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下高校辅导员能力建设

2016-03-19 22:06陈恩海
高教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能力建设网络舆情高校辅导员

陈恩海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与生物系,广西 南宁 530226)



网络舆情下高校辅导员能力建设

陈恩海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与生物系,广西南宁530226)

摘要:当前网络舆情具有自由性与多元性、隐匿性与偏差性、突发性与扩散性的特点。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存在分析形势能力亟待提高,工作理念、观念落后,辅导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网络舆情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能力需要增强专业学习,提高技能,增强素质;转变观念,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融入新媒体,掌握新时期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思政工作科研能力,学会以研促管,以管带研。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能力建设

当前,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求知欲、接收能力和表达欲望强烈,他们积极关注校内外和国内外各种热点事件并积极参与其中,他们乐于通过网络途径表达自己的观点,各种网络言论经过传播和发展就形成了高校的网络舆情。网络舆情不仅能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正确的、正能量的舆情会给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动力,消极、负面的舆情同样会把学生引向偏离的方向。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将直面这些机遇与挑战。面对网络舆情高校辅导员应从学会分析形势、转变观念、增强素质、提高技能、加强实践、提升科研方法等方式来提高辅导员能力,以便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当前网络舆情的特点

1.自由性与多元性

网络作为完全开放的信息资源库,每个人都有自由选取信息、自主发表言论观点、自在沟通交流的平台,往往不受其他个体或规则制度的约束。大学生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强烈,在网络舆情上往往比其他群体更加活跃和随意。“自媒体”时代网民社会背景的不同、文化程度的不同、身份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便捷性、话题观念的宽泛性、缺少约束的随意性等,导致网络舆情出现多元性的特点。打破地域限制和时间阻隔的高度自由性,传播主体的复杂性多元性,共同构成了影响深远的网络舆情背景。

2.隐匿性与偏差性

网络的虚拟性,是指用户可在网络中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意愿,再加上监管的不及时,因而呈现出隐匿性特点。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学习生活工作交流等便捷的同时,人们往往借助网络发泄个人不良情绪、发表偏激不法言论观点、传播淫秽诈骗不实信息等。大量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信息在网络上壮大、发酵、生变,加上一些网站或不法分子为图私利而推波助澜,网络往往出现群氓性、无序性、误导性的特征而成为一些负面事件的放大器,便形成了网络舆情的偏差性特点。

3.突发性与扩散性

当某事件引起注意后,便迅速形成一股力量在网络上积聚、酝酿、放大,如滚雪球般被广泛关注、引发讨论,形成强大的网络舆情[1]。这就使得网络舆情表现出事发突然的特点,如果不及时处理,舆情将走向难以预测、难以调控的一面。另外,舆情传播迅速、传媒不受方向限制,不受层次限制,也体现了网络舆情扩散广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极易带来社会不稳定或校园不和谐。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的突出问题

1.分析形势能力亟待提高

由于网络内容繁冗复杂,网络舆情呈现多元性、偏差性、扩散性等特点,大量是非难辨、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责任感、道德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人格形成、人际交往等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2]。因此,这就要求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分析形势的能力。辅导员要学会分析舆情重点内容的真与假,良与莠。要学会把舆情放置于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分析,要分析舆情产生的根源,舆情传播的载体和个体,载体和个体特征对舆情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如何正确分析舆情并正确地进行引导,从而达到有效利用舆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对舆情的分析能力,才能在网络世界中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通过分析,提高大学生辨别能力,树立大学生的道德榜样,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感,及社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2.工作理念、观念落后

当代大学生是在较为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长大的,其辨识能力、自控能力远远不能应对迅猛但较无序发展的互联网,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无疑是巨大的诱惑。相对于高校和辅导员营造的较为传统的教育环境,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影响力更强,因而使辅导员工作环境更加复杂。

高校辅导员在这些网络舆情下,往往还表现出工作理念的落后。有的辅导员自身抵制网络,在学生管理中禁止学生接触网络和使用网络。这些都是对网络、对网络舆情的片面理解,没有看到网络带给学生的各种便利。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个人的理念、观念错误,就会导致路线的错误、方法的错误和结果的错误。因此,转变辅导员的理念、观念,也是辅导员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3.素质有待提高

相对传统的学生工作中,辅导员掌握着较多的知识技能、主导着大多数方法途径,因此在对大学生的工作中拥有主动权和权威性。但网络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和方式大为便捷甚至超过辅导员[3]。大学生对社会事件或国内外热点有着强烈的兴趣并积极关注,而一些辅导员在网络舆情形势下,表现出自身素质的不适应。有的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意识淡漠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动摇,有的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技术匮乏,自身掌握的技术更新过慢,工作方式方法单一,甚至有的辅导员不懂计算机、不懂网络。可见,网络舆情不断挑战着辅导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三、网络舆情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能力的途径

