卷的设计以里克特量表为基础,共34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题目涉及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的状况,他们对英语教师参与指导英语实践活动的满意度以及对所在高校实践环境的评价。该文重点关注其中关于课外英语实践活动的调查问题。

二、高校学生课外英语实践答卷回收与现状分析

截止到2015年9月,国内20多所高校的101位学生在线参与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答卷100份。这些院校包括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一本院校与二本院校;包括英语专业学生与学习公共外语的学生;既有文科学生也有理工科学生;有在校学生和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涵盖比较全面,能更加客观地反映高校学生课外英语实践的现状。之后,利用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平台提供的服务,下载自动生成的报告数据,采用整数数据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参与积极性与活动多样性

对于学生参与能提升水平的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兴趣调查,81%的受试者表示很有兴趣或比较有兴趣,选择一点也不感兴趣的学生为0。

对于学生在校园英语社团参加过的实践活动种类的调查,学生的回答丰富多样,其中一部分学生参加过多种实践活动,诸如:演讲(67%)、辩论(32%)、朗读(32%)、短剧或者戏剧表演(28%)、诗歌比赛(16%)和配音(5%)等。有关校外英语实践经历次数与种类的调查中,63%的受试者反馈至少有过1次校外英语实践的经历,而且活动种类多样。按照参与多少排序如下:英语教学(38%)、英语笔译(20%)和口译(10%),其他实践如:信函与公文的撰写、会议或者展览的志愿者工作等(46%)。

(二)课外英语实践的不足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可以发现高校学生在课外英语实践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日常交流中运用英语较少

在课间交流中,仅有11%的受试者经常使用英语进行交流,65%的受试者偶尔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有24%的学生没有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他们仍然习惯于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在宿舍,只有9%的受试者经常使用英语进行交流,62%的受试者偶尔运用英语,29%的受试者没有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2.缺少英语早读习惯

从受试者反馈的情况发现:学生起早练习英语的氛围并不浓厚。仅18%的受试者经常早读英语,不定期早读者占40%,42%的受试者偶尔或者很少早读英语。

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若任课教师没有对学生早读有硬性要求,本科生早读情况与上述调查数据大致相同,而专科生参加早读的比例更少。在实践中,当教师明确要求早读并安排学生进行检查后,一个调查班里仅有12%的学生不早读,88%的学生坚持了1年,这使一部分学生养成了早读的习惯,在读研后也一直坚持早读。

3.多数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积极性不高

调查发现,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积极性不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持续时间短。仅10%的受试者持续2年以上参加英语社团活动,1年以上的占30%,不到1年的占23%,其余37%几乎不参加英语社团活动。

社团人数不多。人数最多的社团仅有30~50左右的学生,总人数30以下的社团占25%。分析原因,可能与下列影响因素相关:学生兴趣点;英语对于将来找工作或考研的重要性;参加活动对于将来找工作的作用;活动举办与持续时间是否与上课或者班级活动等冲突;性别因素;社团招新宣传力度;社团活动组织管理方式及活动内容难易程度等。

多数受试者兴趣一般。数据显示,仅有32%的受试者对参加社团活动兴趣浓厚或非常浓厚,大部分英语社团的成员主要是英语专业学生。原因在于受试者所在高校多为综合性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仅占少数,公外学生比例较大,可见公外学生普遍不如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高。此次调查数据还显示,社团成员男女比例接近1∶10,这说明大多数男生对英语社团兴趣一般,这与男生与女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差异有关。

4.参与英语角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英语角,是指为提高英语口语而进行的一种英语口语练习活动。”[3]调查发现,85%的学生知道所在院校有英语角,3%的学生认为没有英语角,12%的学生不关注英语角;每天都参加英语角的受试者只占2%,每周都参加的受试者只占19%,每月定期参加的占3%,不定期参加的占46%,从不参加的受试者则高达30%。

5.参与大型外语文化活动的机会较少

数据显示,仅有6%的受试者2次以上参加过学校举办的大型外语文化活动,7%的受试者参加过2次,33%的受试者只参加过1次,高达54%的受试者从未参加过。这与高校举办大型外语文化活动的情况有关。根据在校3~4年的受试者反馈,仅有24%的学校平均每年一次举办过全体学生参与的大型外语文化活动;举办过2次的占36%,只举办过1次占17%,23%的学校没有举办过。此外,一部分受试者在校时间不到3年,不了解学校举办大型外语文化活动的整体频率。

