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能量”教育推动学风建设的探索

2016-03-16 07:32孙亚梅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推动正能量学风建设

孙亚梅

(菏泽学院蒋震机电工程学院,山东菏泽274015)



以“正能量”教育推动学风建设的探索

孙亚梅

(菏泽学院蒋震机电工程学院,山东菏泽274015)

摘要:现今,高校学风建设受到基础教育和转型期社会主义不良风气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问题,将“正能量”教育广泛应用于高校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来推动学风建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正能量;教育;学风建设;推动

一、“正能量”对高校教育的意义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广泛应用于能源资源学。而后,“正能量”被运用于管理学和心理学,主要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理查德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当今,“正能量”从网络新兴名词上升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所有积极地、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都称之为“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考察广东时强调“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并在与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不但需要内部同心同德,也需要‘朋友遍天下’,不断积累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正能量”。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需要聚力汇集正能量。而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所作所为,必然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

但是,社会和高校各方面的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生活在变化迅猛的社会环境中,自身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完善成型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人生阅历尚浅,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变动和负面信息缺乏辨别能力,思想容易产生困惑;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学风现状不容乐观。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需要“正能量”,“积极有效的传递‘正能量’不仅可以使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得到提高,让身心愉悦,而且可以推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与人类社会向前发展”[1]。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将“正能量”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对引导、引领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态,充分发挥“正能量”的精神传递和道德示范引导作用,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崇高生活目标与远大人生理想的追求,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高校学风建设现状的分析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有效途径,高校学风建设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现今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想认知,高校学风建设受到基础教育和转型期社会主义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分辨意识

随着现代网络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巨大的“虚拟”力量,也延伸到了大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条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但是丰富的信息量也会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巨大的冲击。”[2]大学生作为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青年群体,他们青春、朝气蓬勃,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人生阅历浅,自我认知能力差,对外界干扰的分辨能力和自制力较弱,一旦缺乏正确的引领,负面信息就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思想意识,给青年学生产生不可估计的不良影响。

(二)缺乏诚信意识

近年来,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的现象越来越突出:1.考试作弊,平时学习不认真 ,知识掌握不牢固,有些学生心存侥幸,通过作弊的手段提高考试成绩;2.抄袭成风,大学生“从众心理”严重,很多人不能够理性的分析是非,而是随波逐流效仿别人,利用网络拷贝资料抄袭论文、抄袭他人作业等;3.简历注水,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有些学生在简历上涂改成绩、制造假荣誉证书、虚构经历,弄虚作假蒙混过关;4.违反纪律,上课玩手机、睡觉,在宿舍内使用违章电器,毁坏公共设施等违反规定的行为,都是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反映。

(三)缺乏吃苦耐劳意识

90后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他们没有艰苦社会实践的经历,意志薄弱,缺乏吃苦耐劳意识,存有投机取巧的心理,导致懒惰、心情浮躁。尤其到了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后,学习缺乏自觉性,自我管理意识松懈,往往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时常逃课、旷课,沉迷于网络游戏。在面临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时,认为学与不学都不会影响今后的发展,没有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一味追求学校安逸的生活,学习懈怠,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四)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提前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并采取实际行动来实施职业生涯目标。但是很多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临近毕业或者毕业以后的事,不能在充分客观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的基础上,制定自我科学发展的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在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不能有效克服困难,个人适应能力较弱。还有部分同学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功利性色彩严重,没有利益的事情不做,没有现实收获的课不上,甚至认为理想信念树立和人文素质提升都不如个人实际技能增长有用,只关心证书、成绩,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充实。[3]

三、以“正能量”教育推动学风建设的对策

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优良的学风对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弘扬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明礼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都具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聚力传递“正能量”主要是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重心,而学风建设是培养人才的首要载体,因此,“正能量”教育必须通过服务于学风建设才能更好地彰显。

