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策略研究

2016-03-16 13:50罗财喜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策略

罗财喜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南长沙410205)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策略研究

罗财喜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法制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解决的首要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思政课灌输式教学,其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这既是教育主管部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始终关注的问题,也是亟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改革和实践加以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策略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上的成长,主要是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因此,这种教学对提高学生政治素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不过,它也存在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例如高校大学生只热衷于专业课的学习,对思政课却提不起兴趣,如果不是为了应付思政课考试,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学习。因而,一个紧迫的任务就摆在了高校思政课老师的面前,那就是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任务。然而,实际教学情况却不理想,具体体现如下:

(一)师资力量与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达不到规定比例

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实行,各高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一般大学在校人数基本达到了一万人左右。然而,学生数量增加了,而专门从事思政教学的老师却没有成比例的增加,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师资比。有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专职教师只有几个人,多的也不超过20人,一名教师每学期需要承担很重的教学任务,授课对象多达400~500人,一个教学班的人数达到200人左右。这就说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正如董杰学者指出:“这种大班式教学使教学资源难以均衡到每个学生身上,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1]。一些高校对思政课教学的资金投入也非常吝啬,很多教学实践活动无法开展。

(二)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不重视

学生一般只对专业课感兴趣,对于思政课的学习缺乏动力与热情。近年来,各高等院校对思政课进行了教学改革,采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由于教师自身理论素养不够加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因而制作的课件并不是很好,再加上一些老师照本宣科,上课的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学生普遍不愿意上思政课。一些学生一上思政课就“昏昏欲睡”,有些学生会在这种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干脆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看小说、玩手机等。笔者曾经对湖南财政经学院一个班正在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生进行暗地调查,发现玩手机和看课外书的同学大约有20%左右。出现这种情况,很多老师就粗暴的进行处理,比如没收手机和课外书,甚至取消考试资格等。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加深了教师与学生的矛盾,而不是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违背了开设思政课的初衷。

(三)理论教学未与实践结合

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想带领学生去红色根据地进行实践教学,体验当时革命的艰辛,由于教学资金投入不够也只好作罢。有些教师喜欢“填鸭式”教学,生硬地将思政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高校诸多学生总觉得学了理论是空谈,于是学生对思政课产生了排斥心理,因为他们觉得该课程索然无味。因而,思政理论课教学必须与实践结合,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四)各学科之间存在互相重复的地方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校本科学生必修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笔者发现该五门课程存在许多重复的地方。学生上了这个老师教授的一门思政课,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上另一个思政课老师教授的课程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课就有诸多重复内容。如果各科教师之间若无紧密的联系和协调,可能出现同样的理论和知识点都重复听的现象,这就使学生失去了听课的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必要性

(一)是思政课教育功能的内在要求

众所周知,思政课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功能。思政教学从根本上说,它是要大学承担起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本质上来讲,教学生如何做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矛盾运动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关系的运动,在这种运动中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德性与正确的政治信仰。因而,在思政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功能,使大学生个人得到全面发展。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本身应激发自己的潜能,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去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

(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者袁桂林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制度都是以相应的道德意识、道德习惯和价值观念为前提的。这种观念形态的东西,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社会秩序和为社会大多数人认同的自律准则,对保证市场运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然而,这种作用的发挥,根本在于人才的素质高低,尤其是我们高校培养的人才素质的高低。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因而高校在培养人才时,要把自主、自立、自强、合作与竞争等现代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纳入培养体系之中。我们的思政教育就是要高校的大学生在徜徉于他们的前辈所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时,在市场的浪潮中,引领他们走向康庄大道。可见,市场经济条件要求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德的教育至关重要,把大学生培养成“精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是高校教育的应有之义。

(三)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感的需要

凸显学生主体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这意味着思政课教师要在激发学生潜能方面下功夫,培养他们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方面的能力。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服务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是教学的目的与中心[3]。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理念,只有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他们成为教学主体的时候,学生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笔者在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就要求每个学生就教材的某个章节制作一个教学课件,然后自己在课堂上讲,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带着目的学史纲,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探索史纲里一些重大问题,有时学生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学习主体精神方面下功夫,这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应有之义。

三、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策略

(一)激活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得到提高。对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所普遍关注的热点、困惑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结合讲解。思政教学的重心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根据形势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陈旧的的教学内容该抛弃的就不要吝啬。教学内容必须进行精挑细选,一切从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选三五个专题进行讲授,围绕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的思政课才能受到欢迎。

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我们要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学”的精神。经过不断实践,本人在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首先讲授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告诉同学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育人这个根本,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观点充分展示理论的深刻性、透彻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第二步为案例分析,当学生初步接受某一理论之后,紧接着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先精心准备一些典型的案件材料,采取PPT课件形式介绍案例,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思考。最后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讨论和辩论。讨论结束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教学的时效性。