6.高校英语教师指导热情缺乏

数据显示,8.5%的受试者认为英语教师非常积极,在社团活动中经常见到多位教师参与;33%的受试者认为社团活动中不定期地有不固定的几位教师参与,态度积极;35%的受试者认为社团活动中只有一位固定的教师参与且态度一般,20%的受试者认为教师不积极参与,在社团活动中只偶尔见过一位教师参与,而7%的受试者从未见过教师参与。在英语角活动中,33%的受试者反映既有英语教师又有外教参与,25%的受试者反映只有外教参与,12%的受试者反映只有英语教师参与,30%的受试者没有看到任何教师参与。

7.外语学院英语氛围不浓

仅有22%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学院有各种英语标识与宣传,很有英语学习氛围;49%的受试者认为英语标识少、宣传少且简单,英语学习氛围一般;14%的受试者认为英语学习宣传栏目几乎没有,英语学习氛围很不浓厚;15%的受试者认为几乎没有任何英语标识与宣传迹象,感觉不到英语学习氛围。

8.图书馆英语环境建设投入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9.5%的受试者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英文资料,偶尔去的占58.5%,没有去查阅过资料的占10%左右。原因在于:24%的受试者认为图书馆提供的英语文化资料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54%的受试者认为基本能够满足需求,16%的受试者认为不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6%的受试者认为几乎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由此可见,需要增大对学校图书馆英语环境建设的投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

三、改善课外英语环境的对策建议

学校和教师在英语环境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英语实践环境的支撑,只有高校、教师与学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有助于改善上述实践的不足。

(一)学校相关部门资助英语环境建设

高校相关部门对于学生在实践环境中培养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英语环境的建设,而英语环境的建设非常需要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给予政策与资金支持。

1.拓展校外英语实践环境

校外英语实践环境是直接检验学生所学英语知识的真实场所,可以模拟将来的工作环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首先,学校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与各类英语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实习,为学生搭建运用英语实践的平台。其次,成立学生外联组织,负责联系校外有关英语翻译、教学、信函与公文撰写、会议或者展览的志愿者等工作,根据需求招募符合条件的学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工作完成后还应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改善不足。

2.投资改善校园英语实践环境

校园英语环境是学生使用英语的主要场所,它对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改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在英语学院专门成立英语标识宣传组,组员可以是教师和学生,负责采用中英双语对学院办公楼与教室进行标识。充分发挥教学楼内墙体宣传空间的作用,尽可能以中英双语发布通知等;在教室内外墙体设计上突显英语氛围,可张贴英语国家名人画像,用全英语展示学生的宣传作品等。此外,学校的各种文化传媒包括广播站也可以增加英语内容,如开辟专门的英语新闻等。

美化早读环境。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早读常在的地点是教学楼楼道或者大厅、教室、校园内的角落及操场等地方。学校应该加大美化校园环境的力度,可借鉴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荷花池、北京大学的园中湖、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凉亭和环形的操场看台以及山东师范大学的樱花长廊等,让学生在美丽的环境中心情愉悦地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资助英语社团活动。英语社团由英语爱好者组建而成,是组织和开展英语活动的中坚力量。学校或二级学院应该帮助社团根据不同时节和不同主题在校园内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英语活动。在组织活动时,要考虑学生的级别和需求差异,分层创设满足不同需求的不同级别的英语运用环境。如针对初级英语水平的学生可以开展猜词游戏、英文歌曲比赛、英语阅读朗读比赛和英语绕口令比赛等;组织中级英语水平的学生观看英语原声电影,进行影视作品经典片段配音表演、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短剧比赛等;对于高级英语水平的学生可以开展英语社会文化知识竞赛、英语微课比赛、英语辩论赛和英语口、笔译赛等,对英语实践较好的团体及个体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鼓励教师参与指导。英语教师普遍工作量大,如果学校能够在政策上将教师参与学生的校园英语实践活动与年终评优和职称评定相结合,教师的积极性会大幅度提升,从而为英语实践活动提供师资保障,学生课外英语环境也会改善。