(一)健全制度——刚性要求彰显正能量

健全的制度,是学风建设的根本保证。学校应积极推进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保障在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有效传递正能量,在学生中形成制度和规范的信服力,真正推动学风建设向深层次发展。一方面,要以公正公开透明为原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学生工作有章可依,为正能量的进一步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在各项奖助学金、荣誉称号评比过程中,规范程序,严格审批,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是榜样典型的选树得到信服,充分发挥优秀榜样的引领作用,达到传递正能量、优化学风的目的。

(二)构建平台——公平民主传递正能量

构建平台是彰显正能量的基础,通过构建平台,实现大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激发学生的正能量,促进学生健康心理、高尚品行、规范生活的养成,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切实推动学风建设。

扎实构建四个平台:自觉参与、自律管理、公平竞争和民主决策的平台。一是开展思想大讨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契机,为学生提供自觉参与的平台。二是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为切入点,为学生创建自律管理的平台。三是以学生干部选拔、聘任、考核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建档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公平竞争、民主决策的平台。

(三)树立榜样——以点带面拓展正能量

发挥榜样的精神传递和道德示范作用是正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能够唤醒调整与纠正学生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它所传递出来的精神与道德的示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学生遭遇困难与挫折之时,正能量的示范榜样作用能够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激励学生走出困境,迎接新的自我。[4]科学树立榜样和学习榜样,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去熏陶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以点带面拓展正能量,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形成拼搏进取的优良学风氛围。

设立优秀学生表彰专栏,通过网络平台、汇编手册、展板海报等进行宣传;大力开展评奖评优系列活动,对涌现在学生身边的“正能量”们进行事迹宣讲、展板巡展等,并给予先进典型个人一定的奖励。通过榜样“正能量”的激励和引导,唤醒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营造努力钻研拼搏的良好学风氛围。

(四)实践教育——刻苦钻研凝聚正能量

实践教育是传播正能量的关键,增加学生实践锻炼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和自我,提高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社区、农村进行勤工助学、志愿服务活动,传承雷锋精神,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和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要结合不同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科技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专业追求、专业精神、综合素质,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必由之路,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学生科技技能训练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刻苦钻研中凝聚正能量,同时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素质。

(五)新媒体宣传——分享互动传播正能量

新媒体宣传是分享互动传播正能量的有效途径。调查显示,“学生上网频率每天1次甚至多次的达65.7%,每周上网时长10小时以上的达47%,30小时以上的达13.1%”。[5]因此,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自身优势,助推正能量的广泛传播,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利用优秀人才先进事迹报道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成才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

积极搭建运用新媒体平台,拓宽工作交流渠道,让正能量得以畅通。辅导员老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利用QQ、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发布工作信息,开通QQ群、微信平台,进行正能量的教育宣传;对一些敏感的思想观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搭建多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堂,引导大学生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社会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束语

正能量为学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抓手,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将彰显正能量贯穿于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提升学风建设水平,对优良学风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将“正能量”教育融入高校教育中,加强大学生“正能量”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和传递“正能量”,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倩妮,王芳. 浅析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递“正能量”[J].黑河学刊,2014(5):77-79.

[2]王君. 高校学生网络行为教育与引导的方法研究[J].时代教育,2013(6):78.

[3]高振勍,莫尼.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2):169-173.

[4]张书乐,李伟. 正能量的特点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理论观察,2015(2):148-150.

[5]刘琳,李英. 高校学生使用微博和社交网站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6):73-77.

(责任编辑:王佩)

How to Promot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by Positive Energy Education

SUN Ya-mei

(Jiang Zhe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chool, Heze University, Heze Shandong 274015, China)

Abstract:Nowadays, there are certai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basic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ist unhealthy trend during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therefore, it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to have positive energy education widely applied in college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Key words:positive energy;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孙亚梅(1987-),女,山东菏泽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10-08

文章编号:1673-2103(2016)01-0121-03

猜你喜欢
推动正能量学风建设
让企业报助推企业文化发展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推动普通纪念币参与流通的对策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