不过,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师要注意自身素养的提高,打铁还需自身硬。给学生以营养,高校思政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营养专家。2014年,中国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教授给高校思政课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讲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专题由一般教师来讲,估计会很枯燥,但叶教授讲的却非常风趣而又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一场讲座下来,至少有十几次雷鸣般的掌声,这得益于他的渊博的学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首先要求教育者自身素养高,要多读原著,要读透并能结合实际而谈,这样讲课才会生动,学生才会服你并专心听你讲课。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懂得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相关的各种背景材料、前沿学科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等。另外,思政课教师还要提高自然科学素养,广泛阅读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书籍,这样授课内容才会达到叶老师那样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的课才会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4]。教师只启发学生,思路还得让学生自行研究,让学生寻找方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由此可知,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重要,是不能用书本理论所代替。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参加,比理论直观感受相对直接,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一般来说,实践教学的途径有如下几种:

第一,利用一般的文化机关,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随着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在社会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地位不断加强。图书馆是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贡献的重要渠道,能为大学生提供文化知识产品服务。大学生通过公共图书馆活动,可以了解近百年中华民族受压迫和求解放的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图书馆的社会教育效果在大学生身上就充分地体现了出来。现代图书馆也是社会文化与科学知识普及的重要渠道,图书馆对大学生综素质的提高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此外,高校教师可以联系一些博物馆进行实地教学。通过介绍博物馆中的一些历史资料,可以培养大学生爱国的品质。高校要多建立以革命纪念馆为对象的教学实践基地,利用基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意识培育。

第二,利用一般的社区机构与设施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和基础,承载了终身教育的重要功能。通过带学生到社区进行思想政治培育是一种广泛、直接、有效的社会教育。社区作为城市最基本的单位,聚集了不同层次的人群,是人们最频繁的活动场所。以社区为平台,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思想意识培育活动。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教育

所谓情感,是指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生硬的说教,毫无情感的理论灌输,只会招致学生的抵触甚至不屑。思政课教师必须以情动人,用感情去感化学生、以父母一样的心真正关怀学生,引起大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这为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我国古代很多古人都知道以情感人在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不应是冷漠呆滞、枯燥无味,而应是其乐融融,应该成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上课应是愉悦的,情绪应是饱满的。思政课教师对思政教育应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思政课教育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强制灌输”,应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理论,更应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高校大学生,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怀。思政课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因材施教,以真诚的心同学生平等地交朋友,彼此在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得到提升。

(四)创新“考试形式”,重在教学效果

思政课程的考试形式必须有利于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才是最好的方式。本人于2014年就思政教学对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系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他们在回答期望哪种考试方式时,其中选择写论文或调研报告的最多,占一半左右,其次希望开卷笔试的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他比如口试、闭卷等形式占五分之一左右。由此可知,大学生希望思政课考试考核方式倾向于写论文和开卷考试。因此,高校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这样才能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首先,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传统的考试基本是闭卷,考试内容主要是考概念性的东西,很少考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一般以死记硬背来应付思政考试,效果不明显。思政课其实可以开卷考试,很多学生愿意接受这种形式的考试。不过开卷考试的内容要进行精心设计,考查题目要结合实际,重在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卷考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其次,坚持口试和笔试考核结合起来。在上课的时候,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回答,根据其回答的具体情况进行计分。口试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30%。这种考核方法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可以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现场应变能力。期末进行笔卷开卷考试,占成绩的70%。

最后,坚持知行考核相结合。关于知的考核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平时主要考核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课堂表现、完成作业和出勤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期末通过书面开卷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思政课基本知识。关于行的考核,应从多方面进行,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包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遵纪守法、劳动态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考核。通过这些考核,可以促使学生自觉提高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实践证明,思政课考试和别的专业课考核是有很大区别的。思政课的课程特殊性就在于它重在育人,其他专业课重在专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总评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才能科学的对其思政教育效果进行界定。不过,应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而且我们要强调评价的三个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辅导员老师评价的结合,辅导员老师评价与任课老师评价的结合,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的有机结合。评价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行知行考核相结合有多重意义,首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不仅要注重思政基本理论学习,还要积极进行日常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习惯”[5]。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能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董杰.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增2):2.

[2]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83.

[3]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J].高等教育研究,2001(2):7..

[4]珍妮特·沃特,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顾瑞荣,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284.

[5]黄广宇.“问题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3,(7):36-39.

(责任编辑:陈虹)

On Strategy Research of Promoting Political Teaching Actual Effec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UO Caixi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Depart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y;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It is the prime proble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world outlook, values, and imperfe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educators found that education of forcefeeding teaching is not satisfactory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courses teaching, this is not only the task of a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ers , it is also strategic issues to be solved through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eaching actual effect;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6)02-0064-05

收稿日期:2015-05-27

基金项目: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级教改课题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路径与载体研究(院教字[2014]12)。

作者简介:罗财喜(1970-),男,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