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引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

2016-03-16 08:22创,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学风

刘 创,陈 花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6)



“双引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

刘创,陈花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 岳阳414006)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双引教育”旨在通过加强入党前的教育引导,把学习骨干培养成合格党员;加强入党后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学生党员培养成学习标杆,实现“党建育人”的目标。

双引教育 ;学风建设;学生党员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事关高校的发展和声誉。而学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体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以及价值多元、文化多元、思想多元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状况令人堪忧,“不想学”“不会学”“学不会”等现象十分普遍。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落实“党建育人”的要求,充分发挥其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思想优势,以学为本,以学为要,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双引教育”,即“入党前的教育引导、入党后的示范引领”,将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培养成学生党员,将学生党员培养成优秀学生干部和学习标杆,对于带动整个学校的学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双引教育”对学风建设的价值影响

(一)“双引教育”的内涵

何为“双引教育”?简而言之,即为“教育引导和示范引领”,具体包括:一方面是指入党前的教育引导,主要突出强调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和培训,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把政治表现成熟、专业基础扎实、学习勤奋认真的学生骨干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进一步优化学生党员队伍结构;另一方面是指入党后的示范引领,突出强调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中提高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学习观念和群众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学生党员培养成优秀的学生干部和学习标杆。“双引教育”的实施主体是高校党务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实施对象主要是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学生党员,实施载体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组织生活、学科竞赛、校园文化活动等。

(二)“双引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开展“双引教育”是建设优良学风,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重要渠道,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1.党建育人是党中央对高校的政治要求。良好的学风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理想信仰选择和社会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对于管党治党、惩治腐败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勇气和力度,党进入了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标志的党的建设的新阶段。对于高校而言,从严治党,应该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应该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优秀人才。为此,高校必须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创新思路,改进举措,落实“党建育人”的政治要求,建立起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双引教育”作为“党建育人”的一种手段,贯穿于高校育人的各个环节,对于学风建设的推动作用更是不可忽略。

2.“双引教育”是党中央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政治保证。党组织在青年大学生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号召力和凝聚力,通过开展“双引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独特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思想优势,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广大学生勤奋学习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此外,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优良学风长久发展的基础,“双引教育”的根本,就是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的问题。通过开展“双引教育”,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补齐学习的“思想之钙”,能够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保证学习的方向,保证育人的方向。

3.“双引教育”的实施对象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预备党员、学生党员都是青年大学生中的一部分,他们与同学接触广泛而又密切,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和生活,更加了解学生自身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要,能详细地掌握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情况。通过“双引教育”,让他们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带动学风建设,更加容易让同学们接受。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本身就是一种奉献和服务,学生党员身上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决定了他们应该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学生党员大都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这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容易被召唤和组织的群体,这个群体可以在高校中成为一支强有力的学风建设团队和学习的标杆,带动身边的同学,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学风建设。

二、“双引教育”促学风建设的实施路径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开展“双引教育”,以学生党建这一抓手,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笔者以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

(一)加强入党前的教育引导,把学习骨干培养成合格党员

1.明确培养标准。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学习乃学生的天职。学习的好坏,也是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因此,在发展高校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细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积极慎重地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期、预备党员考察期等阶段,借助理论学习、组织生活、主题活动、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考察和培养,并把学习成绩作为考察的重要指标,保证每一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都能够自觉地把精力放到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上来,在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不放弃自己的学习,营造并且倡导一种积极向上、好学乐学的风气。

2.突出培养重点。入党积极分子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学习意识较强,政治觉悟较高。因此,在将他们培养成合格党员的过程中,要结合他们的实际,因地而异,突出重点,开展教育引导。组织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时,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他们,适当布置一些学风建设的目标,利用入党积极分子的力量,减少他们所在寝室或是班级的考试作弊率、补考率,提高英语、计算机等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使他们在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同时,发挥榜样表率作用,帮助和带领其他同学强化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帮、带、赶、超的良好学习风气。

