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探析

2016-03-19 22:06
高教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价值判断大学生

胡 冰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管理系,广西 南宁 530022)



大学生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探析

胡冰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管理系,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仅止于“知”,真正能“知信结合”“知行统一”的学生不多,这就没有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如何解决这一教学实践难题,文章在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分析培养大学生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的必要性,提出了培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就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对课堂讲坛管理提出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等各环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的影响,引导学生明辨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不断增强“三个自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着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这一要求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不少学生仅止于“知”,未能做到 “知信结合”“知行统一”的现状,需要高校一线教师按照教育部的教学要求,结合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从培养、提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的角度,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培养大学生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的必要性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价值就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自身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称为价值判断[2]。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称为价值选择。价值选择不仅包括认识上的选择,也包括行为上的选择,一个人在做出价值判断后,能够作出选择并付诸于实践,即“知行统一”,价值选择才算真正完成。价值判断在人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价值判断过程决定着一个人将怎样为人处世,怎样获取成功。由此可见,价值判断在前,是前提和基础,价值选择在后,是主体进行价值判断后主观能动性的体现[3]。一个人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作出的价值选择才能是正确的,明辨是非、区别善恶的能力也才能得到提高。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重要时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培养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主要是逐步教会、提高学生在复杂、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独立、理性地判断和选择价值目标的能力,最终能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帮助大学生适应多元价值社会

多元化是当今时代特征之一,各国文化、各种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多元文化虽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在衡量事物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照体系,有助于学生在理解不同事物、看待差异等方面更为宽容;但由于学生社会经验少、阅历浅,在复杂的多元化社会现实中,难免会出现价值判断上的模糊化和价值评价上的多元化。因此,不少学生对自身价值需要缺乏准确的判断,容易被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观念影响,以至于无法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对学校传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信任度下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不强,缺少统一的价值评价标准,在面对多元化的价值选择时因尚未形成健全的分析、判断、选择能力,极易产生价值困惑。为保证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必须对学生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促使其学会理性、辩证地分析问题,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理性的选择自己的价值目标,主动把自我价值追求与社会核心价值统一起来,走出多元价值冲突带来的困境,适应多元价值社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大学生成才和实现自我价值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同时,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和等价交换原则对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也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驱动机制和等价交换原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而这种经济利益驱动机制反映到大学生的思想、言行举止上就表现为忽视他人、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只讲自我价值,不讲社会价值,淡化群体、强调自我,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不良行为;等价交换原则一旦介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金钱至上”的思想就会强烈冲击、深刻影响学生现有的观念,导致部分学生会穷极所能充分满足个人欲望,以此取代人生的全部价值追求。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能力培养,引导他们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大学校园环境相对单纯,学生看到、听到、感受的事物有限,他们一旦步入社会,面对复杂的环境需要做出的选择更多,每一次选择对他们的人生都有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正如“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这句古话所启示的,掌握技能对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很重要,比获得满足一时之需的物质资料更具价值。这个道理应用到价值观教育上也有借鉴意义,就是教师纯理论的传授能帮助学生解决特定情境的问题,但随着环境的发展变化,各种事物对于人所具有的价值相应也会发生变化,如何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变化时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那就需要改善现在的价值观教育方式,改变重理论轻能力的做法,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使学生无论在现行社会条件下,还是在未来发展变化的环境下,都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价值判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二、培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的策略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价值观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适应当下的社会,同时也需要帮助他们练好内功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抽象的理论思想、概念定义,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做善良的、有责任感的人,激励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高校价值观教育应与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结合在一起,解除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存在的思想困惑,积极有效解决他们面临的就业、创业等实际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拓宽师生交流沟通渠道,走近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线上线下交流、走访、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掌握学生所思所想,这样的师生互动,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按照个人追求吸纳取舍,无形中促进学生崇尚美德、愿意承担道德责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价值观教育实效。

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善于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情境澄清各类价值;又要提炼生活中的具体素材,把抽象的概念、原理还原于其所代表的现实生活,用生活中的素材加以确证或否证,分析现实生活中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观点,并做出价值选择,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

[3]Humphrey J, Schmitz H.How does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J].Regional Studies,2002(9)

