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类专业“1231”多维立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6-03-19 11:37贾丹平李新刘振宇伞宏力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70
高教学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实践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贾丹平 李新 刘振宇 伞宏力(沈阳工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构建信息类专业“1231”多维立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贾丹平李新刘振宇伞宏力
(沈阳工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摘要:为全方位培养信息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拓展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特色导师组为引领的“一个驱动、两个训练、三个平台,一个基地”的多层次、全过程、立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创新人才;导师组;实践平台;培养模式;微MOOC

一、概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并将成为未来政府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1]。李克强总理在五四青年节上给清华大学学生创客的回信中写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青年愿创业,社会才生机盎然;青年争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由此可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比2014年增加22万人,大学生将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自我竞争力,接受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2]。近些年来,高等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日益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成绩,但总体上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长期的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使得学生大多数墨守陈规,被标准答案所禁锢,缺乏创新思维和求异精神;二是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针对性;三是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3]。综上所述,开辟多渠道,构建“一个驱动、两个训练、三个平台,一个基地”的多层次、全过程、立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借鉴MOOC思想,提出了“微MOOC”的新概念。广义MOOC是指进行大规模学生交互参与和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资源获取的在线课程。而本课题仅提供视频资源、文本资料和在线答疑,由于条件限制,无法提供交互论坛等功能,因此称之为“微MOOC”。改革目标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特色导师组为引领的基于微MOOC视域下的多维创新实践平台,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拓展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微MOOC环境下开放式的基本技能实践平台

(一)创建泛雅共享教学网,逐步实现精品课程的网上共享

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契机,与学校即将投入使用的泛雅共享教育网络平台相结合,尝试开放式授课方式。教师提供视频及辅导资料,指定学习范围和内容,并安排适当的课外辅导,帮助学生自我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吸收;课堂环节应针对指定学习内容进行考核,以督促学生课外学习,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穿插新技术研讨,让学生把握学科时代动向,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

(二)建立专业课程的实验视频库,实现实验教学的微MO OC化

通过网络化的实验视频库,学生可以随时提前进行实验预习,获得较好的演示体验,设计实验方案,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可以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三)建立课设和毕设项目库、文献资料库、成果视频库,实现实践环节的微MOOC化

打破以往指令式命题的局限,利用项目库,提高项目选择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学生如同进入“网络超市”,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与需求,在给定的大范围内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打破面对面的单一指导模式,利用项目库、文献资料库、成果视频库,开辟了线上学习的新途径,既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又减少了学生查找资料的盲目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全员创新意识的形成。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一个驱动、两个训练”的微MOOC的创新技能实践平台

“一个驱动”是指以项目为驱动,“两个训练”是指成立创新创业和科技竞赛两个训练团队,分别建立各自的项目课题库、文献资料库和成果展示库,实现创新技能实践平台的微MOOC化。以项目为驱动,以竞赛为抓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创业项目的孵化。对一些常规赛事,比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ACM程序设计大赛以及学院级的各种竞赛,要取消以往为了比赛而临时组队的功利做法,要打破专业界限,集教师之所长,分别成立各赛事的指导团队,建立项目库、成果库及讲座培训制度,使各类竞赛有组织、有规划、有指导的常态化进行[4]。

1.项目层次化:项目课题库的建立应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设置不同层次的项目。由浅入深,借助项目这样一个具体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

2.实施滚动化:按照“总体设计、分项实施”的原则,实行项目负责制,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实施,以柔性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形式,每学期滚动运行,做到三年不断线。“以老带新”的方式对新的队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其快速融入团队,熟悉团队氛围,确立研究方向,养成自主学习、深入研究的习惯。引导学生做好项目推进的各项工作,如:立项、申报、实地调研、撰写报告等。

3.目标明确化:立项初期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进取的心态、求索的意识;以入门级项目为导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求实态度,开拓学生视野;以深层次项目为提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取的心态,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

四、以研究室为基地,以促进成果产出为目标,建立“启明星”式个性化科研技能实践平台

通过前两个平台培养、优选创新能力较强学生进入导师组的科研梯队,进行“启明星”式的个性化培养,以专业研究室为基地,充分利用导师组的科研资源与专业教师进行项目对接,参与科技研讨、撰写科技论文,逐步学会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所在学科的前沿问题,接受较为严谨的科研工作能力训练,掌握正确的科技创新方法,提高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自己方案的调研、论证、答辩、实施和评价经历一次系统锻炼,在创新方面得到充分长足的发展,帮助他们多出成果,诸如论文、报告、专利等[5]。

五、依托企业群,构建校企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

在现有的长春一汽、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北方实验有限公司、沈阳辽海机械厂、北方重工集团公司、沈阳中软卓越计算机培训学校、沈阳东软软件人才培训中心等稳定的实习实践培训场所之外,拟拓宽合作渠道,与辽宁鞍山工业自动化及电力装备产业集群、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沈阳市电信工程局、锦州市圣和科技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从环境建设、功能建设、教学内容、基地运行模式等方面入手,搭建一个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桥梁,构建校企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让学生到基地去锻炼,参与到产业开发项目中,使学生在理论素养、动手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六、组建特色专业导师团队,构建多维创新实践平台的“指挥部”

创新性特色专业导师团队的建立是各实验平台建立的基础,根据教师专长,组建四支特色专业导师团队,分别为:基本技能培训导师组、创新创业培训导师组、科技竞赛培训导师组、科研技能培训导师组,同时任命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各组组长。导师团队的任务是负责各项目库的建设及学生的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实践的立项、实施及成果产出。最终达到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指导目标。

七、结束语

本校信息类专业按照“一个驱动、两个训练、三个平台、一个基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基本技能实践平台、创新技能实践平台、科研技能实践平台,按照实践技能层、能力提高层、综合创新层和科技研究层四个层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强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显著提升。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信息类专业学生积极参加竞赛、创新、创业等科技活动,取得较好的成绩。如辽宁省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ACM程序设计大赛、“创新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参与率由2010年的9.9%,提升到2015年的32.3%。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达到79人次,学生发表论文4篇,申请专利2项。

参考文献

[1]赵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的功能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147-149.

[2]王健,崔泽田.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高等教育,2015(35):21.

[3]王金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22):47-53.

[4]贾丹平,桂珺,朱建光,等.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5-8.

[5]贾丹平,伞宏力,林成武,等.电子信息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105):14-17.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3-0019-02

*基金项目:2016年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构建信息类专业三层次四结合的‘233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6058);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重大培育立项项目“基于导师组的工科多维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012)

作者简介:贾丹平(1968-),女,汉族,陕西户县人,副教授,博士,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Abstract:In order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to expand the professional field of vision,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We constructed an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which takes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nd is led by a tutor group with specialty and can be labeled"one driver,two training,three platforms,a base".The mode is characterized in multilevel,the whole process,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has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Keywords:innovative talents;tutor group;practical platform;training mode;micro MOOC

猜你喜欢
实践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技术融合的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教育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职业能力及实践平台构建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