3.拓展培养途径。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引导,特别是在学风方面的引导,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开展。比如,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接受新党员的支部大会、“七一”表彰大会以及党内其他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他们提前感受党内生活,接受组织熏陶,向优秀党员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做到思想上入党;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标兵评选活动,让学习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首要任务,争做专业学习的领头人;组织开展“党校”“团校”培训活动,让学习骨干、入党积极分子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培训,争做学理论、用理论的典范;此外,还可以通过“三下乡”、志愿服务等形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践学习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4.严格发展程序。基层党组织根据联系人反映的情况,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教育培训、志愿服务、定期汇报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和分析评价,形成的考核评价结果提交支部会议讨论,作为推荐预备党员的重要参考。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年龄、学历及学习情况进行详细摸底调查,并与党组织班子成员进行充分沟通,为优秀大学生党员进入党组织做好组织准备。在考察中一方面注重考察积极分子的理想与信念,另一方面查看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联系人与入党积极分子每月至少联系一次,向其介绍党的基本知识,了解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现实表现和家庭情况等,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做到组织上有人管、思想上有人帮、作风上有人带。

(二) 加强入党后的示范引领,把学生党员培养成学习标杆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就业竞争等实际问题,某些学生党员在价值趋向方面出现了偏离,易呈现出个人功利心过重的现象,更有一些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淡化,进取心减退,学习成绩下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党员入党后的示范引领教育,让学生党员在入党后的组织生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增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保证把学生党员培养成为学习的标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1.做学风建设的执行者。抓党建促学风,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党员的实际行动中。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好的学习基础,自觉做学风建设的践行者。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学生党员必须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习生活纪律,如各类考勤制度、考场纪律、宿舍管理规定等,最好能带动同寝室和同班级的同学一起遵守,以个人带动集体。在推进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学生党员除了要自觉配合学校、学院相关工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以身作则,将自身的感悟落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做好带头和带领工作,帮助周围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并尽力为集体出谋划策,帮助集体进步。学生党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在学业上发挥表率和标兵作用,除此以外还应该不断督促和帮助后进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跟他们共同进步。同时,发挥党员和班集体的监督作用,有效减少迟到、旷课、违纪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促进班级学风全面好转,带动整个学院乃至学校学风的好转。

2.做学风建设的管理者。一般而言,学生党员都是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干部既是学风建设的践行者,也是学风建设的管理者。学生党员应该要积极参与到班级学风建设中来,主动督促本班级以及身边的同学遵守学习纪律,抵制不良行为,杜绝不良风气,敢于并善于发现违纪现象,并坚决与之作斗争。比如组织学生党员在学期末考试之前开展诚信考试的倡议和宣传活动,利用学生支部的组织优势,指导各班学生党小组参与到学风建设的宣传中去,监督、促进班级学风建设的有力开展,全面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3.做学风建设的指导者。组织开展“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活动,通过学生党员带动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而带动全体同学共同进步,形成普通同学向入党积极分子看齐,入党积极分子向预备党员看齐,预备党员向学生党员看齐,学生党员竞相体现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态势,营造普通同学、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学生党员互相监督,互相鼓舞的良好氛围,并把保持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学风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为学风建设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推波助澜。

[1] 郑家茂, 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4).

[2] 宋明江,李德全.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7(8).

[3] 贾洪鉴.高校学生工作推进公寓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7(12).

[4] 张振平. 浅论高校学风建设[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 (1).

[5] 唐文红. 试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1).

[6] 王巧玲. 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 (1).

[7] 赵铮,许静. 基层党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功能探究与实践[J]. 学理论, 2012(19).

On Double-lead Education and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Chuang, CHEN Hua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Hunan 414006, China)

The style of study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The student Party members, probationary Party members and the activist of the Party application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style of study construction in the school. The double-lead education aims to cultivate the key learner to be the qualified Party member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lead before joining the Party. It also aims to strengthen the model leading after joining the Party, cultivate the student Party member as the example to be learned and realize the aim of cultivating people through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double-lead education;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student Party member

2016-01-15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高校党建研究专项)“大学生党员双引教育(引导引领)的制度设计与价值拓展研究”(XJK14DJA005)。

刘创(1962— ),男,湖南华容人,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G41

A

1673-0313(2016)04-0140-03

猜你喜欢
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学风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村、社区党委能审批预备党员吗?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党章关于预备党员的有关规定
以“实践团”为平台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途径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学风就是质量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