1.增强专业学习,提高技能,增强素质

辅导员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技能,提升素质。这不仅是辅导员自身生存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基础条件。通过学习,辅导员有了较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具备一定的教育基础,为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基础。通过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延伸,辅导员还应该学习政治知识,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这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掌握政治知识,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才能更好地分析当前国家、社会的形势,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培育学生,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辅导员学习的另一个内容还应该包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4]。”辅导员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人,辅导员通过自身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掌握,可以从中汲取丰富营养,更好地在学生中提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转变观念,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生活中,辅导员角色被期待过高、事务性工作过多等,往往使其扮演着多重角色,这是高校促进辅导员专业化、提升辅导员整体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网络舆情的冲击下,辅导员观念落后又成为首当其冲影响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问题。辅导员要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了解新情况、学习新事物,变换看问题的角度,主动认识和分析工作特点。要有主动学习提升的意识和行动,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学习借鉴学生工作的好思路、好方法,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提升辅导员工作的质量和内涵。特别是对学生使用新媒体学习、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特点要具有足够的认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还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善于在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中寻找乐趣及体验成就感和归属感。

3.融入新媒体,掌握新时期工作方式方法

面对网络舆情,辅导员还应积极融入新媒体,掌握新媒体乃至自媒体时代的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走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是熟悉网络语言,并能分辨网络语言,充分利用优秀的、正能量的网络语言引导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网络语言也常常反映着一些网络舆情,网络语言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言谈,更是在思想深层次影响着学生。网络语言中同样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正面的、负面的网络语言随处可见。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要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掌握网络语言、引导学生传播、利用网络语言就显得非常重要。如2015年里出现的一些网络语言:6666、小鲜肉、吓死宝宝了、妹纸、同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等。因为这些网络语言在学生中广泛流行,所以,熟悉这些网络语言,可以增强和青年的无障碍沟通,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如果盲目推崇网络语言,则无异于盲目传播网络舆情,往往会容易给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乃至误导学生。如将本来是“妹子”的词语改为“妹纸”、将本来是“同学”的词语改为“同鞋”不免有引导人书写错误的感觉,这些错误的表达、书写方法一旦用到严格的场合,将不经意地引发错误。而有些网络语言无论从朗读还是字面理解来看,都有粗口话的感觉,无形中也影响青年学生的言行文明习惯。

二是掌握新媒体授课方法,从课堂入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面主要指辅导员要学会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等新形势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课是一个“微教学活动”或“微网络课程”。从设计上看,“微课”是一种基于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难点或者重点)设计而成的,注重即时反馈的微型化在线视频课件。其基本特征是视频化、简洁化、反馈性、交互性。正因为微课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做成微课,通过新媒体等传播,在传播中学生通过课程交互性的互动,掌握思政知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慕课具有大规模、开放性、在线性等特点,是一种面向公众的、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互动的网络教学模式。辅导员要学会融入网络,采用这些网络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以应对错综复杂的网络舆情。

4.提升思政工作科研能力,学会以研促管,以管带研

在网路舆情新形势下,要提升辅导员的能力和素质,还应注意提升辅导员思政工作科研能力,做到以研促管,以管带研。一是辅导员要针对新形势、新对象、新媒体、新方法进行提炼,撰写出相关的研究文章。辅导员不能被常规琐碎的学生工作事务缠得分不开身,更不能埋头于常规琐碎,墨守成规地完成工作而不思进取。二是积极申报相关思政课题。 从近几年科研课题申报看,每年科研立项中,上级有关部门会给有关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专项课题。辅导员应积极进行课题申报,积极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三是科研能力也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根据当今专业职称评定的要求,辅导员在职称评定方面都有着专门的条件,科研水平就是其中重要的条件之一。辅导员不仅要完成常规任务,更应懂得对常规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提炼、深入研究,以此来促进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提高后又可以进行总结提炼,以此促进科研。通过如此相互促进,实现辅导员能力、素质的提高,促进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网络舆情新形势下,辅导员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辅导员能力建设具有急迫性,同时具有多变性、时效性,只有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能力,促进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更好应对不断变化的、日趋复杂的网络舆情,从而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责任编辑:时锦雯)

参考文献:

[1]王志龙.高校网络舆情与辅导员应对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84.

[2]明义敬.论高校网络舆情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苏州:苏州大学,2010:20-21.

[3]张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发展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8):131.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96.

Abilit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Counselor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CHEN En-hai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Nanning 530226,China)

Abstract:The features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nowadays is optional and diversified, invisible and deviate, sudden and diffusible. The paper analyses some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counselors in working competence,the ability to analyze current situations to be improved, operational concepts being obsolete, and the quality to be improved. The author finally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problem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such as enforc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nsforming new ideas, fitting into new media and acquiring operational and research strategi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counselor;internet public opinion;abilit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4-0090-03

作者简介:陈恩海(1976-),男,广西合浦人,讲师 ,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6-02-20修稿日期:2016-03-04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网络舆情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培养研究”(2013MSZ026)。

猜你喜欢
能力建设网络舆情高校辅导员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