掌握正确、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是进行价值选择的前提,依据的标准是正确的,选择出的结果才会科学、正确[4]。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价值分析时,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导思想,也就是说,既培养、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又要把学生的自我价值追求与核心价值观统一结合;把引导、加强学生对核心价值的认同、接纳作为贯穿价值观教育全过程的主线,创新运用多种方法结合现实生活中各方面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阐述进行价值选择时依据的两个最高标准:一个是必须符合社会和自然发展的规律,另一个是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当下,在我们国家,这两个标准的体现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准。因此,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需要教师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引导学生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为价值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引导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创新运用专题教学、案例讨论、情境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三)运用显性方法发展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高校价值观教育应培养学生在面对各种不同价值观念冲击时,经过思考后能作出正确判断,并进行合理选择的能力。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现在以及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价值冲突情况,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价值衡量与取舍标准,以避免未来生活里在复杂的价值冲突中出现迷茫和无所适从的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开放的理念,突破高校与社会的隔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对世界开放性的认识,不致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鼓励学生勇于吸收和借鉴社会上各种科学、进步的思潮和文化,坚决抵抗不良文化思潮的侵蚀;运用显性方法直接指导,促进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的发展。

显性方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的价值认知、价值观念及价值态度的指导性方法[5]。这种方法主要有价值判断推理、价值观澄清、两难问题讨论等方法。显性方法与讲授法是有区别的,显性方法重点培养价值理解和价值判断能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讲授法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记忆价值原则、道德规范,通过权威、奖惩等告诫学生遵照规范原则行事,强调学生对规范的服从。比如,两难问题讨论法是提出一个价值两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推理、论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对各方面的观点、见解进行分析、总结。这种方法不设标准答案,通过向学生展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冲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组织他们展开讨论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发展。在指导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该怎样去判断和选择,也就是让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面对日益增多的价值选择,须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才有可能让学生在价值辨析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利用隐性课程给学生搭建一个主动思考、体悟、践行的实践平台

培养学生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的终极目标是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具体的仪容、作风、行为举止等可视的行为;价值判断是一个思维过程,价值选择表现为一种实践行为,是价值判断结果的实际体现。因此,课堂外生活及实践活动,包括校风学风建设、课园文化活动、学生管理、社会调查和志愿者服务等这些资源因素,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也称它们为“隐性课程”。高校需重视这些资源因素在价值观培育上的综合作用,利用这些隐性课程积极构筑高校品德实践平台,通过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将已内化的价值观念转化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如此,才能实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统一。

1.营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到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及日常行为准则中去,来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促进养成良好品格;把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征文、演讲辩论等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遵从成为一种流行的校园风气。

2.重视发挥网络的优势。在校园网站上设置大学生实践专题栏目,及时报道和发布假期实践岗位、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各种实践信息。

3.积极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利用专业知识开展爱心帮助、科技兴农、医疗卫生、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对时事政治、民生方面等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主题调研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和认识世情、国情、民情,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感,在服务社会中提高精神境界,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坚定正确的价值选择。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增进对社会了解、服务于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高校需有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通过灌输和强制建立起来,只能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才能形成,因而,价值观培育应超越认知领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我与社会的冲突、调适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必经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对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应充分认识到他们的知识与智慧的拥有程度和所具有的思考能力、行动能力;相信通过学习和实践,他们能够提高自己的价值辨析和价值选择能力。在当前多元化价值环境,“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教育者应该坚持的教育观。

(责任编辑:时锦雯)

参考文献:

[1]焦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N].中国教育报,2015-2-6(1).

[2]顾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8(6):36.

[3]李琳.论大学生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1):25.

[4]刘晓君.“90后”大学生价值选择的冲突与融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06.

[5]张燕.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及启示[J].人民教育,2013(22):9-10.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pability in Value Judgment and Value Choice

HU Bing

(Guangxi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Administrative Cadres,Nanning 530022,China)

Abstract:In the college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many students only limited to “know”,not much really both “know and action”,which did not meet the course teaching objective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value judgment and value choice,and explain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further analyzes the cultivation necessity of students' value judgment and value choice capability,puts forward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value judgment and value choice capability.

Key Words:colleg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ollege students;value judgment;value choice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4-0011-03

作者简介:胡冰(1969-),女,壮族,广西南宁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思想品德教育。

收稿日期:2016-02-21修稿日期:2016-03-15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创新研究与实践”(2014JGA440)。

猜你喜欢
价值判断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量刑的价值判断及公正量刑的实现途径探析
浅谈刑法学中五个关系的研究
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初步研究
价值判断的矛盾与失衡
浅析高等美术基础课教学的误区与应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