建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英语实践环境的建设也离不开迅猛发展的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建立现代化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教室是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建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需从几方面入手:首先,有一定数量的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包括用于存放设备的办公室、教室,用于工作的服务器群、交换机和卫星接收器以及相应的终端设备。软件可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训练。目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研发了多种针对学生不同技能的软件,可供学生使用;其次,充实自主学习室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包括必要的试题库,如非专业的四、六级试题库与专业的四、八级试题库,还包括大量的英语音、视频材料,如外文原版小说、经典影片以及国内外名人的演讲或名校名师的讲课视频等。最后,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对于自主学习室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包括技术人员也包括指导教师,还包括对外语学习资源进行搜集和整理的制作人员。

扩充外文资料室与建设网络图书馆。外文图书资料室是学生提高英语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为了有效地实现外文图书资料室的这一功能,需要从下面几点做起。首先,了解学生需求,合理订购高品质图书资料。图书馆要了解学生对英语图书资料的需求,订购做到有的放矢。在订购图书音像资料时,还要注意品质,最好选择国内外著名的出版社或出版集团;其次,选择不同级别、不同领域的原版外文图书音像资料。原版的英语图书音像资料会使学生学习地道的表达方式,不同级别的音像资料会吸引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阅读,不同学科领域的音像资料会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外部世界。最后,建立校内外可以访问的网络图书馆,方便学生检索和下载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与迅捷,一旦建立网络图书馆,国内外网络图书馆相互接通,学生将获得海量的学习资源,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英语教师发挥引领组织指导作用

英语教师是高校英语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力量,他们对于学生在非英语的大环境中正确使用英语(从语用学角度)和使用正确的英语(英语语法的角度)意义重大。

英语教师应在不同语境下对学生进行鼓励、指导和管理[4],最大限度提高学生英语实践的能力。配合学院政策,英语教师可定期组织多主题多类型的英语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英语文化节、英语活动月和英语主题晚会等。举行英语口语交际方面的交流活动,如组织学生就热门话题或者经典辩论话题展开即兴讨论,鼓励学生养成乐于运用英语分享观点和交流思想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口语能力。充分发挥英语国家的留学生资源,组织英语专业学生与留学生一起出游,创造与留学生的互助学习机会,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在课外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可以开通本校英语微信公众号,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和分享地道的英语知识,并由专门老师轮流负责答疑。

按照心理学的研究,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又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很亲切地与学生交流,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课余生活,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动机,多数学生会克服惰性,积极参加到英语角、英语社团和大型外语文化活动中。

(三)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学生学习效果主要由自身内因决定。因此,学生应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负责管理自身语言学习。若学生能够从不同层面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便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效果一定会有显著提高。

除了内在驱动力之外,当代呈爆炸式增长的在线英语学习资源和应用程序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外在吸引力。比如,随着英美影视作品的大量引进,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可以在欣赏剧情的同时学习英语,如写英语影评,利用多媒体手段为某一段影视对白配音等,并通过微信或者其他社交平台分享成果和相互交流。这样既提高了英语听力,也提高了日常口语与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学生课外英语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英语环境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和学校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改善英语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 百度百科.英语角[DB/OL].http://baike.baidu.com/search?word=英语角&pn=0&rn=0&enl=utf8/2016-01-26/2016-02-16.[4] 段汝和.开展外语文化活动 提升学生外语应用能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3,(6):88-91.

(责任编辑 梁秀娟)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English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HUANG Ze-yun,LIANG Chang-ming,LU Jian-shu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Based on the response of students from more than 20 universities to a questionnaire and an interview launched on the Internet,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English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suggests such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s establishing an English practical environm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s by obtaining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related functional departments of the university and by strengthening the instruction of English teachers,and enhancing th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using English.

university student;extracurricular English practical activity;strategy

2016-03-04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141057)

黄泽云(1974-),女,河北涿鹿人,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社会文化与英语教育。

G 424.21

A

2095-462X(2016)05-0106-04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1009.1716.042.html

猜你喜欢
受试者课外环境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小满课外班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