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的经验、问题与启示
——基于对8位中美联合培养教育学博士的考察

2016-03-19 11:37周生芳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100011
高教学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制度设计人才培养

周生芳(北京联合大学 师范学院,北京 100011)



浅析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的经验、问题与启示
——基于对8位中美联合培养教育学博士的考察

周生芳
(北京联合大学 师范学院,北京 100011)

摘要:本研究以8位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及部分所在高校教育学科设置为研究对象,在叙述的基础上提出对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制度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美联合培养博士;人才培养;制度设计

自2006年至2012年国家公派留学人数已从7500人增至1.6万人[1]。BS大学2013年教育学部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全额资助,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派遣人数是16位,其中,赴美国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1位。本研究基于对2013年赴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8位同学(其他3位同学的部分信息不详)的学习和学术信息为研究对象,叙述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经历经验与启示。

一、经历与经验

2012年BS大学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目录显示,一级学科教育学(0401)下设二级学科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师教育、远程教育、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学(成人教育学只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赴美国联合培养博士在出国期间或回国后都发表了与美国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研究成果。总体而言,进行高等教育研究的有3位,教师教育研究的有1位,教育政策研究的有1位,教育技术研究的有2位,特殊教育研究的有1位。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研究领域基本涉及学术型博士的各个领域。具体地:

(一)高等教育研究

进行高等教育研究的是GX同学,其硕士研究的就是美国高校的影响因素,并建构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2013年借中美联合培养博士之机赴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学习。出国前她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四种理论视角,即以新制度主义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同质化理论视角,以策略选择和转化理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异质化理论视角,调和同质化和异质化之争的组织的同质异晶理论视角,以及全球国家地方机构理论视角。她的中美联合培养的研究成果之一是发表论文指出国际组织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即提出组织和协会,特别是国际组织越来越成为现代世界政治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得现代社会逐渐成为一个国家角色相对弱化的世界(stateless society)。

赴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学习的QL同学,硕士和博士都进行的是比较教育研究,具体地,硕士论文是对中美培养本科生进行比较研究,中美联合培养博士期间继续硕士研究的相关内容,研究总结了学生成果产出的影响因素解释模型,即院校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包括阿斯丁的IE-O模型、丁托的学生离校模型和帕斯卡雷拉的学生发展综合因果模型。硕士和博士,国内和国外的研究是一脉相承的。

严格意义上讲,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学习的GM同学主要进行的是教育政策、教育法研究,因为其硕士专业是外国教育史。他在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的过程中研究关注美国公立大学治理结构公司化的特征,例如:专业化管理团队的出现,兼职教师的增多等。这与其硕士期间研究国内外学校相关法律并奠定了坚实的法律知识基础不无关系。

还有1位教育学专业的同学LQ,主要研究国外私立学校分类管理的经验,其研究指出: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墨西哥、波兰等国没有对私立学校进行专门立法,但在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中对私立学校的性质、资金使用、外部监管、法律责任等均给予规定,而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通过《私立教育法》、《私立学校法》等专门法对私立学校的非营利问题和营利问题做出了规定。

(二)教师教育、教育政策研究

赴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学习的GH,主要研究教师教育,在中美联合培养博士期间研究教师教学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与问题。具体地,其研究论文联系美国幼儿园教育的实际强调了培养职前教师反思性的重要性,还强调要解决实际问题。他把硕士研究的思考和结论在美国学习和研究活动中的充分应用是中美比较的很好的范例。中美的学前教育有差异,也有人类共同的智慧。

赴美国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学习的LX同学硕士研究外国的教师观,中美联合培养博士期间研究了美国的《2011-2014财年战略规划》的价值取向问题。价值取向可以是人类的思想,也可以是政府的宏观规划蓝图,LX同学的研究显然从教师教育研究转向了教育行政管理研究,他在努力进行一种教育政策、教育规划、教育未来学方向的研究探索。

(三)教育技术研究

赴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学习的SX同学的研究方向是教育技术,在美国访问了科蒂斯·邦克(Curtis J.Bonk)教授。科蒂斯·邦克教授80年代后期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获得教育心理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1992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West Virginia University)大学任教三年,又于1992-2005年在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任教,工作至今,现在在教学系统技术系(Instructional Systems Technology Department)。可见,教育技术研究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有着天然的联系,这在中国和美国都是一样的。

赴北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学习的LT同学硕士研究虚拟学习社区。中美联合培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提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以目标导向建构课程结构,完善学科体系。她是BS大学2013年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中唯一一个重视学科建设的博士生。

(四)特殊教育研究

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有1位,即赴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学习的FY同学,她发表文章研究了美国将参加普通教育的教师和参加特殊教育的教师在一起合并培养,即“双证式”培养项目,以解决普通学校的教师不知道如何解决在普通学校学习的特殊儿童需求的问题。毕业后她也在特殊教育相关研究机构工作。

二、完善制度的几点思考

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除了每位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对驻外博士的学习研究有一些具体规定,学生每季度给驻外中国领事馆提交研究报告外,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对博士研究生的研究领域和具体的学习课程方面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一)回国博士专门对学术自由问题进行反思

《国际高等教育百科全书》认为学术自由是教师在其学科领域内的自由。它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师和研究者不受政治的、基督教会的或者其他行政当局的组织、戒律或指令从事工作,不考虑他们个人的哲学观点、行为习惯或生活方式,它是授给这些个人的一种自由,以保证他们有机会为了发展知识从而有益于整个社会的目的来检验和质疑各种公认的见解,这只是对学术自由的一种理解。2013年BS大学教育学科中外联合培养的16位博士研究生分别赴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学习,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将国别的范围扩大至澳大利亚、比利时[2]。2015年,中外联合培养和赴外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更是将国别扩至日本、俄罗斯、荷兰、法国、德国、新西兰、新加坡[2]。跨国学习,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也是一项严肃的活动,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尤其应该在制度的约束下回国后主动在学术界讨论并深刻理解学术自由问题。

(二)回国博士在习明纳介绍2-3门新课程

学科,分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即专业类)、二级学科(即专业),是高校科学研究、课程组织的源头。我们通常所谓的课程,也可以称为三级学科,其设置体现着专业特色或者教育理念。德国“政府的许多投资往往被指定用于特别的研究所和习明纳,大学无权挪用或安排,通过提供财政支持,政府直接保留了监督研究所和习明纳的权力:研究所和习明纳的负责人向教育部负责”[3]。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并没有一套专门针对学科的管理体系,而学科管理工作又被称为是高校发展的龙头,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程。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全额资助,但联合培养博士在国外学习课程的种类、学时,实践课程的机构,参与联合研究的研究团队等信息并不全部报告国家留学基金委。因此,本研究建议借鉴德国经验,回国博士至少应在习明纳介绍2-3门新课程,与国内导师和研究生等研讨课程设计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1]余靖静.超98%国家公派留学生选择回国服务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0-31,第1版.

[2]统计信息来自BS大学官方网站,文章将中美联合培养学生姓名用字母代替,2016-03-23.

[3]孔捷.德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模式及其影响[J].江苏高教,2009(1):149.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3-0008-02

作者简介:周生芳(1980-),女,甘肃敦煌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政策。

Abstract:After the research on the experiences and research papers,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American doctoral students'training program should be learned and used in the courses design of Chinese doctoral students' Ph.D.and Ed.D,the institutional design should be build,and so on.

Keywords:combined training of doctoral students;doctoral students'training program;the institutional design

猜你喜欢
制度设计人才培养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以务实精神合理创设容错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